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的主人公大俠郭靖,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勝的後代,先抗金,後抗元,死守襄陽,可歌可泣。但在歷史上,成吉思汗身邊那個屢建奇功的姓郭的,其實是三代人,而且來頭更大——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比那個不知道存不存在的郭勝顯赫多了。
這姓郭的一家三代,祖上是郭子儀,當然是個漢人,但是到了郭寶玉這一代,就變成了金人,而且成了金國的「汾陽郡公」,帶著金兵打漢人的宋國,不知道他的祖宗「汾陽王」在地下作何感想。
這個「汾陽郡公」既然已經是「金人」,當然不會有他祖宗郭子儀的硬骨頭,元朝大軍一來,他就帶著自己猛安(金初期軍隊組織名稱)的3000戶戰士投降了蒙古汗國太師木華黎。
按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個郭寶玉到了成吉思汗那裡,馬上就忘了自己當郡公的大金國,馬上向成吉思汗獻計:先拿下西南諸番,然後用那裡的戰略資源,可以很容易滅掉金國。對於大金國,郭寶玉的忠,是「送終」。 這個郭寶玉當了成吉思汗的抄馬(不是駙馬)都鎮撫,取永清,破高州,降北京、龍山、太原、平陽,把他生長的金國打了個七零八落。
有人說郭寶玉是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的原型,是因為撒馬爾罕城,真的是用了郭寶玉的計謀,用放火和點鞭炮嚇退了大象兵。即使是,郭寶玉也只能算是第一代「郭大俠」,因為他的兒孫還有故事呢。
這個郭寶玉出徵路上病死在了賀蘭山,他的兒子郭德海繼承了老子(不是祖宗)的遺志,成了第二代「郭大俠」,繼續跟大金國死磕。說起來這個郭德海也是金國將領,是個比猛安(管三千戶,相當於一個師長)差一級的謀克(管三百戶,相當於一個少校營長)。郭營長跟著郭師長投降了木華黎之後,水漲船高,成了窩闊臺的親信,並且領兵打下了千同僚——金兵在秦嶺山中的八十三個營寨,在襄陽唐白河大敗金兵十萬,在三峰山大破金兵三十萬,在河南中牟又幹掉十萬金兵,僅他一個人,就殲滅了五十萬金軍,可謂戰功赫赫。他的前戰友也不含糊,戰場上把他打成重傷,不久就死掉了。
這時候第三代「郭大俠」郭侃就開始了他的表演。與他老子和爺爺不同,這個郭侃到沒有打自己的老家,而是開始往西打,並且獨自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一百二十餘城、破十字軍一百八十餘城,喀什米爾以西的國家被他滅了個乾淨,弄得當地人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這個郭侃沒有打自己的故國,但是功績卓著,成了真正的萬戶侯。
小說中郭靖郭大俠死守襄陽,歷史上第三代郭大俠卻直接幫著元軍拿下了襄陽。公元1260年,忽必烈掌權,郭侃馬上獻上平宋策略:攻克襄陽,直取臨安。萬戶長郭大俠真的說到做到,拿下了元軍成吉思汗、窩闊臺、拖雷日思夜想的襄陽城,從此南宋門戶大開,迅速滅亡。
這個第三代「郭大俠」郭侃,可比小說中的郭大俠厲害得多,郭大俠最厲害的武功也就是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之類的,而郭侃「郭大俠」擅長使用火炮,一炮下去,別說是武林高手,就是堅固的城牆,也會灰飛煙滅。郭侃一生攻下了七百多座城,什麼中國的城、伊斯蘭的城、西歐的城,在郭侃的火炮面前,都是紙糊的。連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田中芳樹也說:「即使是把他當成如好萊塢電影般具華麗風格之冒險電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