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r和1800r曲率對比分析 淺談曲率的變化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1500r和1800r曲率對比分析 淺談曲率的變化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05 09:18:41

  本文主要是關於1500r和1800r曲率的相關介紹,並著重對1500r和1800r曲率以及曲率數字的變化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曲率

  計算公式設曲線的直接坐標方程為y=f(x),且y=f(x)具有二階導數,曲線在點M處的切線的斜率為 ,所以

  

  

  又 ,故曲線L在M點處的曲率為設曲線是由參數方程 給出,利用參數方程求導法可得

  曲率圓與曲率半徑

  曲線上點M處的曲率的倒數,稱作曲線在這點處的曲率半徑,記作 ,則

  在點M處曲線的法線的某一側上取一點D,使 ,並以D為圓心,以 為半徑作圓。把這個圓稱作曲線在點M處的曲率圓,把圓心D稱做曲線在M處的曲率中心。

  曲率圓具有以下性質:

  (1)曲率圓與曲線在點M處有共同的切線和曲率;

  (2)在點M鄰近與曲線有相同的凹向;

  因此,在實際工程設計問題中,常用曲率圓在點M鄰近的一段圓弧來近似代替曲線弧,以使問題簡化。 [2]

  意義

  曲率是幾何體不平坦程度的一種衡量。平坦對不同的幾何體有不同的意義。

  本文考慮基本的情況,歐幾裡得空間中的曲線和曲面的曲率。一般意義下的曲率,請參照曲率張量。

  在動力學中,一般的,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做變速運動時也會產生曲率。這是關於時空扭曲造成的。結合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變速運動的物體可以看成處於引力場當中,因而產生曲率。

  按照廣義相對論的解釋,在引力場中,時空的性質是由物體的「質量」分布決定的,物體「質量」的分布狀況使時空性質變得不均勻,引起了時空的彎曲。因為一個物體有質量就會對時空造成彎曲,而你可以認為有了速度,有質量的物體變得更重了,時空彎曲的曲率就更大了。

  在物理中,曲率通常通過法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來求,具體請參見法向加速度。

  1500r和1800r曲率對比分析

  「曲面」也可以說是近兩年來顯示行業最火爆的名詞之一了,從到曲面手機,再到曲面顯示器,無一不是當下顯示行業中最熱門的產品,足以可見曲面的發展勢頭,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曲面產品都是他們的心頭好。

  曲率是指曲線上某個點的切線方向角對弧長的轉動率,也就是彎曲屏幕的半徑數值,曲率4000R指的是半徑為4m的圓所彎曲的程度,同理,3000R指的是半徑為3m的圓所彎曲的程度。它可以決定曲面顯示器的畫質、現場感。我們常說的完美曲率指的就是:以最佳視聽距離為半徑做圓的曲率。

  

  曲率越小,環繞的效果越佳,當然也跟屏幕的比例、尺寸大小、觀看者的距離等有一定的關係。但曲率會有一個區間範圍,曲率過小的話,整個畫面看上去就會是變形的,觀看不舒服;曲率過大的話,彎曲的效果不明顯,失去曲面那種沉浸感。

  現在市面上27/28英寸顯示器一般只配4000R曲率、而31.5/32英寸大屏配備是3000R曲率,這種尺寸與曲率的配備,看上去更像是「平面」,彎曲的效果不明顯,沒辦法帶來曲面顯示器所獨有的沉浸式觀看體驗。

  HKCC320PLUS的推出,將曲面顯示器帶入1800R時代。1800R曲率意味著曲面彎曲的程度十分明顯。C320Plus採用一塊31.5英寸曲面大屏,配備1800R曲率,貼合人眼視物習慣,營造出視覺的包圍感。比起4000R及3000R曲率,看起來更舒服,更能讓用戶體驗身臨其境之感。

  三星Samsung C34F791,搭載21:9長寬比量子點技術面板,面板表面亞光磨砂處理,提供4K UWQHD(3440×1440)解析度,1500R超高曲面,3000:1靜態對比度,178°/ 178°可視角,125%sRGB色域表現,4ms灰階響應。尾部擴展I/O有擋板遮蓋,包括; 2個HDMI埠,DP 1.2a(帶自適應同步),2個USB 3.0埠,3.5mm耳機插孔和Kensington安全鎖孔。

