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印象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他們的名字都應該被載入史冊。諾貝爾獎自從設立以後,一直都被視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無數科學家為之奮鬥終生都不一定能得到,它的評選也頗為苛刻。不過我們今天要來說說諾貝爾獎的黑歷史,那就是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說它是恥辱也不為過!
獲得者是葡萄牙醫學家莫尼茲,理由是發現了前額葉切除術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簡單說就是為了表彰他對治療精神病的貢獻,那時候人們還以為他的發現會給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帶來福音,可事實是帶來了噩夢。
前額葉切除術
精神疾病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因為它和大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不止是人類,黑猩猩也有精神疾病。黑猩猩的異常舉動吸引了莫尼茲的注意,他發現只要把它們的前額葉切除一部分神經,黑猩猩就能安靜下來,原本的暴躁情緒也消失了。這一發現讓莫尼茲展開了聯想,精神病人能不能用這種方式治療?
此時的他已經61歲了,親自動手做手術有點力不從心,於是他找來了他的學生,讓學生動手,他在旁邊指導。手術過程並不複雜,先在顱骨上開一個小孔,然後用針管往裡面注射乙醇,精準破壞前額葉和其他神經區域的連接,手術成功了。莫尼茲後來又做出了改進,還發明了一種器械,專門破壞神經纖維。
第一批實施手術的人共有20個,他們在手術之後,精神狀態變得穩定,也沒有留下來什麼明顯的後遺症。莫尼茲以為他成功了,他立刻向醫學界宣告了他的新發現!
於是,醫學技術不算差的西方國家都掌握了這項手術,醫生們開始對精神病人大規模使用,讓他們安靜下來。諾貝爾獎的評選專家們聽聞此事,對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進行了討論,認為它有效改善了精神病人的病情,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便授予了莫尼茲。
莫尼茲的發現真的能拿諾貝爾獎嗎
我們知道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有一點點損傷,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前額葉部分更是「大腦中的大腦」,和其他腦區有眾多連接,主要功能是影響人的認知能力,我們的思考、注意力、邏輯推理和記憶能力,都和前額葉腦區有關係。把它切除一部分,確實不會影響人的生命,但是會讓人喪失高級認知能力。
所以接受了這個手術的人,後期都表現出了神情呆滯、昏睡、沉悶、沒有精神等症狀,就像是失了魂魄一樣。事實上,那時候已經有醫學家公開反對這種手術,可惜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不僅是精神病人做了這些手術,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太調皮,為了讓他們安靜下來,也帶著孩子去做了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
悲劇就這樣蔓延開來,從1936年莫尼茲公開發表論文到他獲得諾貝爾獎,保守估計有30萬人接受了這一手術。莫尼茲獲得諾貝爾獎後,一些醫學家聯名反對,指責他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隨後,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的弊端引起了關注,蘇聯是第一個禁止實施該手術的國家。到了1970年,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才被廢除。
不管怎麼說,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都飽受詬病,說它是諾貝爾獎的恥辱,莫尼茲本人也陷入了風暴中心。吸取了教訓之後,諾貝爾獎的評選設置了一個考察期,確定了實踐和理論都沒有問題的時候才會授予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