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諾貝爾獎有沒有可能被頒給對人類有害的發明或發現?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所命名設立的獎項,發展到如今,它覆蓋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者醫學等多個獎項,成為了科學工作者心目當中的最高榮譽。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一生的恥辱。
在那個腦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他的這項發明被譽為"救人的醫術"。說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大的恥辱,一門讓無數人成為傻子的手術,卻獲得了這個殊榮,歷史具有滯後性,有些發明在那個時代是先進的、貢獻巨大的,有些技術的弊端或不合理的部分就暴露了。
這次要談論的就是曾經得過諾貝爾獎現在卻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技術——前額葉白質切除手術。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是一位腦部生物學專家,上世紀上半頁時,他就熱衷於人類腦部研究。
而慕尼黑醫生開始研究這個手術的起因或者說靈感來源是約翰·富爾頓與卡羅爾·雅克布森兩位科學家在1935年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上發表的報告。儘管Gottlieb醫生當時的實驗因為過於野蠻而飽受科學界譴責,但是他分離額葉的方法和後果還是給予了莫尼茲信心。
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到50年代,莫尼茲的「額葉切除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個精神病院,實行於那些暴躁的精神病患者身上。
諸多案例中最有名的是來自甘迺迪家族的羅絲瑪麗·甘迺迪。羅絲瑪麗是先天弱智,因為出生時曾經發生過意外。難產導致她的大腦長時間缺氧,進而造成神經細胞大量的不可逆死亡——使她患上了智力障礙並存在精神缺陷。她還是當年接受腦葉切除手術的"全美國第一人"。但是這場風險極大的手術最後還是徹底失敗了。原本正當青年的羅絲瑪麗的智力在術後下降到新生兒水準,整天只會獨自坐在牆壁前一邊痴痴地望著窗外一邊不停的喃喃自語。
而後世的科學家也對當初執行了手術的患者們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進行過手術的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甚至還有另外三分之一患者的病情比術前還要嚴重。
而這,也促使了後來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對於獲獎者更加嚴厲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