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

2020-08-10 胖福的小木屋

儘管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被科學界譽為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諾貝爾獎也存在許多錯誤或者災難性的選擇,甚至對社會造成了嚴重惡劣的影響,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額葉切除術。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精神疾病自古以來就困擾著人類,比如我們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宋仁宗就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他的女兒趙徽柔也被精神疾病所困擾,古代很多人認為之所以會得精神疾病是被鬼神迷惑,就會請人驅鬼,很多人認為在驅鬼之後人們就會神志清明。



西方在治療精神疾病上就很殘暴了,在西方,認為一切的疾病都可以靠放血來治療,生了天花?放血。癲癇?放血。瘟疫?放血。莫扎特還有華盛頓都是犧牲在了放血療法之上。



到了二十世紀,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科學家對人體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還是對精神病和人大腦功能的認知還是一片空白,即使到現在,人類還沒有徹底了解大腦。

莫尼茲是裡斯本大學第一位神經學教授,他主要研究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指將顯影劑注入血管裡。因為X光無法穿透顯影劑,血管造影正是利用這一特性,通過顯影劑在X光下所顯示的影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因為發明了腦血管造影術和造影劑,他也因此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的提名,這個技術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僅看莫尼茲的上半生,絕對是清名流芳,但是有一天,莫尼茲通過研究古代典籍,發現古代會通過鑽顱術治療癲癇,這種方式至今還存在於一些原始部落。

在1935年的時候,約翰·富爾頓博士和卡萊爾·雅各布森博士的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莫尼茲的注意,他們切除了兩隻患有精神疾病的大猩猩的前腦葉與其它腦區的神經連接,在之後,他們發現原本特別暴躁的猩猩變得非常溫順,而且似乎保留了之前的智商和技能。



約翰·富爾頓博士和卡萊爾·雅各布森博士將研究成果編纂成論文《前額葉切除術可以化解黑猩猩的兇暴本性》在神經學大會上發表。

這項研究成果對於莫尼茲觸動非常大,如果將這項研究運用在人類身上,是不是就可以徹底治療精神疾病呢?

在回去之後,莫尼茲立馬開展了實驗,當時的莫尼茲已經61歲了,已經不再適合做如此精密的手術,他們找來了一名 60 歲的精神病患者,在他的指導下。助手在病人顱骨上鋸開一個口子,然後再通過這個開口向額葉中注入酒精,通過酒精溶解類脂來破壞那一片的神經纖維,進而損毀前額葉皮層和其他腦區的聯繫。


早期的腦白質切斷器(左)和額葉切除術示意圖(右)


隨後,他發現用乙醇很容易殃及其他的腦區,故而對手術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專門設計了一種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器械來機械損毀前腦葉與其他腦區聯繫的神經纖維。因此,這套手術方法後來被稱為前腦葉白質切斷術(下文簡稱「額葉切除術」)。

我們現在知道,人腦前額葉指大腦額葉的前部區域,運動皮層和運動前區皮層的前方,前額葉區域涉及規劃複雜的認知行為,個性表達,決策和調節社會行為等複雜的認知功能。



腦前額葉與中樞及其它部位(如頂葉、枕葉、顏葉、丘腦、腦幹等)有非常廣泛的神經聯繫,腦前額葉接受和綜合由腦的各部位傳入的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信息,並能及時組織傳出衝動,給這全部結構以組織性、指導性和調節性的影響,保證中樞神經系統整體的協同和達到整個高級心理過程的機能統一。


一旦將前額葉破壞,那麼將會嚴重影響人的思維活動與行為表現,人就會失去情感,變得和傻子一樣。

而莫尼茲在醫學界幾十年,擁有豐富的經驗,卻並沒有對病人後續的恢復進行追蹤,就貿然對病人宣布這項手術可以治癒精神類疾病。

在這次手術之後,他還給 40 名病人做實驗,手術效果莫尼茲單方面覺得很滿意,他覺得是時候和全世界公布他的偉大成果了。



當他於1936年發布該研究報告之後,立馬就在全世界備受關注。巴西、義大利和美國等國家開始有醫生嘗試這項新手術,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莫尼茲志得意滿地宣稱腦前額葉切除術是「一種簡單、安全可靠的手術,可廣泛用於治療精神錯亂」。

