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環太平洋之旅的行程中,只要有了大溪地島,就會身價驟增。
1606年,文藝復興時期的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就來到了這裡。作為第一位登上這個美麗島嶼的歐洲人,不知道他首次踩上沙灘時是何感想。如果說人類一直都在試圖找到伊甸園,這裡應該是最接近的地方整年的客流量還不如夏威夷10天的多,沒有毒蟲和蛇,你甚至可以放心地直接在沙灘上睡著。
舞動的大溪地島
這裡主要人口是玻里尼西亞人,還有歐洲和中國客家人的混血,法語是唯一官方語言,島民一半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遍地美女——大溪地美女在世界選美舞臺上曾多次奪冠。她們的光滑而閃爍著微汗的美麗後背在草裙舞音樂中扭動,不僅僅吸引了遠方的遊客,也吸引了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他將自己的晚年拋擲在這個慵懶的熱帶島嶼上,遠離故鄉,但完全不會寂寞。
和玻里尼西亞人常見的肥胖體格不同,當地人的體型兼具熱帶島國的圓潤與歐亞民族的緊實。otea(表現戰鬥場面的集體舞蹈)作為傳統舞蹈聞名世界。和巴西的森巴舞一樣,高速顛臀是這種舞的絕技。舞者身上的每塊肌肉都汘水淋漓,但他們依舊優雅地微笑不喘,堪稱人類奇蹟。多數人可能看到過夏威夷的草裙舞,不過那只能算otea的「慢速回放」而已。
實際上在歐洲人到來之前,otea輪不到女性登場,而是由壯漢演繹,那時候這種舞蹈更像是戰爭動員令。島國沒有文字,文明的承襲全靠肢體語言,舉手投足扭臀搖擺都是在「發簡訊」。
與「海中殺手」共遊
鯊魚一向都是令人恐懼的,在大海中,人類無非是鯊魚限裡的大號雞腿。當我們的船在大溪地的波拉波拉停靠,多數人都是去水上屋或是海灘遊泳看珊瑚,我上岸就直接參加了一個本地小團,由兩個肌肉帥哥做導遊,帶領遊客乘風破浪去海裡看鯊魚。
據說波拉波拉的鯊魚比人多。這些鯊魚在瀉湖生存,長期接近人類,習性已經很溫馴。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寵物鯊就是黑鰭礁鯊,它們居住在熱帶珊瑚叢中,沒了野性,食物以甲殼和頭足類海洋生物為主,有時候還吃海鳥或是海蛇。它們最典型的亮相就是將黑色的背鰭露出水面,這也是所有恐怖片中鯊魚來襲的典型套路。還有一種更大的檸檬鯊,長達三米多,在餵食的時候出來的大多是這種鯊魚當然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到平日只能在水族館裡見到的白鯊、灰鯊和錘子鯊。
到達投餵區後,導遊拿出一桶小魚向海裡扔去,大家則趴在船邊,等著目睹真正的殺手露面。不久,十幾條一米多長的鯊魚開始在周圍繞圈,就在船上的人都盯著這些黑色魚鰭,腦海裡翻湧出恐怖故事的時候,導遊突然躍入水中,引得船上一片驚叫!我看到導遊一把抓住一頭鯊魚的背鰭翻身而上,就像是騎上一匹黑馬在水中前行導遊說輪到大家下水了,但是沒人敢下水。我略一尋思:如果歷史上真的有人在這裡被鯊魚咬傷,這個美麗島的生意就別想做下去了。
於是我全副武裝,穿戴好了浮潛面具,準備好了相機,也躍入鯊魚群裡。果然鯊魚們並不感興趣「雞腿」,只是圍著我們的船不停轉圈,等著被大家投餵小魚。這時候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我的感召下紛紛跳海,大量與鯊魚的合影也紛紛發送到了朋友圈。隨後我們來到一個更淺的沙灘,海水裡魔鬼魚、鯊魚以及其他各種大大小小的熱帶魚類與人類一片和諧,那些鯊魚就像是寵物狗一樣在人身上蹭來蹭去,魔鬼魚則直接投懷送抱一起合影留念,場景令我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