  1800r的優勢

  時下,直面屏液晶已經佔據了市場的主流視線相當相當長的時間了,縱使性能、技術都在不斷深挖,但實際上已經遭遇了瓶頸,在給予玩家的應用感受上難以獲得足夠的新鮮感,因此當曲面屏液晶閃亮登場之際,大家都對它有著深深的期待,越來越多的用戶,提出了一系列高標準的渴望,渴望曲面屏產品能帶來哪些不一樣的視覺震撼,渴望作為新一代平臺一份子的它,要怎樣才能更深度地幫助平臺獲得性能的提升呢?這一切,都是值得用戶們認真斟酌的事情。

  如何挑選一臺優秀的曲面屏液晶,曲率這一個參數尤為關鍵,市場上大多數的產品都以R3000和R4000為主,這樣的產品,算是滿足了曲面屏的基礎標準,但實際上未能充分發揮曲面屏的優勢,對於視覺環繞感和包裹感的營造,還不夠徹底。而來自資深的液晶品牌HKC,它們率先推出了曲率達到R1800的C4000液晶,這款曲面效果更顯出眾的新品,R1800的曲率,更貼合人眼的視物習慣,相比起R3000/R4000的產品,感官更顯舒服。或許網友們覺得這僅僅是個籠統的說法,下面不妨讓小編,從不同的應用角度,去剖析R1800曲率的優勢幾何?

  

  曲面屏在遊戲場景下固有的優勢,早已不是秘密,曲面柔性屏能帶給玩家更寬廣的視野,出眾的包裹感以保證更真實的臨場體驗。尤其是在大型複雜的遊戲場景渲染中,曲面屏能幫助玩家彷如置身遊戲之中,眼球跟蹤速度的提升,玩家密切跟隨視覺焦點,更精準地洞察遊戲的細節,決勝於千裡。不僅如此,曲面屏在畫面景深的控制上更顯出色,前景畫面與後景畫面層次感劃分更加細緻和明顯,這對於遊戲達人們完整感受遊戲的美麗,有著相當重要的輔助作用。

  在高清電影回放的體驗中,曲面屏的特性同樣為玩家收穫更理想的視覺體驗,帶來不少的促進元素。曲面顯示縮短了人眼到屏幕左右邊緣區域的觀賞距離,使得整個畫面的畫質效果得到了質的提升。而不會再像直面屏那樣,屏幕邊緣的畫面細節會出現失真的尷尬。畢竟R1800這樣的優秀曲率,是充分考慮人眼的弧形構造而量身定製的曲面,圖像失真的情況大為降低。真實的畫面質感,這可是曲面屏饋贈給用戶們的瑰寶。

  R1800曲面屏,帶給用戶更高的專注度,它能幫助用戶全面提升學習效率。足夠優秀的曲率,能提升觀賞者對顯示內容的關注,從而提升讀取效率,而像HKC C4000這樣的產品,還自帶了DC調光技術和濾藍光技術,打造真正的不閃屏效果,同時大大降低有害射線對人眼的傷害,避免用戶長時間使用顯示器而出現的疲勞感,全面提升顯示舒適感,學習就更是事半功倍了。

  對於專注於工作的白領們,R1800曲率的液晶還有著另類的妙用。一般的直面屏所組成的多屏系統,在屏幕之間的過渡部分,液晶邊框難以被忽略,由此會難以避免地帶來一些視覺體驗的缺陷。而多個曲面屏所組成的顯示系統就不一樣了,R1800的曲率不但能保證優秀的環繞感,屏幕之間過渡的邊框影響會大為弱化,屏幕的連接也更為順暢自然,白領達人們能夠暢享多屏多任務同時操作、隨意切換的超快感,工作效率自然也會大幅提升。這樣的曲面特性,對於時尚媒體達人、專業圖形、視頻製作處理人士,或是需要同時實現多項工作處理的商務人士,更有裨益。

  有了R1800曲率這一個強悍的基礎,像HKC C4000這樣的新貴級液晶,在優秀的環繞感和包裹感視覺效果的基礎上,C4000更是選用了三星高端產品所常用的VA面板,保證優秀的178°超廣視角,以及讓高端玩家所鍾愛的色彩還原度、銳利度和層次感,配合3000:1的超高靜態對比度,駕馭高清視頻回放以及大型複雜遊戲的渲染,效果也讓人足夠的滿意。

