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寒風席捲北半球,西班牙的疫苗都被「凍」住了

2021-01-13 界面新聞

記者 | 肖恩

在位於北緯40度的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厚厚的積雪鋪滿了馬路、壓彎了樹枝,也凍住了新冠疫苗的運輸渠道。

近來極寒天氣席捲西班牙,馬德裡更是在周末遭遇50年來最強暴雪。這場暴雪持續了30小時,部分地區降雪量達到20釐米,導致大量道路癱瘓,至少4人死亡,還有超過1500人被困在車內。西班牙國家氣象局預測,12日馬德裡所在的西班牙中部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達到零下12攝氏度。

而根據氣象局對1981至2010年氣溫數據的統計,西班牙中部地區在最寒冷的1月平均最低溫度也僅有0度至零下5度左右。近十年來馬德裡都沒有下過大雪。

氣象局周末對馬德裡發出降雪紅色預警,並稱這場暴風雪是「異常且很可能是歷史性的」現象。

但鮮少見到大雪的馬德裡人民更多沉浸在白色喜悅裡,成為全國封鎖陰影下難得的一道光。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雪景照片,甚至有人在馬德裡街頭玩起狗拉雪橇。

凜冽寒風中,35萬劑輝瑞疫苗於11日分批抵達西班牙6個機場。由於暴雪天氣阻斷了街道和高速公路,原計劃運往馬德裡的疫苗只能先轉運到西班牙北部的維多利亞市,再由警方將疫苗護送至馬德裡市內。

按照西班牙政府的計劃,本周應該加快全國疫苗接種進展,彌補因新年假期落下的進度。但據該國衛生部通報的數據,截至11日西班牙收到的全部75萬劑疫苗,只有半數被分發至接種點。

西班牙緊急醫療協調中心負責人西蒙(Fernando Simon)表示,鑑於目前疫苗仍優先對養老院居民和醫務工作者開放,寒潮總體上對疫苗接種計劃的影響不大。部分馬德裡的醫務人員11日仍在鏟雪車的轟隆聲響中完成了疫苗注射。

但由於通勤道路受阻,部分醫務人員無法上崗,也使醫療系統運轉困難。在馬德裡工作的護士馬丁內斯(AlbaMartínez)連續值了6輪班後才被送回家休息。她擔心,寒冷天氣持續下去會導致醫院出現部分食物短缺。

來自大西洋的溼潤低壓系統和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在西班牙上空發生碰撞是造成暴風雪的最主要原因。

但西班牙只是這場寒潮中最先感受到影響的國家之一。

中國和韓國都在上周進入「速凍」模式。寧夏、南京、青島等多地最低氣溫打破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北京低溫更是跌破21世紀最低紀錄,達到零下18℃。韓國首爾也出現35年來最低的零下18.6度,漢江今冬首次結冰,多地大雪封城。

由於北極圈上空平流層突然變暖導致極地渦旋南移,把北極的寒冷空氣向南推進至歐亞美等地區,給整個北半球帶來寒冷天氣。

極地渦旋位於大氣層平流層中,距離地球表面約18英裡(約30公裡),是大氣高層的緊密旋轉氣流,繞著北極圈從西向東快速旋轉,把冷空氣限制在北極地區。假如極地渦旋偏弱,西風急流減慢,就容易出現較多波動,有利於北極氣團南侵併為中緯度地區帶來嚴寒天氣。

圖片來源:CNN極地渦旋一直存在,但近年來由於極端天氣現象頻繁發生,它也受到更多關注。2019年初美國多地遭遇的嚴寒天氣也是受北極極地渦旋南移影響。

俄克拉荷馬大學氣象學院助理教授弗塔多(Jason Furtado)表示,有些時候極地渦旋基本沒有存在感,但有些時候會對天氣產生顯著影響,這也是氣象學家作出天氣預測的依據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極地渦旋的移動不會產生即時效果,通常會延遲1至2周,其影響可能持續長達8周。

