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觀測到最遠宇宙極限多遠?光只能461億光年,引力波一眼看穿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其實討論這個話題會讓大家比較喪氣,我們先定個調,根據當前對宇宙的觀測表明,對於遙遠宇宙的某處以外,我們可能永遠都看不到,很多朋友可能會很好奇,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無限遙遠的星星,還有我們看不到的星星嗎?

為什麼我們不是瞬間就看到星星?

要解釋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因為肉眼並沒有所謂的「眼光」,只是光子通過晶狀體匯聚到了視網膜,而在這之前光可能已經花了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的時間來到了地球上,只等你回眸的一瞬間,你想想是不是該淚奔?

關於這個瞬間看到星星的問題,天文學家奧伯斯在1823年提出提出過,宇宙是穩態而且是無限的話,應該沒有白天與黑夜之分,因為無限的光子到達地球,不應該是白天嗎?關於這個問題後來有解釋了:

  • 宇宙中的天體不是無限的

  • 宇宙不是穩態合適加速膨脹中

  • 恆星距離地球遠近不一,光子到達有時間差

這三條讓我們得以了解到,奧伯斯提出的問題中為什麼有白天黑夜之分了。

我們能最遠能看到那裡?

關於「看」這個定義其實是比較尷尬的,因為我們並不是看到,而是光子到達瞭望遠鏡的CCD或者肉眼,給我們的錯覺就是看到了,但在光子到達前或者還沒來得及到達時,我們就看不到!事情就簡單了,我們只要找出宇宙最早的光子是什麼時候發出的就知道了。

  • 可見光波段我們「看」到了多遠的天體?

上圖是2016年3月在「北部星系深空巡天調查」中發現的一個高紅移星系GN-Z11,這是目前觀測到的最古老,最遙遠,紅移值最高的天體,它的紅移值z=11.09,大約位於320億光年以外。它大約形成於宇宙誕生後4億年的134億年前,這也許有些不好理解,但只要各位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光是它在134億年前發出的,而現在它已經跑到了320億光年以外即可。

  • 可見光波段我們看到的極限距離是多少?

GN-Z11位於134億光年以外(當時),那麼我們能看得更遠一點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宇宙誕生到恆星誕生有一個時間差,GN-Z11可能是最早的星系了,再往前可能就是宇宙的黑暗時代,那我們啥都看不見了?

其實完全不是,因為大爆炸的輝光仍然存在,從大爆炸理論來看,宇宙在誕生的37.9萬年之後光子脫耦才形成了輻射在宇宙中傳播,也就是說理論上來看,大爆炸後的餘暉我們在理論上是可以看到的,如今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大爆炸37.9萬年時景象(可見光已經被高速膨脹的宇宙直接頻移到了微波波段)。

大爆炸37.9萬年時,這個餘暉才膨脹到了4200萬年光年,但到如今它已經在距離我們461億光年以外,在大爆炸餘輝的背後,光子是無法穿透的,簡單的說,我們的可見光(電磁波)觀測手段到此為止,無能為力了!

還有什麼技術能穿透大爆炸的餘暉?

答案是肯定的,現代天文除了電磁波這個手段以外,還有中微子,引力波這兩個手段,兩者在大爆炸時誕生的時間不一樣,所以理論上我們觀測到的距離也不一樣。

  • 中微子脫耦發生在大爆炸發生有1秒

  • 引力在大爆炸後的第一個普朗克時間即誕生

因此假如能觀測到大爆炸誕生的原初中微子,那麼它們將攜帶宇宙誕生約1S時的信息,這可以讓我們摸到了大爆炸的門口了,但要更進一步,也是不可能了,因為這將和電磁波領域碰到的問題一樣。

而引力似乎有兩種說法,前者是引力誕生於第一個普朗克時間,後則是引力子在10^-36S時脫耦,如果是引力子的說法,那麼我們大概在理論上能觀測到大爆炸發生後10^-36S時的狀況,此時距離暴脹已經開始(10^-37S起暴脹,在10^-32S時結束。

當然無論是哪種我們都將窺探到大爆炸發生時的場景,各位激動嗎?終於有一種手段可以摸到大爆炸正在發生的那一刻了。

引力波天文臺?

