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記者調查:上下樓梯看手機的人超過一半!他們都在看些什麼?

2021-01-10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昨天,一則視頻在網上熱傳:10月17日下午,安徽合肥地鐵站內,一個女孩一邊下樓梯一邊看手機,結果一腳踩空,先是在樓梯上踉踉蹌蹌,隨後整個人完全失控,越跑越快,最後面部朝下摔落地面,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聞訊趕來的地鐵工作人員幫她處理了傷口後送到醫院。

這則新聞昨天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人在朋友圈轉發評論。很多人說自己也經常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明明知道不好,但還是忍不住要看。

這幾年,因為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出過很多事情,掉進水池的,踩進窨井的,撞上電線桿的,嚴重的甚至有摔成半身癱瘓的,過馬路被撞身亡的……上個月,廣西百色一家商場還發生過一件事,一位爸爸帶兒子坐扶梯時,只顧自己低頭看手機。孩子摔倒後腳卡進了扶梯縫隙,這位爸爸過了好幾秒才抬頭發現,衝過去救出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剛把孩子抱起來,又馬上拿起手機看上了……

究竟有多少人 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

到底是多麼重要的內容,讓人們走路時還要盯牢手機?

昨天記者在地鐵近江站A和C1兩個口各待了30分鐘,做了個小型街頭調查採訪。

A口只有上行電梯,出站乘扶梯,進站要走樓梯。我數了下,30分鐘裡,下樓梯的乘客51個,男27人,女24人,其中18個男士和15個女士一邊看手機一邊下樓梯,大部分是年輕人,看上去20到30歲之間。不看手機的大都看上去年紀偏大,40歲以上居多。上扶梯出站的66人,低頭看手機的有48個,大多數也是年輕人。

C1口連接近江時代大廈和物美超市,只有樓梯。30分鐘裡,上樓33人,看手機的24個;下樓39人,看手機的21個。這裡也是年輕人為主。我發現,不管上樓下樓,看手機的人基本都靠右邊走。

他們到底在看些什麼?

隨時關注群裡的工作任務

小姜,23歲,大學剛畢業,網絡技術專業,現在在做ATM機和豐巢櫃的維護,採訪時他說剛維護好一家農行的ATM機,準備坐地鐵去西湖文化廣場繼續工作。

小姜說昨天他因為邊看手機邊騎車和一輛逆行的電瓶車撞了,好在沒啥事,就是自己騎的共享單車後輪有些變形。

「我要一直看手機裡的工作群,哪裡有什麼故障就要馬上趕過去,所以只能不停地看手機。」

股市馬上要收盤了

小張,31歲,杭州人,做酒店管理。他說知道下樓梯看手機很危險,但是下午3點股票快收盤了,想在收盤前補幾手進去。

「最近行情不太好,我買的一隻科技股跌了很多,虧了6個多點,準備加2萬塊錢進去,雖然現在跌但我看好未來的行情,畢竟是做中長線的。」小張說他炒股兩年,大抵上沒虧沒賺。

小張說股市有句話,七虧二平一賺,就是10個人炒股7個虧2個不虧不賺只有1個能賺錢。他對自己不虧不賺比較滿意,也有思想準備,只拿8萬元炒,如果虧損一半以上就說明自己沒那個天賦,就不打算再玩了。

懸疑小說正看到緊張處

鄭女士,女,34歲,衢州來杭,在一家公司做文案。她說自己平時用手機最多,除了刷微信,就是讀小說。 這兩天她正在看懸疑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剛剛講到一個女子和丈夫去寺廟燒香,不知怎麼突然暈在香壇前,丈夫趕上去抱起一看,衣服還是原來的衣服,體型還是原來的體型,但老婆變成了另一個不認識的女人……鄭女士說,剛剛她上樓梯時,正看到這個要緊的地方。

「不過一般下樓梯我不看手機的,如果要看也儘量靠右邊走,腳步放慢,在人行道上逆行不看手機,看也儘量靠右走。」

關注剛開打的CBA聯賽

小俞,28歲,個頭1米8,穿籃球鞋和運動外衣,是個籃球迷。他的工作是酒店經理,平時手機用得最多是用微信,和女朋友聊天,因為最近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開賽,他最關注浙江廣廈和浙江稠州金租兩隻本土隊伍,剛剛看了一下騰訊網裡的賽事新聞。