彭博新聞社預計,1月下旬北美、歐洲和亞洲將同步受到基地渦旋影響而出現極端寒冷天氣。商業氣象預報公司AccuWeather氣象學家羅伊斯(Tyler Roys)指出,巴黎目前溫度已經比正常情況低約15度,北京上周氣溫大幅下降,這都是寒潮的前奏。即使在位於西班牙最南端、北非海岸附近的加納利群島,也受冷空氣影響,降雨量比正常情況高出60%以上。

AccuWeather還指出,如果冷空氣移動速度較慢,不排除會在1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就職當天帶來暴風雪天氣。

儘管極地渦旋只是一種氣象現象,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北極融冰和氣溫升高會干擾北極上空的對流層,影響極地渦旋的狀態,這使得渦旋內部的寒冷空氣更容易逸出、向南流動。

換句話說,氣候變暖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暴風雪的頻率降低,但每一場暴風雪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更嚴重。

相關焦點

  • 熱浪席捲北半球 北極現罕見高溫 究竟是誰在「燜燒」地球?
    今年入夏以來,高溫熱浪席捲北半球,歐美以及亞洲多國遭遇持續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火災,北極圈氣溫甚至超過30℃。是什麼原因導致北半球出現持續高溫?為何北極地區發「高燒」?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氣象專家。
  • 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7月10日以來,高溫天氣一直盤踞我國中東部地區,多地高溫天氣突破極值。與此同時,北半球三大洲高溫事件頻發。今年夏天高溫為何如此之強?熱浪為何席捲北半球?
  • 北極再度空襲,科學家:今年北半球沒一個地方逃得過
    2014年1月的霸王寒流相信大家還印象深刻,讓許多人在平地上就可看到低海拔山區的雪景奇蹟,那次整個北半球都異常寒冷,被形容為一次極地空襲,但過去兩年由於極地渦流維持穩定狀態,寒冷空氣沒有溢出
  • 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溫度罕見飆升超30℃ 誰在"燜燒"地球?
    今年入夏以來,高溫熱浪席捲北半球,歐美以及亞洲多國遭遇持續高溫天氣,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火災,北極圈氣溫甚至超過30℃。是什麼原因導致北半球出現持續高溫?為何北極地區發「高燒」?8月初的北極地區。馬京津 攝影8月初的北極地區。王曉雯 攝影氣候變暖導致高溫風險加劇從氣候背景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高溫風險加劇,是今年高溫熱浪異常的大背景。艾婉秀表示,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並不意味著每個地區的增暖速度都一樣。
  • 「北極風暴」將在幾天內席捲歐洲,氣溫驟降8度
    歐洲本周將面臨一場北極風暴,這將導致氣溫驟降,甚至出現暴雪天氣警報。據最新預測,未來幾天內,歐洲大部分地區將迎來「冷空氣大爆發」。整個歐洲的氣溫將驟降8攝氏度,低於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德國氣象局(DWD)已經警告市民,猛烈的雷暴和刺骨的寒風將襲擊這個國家。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尤其是第一種,零下一百多度都能扛得住
    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第一種:北極鴨。北極鴨是長期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一種鴨子,羽毛為黑白兩色,羽毛下有一層細毛絨,像毛毯一樣裹在身上,很能扛凍,零下一百多度都能扛得住。根據挪威科學家的測試,北極鴨能受住零下110度的考驗,是世界最扛凍的動物。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第二種:海豹。
  • 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專家:北極快速增溫,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來源標題: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看專家解讀!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
  •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入內後才明白一切!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莫過於南北極了,南極除了科考人員之外,並沒有常住人口,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極,卻長住著一群名為因紐特人的居民,他們的房屋都是用冰塊製成的。
  • 高處不勝寒的凍原生態系統
