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造成了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遺憾

2020-09-14 穿山乙的聊齋

當我們學習化學時,總是無法繞開那張元素周期表。它揭示了各種元素間地內在聯繫,是人們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而歷史上第一位繪製出這張周期表的人就是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化學元素周期表


有個小故事,話說當年門捷列夫一直在研究元素間的各種關係,整天絞盡腦汁的思考,以至於有些走火入魔。一天,當他晚上做夢時,夢見各種元素竟然有序地排列起來,他突然驚醒,並將圖表繪製出來,這就是大家看到的元素周期表。

後來,當有人向門捷列夫求證這則故事的真實性時,他笑了笑說,如果他的這張元素周期表真是在夢中由上帝賜予的話,那麼他得到的應該就是一張比自己發明的更加完善的周期表了。

門捷列夫


其實,首個發現元素周期律的人並非是門捷列夫,而是英國化學家紐蘭茲。但是紐蘭茲只是發現了元素間地某種「神秘」的聯繫,卻並沒有找到元素的正確分類原則。而門捷列夫在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礎上,通過20年的努力,經過不斷總結、改進、並逐步完善,依照各個元素的原子量排序,終於在1869年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只有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門捷列夫根據元素的周期律,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統化的任務。門捷列夫通過計算,預言了一些未知的元素,並在元素表中留下空位,以待有人發現並補充進去。若干年後,他的預言均得到了證實。

門捷列夫的成功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人們將元素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發現的第101位元素也被命名為「鍆」。

元素周期表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人類打開了深入認識化學世界的大門,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人們給予門捷列夫很高的評價,許多外國科學院也紛紛聘請他為名譽院士。一時間,門捷列夫聲名大噪。

1905年,諾貝爾獎向門捷列夫拋來了橄欖枝,雖然這離他繪製出首張元素周期表已經過去30多年了。門捷列夫獲得了化學獎提名,然而卻非常遺憾地落選了。第二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本打算將化學獎頒給門捷列夫,然而其中一位委員卻極力反對,最終門捷列夫以一票之差無緣諾貝爾獎。

投出這張反對票的委員就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院士斯萬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說起阿倫尼烏斯,可能許多人並不熟悉,但是在物理和化學界,這卻是個響噹噹的名字。

阿侖尼烏斯


阿倫尼烏斯是瑞典著名科學家,他的一生也頗具些傳奇色彩。他年輕時通過實驗,發現電解質溶液的濃度對導電性的影響,並因此創立了電離理論。這個理論對物理和化學的發展都具有重大貢獻,並在後來開創了宇宙化學等新興學科。

然而,阿倫尼烏斯的理論在當時卻不被大多數科學家們所接受。但是阿倫尼烏斯沒有氣餒,他週遊歐洲各國,廣泛求師進行學術交流,推動了電離理論的傳播和發展,歷經各種坎坷,最終被世人所認可,獲得巨大的成功。

在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評選時,阿倫尼烏斯就獲得提名,不過可惜在11名候選人的競爭中落選了;1902年,他又被提名,但是仍未被選上;1903年,諾貝爾評選委員會決定將諾貝爾獎授予阿倫尼烏斯,不過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委員會在決定是授予他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是化學獎時,成員們出現了分歧,因為阿倫尼烏斯的理論對兩個學科都具有重大貢獻。有人甚至提議給他一半物理獎,一半化學獎。最終經過委員會決議,授予阿倫尼烏斯1903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後來,阿倫尼烏斯進入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門捷列夫1906年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時,阿倫尼烏斯表示反對。因為兩人在學術上有分歧,門捷列夫此前曾批評過阿倫尼烏斯的理論,使得阿倫尼烏斯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最終,門捷列夫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一年以後即1907年2月,門捷列夫因心肌梗死去世,距他73歲生日僅差6天。

門捷列夫如此重大的科學發現,卻因為學術上的分歧而遭嫉恨,未獲得諾貝爾獎這一科學界的最高榮譽,這也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遺憾。

