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在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獎項之一,獲獎者無一不是推動世界發展的人中龍鳳。然而事無絕對,有這麼一位獲獎者,不但配不上諾獎的名頭,反而被其他獲獎者所鄙視,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獲獎者名叫埃加斯·莫尼茲,1874年出生於葡萄牙。18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葡萄牙最有名的科英布拉大學醫學院,28歲在海外讀完了博士,隨後便回到母校擔任了教授職位。從學歷上來看,莫尼茲是個地道的天才。
不光如此,莫尼茲同時也在政界發展,43歲時更是被任命為葡萄牙駐西班牙外交大使。不過跟他在醫學上的名氣相比,外交官這個名頭反倒顯得沒那麼出名了。
在莫尼茲那個時代,現代醫學剛剛起步,很多常識都沒形成。比如在中世紀,很多精神病人會被認為是魔鬼附身。患者的家人會將其關在地窖,甚至極端者會執行火刑。到了近現代,也僅僅局限在病毒感染的認知上,並沒有方法去治療。
病人發作時往往具有極強的攻擊性,醫生也只能通過麻醉的方式對病人進行鎮定。
而莫尼茲研究的領域,就是神秘的大腦。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古埃及木乃伊的頭部有兩個小孔,通過查詢資料,發現古埃及人會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精神病人。
受到啟發的莫尼茲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他在狗和猩猩的身上做了實驗。沒想到還真有效果,被切除了腦白質額葉的大猩猩,居然再也沒有了攻擊性行為。
雖然名為額葉切除手術,但準確來說應該叫」切斷」,大腦是由無數神經束組成的,這個手術就是為了切斷某些位置的指定神經。
為了進行這種手術,莫尼茲特意發明了纖細的手術器械。手術之前先在病人頭兩側鑽出小孔,然後將手術器械伸進去,抓住把手使勁搖晃幾下,器械頂端就會割斷病人的腦白質額葉神經,手術也就完成了。
1935年,莫尼茲第一次在人體上實施了這個手術,結果大獲成功。病人從暴躁變得安靜,服從性得到提高,再也不會攻擊他人。次年莫尼茲向全世界公布這個小手術,引起了軒然大波。
到了1945年,美國醫生弗裡曼改良了這個手術,發明」冰錐法」。不再需要開顱,而是從患者眼眶中伸入冰錐,挑斷神經即可。可怕的是,弗裡曼不是莫尼茲那樣純粹的科學家,他是個非常善於宣傳的商人。
在他的宣揚之下,冰錐手術被大眾認為是小手術,就像咱們今天去割痔瘡一樣。
然而風靡全球的切除手術,給無數人帶來噩夢。很多孩子僅僅因為調皮不服管教,就被家長送去進行這個小手術。很多有心理疾病的退伍軍人,也被國家安排進行切除。19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僅美國一地就實施了4萬多例切除手術。
正是因為這一小手術,1949年莫尼茲被授予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享受全世界的祝賀。
然而就在隨後幾年間,這一手術的弊端徹底爆發。大眾才後知後覺地發現,這一手術是有效果,病人變得相當溫和,但那更像是被切走了靈魂,變成了一具沒有感情的植物人。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特點都會被隨之切走。手術結束後,病人就是名副其實的「行屍走肉」了。
電影《飛躍瘋人院》中就有這樣的情節,男主角一心想逃離瘋人院,最後被實施了額葉切除手術,變成了渾渾噩噩的傀儡。
莫尼茲太過急切,沒有搞明白手術的副作用就擅自推廣,害得無數人失去靈魂。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獎,卻被後來人視為恥辱。
#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