「不看手機總感覺很難過,有時候也要問下女朋友飯吃了沒,或者在幹嗎。我知道(上下樓梯看手機)有危險,一般都是看一會兒馬上抬頭看一下,上樓嘛總不太會摔跤,主要是下樓梯,下樓梯我儘量不看,除非有特別緊急的工作要處理。」

看看專業微信號文章

劉先生,42歲,室內設計師,從業14年。

「做我們這行需要一些靈感,我經常關注一些專業的微信公眾號,看看別人的設計作品,當然也看社會新聞,了解這個城市發生的事,有時候通過新聞能映射出人們的生活品質需求,包羅萬象。」劉先生說,他覺得手機其實已經是人類的衍生器官,不看手機真的會讓人非常難過。

「走路上樓我偶爾也會看一下,但絕對不能太入神,或者連續看的時間太久。」

看看微信群裡有沒有人找我

方女士,48歲,會計,從業近20年,經常要去稅務局辦事,我看到她剛出地鐵站跨出電梯就拿起手機操作起來。「我剛剛是在微信上工作群裡看看有沒有人找我。」

「不是年輕人了,經不起摔一跤了,所以我上下樓梯很少看手機,走路偶爾會看一下,和兒子老公微信裡聊聊天,或者看一下工作群,但我會儘量減少次數,新聞裡經常能看到玩手機摔跤撞車的事。」

隨時要留意餐館業務

韓先生,45歲,溫州人,在附近開小餐館4年。我發現他沒坐電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走著上樓梯。

「爬樓梯安全一點。我得經常看著手機,比如說店裡的營業情況,外賣客人有沒有投訴等等,這個沒辦法的。」韓先生說,他看新聞知道有人看手機走路摔得頭破血流,所以平時下樓梯絕對不看手機,走快一點,上樓梯呢儘量不坐電梯,如果走路需要看手機的話,就走慢一點。

隨時關注網絡熱點

劉小姐,24歲,新媒體從業者。她說因為工作需要,手機和電腦是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哪怕是在外面,也經常要盯著手機,有沒有新來的消息,有沒有剛出的熱點。

「畢竟做我們這一行,搶時間是很重要的,所以手機一有消息提示,我不管在吃飯、走路,還是在幹嗎,肯定都會拿出來看,就算沒有消息,隔一會也會掏出手機看一看,以免錯過一些重要的熱點。」

光是走路也很無聊

周女士,60歲,已經退休。她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新潮的人,蠻早就開始用智慧型手機。女兒沒空教,都是自己研究自己學的。

「你說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非看不可吧,倒也沒有。就是習慣性地要拿出來翻翻,光是走路也很無聊的,我看的最多的是抖音,邊走邊看打發打發時間,走起來也有勁。以前我帶外孫在小區散步的時候,就喜歡邊走邊刷視頻,後來女兒說我了,我想想也是的,不太安全,現在帶孩子的時候都不看了。」

這關係到我的生意我的收入

應先生,43歲,房地產中介。他說做這一行,經常要在外面跑的,客戶有消息來別說走路,騎電瓶車、開車,只要手機一響,肯定要馬上看。

「這關係到我的生意我的收入,如果一定要停下來或者有空了再看手機、回消息,客戶都要被別人搶走了。

「我覺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路上看手機的人也不止我一個,很多人應該都是工作需要吧。」

走路看手機就是習慣性動作

李女士,36歲,自由職業。她說自己走路看手機吃過苦頭,摔過跤,在馬路邊扭過腳,還好都不很嚴重。

「我對手機有重度依賴,每天用手機的時間肯定超過十個小時,刷視頻、發消息、看新聞、看小說、再翻翻朋友圈,一天時間基本上就過去了。

「有時候走路看手機也不是因為有必要,就是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比如等紅綠燈的時候,別人都在看手機,你一個人傻站著幹嗎呢?消息看到一半,燈變綠了,肯定也會邊看邊走的。