莫尼茲還是有一定的道德底線的,起碼知道做手術應該要專門的手術室,需要專業的神經科醫生來主刀,從而完成從顱骨定位到麻醉、鑽孔等複雜的操作。



但是有位瘋狂的美國醫生弗裡曼直接改進了莫尼茲的方法,變得更加簡單粗暴,叫做經眶前額葉白質切斷術,也被稱為冰錐療法。

這項技術瘋狂到了什麼程度呢?先用電休克使患者暈厥,然後用鑿子經眼眶將鋼針敲入腦內,憑經驗在患者的前額葉中不斷攪動,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破壞前額葉白質的目的。

這樣實行這項手術的話,既不需要專業的神經科醫生,也不需要在正規的大型醫院,更不需要什麼消毒、專門的手術室,只需要一根鋼針和一把錘子就可以。



為了推廣這項技術,同時也為了財富名譽,弗裡曼走訪美國各地展示這項技術,同時還花錢教育培訓當地的工作人員來執行和傳播手術,後來甚至只需要25美金就可以做這麼一個手術,手術過程甚至沒有消毒工序,連手套也沒帶,弗裡曼宣稱如果用錘子和錐子的話,他可以在10分鐘之內切除額葉,甚至不需要麻醉。他甚至建議用額葉手術治療頭疼。



在弗裡曼的推動下,前額葉白質切斷術,成為了民眾公認的治療精神類疾病的方法,不過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反對,他的合作夥伴James Watts甚至因此與其分道揚鑣,然而弗裡曼十分善於發動輿論,他說服力各大媒體,幫他進行宣傳。

在弗裡曼「精神病要扼殺於搖籃」的大範圍宣傳下,這項技術開始被濫用,成為了美國政府處理犯人、退役老兵的最佳方式,沒有錯,當時二戰剛剛結束,一大批退伍老兵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也有些老兵對政府的安置措施不滿。

美國政府為了解決這批人,減輕自己的負擔,美國政府對 2,000 多名左右可能患有 PTSD 的退伍軍人實施了腦葉白質切除術。這些手術並非都得到了患者的同意,一些患者術後變成了無法照料自己的老小孩,很多人飽受疾病發作、健忘症和運動技能喪失之苦。有些人直接死於手術。直到21世紀初,這批老兵的家屬還在向政府索賠。



成千上萬的人沒有經過仔細檢查就被拉去做了這種手術。1949年,莫尼茲也因為發明腦前額葉切除術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有了諾貝爾獎的加持,這項技術也風靡全世界,包括亞洲,數十萬人都接受過這項手術。

這種本該是精神疾病治療的手段卻被當成了包治百病的妙手回春術,堪稱翻版楊永信。一些小孩子不認真讀書怎麼辦,給他做一個腦葉白質切除術。如果取向不正常怎麼辦,給他做一個腦葉白質切除術。


當時流傳十分廣泛的腦前額葉切除術廣告


在丹麥,政府專門為這類「新型療法」建造了大量醫院,而針對的疾病則是從智商缺陷到厭食症簡直無所不包。

許多明星也成為了這項手術的犧牲品,比如好萊塢明星傳奇明星華納·巴克斯特直接死在手術臺,好萊塢女影星弗朗西斯·法瑪爾直接在精神病院度過餘生等。

這些病人高級思維活動被破壞,變得像行屍走肉一般,溫順、昏睡、沉悶、冷漠、無精打採、六神無主、神情呆滯、任人擺布,從此一生就生活在無盡的虛無之中。



隨著腦葉白質切除術的真面目不斷曝光,這項技術飽受爭議,隨著神經科學研究的深入,額葉皮層與丘腦以及邊緣系統的功能聯繫逐漸被揭秘。在這些新證據下,越來越多科學家意識到,簡單地損毀前腦葉與大腦其他部分的聯繫會對人格造成不可逆且不可知的損害。

