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諾貝爾獎,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其包含的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所頒發的項目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該領域最高的科學水平。
可就是這麼一個由一群頂尖科學家參與評選的獎項,卻在71年前把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給了一個在病人眼中如同惡魔的醫生,讓這個醫生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許多人變成了行屍走肉。
這個醫生叫做安東尼奧·C.D.A.F.埃加斯-莫尼茲,他發明的技術叫做腦葉白質切除術。
在上個世紀的前半頁,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還是非常不完善,因此對於很多得了精神病的人或者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人,社會上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面對這種未知的疾病,很多病人得了之後經常會精神失常,行為過激。而沒有治療方法的人們只能採用極端的手段來強制治療。醫生大多採用束縛或是大劑量使用鎮靜劑乃至鴉片等辦法來暫時緩解。而那時人們常常會把得精神或者心理疾病的親友送進精神病院,而在那裡,採取的手段卻更加極端甚至殘忍。
那時精神病院有很多堪稱殘忍的治療手段,比如說水治療法(把病人封在浴缸中),禁閉療法等。可以說人們想通過這些極端的手段來「重塑」病人,但是結果往往不如人意,因此也出現了很多悲慘的故事。
就在這種絕望的治療氛圍下,有任何有效的新技術都會被人們視為救命稻草。1935年,約翰·富爾頓和卡羅爾·雅克布森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上發表報告,提到他們對黑猩猩實行兩側前連合切斷術後,黑猩猩的攻擊性行為減少。
這一報告引起了我們的諾貝爾獎得主葡萄牙醫生安東尼奧·莫尼茲的興趣,他開始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人類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他由此啟發發明了一種切除腦前額葉外皮的連接組織的神經外科手術,並且在1935年11月12日,於裡斯本的聖瑪塔醫院做了第一次嘗試。雖然病人的症狀有所減輕,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恢復到能出院的地步,而莫尼斯依然宣稱他的手術取得了成功。
莫裡斯後來又進行了幾十次的手術,雖然病人都倖存了下來,並且相關症狀有所減輕,但是病人們出現了反應遲鈍以及性格變化的副作用,後世得研究認為病人很可能得上精神幼稚病。但是莫裡斯並沒有在意這些副作用,而是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實驗是成功的,於是這種實驗被紛紛採用。
後來莫裡斯又對手術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專門設計了一種被稱為「前腦葉白質切除器」的器械來機械損毀前腦葉的神經纖維。因此,這套手術方法後來被稱為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但是由於這種手術既沒有精確的定位,也沒有標準的操作流程,醫生往往是憑感覺對著病人大腦亂搗一氣,所以術後病人的表現可謂千奇百怪。有些病人直接死於手術或是因為手術後遺症而自殺;有些人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殘疾;也有一些出現了極端的狂躁或是抑鬱症狀;而最多的情況是,病人精神病症狀有所減輕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後遺症:這些病人變得像行屍走肉一般,孤僻,遲鈍,麻木,神情呆滯,任人擺布,從此一生就生活在無盡的虛無之中,一個母親這樣描述她接受過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女兒:「我的女兒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她的身體還在我身邊但她的靈魂卻消失了。」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現象沒有得到人們的關心並予以制止,單單在1939到1951年間,美國就有超過18000人接受了這樣的「手術」,而全世界範圍內有此遭遇者更是數以萬計。就連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總統的妹妹羅斯瑪麗▪甘迺迪都接受了這個手術,結果甘迺迪的妹妹智力出現了嚴重衰退,喪失了語言能力與行動能力。
而就是這樣一個摧殘數萬人的手術在1949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不得不叫人唏噓。
科學的探索結果不一定都是光明有益的,探索科學打開的大門有時候通往的可能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