「我這段時間減肥,每天下午快走2個小時,也是邊走邊玩手機,要麼用手機看電視劇,要麼聽聽音樂。要是沒有手機,我肯定堅持不下去。」

剛才跟朋友一起打遊戲

小熊,21歲,公司職員。他說剛才走路看手機,是在和朋友連線打遊戲。

「我在外面一般不太看手機,除了一種情況,跟朋友一起打遊戲。我們一般都是四人組局,在線對戰。一局遊戲一般要二三十分鐘,如果中途掉線,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評分和戰績,還會被團隊的人罵。所以我就算出門,肯定也要把遊戲打完的。前兩天為這件事我女朋友還說我了,嫌我邊走邊玩,不看路,走得慢。但我也不是經常這樣,過馬路、坐電梯的時候還是會注意的。」

國外權威學術研究:

自從第一部蘋果手機面市 手機受傷病例激增

去年12月5日,《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羅格斯大學新澤西州立醫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了100家醫院急診室的數據後得出結論:2007年第一款iPhone發布以後,手機相關受傷病例陡然增多,不少人因為一邊走路一邊用手機受傷。

研究者根據1998年至2017年的數據估算,美國在近20年因手機造成的傷害案例為76043例。而2007年以前,每年100萬人中約有8.99例因手機受傷病例報告,在2016年達到每年100萬人中約有29.19例。

最常見的損傷部位包括頭部、面部和頸部,最常見的傷情診斷為撕裂傷、挫傷和擦傷以及內臟器官損傷。

因被手機分散注意力而受傷的人中,有60%在13歲至29歲之間,他們大部分都因在走路或開車時使用手機而受傷。

94.87%被調查者

走路時用過手機

2017年,重慶大學一位碩士研究生發表了一篇論文,選取了重慶一個路口,採取調查問卷和拍攝視頻等方式,對604名行人過街時使用手機的情況做了深入調查研究,部分研究結論如下:

走路時完全不使用手機的行人,比例僅佔5.13%, 走路時有使用手機經歷的行人比例高達94.87%。

等紅綠燈時完全不使用手機的行人比例佔23.51%,有使用手機經歷的行人比例佔 76.49%。

穿越馬路時完全不使用手機的行人比例佔48.84%, 穿越馬路時有使用手機經歷的行人比例佔41.16%。

行人走路時、等紅綠燈時使用手機頻率,與行人受教育程度有明顯相關性。

行人使用手機的主要動機依次是:打電話、看社交網站、發消息、看時間、

聽音樂、拍照、看新聞、看視頻、玩遊戲、學習、網購等。

行人使用手機方式依次是:打電話、發信息、聽音樂、瀏覽屏幕。

95.03%的行人認為走路時用手機會影響交通安全,62.7%認為會影響出行速度,22.19%認為影響市容市貌,14.24%認為有其他影響,僅1.32%的行人認為走路時使用手機沒有任何影響。

75.83%的被調查者認為穿越馬路時使用手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行為,20.0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比較危險的行為,0人認為完全不危險。

68.71%的被調查表示有因使用手機而導致安全風險的經歷。

7.31%的被調查者認為在路邊豎立「禁止邊走路邊看手機」警示牌有非常大的效果,49.15%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一定效果,28.4%的被調查者認為不確定,11.56%的被調查者認為無效果,僅有3.57%的被調查者認為完全無效果。

關於「增加手機使用者專用人行道」的看法調查:10.26%的被調查者完全贊成,19.54%的被調查者比較贊成,17.55%的被調查者不確定,28.15%的被調查者比較不贊成,24.5%的被調查者完全不贊成。

(《基於Logistic模型的行人過街使用手機對交通安全影響研究》作者 李金花)

