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賽爾號從2009年截至今年的變化:從精靈方面、系統方面、操作方面來看十年的變革
精靈方面:賽爾號從精靈方面來說可以說是變化最大,從基礎水火草(巴魯斯、烈焰猩猩、布布花)進階至融合形態(魯斯王、魔焰猩猩、麗莎布布)再超進化進階(利爪魯斯王、蒙娜麗莎、熾焰金剛),突破完全體(利刃之主魯斯王、生靈之主蒙娜麗莎、烈焰之主熾焰金剛)就連它們都開始跟不上時代了,就更不用說其他的了。戰聯的進化算是緊貼時代,傳承王意後繼續聖化,實力還在穩步前進,精靈水平以時代的速度而逐漸上漲。
很多玩家覺得還是09-12年的賽爾號比較好玩,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精靈的水平並不是太高,遊戲節奏快。一局PVP頂多也就打幾分鐘,但是現在的話不一定。為什麼要設置50回合上限,就是因為以當前精靈的程度,雙方完全可以就這麼僵下去。現任玩家覺得有意思,但是對於多數玩家來說,尤其是在《口袋妖怪》系列越發深入人心,精靈對戰就相對繁瑣了起來。這是很多老玩家和回歸玩家最直接針對的地方,但是適應之後,反倒現在的精靈其實很有特色。比起原先的精靈大亂鬥快節奏隨機,越來越職業化。精靈水平的逐漸上漲一是因為氪金精靈影響平衡(有了開頭,就必須有結尾),二就是劇情需要(就是口袋妖怪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神獸就應該有神獸的實力,賽爾號也是,作為一個勢力的領頭,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力壓四座的實力)。
精靈原畫方面,從獸型精靈進階人形,再從人形回到獸型,最初的,才是最好的。為什麼一個精靈一開始定檔形態會被人鬧記在心,但是後面改變之後會被遺忘,問題就在這裡。就好比雷伊和阿克西亞,雷伊一開始的定檔是偏向人形,但阿克西亞是獸型,要想把他們撮合到一起,至少兩個得都是人形,或兩個都是獸型,很明顯人形比較適合。正如蓋亞和繆斯,一開始的定檔就是人形精靈。比較迷的地方就是現在的神獸,神獸是獸型,但子女是人形,先祖也是人形,這個就產生了自相矛盾。
想要玩家適應,就得知道玩家真的需要看什麼。比如,哈莫雷特從這九年來的一次次進化,並沒有太大的改動,反倒把龍形堅持下來是一個非常理智的決定。中途的確是有不少「敷衍」在裡面,但是主要精靈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動。現在想來卻是如此,如果連凡域的精靈都全部進化到人形(霸王龜、該隱混沌),那精靈王的精靈夥伴是不是也能單獨進化,並不需要跟隨他們。人形精靈只是一時需求,時間久了還是感覺獸型的要帥很多,有原本的韻味。
系統方面:賽爾號的歷程是根據遊戲主線而定的,這個玩家都很清楚,在賽爾號第一次被海盜襲擊後賽爾號飛船重鑄,然後整體格局就產生了很大變動,不管是在NPC上還是場景地圖、新增系統等等都和主線有關係,現在甚至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賽爾號不炸一次,重修一次,那麼新飛船和新系統也不會增加」,這一點從精靈太空站上就能看出來。精靈太空站在兩次重修後,現在就是單獨的一個系統,甚至可以說飛船系統已經基本癱瘓,所有日常都集中在太空站。包括精靈學習力、精靈升級等等,養成可以直接點快捷面板,唯一不同的就是和實驗室這樣的地方少一些專屬東西。
操作方面:遊戲對戰面板幾經改革,現在是越發智能,老界面雖然簡潔但是不充分,例如新系統它並不能搭載。所以不管有多麼喜歡老版本,新版本的優越性就在於他系統上要強。老版本對戰界面只能使用四個技能,但是新版本可以使用第五技能。還有精靈背包擴充,多3格也是比較方便的,用到精靈的話能快速替換,而不用繁瑣的去倉庫一頁頁去翻。現在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精英收藏不能直接放入背包,取拿比較麻煩。
經過十年的慢步前行,賽爾號還是積累了不少經驗,從站起來到跑起來(2009-2012),再從跑起來到跌倒(2013-2015),再次站起來的時候終於算是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一個遊戲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做到經典,讓曾經玩過的玩家說這款遊戲是「童年回憶」「真想再玩一次曾經的那種感覺」等等,而不是作為一個雲玩家在它最難堅持的時候一直無腦黑,我也曾一度認為賽爾號變成了「氪金號」,現在也是,998遍地跑,明碼標價,但是性質能和當年一樣嗎?
越是經典,越是站得高,誰曾經沒見證過一個遊戲的沒落,那個遊戲又沒有這樣一個階段?能堅持十年依舊繼續做下去,那就說明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在支持著它,很多人說《穿越火線》涼了,但是他是真的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