門捷列夫雕像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悲劇,他讓無數人變成了白痴,最終被一部經典...
    說起諾貝爾獎,相信國內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並且,諾貝爾獎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獎項,不過,再權威的東西,偶爾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畢竟這個世界上也並不存在完美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悲劇,他讓無數人變成了白痴,最終被一部經典大片諷刺。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他把無數人變傻,結果成了萬人追捧的英雄
    在學術界,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不知道多少人的夢想,從1901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以表示對那些在各個領域有著特殊貢獻人們的獎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獎基金會也有翻船的時候,比如在1939年,希特勒就被一個瑞典國會成員提名,而接下來說的,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烏龍,獲獎者憑藉自己的發明,讓無數人一夜變成...
    說起諾貝爾獎,估計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了,提到這個獎項的話,估計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會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有權威,並且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所以,很多人也將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人,視為是一個領域的佼佼者,不過,很多人可能都不會知道,諾貝爾獎史上曾鬧過一次最大的烏龍,獲獎者憑藉自己的發明,讓無數人一夜變成了白痴。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他給大家舉了物理發展史上一位傑出科學家Maxwell的例子。「很多年後,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成就始於一封求知的信。」楊振寧說,當年Maxwell剛拿到學士學位,便給物理界一位前輩willoam Thomson寫了封信,表示想對物理有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得到指點。在前輩的推薦下,他看了大物理學家Faraday的著作,結果驚奇地發現,這本書沒有任何公式。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1949年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噩夢
    100多年來,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科學界最重要的一個獎項。但是即便是這樣重要的獎項也不是沒有頒錯的時候。由於物理和化學是科學化成就很高的學科,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很少出錯,生理醫學獎問題要更多一些,尤其是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錯誤,導致了30多萬人的悲劇,成了他們人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那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89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興奮地表示,他剛洗完澡就收到了諾貝爾委員會的諾貝爾獎確認書,這是一個驚喜也是一份榮耀:「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我相信這將有助於推廣我希望人們能更認真地看待宇宙學的想法。」
  • 霍金一生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為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他勇敢和堅韌的輝煌以及幽默會激發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這個宇宙不是所愛的人的家園,我將不會如此去關注他'。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霍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揭開宇宙誕生的奧秘。為此,霍金將量子量子理論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並獲得重大突破。他宣布黑洞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熱量並最終消失,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他關於黑洞輻射熱的理論激起了現代宇宙論中最具激情的辯論之一。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他把無數人變成傻子,最後卻被萬人追捧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諾貝爾所命名設立的獎項,發展到如今,它覆蓋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者醫學等多個獎項,成為了科學工作者心目當中的最高榮譽,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已經有了124年歷史,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然而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卻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他是誰?究竟發明了怎樣的手術?最後結局如何?,於是1920年,他選擇了辭職,回歸醫學研究。而「始作俑者」莫尼茲,也成了所有人攻擊的對象,1955年,他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離開了人世,而頒給他的諾貝爾獎,也成了最大的恥辱。
  • 諾貝爾獎史上最大恥辱:獲獎者讓數萬病人變成白痴,卻被奉為神醫
    一看到「諾貝爾獎」這4個大字,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自動將它和「權威、牛人、世界最頂級」等詞彙聯繫起來,自1895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盼望著有朝一日,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並且這項榮耀,不但代表了自己,還代表了自己的國家,意義非凡。
  • 楊振寧回顧一生:和李政道決裂是最大遺憾(圖)
    他稱讚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引用蘇軾寫給兄弟的詩句來緬懷兄弟之情:「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此生未了因。」他表示與李政道決裂是今生最大的遺憾…  楊振寧翁帆情事曝光:那一年很特別(圖)  「今生最大遺憾:和李政道決裂」  早報記者石劍峰發自鄭州  楊振寧、翁帆夫婦是本屆全國圖書博覽會最受追捧的「明星」,昨天在「我的生活」演講中,雖然翁帆並未出現,但85歲高齡的楊振寧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這4位中國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留下遺憾
    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一、湯非凡這位科學家的名氣不高,但為微生物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出生於1897年,畢業於哈佛。當時正值抗戰時期,他毅然回到國內,組建中央防疫處。
  • 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成30萬人的噩夢,諾貝爾獎史上最大的恥辱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科學類獎項之中地位最高的獎項,他獎勵給對人類改變最大的科學發現者 諾貝爾獎自1901年正式開始頒發,截止至2019年。一共有919位個人以及24個團體獲得了獎項。而諾貝爾獎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獲得如今的地位,也與基金會多年來的努力不無關係。
  • 諾貝爾獎也犯錯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獎項,全世界科學家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至今,其莊嚴神聖的背後,也還是有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小錯誤和小「插曲」。據統計,全球每年都有超過100萬科研論文在期刊上發表,但是後來事實證明,大多數令人振奮的新發現都是錯的。
  • 物理學家楊振寧的3個遺憾,如今98歲的他,還有機會彌補嗎?
    文 | 海豚女王楊振寧35歲就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的華人,如今98歲的他也早已獲得「求是終身成就獎」。作為物理界「英雄」的楊振寧早已經功成名就,而且還有嬌妻翁帆陪伴左右,但是他依舊有3個遺憾無法滿足。那麼到底是什麼遺憾呢?今天《海豚女王》帶大家來一起了解。
  • 物理學家楊振寧的3個遺憾,如今98歲的他,還有機會彌補嗎?
    那麼到底是什麼遺憾呢?今天《海豚女王》帶大家來一起了解。第一個遺憾:加入美國國籍,父親一直沒有原諒他1957年10月,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 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
    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時間:2017-04-04 15:12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上最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任性的鮑勃迪倫的個人資料介紹 此前關於鮑勃迪倫拒絕領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少網友應該有所了解,但是這位任性的鮑勃迪倫,現在又開始領獎了?
  • 中國備受爭議4大科學家,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因此事留終身遺憾
    諾貝爾獎無疑是目前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各國的科學家都希望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不僅代表著個人的榮譽,也是世界對自己科研成果的認可。然而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不多,這並不是因為我國科學家的水平差,而是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因為種種的原因錯失了諾貝爾獎,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4位。
  • 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30萬人永無休止的噩夢,諾獎史上最大恥辱!
    由於物理和化學是科學化成就很高的學科,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很少出錯,生理醫學獎問題要更多一些,尤其是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以說是諾貝爾獎史上最大錯誤,導致了30多萬人的悲劇,成了他們人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那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