50年代之後,一種吩噻嗪類藥物——氯丙嗪被意外發現可用於治療有躁狂症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也慢慢走向藥物治療,腦葉白質切除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1955 年,莫尼茲也在聲名狼藉之下去世。

1967年,弗裡曼的一名病人在接受他的手術時死於腦出血,從此之後他被禁止進行相關手術。1972 年,77 歲的弗裡曼去世。

大家可能想不到最先禁止這項手術的國家是哪個?在諾獎頒布的第二年,蘇聯精神病理學家瓦西裡·加雅諾夫斯基就強烈建議,蘇聯政府最先宣布全面禁止腦前額葉切除手術。

1962年,在《飛越瘋人院》一書問世以後,歐美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通過了限制精神病院權力的法律條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在不少影視作品,比如著名電影《飛越瘋人院》、《禁閉島》和《美少女特攻隊》,美劇《美國恐怖故事》和《西部世界》中均有使用這種手術的情節出現。



直到1970年,絕大多數國家,以及美國許多州都已立法禁止額葉切除術。剩下的一些還沒禁止該項手術的國家,也制定了極其嚴格的監管制度。

也是因為腦葉白質切除術的黑歷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現在都要在成果發布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會考慮是否給予這個人諾貝爾殊榮。因為這個時候,這個技術與理論得到了驗證,他的成就和影響這個時候也基本上可以判定。這樣也保證了諾貝爾獎的權威性。