    凍原也叫苔原,指的是北極附近和溫帶山地樹木線以上,生長著低矮植被和地下具永凍層的地帶。凍原生態系統是由極地平原和高山苔原的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環境所組合成的綜合體。凍原生態系統的形成根據植物化石資料記載,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在新生代第三紀之前屬於喜暖性森林。但是由於第三紀末氣候變冷、變幹,這種森林逐漸被亞寒帶針葉林取代。
  • 極寒天氣席捲西班牙 部分地區超24小時降雪
    原標題:極寒天氣席捲西班牙 部分地區超24小時降雪 當地時間1月8日,由強風暴Filomena過境引起的極寒天氣繼續席捲西班牙,預計在當地時間8日至9日,西班牙多地將繼續迎來強降雪,霜凍等極寒天氣。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每個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習俗和生活節奏,因為地處的緯度不同,也就造成了氣候的差異,其中北極作為最寒冷的地區,真的是令人敬而遠之,隨著氣溫的降低,我們還覺得冬天非常的寒冷。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說到寒冷,我們想到的就是北極。大家心裏面的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雖然美麗但是基本上很少人在那裡居住。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大地上,我們體會不到他們那裡的風俗習慣。
  • 北極那麼寒冷,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裡面真的讓人大開眼界
    北極那麼寒冷,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裡面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大家好,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如今已經進入了寒冷的冬天,人們在出門的時候也會穿得格外暖和,不過要說到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南極和北極,在南極和北極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而在這生活的動物們也會受到周圍環境以及氣候的影響,不斷調整自身的抗性來抵禦寒冷。雖然說北極這裡的生活條件惡劣,但是這裡仍然生活著很多人。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閱讀提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這裡是北半球最冷的地區之一。它和另一個小鎮奧伊米亞康,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曾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為「和火星一樣冷的地方」。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維爾霍揚斯克氣溫高達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 全球變暖將加劇北極渦旋冷氣炮南漂,巡山於北半球!
    現在北半球已經全面進入夏季,印度、歐洲南部等多地均創下了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熱浪滾滾、暑熱難耐。而更嚴峻的趨勢是,隨著赤道暖氣團不斷增生強大,沿著大西洋向北極侵犯,鳩佔鵲巢,將北極渦旋冷氣炮(北極冷渦)趕出其北極大本營,使得北極氣溫不斷攀高,而北半球中高緯度區域則處於北極冷氣炮偽周期性的南漂掃蕩中,造成暴雨、冰雹、龍捲風、泥石流等極端天氣災害事件的頻繁發生。
  • 罕見寒潮席捲全國,北極渦旋帶來最冷周末
    強大的寒潮席捲全國,中央氣象臺少有地發布了寒潮橙色預警,破最冷記錄的氣象站在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排列著,一直伸展到南國廣東。就在今早,已有12個國家級氣象站打破歷史紀錄,遼寧、內蒙、河北、山東、甘肅、西藏均榜上有名。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其實,整個過去的3月,北半球多個國家還是「冬天到頭,春日不來」。歐洲3月31日已經開始進入夏令時,但英國《每日和星期日快報》4月2日報導稱,「裹好了,寒流將會持續到5月。」北美本應春意盎然的3月卻下起暴風雪,櫻花如同臘梅在飛雪中綻放。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美國《紐約時報》預測,北冰洋夏季海冰將在2020年前徹底消失,成為一片"無冰洋";也有人預測,到2100年,厚度為2~3米的多年生北極海冰將會消失。北極海冰減少,最初似乎只是增加了氣候變暖的例證,或者讓一些盼望通航條件更便利、以便開發北極資源人高興。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股強烈的寒流2月2日席捲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多個國家降下大雪,因難以抵抗嚴寒而凍死的人數一直在增加,截至目前死亡人數已經達到202人。此外,日本和韓國正遭遇近幾年來最寒冷的冬季。日本北部持續數周的暴雪引發雪崩並導致交通網絡中斷,目前至少有56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