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界,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不知道多少人的夢想,從1901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以表示對那些在各個領域有著特殊貢獻人們的獎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獎基金會也有翻船的時候,比如在1939年,希特勒就被一個瑞典國會成員提名,而接下來說的,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他把無數人變成傻子,在當時卻成了萬人追捧的英雄。
此人就是在194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的腦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歷史上,精神病人往往是一個十分悲慘的團體,他們的特立獨行,和社會徹底脫鉤,在生產力落後的年代,給家人也帶來了沉重的傷害。
長期以來,醫生們都在琢磨大腦這個人體最為複雜的器官,他們藉此找到疾病的根源所在,注1874年出生於葡萄牙的莫尼茲,也是其中之一,他從學校畢業後,在1911年就任裡斯本大學第一位神經學教授,研究血管造影。
當時的腦科,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許多神經學家發現,大腦前區的額前葉,似乎沒有明確的功能,但是對於人的認知影響,又十分重要。莫尼茲發現,有幾名因為車禍和意外事故,從而損傷這個部位的病人,即便是情緒暴躁,手術後也變得異常的安靜,因此他猜想,額前葉是否是「理性所在之神經」?如果切除掉額前葉,能夠讓精神分裂病患者變得安靜,擺脫情緒困擾嗎?
說幹就幹,20世紀30年代,他們首先在狗的身上做了實驗,結果興奮的發現,動物的確變得安靜,隨後,莫尼茲開始嘗試,將這一項技術,運用到患者身上,他進行手術的第一個對象,是一名患有疾病的家庭婦女,最終莫尼茲在患者的頭上打孔,向她的額葉皮質泵入酒精。成功用空心針頭掏空了「額葉」的幾個區域,發現患者果然安靜不少。
隨後,莫尼茲團隊在醫學雜誌上發表實驗結果,聲稱自己已經給數十名有著嚴重精神病歷史、暴力自殺傾向的病人做手術。
很快,一石激起千層浪,莫尼茲的學術成果立刻引發了社會上廣泛轟動,隨後,越來越多的腦科醫生,按照莫尼茲的方法進行手術,果然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效果,那些病人,情緒紛紛穩定下來,但是在1942年,紐約醫學界的一個介紹會上,不少科學家也有些擔心的提出,有的病人在手術完開始像「孩子」一樣,或者是變得「懶惰」,然而飽受困擾的精神病患者家庭,並沒有聽從這個建議,紛紛將自己的家人送上手術臺。
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額葉切除手術,成為了歐美絕大部分精神病院治療狂暴病人的最佳選擇,一勞永逸的效果,讓無數人青睞,因此為了表彰莫尼茲對此的貢獻,在1949年他就獲得了諾獎,而這一項榮譽,也讓不少家庭,安心的將患者交給醫院。
然而手術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不對勁,原來很多人雖然情緒穩定,但是對於外界,開始越來越冷淡,很少應答,一些醫生和患者家屬明確抗議,認為莫尼茲只不過是將病人通過手術,把他們變成是植物人。
還有一部分報告出來,認為額葉切除術執行後,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病情沒有得到好轉,當時有媒體開始反思,莫尼茲真的根治了這個疾病嗎?還是只是將他們變成了不會思考的木偶?於是從上個60年代開始,額葉切除術不再用於精神疾病的資料,然而此時莫尼茲通過這項手術,已經將無數人變成一個傻子,事實上,從他的論文結果,他是明顯知道有後遺症的,但是莫尼茲堅持認為,患者「雖然可能變得有點沉默」,但是能夠得到卓業的成效。
至今為止,額葉切除術已經成為了迫不得已的最後手段,而被醫學界束之高閣,但是那一段草率任用的時期,依然給很多家庭留下了傷痛,也正是在此之後,諾貝爾獎委員會開始在審核階段一再小心,避免當時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