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科學類獎項之中地位最高的獎項,他獎勵給對人類改變最大的科學發現者。而根據諾貝爾先生的遺囑,這個獎項不受任何國籍,民族以及宗教的影響。頒獎評選的第一條件就是只看其成就的大小。
諾貝爾獎自1901年正式開始頒發,截止至2019年。一共有919位個人以及24個團體獲得了獎項。而諾貝爾獎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獲得如今的地位,也與基金會多年來的努力不無關係。
他們幾乎從未放過任何有成就的科學家,其頒獎領域所有最優秀的人才都被攬入懷中。但是如此權威的諾貝爾獎,也在曾經出現過失誤。這一次失誤差點就直接將諾貝爾獎釘在了恥辱柱之上。
這就是1949年的生理學獎項,這一年的獎項獲得者是任職於裡斯本大學的教授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他是憑藉腦白質切除法獲得的諾貝爾獎,在當時認為精神病患者可以通過這種手術來獲得治癒。
直至如今,精神病人都是一個十分悲慘的群體。他們因為大腦的功能紊亂,常常在感知,思維,情感與行為之中都與常人有異。他們往往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特立獨行,與外界完全脫節。
而且精神病一般都在青壯年時期發病,好一點的是間歇性發作,這種還勉強可以生活自理。有一些則是持續性發作,生活無法自理且還無法交流。在生產力落後的年代,一個精神病人的出現無疑就代表著這個家庭的破碎。
對於精神病的發病的機制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但大致可以歸納成精神刺激,個人性格,家族遺傳以及外力導致幾種原因。但無論原因是什麼,發病區域無疑是在大腦,這一點在上世紀就已經得到了驗證。
安東尼奧就是20世紀對人體大腦感興趣的醫生之一,他也寄希望於可以通過研究人體大腦來找到精神病的發病根源。當時的醫學界就已經發現大腦前區的額前葉是一個看似沒有什麼用的區域,但是這對於人體的認知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安東尼奧在1937年,從大量的實驗中確認。只要切除動物腦中額前葉的這一塊「理性」的神經,動物們都會變得又安靜又溫順。他緊接著又先後在獵犬和猴子的身上都做了重複實驗,實驗結果與之前一樣。
隨後興奮的安東尼奧決定在人類的身體上嘗試一下。同年,他與另一位醫生一起配合在一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身上做了這種額前葉切除。結果也令其十分滿意,患者安靜了下來。
他將這種工作成果在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當時社會上因為戰爭而出現的精神病人十分之多。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的腦科醫生按照了安東尼奧的方法進行了手術,同樣出現了十分有成色的效果。
在20世紀的40—50年代,這樣的術式成為了歐美等國精神病院治療狂躁病人的選擇,初步計算整個歐洲大約有30萬的病人接受手術。為了表彰安東尼奧的貢獻,諾貝爾獎向其發出了邀請函。他站在了1949年斯德哥爾摩的領獎臺上。
然而時間過去的越久,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不對勁。許多實行了這個手術的患者雖說情緒穩定,但是開始對外界越來越冷淡,有些則是越來越像個孩子。許多患者的家屬表示安東尼奧不過是通過手術將患者變成植物人罷了。
還有許多患者乾脆連語言的表達能力都開始喪失,變成植物人也不是說大話。一些患者的行動能力也開始喪失,大部分都變成了傻子和白痴。這些種種因素,都導致了人們開始對於這項術式的使用越來越慎重。
儘管其有著一定的療效,但是相比後果這一點療效不值一提。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有權利剝奪一個患者的思考能力。而這個術式最開始的發展,實際上與諾貝爾獎的宣傳也離不開關係。這也導致諾貝爾獎的權威在當年斷崖式下降,成為了他最大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