相關焦點

  • 隱患電梯竟成「樓梯」 行人隨意上下(圖)
    然而,兩家單位卻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對全部隱患電梯進行圍蔽,自動扶梯成了固定樓梯,逛商場的人在自動扶梯上自由上下。大盈百貨商場更是照常使用一臺隱患自動扶梯。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科負責人表示,不管使用單位是否完成了自查和整改,在質監部門沒有覆核檢查合格之前,隱患整改期間的電梯是絕對不能作為固定樓梯使用的。市質監局表示將對正在使用的電梯進行查處。
  • 瑞士發明高科技輪椅,可以輕鬆上下樓梯
    智能先鋒,搞怪設備,看有趣,玩出界,就在極客視界可以上下樓梯的輪椅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經常在電影或者概念產品裡看到。過去幾年也有一些廠商做了出來,不過大多不能用。不過這次瑞士兩學生立了大功,瑞士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蘇黎世藝術大學的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的學生研發了一個叫做Scalevo的輪椅,可以輕輕鬆鬆爬樓梯,即使是在最陡峭的樓梯也不在話下。
  • 能上下樓梯的履帶輪椅
    這可能意味著輪椅坡道與輪椅電梯將要終結了,因為瑞士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個能夠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Scalevo輪椅利用橡膠「坦克」履帶甚至能做到在樓梯上逆向移動。團隊成員們觀察到生活中一般能攀爬樓梯的輪椅在上下樓時,都會造成巨大的傾斜,而這會給使用者帶來巨大不適,這是該團隊的靈感來源之一。
  • 安裝這款智能設備,重慶老舊小區樓梯變「電梯」
    如今,電梯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上下樓的必要工具,但在重慶的老居民區,常常能見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上下樓梯時總是力不從心,他們渴望享受到電梯帶來的便捷,但在老居民樓內安裝大型電梯可行性較低。有沒有其他辦法?
  •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但上下樓梯總是手腳並用?家長需了解視崖實驗
    在實驗中設置一張玻璃桌子上,玻璃桌面一邊貼上紅白格子的圖案,使其看起來是實心的很結實,另一邊呢,把圖案貼在透明玻璃的下面,這樣看起來仿佛桌面的另一半是懸空的,這樣的裝置,給人一種很不結實懸空的效果。
  • 看著都疼!女孩地鐵站內玩手機踩空,臉朝地摔下樓梯
    看著都疼!經了解,小常是位應屆畢業生,當時正準備乘坐地鐵去雨花臺軟體園參加面試,因有不少消息要回復,小常便邊下樓邊聚精會神地操作手機,結果就在走到最後一級臺階時,不慎踏空,整個人瞬間失去平衡,踉蹌著摔倒在地,緩了一分鐘才艱難地走到一旁坐下。
  • 上下樓腿軟,是不是關節出了什麼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醫學調查的情況來看,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
  • 藍田街道開展「上下樓梯靠右行」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四川新聞網瀘州2月27日訊(汪朝源)「大哥、大姐,叔叔、阿姨,當你上下樓梯的時候,要儘可能地靠右行。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其他人能正常上下樓梯,另一方面也給有急事的人留出一條路,讓他們先走,而且,當每個人都能夠遵守規則靠右行時,也是一種給自己的安全行為,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相撞,避免受到傷害。」
  • 福州七旬依伯造出爬樓機 拐彎、上下樓梯樣樣行(組圖)
    東南網10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超/文 黃啟鵬/圖) 都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在這個本應頤養天年的年紀,家住福州臺江汀洲館新村的鄒長江依伯卻安分不下來,一心要發明一臺幫助老人和殘疾人上下樓梯的機器。
  • 上下樓梯要慢行!一個不留神,他們全都摔倒了(視頻)
    當天下午,一位女子在新街口地鐵站下樓梯時不慎踩空摔倒,致使額頭、鼻部受傷,周圍乘客發現後第一時間向正在執勤的女子巡防中隊求助,隨後地鐵工作人員、民警也相繼帶著醫藥箱趕到。警方提醒,乘客在上下樓梯、乘坐電梯時一定要謹慎慢行,切勿開小差,以免發生意外。
