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家打造出能讓光學光波實現時間逆轉的技術
據外媒報導,就像倒著看電影一樣,物理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可以使光學光波實現時間逆轉的新技術。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逆轉了時間的流動,而是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誘導光波反向沿正向路徑折回到原點的方法。這是第一次在完全控制光的所有自由度的情況下實現了光波的時間反轉。
-
微梳齒結構注入脈衝雷射作為可變微波齒輪
低噪音的微波信號在不同的應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參數,如高速電信和超快數據處理。傳統上,這些信號的生成由體積龐大的且脆性的微波振蕩器 來生成,並不適合室外的應用。但是在最近,物理學家探索了一種新的替代來改變這一現狀:使用光學微諧振器頻率梳 (optical microresonator frequency combs)來生成高質量的微波。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雲天空」暗藏B型信號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找到了一種關鍵的線索,這有利於解答物理學的一個主要問題,科學家似乎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檢測到了光子的偏振現象,由於大爆炸引力波的作用,早期宇宙的背景輻射產生了極化、或偏振輻射現象。
-
片上光學頻率梳:可產生光子微波,應用於衛星通信和5G網絡!
這些微波信號及其光學載波,可用於雷達、衛星通信和未來的5G無線網絡。隨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科技不斷發展,如今加入無線通信網絡的手機、汽車等各種物品變得越來越多。據估計,到2025年,約750億個物聯網設備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介紹是德科技新近推出的三款重磅產品:VXG微波信號發生器、入門型...
介紹是德科技新近推出的三款重磅產品:VXG微波信號發生器、入門型示波器和EMI接收機 是德科技(Keysight第四是服務行業,是德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更多的服務。在產品層面,是德擁有一系列業界領先的解決方案。據介紹,是德在信號源、信號分析、網絡分析儀、仿真系統等諸領域都處於業界首位。在示波器領域,是德處於第二位,但是德的高端示波器增長非常迅猛,也是行業第一。2019年,是德科技陸續推出了三款重磅產品,它們分別是VXG矢量微波信號發生器、入門級示波器和EMI接收機。
-
量子信息周報:美國公布量子網際網路藍圖
QC-Ware發布了一個新版本的Forge軟體,其中包括兩個算法,他們稱之為Forge並行數據加載器和Forge優化數據加載器,他們說這是一個突破,可以非常有效地實現將經典數據加載到量子位,而無需使用QRAM。新版本還包括其他特性,包括在雲端使用GPU進行模擬、改進D-Wave量子退火器的性能、自動導入和翻譯IBM Qiskit和Google Cirq電路等。
-
重磅發布!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新聞...
讓公眾認知科學、學習科學、掌握科學、尊重科學、敬畏科學。使科學不神秘、不隔膜、不遠離,並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改變甚至創造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科學與大眾、科學發明與社會文明、科學技術與人類進步之間,架起橋梁,人類社會和我們的生活,科學從未缺席,但易被人們忽略。」
-
微波遙感的特點
微波遙感是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先進航天遙感技術。 1888年,物理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為無線電通信開闢了道路。19世紀末無線電的發送、接收技術和20世紀初電子管的發明,帶來了20世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
基於FPGA的微波輻射計數控系統設計與實現
由於微波輻射計是一種被動式的遙感器,其靈敏度要求很高,同時,由於當今遙感儀器的設計越來越趨於高功能密度及小型化,因此,要求多通道微波輻射計的數據處理與控制系統具有高可靠性、高解析度、實時性好、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以及可移植性強等特點。以往多數微波輻射計數控系統中採用的以80C31為核心的設計,由於受微處理器晶片和外圍電路的限制,擴展性差,所佔體積較大,且需要多塊電路板協調工作,功耗較大。
-
最新成果:碳納米管振動與微波成功耦合,邁向納米量子交換機時代
