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明將上萬人變傻,卻因此獲諾獎,遭人痛罵,依舊世界流行

2020-09-20 二師兄講歷史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他一生有355項專利發明,開設了100家公司和工廠,累積了巨額財富,但他卻沒有子嗣,在他離世的前一年,諾貝爾留下了920萬美元設立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5種獎金,這五種獎項分別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然而有一項諾獎,卻遭到了世界唾罵,發明它的人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

安東尼奧,1874年出生在葡萄牙,畢業於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精神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選擇當一名精神科醫生,28歲那年,就成為了大學裡面的精神學教授。

年紀輕輕的安東尼奧名譽、光環加身,他在精神科的事業上也是一片光明,他的主要研究是血管造影,特別是腦血管造影,他將一種X線不能透過的物資注射到血液當中以拍攝X光照片,從而確定傷病的部位。

他在醫學領域有著很高的聲望,還活躍在戰場上,第一次世界打仗就擔任了葡萄牙立法機構成員,出席了巴黎和會,戰爭結束之後,一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士兵,有著嚴重的心理創傷。

普通的心理療法對一些士兵根本不管用,安東尼奧就著手從大腦神經研究,大腦控制人,只要穩定了大腦,這些士兵就不會被戰後創傷困擾,安東尼奧在研究當中找到了1880年的一項神經外科手術,主要是切除大腦部分的手術,但這項研究因為太過於野蠻被禁止了。

安東尼奧受到了一種啟發,他的目光同樣放在了腦前區——額前葉上面,額葉是被認為是大腦的協調中心,儲存一個人的生活思想,是所謂的「理性成之所在」神經,只要切除掉額前葉就會讓人變得安靜起來。

安東尼奧先是在動物身上做實驗,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就之後,安東尼奧開始在患者身上實驗,第一位對象是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婦女,在切除額葉之後,這位患有精神病的婦女確實「安靜」了下來。

她的家人和精神病醫院都為此感到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想照顧「小孩」一樣,只需要提醒她吃飯睡覺,這些「變傻」瑕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這些額葉切除手術成為了20世紀40至50年代最受歡迎的神經外科手術,安東尼奧因此得到了醫學諾貝爾獎。

然而他的助手莫尼茲覺得他的技術有點平庸,他自己開始實驗另外一種門診治療法,就是將冰錐從眼窩插入患者的大腦,在通過挪動錐子,切除灰質和白質,他還誇下海口可以在10分鐘之內切除額葉,還不需要打麻醉。

這項手術並不精準,安東尼奧難以接受,兩人為此分道揚鑣,但是莫尼茲卻在美國成了炙手可熱的天才醫師,他的冰錐手術得到了推廣,而這項手術弊端也開始出現,醫生和患者家屬都提出了抗議。