  • 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警鐘常在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增強幼兒有序上下樓梯意識,避免在上下樓梯過程中發生擁擠、碰撞或者是摔倒。2020年10月9日,合肥市榮幼教育集團總園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以「安全上下樓梯」為主題設計開展了此次快樂大放送活動。
  • 日本人裝修好細心,樓梯設計不光好看還很安全,這個不得不服氣!
    前兩天朋友來我家差點從樓梯上摔下來,她一直跟我吐槽我家的樓梯,的確,樓梯是家裡面的一個事故多發地,我剛開始搬過來的時候也有好幾次出現意外,所以說設計樓梯不光要看裝飾,更多的還是它的安全性。日本人裝修好細心,樓梯設計不光好看還很安全,這個不得不服氣!其實樓梯不安全無非就下面這三點,那些家有複式或者是loft的趕緊看看吧!
  • 女子邊看手機邊下樓梯 一腳踩空滾下30多級臺階
    近日,在西安地鐵一號線萬壽路站,一名女子邊看手機邊下樓梯,以飛撲的姿勢從30多級的臺階滾下去,頭上磕出一個大包,手上還有十幾道輕微的劃痕……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就在同一個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玩著手機下樓梯
  • 記者調查:時速60公裡 低頭看手機3秒等於盲開50米
    記者調查:時速60公裡 低頭看手機3秒等於盲開50米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26日 10:06 A-A+   我們記者在一些城市的街頭,跟隨交警在路口執勤,發現不少駕駛人有邊開車邊打電話或玩手機的情況,而對於這樣的交通違法行為,駕駛人大都不以為然。  在河北衡水育才街人民路口右轉車道上,執勤交警攔下了一名女司機,這名女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  執勤交警對這名駕駛人的違法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並依法對駕駛人做出了處罰。
  • 記者調查 ▏端州城區防藍光眼鏡熱銷,真管用還是忽悠人?
    記者調查 ▏端州城區防藍光眼鏡熱銷,真管用還是忽悠人?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防藍光眼鏡時發現,其價格從十幾元到數千元不等,不論價格高低,賣家都聲稱其具有防輻射、防藍光、抗疲勞的功效。
  • 越來越多人在家裡樓梯裝感應燈帶了!漂亮又實用,回家我也裝一個
    可能很多人和我們剛拿到複式樓的時候,首先考慮都是這些問題:①樓梯裝什麼樣式好看?②樓梯選什麼材質更耐用?但往往卻把最重要的樓梯燈給忽略了!等到入住後就會出現這些問題:A:上下樓沒燈看不見,晚上走在樓梯踏步上沒安全感B:樓梯開關位置沒裝好,夜裡上下樓找開關還要摸索半天種種問題,如果家有老人,能安全麼?
  • 《Nature》博士後調查第二篇:他們對博士後的工作很失望
    「沒人知道什麼是博士後」此次調查觸及了一些根本的問題:全世界的博士後到底是誰,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什麼看法?這項調查涵蓋的博士後僅限於學術界。《自然》還打算在未來調查產業界和其他領域的博士後。受訪者來自各個學科,其中超過一半(52%)的受訪者來自生物醫學領域,這個領域的研究嚴重依賴博士後。
  • 北大一項調查預測 到2020年我國將有一半人口近視
    北大一項調查預測 到2020年我國將有一半人口近視 原標題:   在小學畢業前,遠視度數就已經耗盡  在上海,隨意走進一家餐廳,都可能看到「低頭族」。年輕的爸媽在刷手機,年幼的孩子則邊看iPad邊吃飯。  一隻裝滿水的玻璃杯,就能成為一個支點,把iPad往側前方一架,點擊「播放」鍵,時下最流行的動畫片就能開始專屬播映了。
  • 樓梯大多數都是單數,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可能和你的財運有關?
    文/天叔讀史樓梯大多數都是單數,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可能和你的財運有關?今天小編和大講要講的是一個我們日常生活經常見的卻也是容易忽視的一種東西,它雖然常見但他裡面卻藏著深深的學問。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樓梯,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的樓梯都是單數的,很少有雙數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跟財運有關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教育|冷水灘區朱家山小學:新添黃色安全線 上下樓梯靠右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5日訊(通訊員 文章 唐曾明)「咦,怎麼樓梯上多了一條黃色的線?」「這還不明白,這是讓我們上下樓梯要靠右行。」5月25日早上,朱家山小學許多學生到校後,看到樓梯上多了一條黃色線後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