相關焦點

  •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一生的恥辱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所命名設立的獎項,發展到如今,它覆蓋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者醫學等多個獎項,成為了科學工作者心目當中的最高榮譽。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一生的恥辱。在那個腦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他的這項發明被譽為"救人的醫術"。
  •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認為是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
    儘管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被科學界譽為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諾貝爾獎也存在許多錯誤或者災難性的選擇,甚至對社會造成了嚴重惡劣的影響,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額葉切除術。
  • 諾獎史上最大恥辱:1949的諾貝爾醫學獎,讓30萬人陷入永久噩夢
    諾貝爾獎一直都是世界科研行業中的最高榮譽,從1901年至今,已經有超過700位科學家獲得了該榮譽。但唯獨有一位獲獎者卻是一度讓諾獎評委會想收回授予他的榮譽,因為此人的發明並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甚至讓30萬人永久陷入了噩夢當中,這個人便是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
  • 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諾獎史上最大恥辱!
    由於物理和化學是科學化成就很高的學科,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很少出錯,生理醫學獎問題要更多一些,尤其是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錯誤,導致了30多萬人的悲劇,成了他們人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那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 諾獎史上的恥辱:讓數萬人變白痴的醫生,獲得了醫學界最高榮譽
    作為目前學術界的最高獎項,諾貝爾獎一直都會被認為是科學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無一不是行業領軍人物,其研究的內容更是意義重大。然而,在1949年所頒發的諾貝爾醫學獎,卻成為了其歷史上的最大恥辱。
  • 諾獎史上最大恥辱:1949的醫學獎,讓30萬人陷入永久噩夢
    諾貝爾獎一直都是世界科研行業中的最高榮譽,從1901年至今,已經有超過700位科學家獲得了該榮譽。但唯獨有一位獲獎者卻是一度讓諾獎評委會想收回授予他的榮譽,因為此人的發明並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甚至讓30萬人永久陷入了噩夢當中,這個人便是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
  • 諾貝爾獎的恥辱: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給30萬人帶來了噩夢
    不過我們今天要來說說諾貝爾獎的黑歷史,那就是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說它是恥辱也不為過!獲得者是葡萄牙醫學家莫尼茲,理由是發現了前額葉切除術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簡單說就是為了表彰他對治療精神病的貢獻,那時候人們還以為他的發現會給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帶來福音,可事實是帶來了噩夢。
  • 諾獎最大的敗筆:1949年的醫學獎,成了30萬人一輩子的噩夢
    但在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犯了一個&34;,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諾獎史上最大敗筆,那就是將醫學獎頒給了葡萄牙醫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以及他帶來的腦前葉白質切除術。1949年,莫尼茲因腦前葉白質切除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使得該療法波及範圍更廣!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1949年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噩夢
    由於物理和化學是科學化成就很高的學科,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很少出錯,生理醫學獎問題要更多一些,尤其是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錯誤,導致了30多萬人的悲劇,成了他們人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那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 諾貝爾獎的恥辱: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卻毀掉30萬個家庭幸福
    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過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飛越瘋人院》相信曾給許多影迷留下深刻的印象,男主角麥克作為正常人混入瘋人院,最終卻被醫院進行了殘忍的手術,讓他真的變成了一個渾渾噩噩的白痴。最後麥克呆滯而混沌的目光令許多觀眾壓抑不已,而這種足以毀掉一個正常人的手術,卻曾經被視為救治精神病患者的唯一曙光,記載著醫學和諾獎史上最為灰暗的一頁。
  • 諾獎歷史上最大的敗筆:1949年的醫學獎,成了30萬人一輩子的噩夢
    但在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諾獎史上最大敗筆,那就是將醫學獎頒給了葡萄牙醫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以及他帶來的腦前葉白質切除術。
  • 諾貝爾獎的恥辱: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紕漏
    但是今天我們想談談諾貝爾獎的黑暗歷史,也就是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種恥辱!莫尼茲認為他很成功,因此他立即向醫學界宣布了他的新發現!他們認為它有效地改善了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諾貝爾醫學獎於1949年授予莫尼茲。 莫妮茲的發現真的能贏得諾貝爾獎嗎? 我們知道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一點點損壞會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壞。前額葉甚至是「大腦中的大腦」,它與其他大腦區域有許多聯繫。它的主要功能是影響人們的認知能力。我們的思維,注意力,邏輯推理和記憶能力都與額葉前腦區域有關。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的噩夢
    如果要說諾貝爾獎的最大恥辱,當屬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獲得者安東尼奧·莫尼斯(António Moniz)成為了30萬人的噩夢,讓很多人變得如同行屍走肉。正因為如此,莫尼斯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然而,當時也有很多外科醫生對此表示反對,因為這個手術會讓精神病患者變成智力低下的「行屍走肉」。前額葉皮質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區域,這裡是大腦的控制中心,人類的認知、人格、語言和思考等行為都會在此處進行。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
    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儘管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建築界的普立茲獎和計算機界的圖靈獎都是和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但沒有一個能像諾貝爾獎那樣路人皆知,而它權威性以及評選的嚴謹性與只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和高額的獎金等等,讓它的知名度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
    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儘管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建築界的普立茲獎和計算機界的圖靈獎都是和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但沒有一個能像諾貝爾獎那樣路人皆知,而它權威性以及評選的嚴謹性與只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和高額的獎金等等,讓它的知名度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一看到「諾貝爾獎」這4個大字,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自動將它和「權威、牛人、世界最頂級」等詞彙聯繫起來,自1895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盼望著有朝一日,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並且這項榮耀,不但代表了自己,還代表了自己的國家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一看到「諾貝爾獎」這4個大字,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自動將它和「權威、牛人、世界最頂級」等詞彙聯繫起來,自1895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盼望著有朝一日,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並且這項榮耀,不但代表了自己,還代表了自己的國家,意義非凡。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8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自從1901年第一次頒發以來,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20個年頭,經過百年風霜洗禮,諾獎已經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具分量的獎項。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十八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1901年第一次頒發以來,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20個年頭,經過百年風霜洗禮,諾獎已經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具分量的獎項。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