  結語

  關於1500r和1800r曲率的相關對比分析就介紹到這了,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屏幕曲率是什麼意思?曲面顯示器1800R/3000R/4000R區別對比
    曲面顯示器1800R、3000R和4000R曲率的區別  曲率決定著曲面顯示器的畫質和現場感。曲率的數值越小,彎曲的幅度越大。從實際產品市場價格看,曲率越小,製造成本越高,價格也就越貴。  從2015年初的4000R到後來的3000R、2000R,再到現在流行的1800R,以及更大弧度的1500R,曲率也越來越大,也使得用戶無論是在影音還是遊戲中都能體驗到更為震撼和細膩的顯示效果、視野更為寬廣。  對於娛樂影音來說,用戶尤其看重沉浸感和帶入感,曲率越小,用戶感受到的包圍效果越明顯,而曲面顯示器也一直再向大曲率的方向發展。
  • 曲率如何選擇?曲率半徑越小越好?
    本文考慮基本的情況,歐幾裡得空間中的曲線和曲面的曲率。一般意義下的曲率,請參照曲率張量。 在動力學中,一般的,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做變速運動時也會產生曲率。這是關於時空扭曲造成的。結合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變速運動的物體可以看成處於引力場當中,因而產生曲率。
  • 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合力探索和研究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即使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物質的質量只有在被激發的條件下才會具有能量,或者說物質的質量沒有被激發前是不具有能量的,於是我們要問,引力中的能量和動量到底來自哪裡?這裡就需要從物質的其它特性上著手分析考慮。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 曲率系列一:曲率公式介紹
    (圖片來源於網絡)曲率的內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
  • 光學元件曲率半徑的測量
    其意義在於,被測表面有多接近一個最佳擬合的理想球面,但這個最佳球面曲率半徑是多少,和器件的設計值差多少,是不知道的。為了全面了解光學器件的性能,還需要需要精確計量球面光學器件的曲率半徑。使用雷射幹涉儀,測試曲率半徑的原理及步驟:
  • 曲率代表曲線的彎曲程度,曲率驅動可以超光速是怎麼回事?
    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提出了一種方案,或將解決光速限制的問題,那就是曲率驅動引擎,又叫曲率引擎。凹陷的多少,被稱作它的曲率,這取決於你用多大的力來按它。或者形象地來比喻,假如你駕著一隻小船在河上滑行,結果突然小河到了盡頭,前面是一個巨大的瀑布。然後你和你的小船在瀑布處墜落,下落的速度將會遠遠超過滑行的速度。同樣的,在宇宙中,如果找到三維時空的「瀑布」,或者說它的「凹陷」處,藉助時空的彎曲,就可以實現超高速運行。
  • 日本飯山推GB3466WQSU顯示器:34吋1500R曲面屏
    日本飯山(iiyama)是和藝卓(EIZO)齊名的高端專業顯示器製造商 。近日該公司推出了全新的 GB3466WQSU Red Eagle 顯示器 ,提供了和電競顯示器 GB3461WQSU Red Eagle 類似的諸多功能。
  • 《曲率》內容小結與課件節選
    平均曲率:曲線弧上切線轉角大小與對應弧長之比值.曲率:平均曲率的極限:三、曲率圓曲線上某點處的曲率圓:●曲率圓經過該點(函數值相同);●曲率圓位於曲線凹向的一側(凹凸性相同);●曲率圓的圓心(曲率中心)在曲線的法線上;●圓的半徑(曲率半徑
  • 曲率驅動真的可以達到光速嗎?現在能否做到曲率驅動?
    當然有,只不過所有的手段都還在紙面上,一般有如下幾種:一、曲速引擎這種引擎的原理利用空間的彈性將飛船推向前進,因為空間膨脹並不受光速限制,但這也有一個要求,即《三體》中的曲率引擎和《星際迷航》中的曲速引擎,儘管兩者原理一樣,但效果則完全不一樣,因為曲率引擎的上限是光速,但曲速引擎則幾乎沒有上限!
  • 曲率飛行可以實現嗎?
    在小說《三體》中,有大量的篇幅介紹到曲率飛行技術,最後程心還是坐著裝有曲率引擎的飛行器逃出了將要二維化的太陽系,曲率引擎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在現階段,受限於技術,我們還不能製造出曲率引擎。曲率引擎是不違背科學原理的,在理論上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採用曲率引擎驅動的飛行器,其速度可以接近光速,利用曲率引擎飛行器,可以大幅度縮短飛行時間。
  • 意科學家首次直接測量重力曲率
    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測量隨高度增加而變化的重力,在幾英尺的範圍內都能測出重力漸變。  新的研究成果能測量由大質量引起的引力變化,這種變化梯度被稱為重力曲率。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為了直接測量梯度的變化,需要在三個不同高度進行測量。測量臨近兩個點的重力,產生兩個不同的結果,再分別除以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得出不同的值,形成梯度。在三個點測量重力則能計算出變化率,即重力曲率。
