進入10月,又到了諾貝爾頒獎時刻!
每年的10月,陸續都會頒發各種的諾貝爾獎,而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先頒發獲獎名單。
早在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從而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在治療肝病的醫學領域上獲得重大的突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直推動了人類醫學的進步
作為學術界含金量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諾貝爾,一直以來都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的前進。
尤其是醫學這方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給醫學領域成就了多少醫學奇蹟,也給了人類作出了多大貢獻。
比如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盤尼西寧)、康拉德·倫琴發明的X射線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
甚至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科學家屠呦呦,其發現的青蒿素,挽救了多少瘧疾患者的性命。
不過有時候,諾貝爾也總會有「眼瞎」的時刻,而造成負面影響最嚴重,便就是1949年那次。
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瑞士科學家沃爾特·赫斯以及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
其中,莫裡斯是因「發現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從而獲悉榮譽。
好端端的精神病治療,為何引起爭議?
莫裡斯的獲獎原因,其精神疾病主要指的是人腦功能紊亂。
一直以來,精神類疾病在醫學界是一個難題。古人認為精神病是魔鬼附身,所人發明了鑽顱術,企圖是希望通過在腦上鑽了一個窟窿,可以將附身與體內的妖魔釋放出來。
後來又陸續嘗試電擊、水療、鴉片、束縛、旋轉療法等奇怪的方法,依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早期治療精神病的鑽顱術以及束縛)
直到19世紀,人類對大腦的功能認知還是很淺,但有人充分了解到大腦主要控制人類思維與意識,也有些人嘗試過腦科手術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
不過這種手術代價高,而且引起了很多人抗疫,因此很快就被當局批評以及反對。
莫裡斯根據大猩猩實驗,從而嘗試在人體進行類似手術
在上世紀30年代,耶魯大學教授卡萊爾·雅各布森成功通過兩隻大猩猩的前額葉皮層切除,從而改變黑猩猩的性格。
而莫裡斯先後通過20多名患者進行了手術,索性這批患者不僅倖存下來,而且也基本是沒有之前癲狂、躁動等行為,也沒有留下任何嚴重後遺症。
很快,其他國家的醫生也都紛紛嘗試了這項手術,其中美國的弗裡曼更是成為莫裡斯的追隨者,他還精細簡化手術程序,還開創了一種更快速和簡單的「冰錐療法」。
在他的推波助瀾下,這項手術開始慘遭濫用,從最先的「嚴重精神病患者」,再到同性戀患者、暴力犯罪患者,甚至還有調皮搗蛋,以及學習成績不佳的小孩。
隨之而來,便就是各種副作用的出現
其中最著名例子就是美國甘迺迪總統的親姐姐羅斯·瑪麗·甘迺迪,由於羅斯從小智力障礙,為了能夠治癒她在1941年就在弗裡曼主刀下,接受了額葉切除術。
但手術過後的羅斯不僅沒有任何好轉,相反智力還不增反降,據稱只有2歲兒童智商,導致終身生活都無法自理。
最關鍵,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沒必要切除前額葉
一項1942年至1954年在英格蘭和威爾斯進行了額葉切除手術的9284名患者的調查數據顯示:有41%的患者能夠明顯改善,其餘都沒有變化,甚至有4%出現死亡。
而接受手術的患者有63%都能自發得到改善,而這個比率在精神類患者中佔了3成,這也就意味著:這類患者大部分人其實沒有必要切除前額葉。
(電影《飛越瘋人院》中,男主被實施額葉切除術之後變得行屍走肉。)
正因越來越多案例出現,人類也才意識到這類手術的可怕以及不人道。
不少文學藝術作品也都討論過額葉切除術的論文問題,電影《飛越瘋人院》、《禁閉島》和《美少女特攻隊》,美劇《美國恐怖故事》和《西部世界》也都均有類似的情節,諷刺這類不人道的手術。
終於,1950年蘇聯第一個全面宣布禁止這項手術,之後陸續絕大多數國家、以及美國很多地區也都立法禁止,這場悲劇也最終及時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