因此最關鍵的就是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VIRGO探測到了引力波這大家都知道,但這只是黑洞合併的引力波,距離也就1.3億光年,但距離並不是關鍵,而是波長,引力波是一種振幅小,頻率極低的信號,它的波長長度超過想像,比如:

  • 超新星引力波波長一般為300米

  • 雙黑洞引力波波長几百千米到幾千千米

  • 大爆炸誕生時的引力波波長可能高達10光年

大家都知道波長越長天線規模越大,而LIGO的天線規模只有4千米,但各位要知道雷射束在這4千米範圍內往復多次以增加距離來變相達到大規模天線,但這不可能一直以此增加距離,必須要更大規模的天線規格,比如正在建設中天琴空間引力波天文臺。

未來的引力波天文臺將以環太陽軌道的規模來探知引力波,這是未來的探測手段,在現在看來這是唯一有可能獲取到大爆炸信息的探測手段。

相關焦點

  • 到宇宙邊緣有多遠?
    今天,儘管自大爆炸以來僅過去了138億年,但我們能看到的最遙遠的物體仍在300億光年以外當我們測量各種物體與它們的物理和發光特性之間的距離,以及它們的光因宇宙的膨脹而移動的距離時,我們就可以了解宇宙的構成。
  • 地球只能接收到宇宙中極少數的星光,難道人類真的是被圈養的?
    一直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是被圈養的。而且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提出了「所謂的證據」,這個證據就是地球只能接收到宇宙中少量的星光,人能夠到的宇宙其實很小,只佔宇宙的一小部分。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直以來,人類一直都在思考: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終極拷問。
  • 在一個138億年前的宇宙中,科學家怎麼能看到461億光年遠的地方?
    如果我們實驗確定宇宙中有一個常數,那就是真空中的光速c。不管光在哪裡,何時,或朝哪個方向傳播,它以每秒299792458米的速度,每年傳播1光年(約9萬億公裡)。大爆炸已經有138億年了,這可能會讓你想到我們能看到的最遠的天體是138億光年遠的。但不僅如此,我們能看到的最遠距離是138億光年距離的三倍多:461億光年。
  • 人類探測到最遠宇宙有多遠?哈勃能告訴我們?也許「天琴」可以
    關於這個問題後來有解釋了:宇宙中的天體不是無限的宇宙不是穩態合適加速膨脹中恆星距離地球遠近不一,光子到達有時間差這三條讓我們得以了解到,奧伯斯提出的問題中為什麼有白天黑夜之分了。我們能最遠能看到那裡?事情就簡單了,我們只要找出宇宙最早的光子是什麼時候發出的就知道了。可見光波段我們「看」到了多遠的天體?上圖是2016年3月在「北部星系深空巡天調查」中發現的一個高紅移星系GN-Z11,這是目前觀測到的最古老,最遙遠,紅移值最高的天體,它的紅移值z=11.09,大約位於320億光年以外。
  • 可觀測宇宙半徑只有465億光年,難道人類真的生活在牢籠當中嗎?
    在天文學中,有個「可觀測宇宙」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思是說理想狀態下,人類所能夠觀測到的最大範圍是465億光年,也就是一個直徑930億光年的球狀體。在這個範圍之外,我們永遠無法觀測到了。不過,這個「可觀測宇宙」的觀念是在目前理論框架下的結果。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我們確實就只能看到這麼大的範圍。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 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這個範圍到底是咋來的?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光速」,你的臉到鏡子,以及鏡子的像再到你的眼睛裡,是有一段距離的,而光走過這段距離是需要時間的。因此,你看到的其實是過去的自己。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是通過光(電磁波)來進行觀測的,那麼,我們能觀測到的距離和時間是有關係的,時間越長,能觀測到的距離就越長,簡單來說就是距離等於光速乘以時間。那可觀測宇宙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宇宙可觀測年齡比宇宙年齡更大?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年齡為138億年,宇宙中最快的物體速度也不能超過光速,那麼按道理自宇宙大爆炸後走的最遠的星系也不能超過138億光年,為什麼我們的可觀測宇宙半徑卻是461億光年呢?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年齡為138億年,宇宙中最快的物體速度也不能超過光速,那麼按道理自宇宙大爆炸後走的最遠的星系也不能超過138億光年,為什麼我們的可觀測宇宙半徑卻是461億光年呢? 簡單來說,這是宇宙空間本身膨脹導致的,星系的運動速度是不能超過光速的,但是宇宙膨脹的速度卻是可以超過光速的。現在用來解釋膨脹用的最多的就是氣球的例子。
  • 飛行器到達可觀測宇宙邊緣的時間,與螞蟻爬到太陽相比哪個快?
    首先,根據上述計算得出的宇宙年齡以及不斷修正的哈勃常數,我們可以推導出從奇點大爆炸光線發出去以後,能夠恰好到達地球觀測點的那部分光線,其所經歷的時間為461億年,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走過的路徑是461億光年,而實質上如果不考慮空間膨脹的因素,那麼這部分光線實際上所走的距離才為4200萬光年,因為光在行進,空間也在膨脹,相當於拉長了光所行進的距離。
  • 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直徑是930億光年,這個範圍是如何確定的?