  • NASA試圖驗證超光速曲率引擎-NASA,超光速,曲率,引擎,科幻 ——快...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的科研人員們確信,他們可以將科幻世界中的技術變成現實,並證明曲率飛行是真正可能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們將必須要打破,或者至少要扭曲愛因斯坦理論中的時空。哈羅德·懷特(Harold G. White)博士和他的研究組已經開始利用極小的光子開展實驗,從而為未來的太空旅行奠定基礎。
  • 曲率引擎可以超越光速嗎?
    科幻小說我們經常能聽到曲率引擎這個名詞,曲率引擎是什麼,能說清楚的沒有幾個人。今天我們來探索一下曲率引擎的來龍去脈!曲率引擎就是通過產生極為強大能量的裝置,改變飛船後面的空間拉平(曲率變小,時空膨脹),使得飛船前方的空間彎曲更厲害(曲率更大,時空縮小)。通過將將空間拉伸(這與蟲洞摺疊空間正相反),使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而後方的空間拉伸,空間便產生了褶皺,類似於水面上的波浪,飛船乘著這波浪前進,速度甚至可以超過光速。
  • 引力是時空性質,不是由時空曲率產生的!
    愛因斯坦說:「物質分布不不均,引起時空曲率,時空曲率是引力的源泉。」而且他形象的用彈球在絲網上的狀態來比喻。 我認為問題恰恰出現在這裡裡。廣義相對論是以廣義相對性原理和等效原理建立的,這兩個「基本出發點」都沒有錯。而愛因斯坦發現廣義相對論必須用到彎曲時空。所以很自然的他將引力的本質歸結於時空曲率。
  • 一種採用二次曲率補償的帶隙基準源
    在A/D,D/A轉換器以及一些模擬和數字電路中,帶隙基準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溫度特性和抗噪聲能力直接決定了整體電路的精度和性能。因此,提高帶隙基準源的精度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介紹帶曲率補償的帶隙基準源的原理,並將其與傳統帶隙基準源進行比較,突出其在溫度特性上的優點,並介紹一種運用曲率補償的帶隙基準源電路。
  • 曲率驅動引擎——人類突破光速的新方案?
    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提出了一種方案,或將解決光速限制的問題,那就是曲率驅動引擎,又叫曲率引擎。所謂的空間,是三維立體的,有長、寬、高三個維度,看起來是均勻分布的——這個看起來是沒錯的,如果空間不均勻,豈不是我們走到某個地方,就會被拉長或者壓扁?
  • PRL:曲率與褶皺
    圖1. 今日,復旦大學青年研究員徐凡課題組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曲率影響下(圓柱核心)軟薄膜在軸向受壓時的非線性失穩演化全景(如圖2)[1]。圖2.而理論預測也表明,當曲率半徑無窮大時(接近平面),結構整體變形為一個半波(圖1)。隨著載荷的增加(圖4),正弦形褶皺的幅值隨之增加,直到第二個臨界點:其中一個波的幅值快速的增長,伴隨著其餘波的幅值劇減,形成局部凸脊形模態。凸脊的高度受幾何尺寸(柱殼的半徑和厚度)的影響,而與殼體的長度無關。當凸脊達到上限之後發生第三次分岔,凸脊偏轉的同時會把周圍區域的壓應力釋放。
  • 關於曲率航行的若干問題,我們的科學家任重道遠
    曲率航行一直是不少科幻迷的夢想,只是現在這種先進的移動方式只出現在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幸好前幾年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所以曲率航行變得有點現實起來。曲率航行之空間曲率航行其實並不是飛船在移動,而是空間的位移帶動空間裡面的飛船一起行動,打個形象點的比喻,飛船就像大海中的筏子,筏子沒有動力,但是海浪的起伏會帶動筏子一起前進,這個比喻不是非常貼合曲率行進,但是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 曲率驅動可以「超光速」前進,網友:後果可怕
    超前的曲率驅動如果把宇宙的整體想像成一張薄膜,雖然膜的局部看似平整,但空間曲率還是無處不在。關於宇宙航行的設想,其中之一是空間摺疊:把大範圍空間的曲率無限增大,像一張紙一樣對摺,把「紙面」上相距千萬年的遙遠的兩點貼在一起。
  • 《三體》裡的曲率飛船達到光速,是否違背相對論?
    曲率驅動這個名字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星際迷航》裡的曲速飛船,它們雖然在原理的描述上很像,但兩者其實不是一個東西,《三體》裡的曲率飛船並沒有超光速,而《星際迷航》裡的曲速飛船是可以超光速的。《星際迷航》的曲速飛船我們就不多做討論了,我們還是來看看《三體》裡的曲率飛船吧。為什麼我說它是偽光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