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政權開始形成的夏朝到今天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長達數千年期間的中國領土在進行了多次的變化。
從我國古時候九州開始後一直到唐朝極盛時期的疆域被人們認為是中國疆域的原型。而且到了元朝的時候統一中國,並且西藏等地方也從此正式地納入到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了。後面到了明朝末年鄭成功成功的驅逐殖民者又正式地將臺灣納入了中國版圖之中,清朝時將唐末後長期處於中原政權統治範圍之外的新疆重新納入版圖。
南方地區
我國的南方地區是指秦嶺淮河以南的方向,於中南半島以北,在橫斷山以西,所以大致上是屬於長江和珠江流域這一帶。南方地區也是我國中華文明誕生地之一,長江的上遊,中遊還是下遊三個地方都產生了我國早期的文明。由於古代的時候南方地區氣候十分炎熱,地勢又十分的崎嶇,而江湖與森林廣布卻也都是南方大部分地區難以開發的原因,因此這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十分不平衡。隨著多年來人口的南遷,南方也是慢慢的不斷地被開發了出來。在唐朝後期南方逐漸成為了全國的經濟重心,可以分為五個具體的區域:巴蜀、雲貴、華中、華東、嶺南。其中巴蜀。
蒙古地區
整個蒙古地區是指東面到大興安嶺,而西邊又到阿爾泰山,向南又到陰山或者長城,北面的邊界到貝加爾湖以北的安加拉河一帶。我國蒙古高原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冬季的時候十分嚴寒,一整年又是十分乾燥。由於蒙古這邊的遊牧民族一直遷徙,生產什麼的都是不穩定的數據,不斷遷徙的他們就經常以武力掠奪自己周邊,「其俗,寬則隨畜田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因此蒙古地區都是我國中原王朝的強筋敵人。
西域地區
我國的西域地區整個位於玉門關的西面,位於阿爾泰山南面,又在崑崙山的北方,東到那蔥嶺和巴爾喀什湖兩地方,地位一直處於我們中國的最西方所以被稱為西域。西域地區有著冰雪融化的水這很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生存在這裡的居民基本都是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即使我們的西域地區自然條件並不怎麼優越,但是這個地區卻是各個民族文化的交界之處,各大文明和文化都在這裡進行交流和傳播。
東北地區
整個東北的地區稱為東北地區也可以稱之為「滿洲」,東北地區南到山海關,北面的邊界到外興安嶺,西面又是到大興安嶺,而東方的範圍是庫頁島,是一個不折不饒的「白山黑水」地。東北地區的黑龍江流域古代的時候氣候十分嚴寒,這個地區是我國古代漁獵民族所依賴生活的地區。而東北地區遼河流域的上遊那一帶附近,那地方的氣候就比較溫暖了,只是降雨量不太夠因而遊牧民族的活動地區就在這裡。還剩一個農耕地區,古代的中原王朝的管理能力一般最多都只能到達遼東的那一帶,真的想要管理東北的話,就必須先控制好遼東地區。
青藏地區
這個地區是羌族的活動地區。這裡海拔相對比較高,而氣候又是十分嚴寒,生活條件可謂是十分惡劣了。青藏這個地區在經濟上的潛力我們尚未開發出來,而且在我國的戰略地位上也是有著不可缺失的地位。青藏高原可以說是我國母親河中的黃河和長江兩條河的發源地,地圖上有了這個青藏高原,中國才能夠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