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道是「無方可療相思病,有藥難醫薄倖心「,世上固有疑難雜症,亦可在名醫的努力下尋得破解之法。相比之下,名醫也難以醫治的乃是心病,與上述在《鷓鴣天·戲贈黃醫》中所言類似,世人熟知的還是《林間集》中的名言:「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
01
的確, 心理疾病,成因於個人的境遇,生活的遭遇,很多時候,旁人無法感同身受,更難以開解。心病久而久之,不僅會損傷人的身體,甚至會對個體的心理與精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心理疾病嚴重會發展為精神病。而精神病在現代依然是很難治癒的疾病。
精神病的作用原理是人腦的內功能激素分泌紊亂,以至於患者的感官、思維失常,形成了不可逆的傷害。目前的醫學技術,依然不能治癒精神疾病。甚而至於,現在青少年的一些心理隱患,也會被家長視作精神病送去治療,包括上網成癮、早戀等。
精神病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攻克的難題。古時,醫生認為將血管切開放血,就能夠把體內的毒素排出,維持體內安全。但是這種方法對精神疾病沒有任何的幫助,更是會奪走病人的生命,美國前總統華盛頓便是被這種醫治方法奪走了生命。
而在迷信的地區,比如非洲與太平洋的部分原始部落,精神病人會被視為鬼上身。因此,他們發明了通顱術,也就是針對精神病患者,將其頭顱鑽開口子,他們認為這個做法可以為附身的魔鬼找到出口,驅除體內的魔鬼。
02
二十世紀,近代醫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不過此時的醫生並不了解人腦功能與精神病原理。這時,葡萄牙出現了一位教授莫尼茲,他在對古籍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1927年,莫尼茲將一種不透x光的物質注入人體大腦繼續內拍攝,進而創造了腦血管陰影技術,此項技術沿用至今,莫尼茲憑也因為這個技術得到了兩次諾獎提名。
造影術最初需要刺穿頸動脈,把陰影劑注入頸動脈,後來,演化成為成熟的腦血管造影技術。此項技術在當代廣泛使用,用以查明腦中病灶部位。
按理說,這樣造福病患的技術研發,本應該讓莫尼茲一生享用,終身受到人們的尊敬與醫學界的敬仰。但這一切隨193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生了改變。1935年,耶魯大學的精神學家公開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通過手術切除了兩隻猩猩的前腦葉等腦內部位,而兩隻猩猩術後變得溫順了不少。這篇文章正巧被當時在研究鑽頭顱技術的莫尼茲看到,他頓時生出了一個想法:這種手術或許可以用於治療精神病。
當時正是二戰期間,不少戰士患有創傷性應激症候群,為了保護社會的安定與普通百姓的安全,這些病患被送入了精神病院統一治療。但是醫生參試了各種方法,卻依然沒有絲毫的效果。
在莫尼茲看來,自己有信心治好這些患病的老兵,而這些老兵也是印證他的想法的最佳人選。儘管當時的莫尼茲年紀很大,腿腳已經很不利索了,但他依然堅持,指導學生按自己的指令進行治療。他們尋求了一位60多歲的精神病患者,在其頭顱兩側開了一個小口,注射乙醇,以此破壞前額葉的連接神經。
雖然病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好轉,情緒也穩定了,卻沒有了人格與感情,與傻子無異。莫尼茲卻覺得這種代價在社會利益面前不值一提,也沒有追蹤術後病人的情況。
03
後來,莫尼茲找來了40多位病患,也對其進行了相同的手術。1936年,莫尼茲公開了治療精神病的論文,巴西等國紛紛表示對該技術的興趣,願意嘗試,成效明顯。為此,莫尼茲向世界宣告自己研發的新技術,能夠克服精神疾病的難題,同時在當時社會甚至出現了這項手術可以包治百病的說法。
為了避免手術時損傷到無關的腦內部位,莫尼茲還發明了一種精準切除腦內神經的儀器。此項技術與儀器一經推廣,就得到了很多醫生的認可。但是,操作該技術的環境要求極高,需要乾淨的手術環境,專業的設備,而當時大部分的精神病院不具備這種條件。
04
就這樣,原本是造福人類的技術被醫生弗裡曼盜用,還加以演變,發明了更加瘋狂的冰錐療法。先用電擊暈患者,接著,用鑿子把鋼錐釘入腦中,靠直覺攪拌腦內前額區,達到破壞蛋白質的目的。
弗裡曼在名利的驅使下,變本加厲地廣泛推廣他的發明。直到後來,只需要花費25美金就可以進行這項手術,也不需要乾淨的手術刀。二戰之後,美國政府就用這項技術治療2000多名戰士,未經戰士的同意,就進行電擊手術。而這些戰士,要麼生命終結在了手術臺上,要麼沒有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受害者的家屬開始聯合投訴,60年以後,在前蘇聯精神病學家的號召下,人們開始抨擊並且扼殺該手術。1950年,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被發現,莫尼茲被人們釘在了恥辱架上,聲名狼藉。
諾獎是現在公認的專業領域最高獎項,能夠提名了諾貝爾獎,也是對個人專業能力的肯定,不僅代表至高的榮譽,還彰顯了獲獎者成就的權威性與可靠性。但是,莫尼茲的提名卻是諾貝爾獎的失誤。
結語
在醫學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新的技術被廣為推廣之前會經過不斷的驗證,任何的手術都應該在嚴格的標準下進行,病患就醫也一定要到正規醫院。
參考資料:《鷓鴣天·戲贈黃醫》《林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