    那我們回到宇宙的定義,宇宙是整個宇宙中事件的集合,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接受到宇宙中所有事件的信息。只有當光到達了我們這裡,我們才能看得到。這其實也就是關於光錐的一句很經典的話:光錐之內即命運。而我們的可觀測宇宙其實就是從宇宙誕生至今,我們理論上所能觀測到的最大範圍,因此,它只能是宇宙的一部分。
  • 為什麼說人類會被宇宙鎖死,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宇宙有多大?
    「表觀視界」可能是未來人類的極限。關於宇宙的邊界你需要知道兩件事:①宇宙正在膨脹;②膨脹速度超過光速關於人類能不能知道宇宙的邊界只取決於人類所能接收到的宇宙信息。換句話說,如果宇宙不想告訴我們這個信息,我們只能幹瞪眼。
  • 宇宙有邊緣嗎?如果有,它在哪裡?
    你能走多遠,有限度嗎?或者你能走無限遠嗎?您最終會返回到起點,還是繼續穿越您從未遇到過的空間?換句話說,宇宙有邊緣嗎?如果有,它在哪裡?圖註:藝術家對可觀測宇宙的對數尺度概念。星系讓位於大型結構和大爆炸在郊區的熱,密集的等離子體。此"邊"只是時間上的邊界。
  • 人類是如何判斷宇宙的年齡是140億歲的?靠判斷最遠天體的距離
    我們整天說宇宙的年齡大約是一百四十億歲,這背後的理由呢是因為我們只能看到離我們最遠一百四十億光年左右遠的天體,所以光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億年的時間傳達到地球上,所以宇宙只能存在了一百四十億年。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天體最遠是一百四十億光年的呢?
  • 中國天眼有實力看穿137億光年,如今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用?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中國天眼」能夠一眼看穿137億光年的區域。並且從理論上來說,「天眼」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這個距離接近宇宙邊緣,所以這個能力真的是非常強。就這一臺儀器也將讓中國在望遠鏡項目保持幾十年的世界一流地位。不過在美國天眼倒下之後,我們也迎來了一個新消息,那就是波多黎各出資約5220萬元,將重建美國天眼。
  • 宇宙有多大?
    但,我們還是不禁要問:那宇宙到底有多大?現在我們再換一個單位。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傳播一年的距離,被稱為光年。要六萬三千個天文單位,才能等於一光年。現在人類能觀測到,來自三百億光年的天體。這是極限了嗎?
  • 未來人類有希望觀測到宇宙的邊界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宇宙有具體的大小嗎?宇宙有邊界嗎?如果有,它距離我們又有多遠?對於宇宙的奧秘,人類最想搞清楚的有三個,一個是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的存在,另一個是宇宙的起源,而第三個則是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宇宙邊界的問題,那麼宇宙有邊界嗎?
  • 人類通過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引言:宇宙存在著無數的天體,人類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人類逐漸看清一些星球的面貌,並且為它們確定身份。那麼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通過肉眼能夠看到最遠的行星是哪顆呢?最遙遠的恆星又是哪顆呢?
  • 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就是星空的盡頭?事情遠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假如你擁有一臺超大功率的天文望遠鏡,它能夠捕捉從最遙遠的天體發出的、經過了長途跋涉而來到你眼中的光,那麼,你最遠能看到哪裡?你可能會簡單地認為這取決於一個條件,那就是望遠鏡的性能,口徑越大集光能力越強,就能看到更遠的更暗淡的天體。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我們最遠能看到多遠,真正的答案取決於宇宙有多古老。
  • 宇宙的邊界在哪裡?真的無邊無界嗎?
    但,我們還是不禁要問:那宇宙到底有多大?現在我們再換一個單位。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傳播一年的距離,被稱為光年。要六萬三千個天文單位,才能等於一光年。現在人類能觀測到,來自三百億光年的天體。這是極限了嗎?
  • 愛因斯坦說光速不可超越,宇宙138億年,為何能膨脹出930億光年?
    都說宇宙廣袤達到了138億光年,光從如此遙遠的地方到達這裡,早就過去了138億年,那麼現在那宇宙的邊緣,怎麼樣了呢?宇宙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科學家也一直想弄明白宇宙到底有多大,這事情從牛頓時代就開始折騰了,牛爵爺根據封閉空間內引力會逐漸收縮到一點,而現在的宇宙好好的,從而推測出宇宙無限大!
  • 一光年是多遠!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那麼請問多久是一年?
    其實的定義遠不止這幾種,我們就上文幾個典型來做個簡單的介紹,讓大家對天文紀年中的年有一個概念恆星年:參考一顆恆星,確定好時間與觀測角度,當地球公轉一周回到這個位置時,就是一個恆星年。走得最遠的旅行者1號,也不過20光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