不過精神病醫院依舊將這項手術當做最後的手段,至今沒有廢除。

相關焦點

  • 他的一項發明將上萬人變傻,卻獲得諾獎,遭世人痛罵仍流行全世界
    他的一項發明將成千上萬的人變傻,卻獲得了諾貝爾獎,被世人痛罵,至今仍風靡全球。一般來說,只有造福全人類的偉人才會獲得諾貝爾獎,尤其是在醫學領域,一項新技術的突破往往能挽救成千上萬的患者,可謂功德無量。然而,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發明了一項讓人變傻的技術,他當時沒有受到譴責,卻得到了無數人的讚揚。眾所周知,精神病人是社會的潛在危害,他們不時發病,隨時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犯罪行為,也不是沒有可能。於是,畢業於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的莫尼茲博士抱著拯救社會的初衷,走上了治癒精神疾病的道路。
  • 他的一項發明將無數人變傻,卻獲諾獎,被人恨罵不絕卻仍流行世界
    從古至今出現過很多發明,這些發明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科技也得以進步,經濟快速發展,醫療技術的提高也令人們實現了長壽,但在歷史上,他的一項發明將無數人變傻,卻獲諾獎,被人恨罵不絕卻仍流行世界。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於1874年出生在葡萄牙,是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畢業生,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醫學教授,1911年37歲的安東尼奧成為了裡斯本大學第一位神經學教授,主要研究血管造影,尤其是腦血管造影,為了拍攝出X光照片,他會將一種X線不能透過的物質注射到血液中。
  • 他的一項發明讓萬人變成痴呆,卻獲諾獎,飽受爭議卻仍然流行世界
    ,還有1912年,諾獎基於愛迪生和特斯拉在電力上的貢獻,希望辦法兩人物理學獎項,然而兩人都拒絕領獎,理由是無法忍受和對方一起分享這一榮譽。因此,許多醫生對精神疾病束手無策,而莫尼茲1923年在裡斯本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他一直致力於研究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他在國際新聞中注意到,在埃及木乃伊上,幾個頭蓋骨上都有一個洞,為此莫尼茲查閱資料,發現這其實是治療癲癇留下的痕跡,這給了教授靈感,莫尼茲將目光聚焦在額骨腦葉白質上面,難道這裡的病變導致了精神病人的異常?
  • 他的發明把上萬人變傻,卻因此提名諾貝爾獎,還被宣傳說包治百病
    古時,醫生認為將血管切開放血,就能夠把體內的毒素排出,維持體內安全。但是這種方法對精神疾病沒有任何的幫助,更是會奪走病人的生命,美國前總統華盛頓便是被這種醫治方法奪走了生命。因此,他們發明了通顱術,也就是針對精神病患者,將其頭顱鑽開口子,他們認為這個做法可以為附身的魔鬼找到出口,驅除體內的魔鬼。02二十世紀,近代醫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不過此時的醫生並不了解人腦功能與精神病原理。
  • 醫學教授的一個發明,讓萬人變傻,卻榮獲諾貝爾獎,還被世界追捧
    但精神病患者身上的枷鎖被解除,卻並不代表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精神病患,皮內爾有「現代精神醫學之父」之稱,而葡萄牙精神病理學家安東尼奧·德·莫尼茨則被認為是現代精神病外科學的創始人,他發明了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桑格因此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第四位兩度諾獎得主,唯一兩獲化學獎的諾獎得主,唯一兩獲諾獎的英國人。他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根據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11月20日證實的消息,桑格是19日在劍橋一家醫院熟睡中去世的。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2012 年,科學家 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論文中指出,細菌用以對抗病毒的 CRISPR-Cas9 系統可以作為簡單、靈活的基因組編輯工具。
  • 諾獎史上的恥辱:讓數萬人變白痴的醫生,獲得了醫學界最高榮譽
    然而,在1949年所頒發的諾貝爾醫學獎,卻成為了其歷史上的最大恥辱。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頒發,獲獎的是一個叫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的葡萄牙人,他的職業是一所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而他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是他基於腦前葉切除對某些精神病人有效的假說,實施了腦白質切除法。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 49年的醫學獎, 30萬人無休止的噩夢
    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儘管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建築界的普立茲獎和計算機界的圖靈獎都是和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但沒有一個能像諾貝爾獎那樣路人皆知,而它權威性以及評選的嚴謹性與只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和高額的獎金等等,讓它的知名度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
    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儘管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建築界的普立茲獎和計算機界的圖靈獎都是和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但沒有一個能像諾貝爾獎那樣路人皆知,而它權威性以及評選的嚴謹性與只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和高額的獎金等等,讓它的知名度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
  • 諾貝爾獎最大恥辱:1949年的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
    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儘管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建築界的普立茲獎和計算機界的圖靈獎都是和諾貝爾獎齊名的獎項,但沒有一個能像諾貝爾獎那樣路人皆知,而它權威性以及評選的嚴謹性與只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和高額的獎金等等,讓它的知名度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
  • 「日本國民」獲諾獎預測鬧烏龍 安倍不可能代領獎
    據悉,在第9條和平主義理念指引下,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亞洲也保持了大體的和平穩定。但日本政府自80年代起,已繞過憲法重整軍備並向海外派遣武裝,「和平憲法」已名存實亡。在此背景下,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一名主婦在網際網路上呼籲為日本憲法第9條申請諾獎,此後不斷獲得共鳴因而成立了「為憲法第9條申請諾貝爾和平獎」執行委員會。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因此他乾脆就將手寫的論文,包括有特色的手繪圖,直接複印若干份,郵寄給他認可的幾個研究小組,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發表過了。我記得,那個被選中的學生,還被大家揶揄道:「做扭量理論去了。」彭羅斯(左),霍金(右)我記得有一年彭羅斯的演講題目是「廣義相對論中未解決的重要問題」。霍金問他:「哪個問題適合作為博士生的論文?」他笑而不語。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17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的當天下午,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屠呦呦是寧波人,老家在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一帶。1951年,她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物學系,選擇當時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願。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2016年第一個揭曉的諾獎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後,不少人驚呼:又是日本人! 這是繼2012年和2015年以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次頒發給日本科學家。去年,當中國人為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喜出望外時,諾獎官網上關於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上,還寫著另外兩個人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日本科學家大村智。
  • 諾獎史上最大恥辱:1949的醫學獎,讓30萬人陷入永久噩夢
    諾貝爾獎一直都是世界科研行業中的最高榮譽,從1901年至今,已經有超過700位科學家獲得了該榮譽。但唯獨有一位獲獎者卻是一度讓諾獎評委會想收回授予他的榮譽,因為此人的發明並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甚至讓30萬人永久陷入了噩夢當中,這個人便是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
  • 2020,諾獎將至
    19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治療白喉傳染病的血清療法;1951年,南非醫學家蒂勒因率先研製出蚊媒病毒傳染病黃熱病疫苗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9月23日揭曉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年「引文桂冠獎」中,有一項也與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成果。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TIKTOK為什麼說封殺就封殺,因為這些應用軟體根本就不涉及到基礎科學,很快就可以再複製一個出來,更不要談什麼XX算法,那不叫算法,不過是人性被計算的權重而已,跟算法一點關係都沒有。
  • 2020諾獎將至!新冠疫情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
    19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治療白喉傳染病的血清療法;1951年,南非醫學家蒂勒因率先研製出蚊媒病毒傳染病黃熱病疫苗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9月23日揭曉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20年「引文桂冠獎」中,有一項也與免疫學相關的研究成果。
  • 諾貝爾獎評委清華暢談:什麼樣的人能夠獲諾獎
    諾貝爾獎評委清華暢談:什麼樣的人能夠獲諾獎    4位來自瑞典的諾貝爾獎評選團成員來到清華大學,為大學生詳細披露了諾獎評選的整個過程    什麼樣的科學家才能夠問鼎諾貝爾獎?    諾貝爾科學獎從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已走過了一百多個年頭。其間,它見證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重大科學發現、發明,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