雷根斯堡大學物理學家將一種大分子碳納米管的振動,耦合到微波腔中,創造了一種新穎高度小型化的光學機械系統。安德烈亞斯·K·胡特爾博士團隊通過使用電荷的量子化,即電荷由單電子攜帶,作為一種強大的放大機制,實現了這一點,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最新成果:碳納米管振動與微波成功耦合,邁向納米量子交換機時代
雷根斯堡大學物理學家將一種大分子碳納米管的振動,耦合到微波腔中,創造了一種新穎高度小型化的光學機械系統。安德烈亞斯·K·胡特爾博士團隊通過使用電荷的量子化,即電荷由單電子攜帶,作為一種強大的放大機制,實現了這一點,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它們代表了將完全不同的量子技術結合在一個設備中的重要一步(例如電子自旋量子比特和超導量子比特)。
-
在室溫下將量子信息保留超過一秒
這可以通過以下事實來解釋:沒有專門的可能使用卡的授權用戶才能獲得附加信息,例如粒子的原子原子核的量子力學狀態既不能正確複製也不能正確讀出。因此,如果一張信用卡要包含一個量子內存,它將受到保護以防止濫用。儘管物理學家已經開發出了將量子態寫入不同類型的存儲器並再次讀出的方法,但問題是這些方法只能在絕對零值以上工作不包括常規使用的溫度-或僅在幾毫秒後丟失的存儲量子信息。
-
微波光子瞬時測頻技術發展概述
將待測微波信號調製到兩個不同波長的光波信號上,通過一個傳遞函數為正弦函數的微波光子濾波器後,用分波器把兩種不同波長的調製光載波信號分開,如圖所示:圖1 光功率監測瞬時測頻原理圖浙江大學張曉明(音譯)等人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使用光學相位調製器進行瞬時微波頻率測量的新方法《Instantaneous Microwave Frequency Measurement Using an Optical Phase Modulator》。在所提出的系統中,在相位調製器處在兩個光學波長上調製具有其待測頻率的微波信號,其中相位調製光學信號被發送到色散元件,並在兩個光電檢測器處被檢測。
-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
他們創造了一種比人類頭髮更小的小型設備,它將電子位(數字語言中的0和1)轉換為光或光子位,速度比現有技術快10倍。「與信息技術的早期發展一樣,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華盛頓大學化學教授,光子學研究領導者拉裡道爾頓說。
-
基於光梳的高精度光學分頻器的原理和性能測試結果
它能夠對輸入信號在音頻至微波波段的頻率(fin)進行除法運算,使輸出信號的頻率精確為fin/R,並高保真地將輸入信號的相位、頻率穩定性和精度都傳遞給輸出信號。 自雷射誕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光學波段建成同樣的分頻器,即光學分頻器。
-
優質信號源對微波與射頻設備的重要性
為了滿足日益苛刻的對信號中心頻率、譜密度和頻譜寬度的用戶需求,對通信設備的要求越來越複雜和苛刻。然而,有些正準備投入應用的測試產品必須明確地符合市場標準,這些標準要求對組件進行完整地描述,大多數情況這些測試產品之間都是存在差異的,為通信設備生產專用測試產品的成本很昂貴並且難以實現。
-
新型超精密光學原子鐘已通過關鍵測試!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安德魯·勒德洛(Andrew Ludlow)說:博科園:對秒的更準確定義和更好計時基礎設施將支持計時系統在廣泛應用領域的持續進步,包括通信和導航系統,它還將為探索尚未完全理解的物理現象提供更精確測量。
-
中科大實現軌道角動量光子的量子頻率轉換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後周志遠。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91.htm 攜帶OAM的光束在精密測量、微小粒子的囚禁與操控以及基礎物理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同時基於OAM編碼的光信息處理由於其信道容量大的優點已成為光通信領域的研究熱點。
-
重磅發布!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
儘管如此,我國科學家仍以實驗室為戰場,爭分奪秒,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新發現。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活動的推出就是為了追尋中國光學領域的那些高「光」時刻,那些讓我們感動、自豪、永遠銘記的時刻。
-
尋找造物主:科學家將宇宙微波背景轉成二進位代碼,結果卻令人失望
有一種說法認為,宇宙是由更高級的生命創造出來的,既然如此,那麼這些造物主有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有用的信息或者暗號呢? 近日,德國索納伯格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麥可·希普克已經開始尋找這一信息,將宇宙背景輻射中的溫度變化轉換成二進位比特流。 一切還要從15年前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