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試圖驗證超光速曲率引擎-NASA,超光速,曲率,引擎,科幻 ——快...

2020-12-05 快科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的科研人員們確信,他們可以將科幻世界中的技術變成現實,並證明曲率飛行是真正可能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們將必須要打破,或者至少要扭曲愛因斯坦理論中的時空。

哈羅德·懷特(Harold G. White)博士和他的研究組已經開始利用極小的光子開展實驗,從而為未來的太空旅行奠定基礎。今年43歲的懷特博士正試圖操縱、或者說「扭曲」一個光子的運行路徑。簡單來說,懷特博士正試圖搞清楚,他是否可以將光子周圍的時空扭曲,從而使其在不改變速度的情況下運行更遠的距離。

懷特博士表示:「宇宙從137億年前的大爆炸之後便一直在膨脹。而當你觀察一些宇宙學模型時,你會注意到有一部分模型指出在宇宙極早期曾經存在一個暴漲時期,當時宇宙經歷急劇膨脹,當時宇宙中任意兩點之間都會以極高的速度相互遠離。」他說:「大自然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問題是:我們可以做到嗎?」

儘管愛因斯坦的理論限制了光速值,但是懷特博士深受墨西哥物理學家米戈爾·阿爾庫貝利(Miguel Alcubierre)的影響,後者倡導的一項理論可以允許超光速旅行,並且不會違背愛因斯坦的理論。他的理論是在1994年首次發表的,其中包含有大量旨在擴張或收縮空間的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創設出一個「扭曲空間」的「氣泡」,飛船便在這一「氣泡」空間內部運行。

通過對時空的扭曲來實現飛船飛行,懷特博士這樣向《紐約時報》的記者解釋:這就有點像是在機場常常可以看到的移動「人行道」,你站著不動也會隨著傳送帶向前走。

儘管阿爾庫貝利表示他的這項理論僅僅是一種猜想,但是懷特博士認為這種想法已經接近於將曲率旅行變成現實的邊緣。不過懷特博士也承認他的研究仍然只是小規模的,距離像《星際迷航》中企業號安裝的那種曲率引擎技術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對於此項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持審慎的支持態度。該局詹森航天中心引擎部門主管史蒂夫·西赫(Steve Sich)表示:「你必須永遠面向未來。40年前這就是星際迷航中的情節,柯克船長隨時隨地可以呼叫超時空傳輸。但是今天我們已經接近將它變為現實,那是因為我們發展了先進的電池技術,我們發展了軟體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有觸控螢幕技術。」

曲率推進技術一旦變成現實,人類的星際旅行,我們抵達其它遙遠星系的時間,將由原來是幾千幾萬年一下子縮短為只需要幾個月。

理察·奧伯塞(Richard Obousy)是伊卡魯斯星際航行協會的主席,也是懷特教授工作的支持者。他認為政府應當為懷特博士的研究投入更多資金。他說:「我們往往會傾向於高估我們在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工作,但是我認為我們也時常會大大低估我們在更長的時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


曲率推進技術原理演示


墨西哥物理學家米戈爾·阿爾庫貝利有關曲率推進的理論啟發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專家開展這方面的技術研究


坐落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正是在這裡,懷特教授的小組正致力於對曲率驅動的研發

 

相關焦點

  • 「曲率引擎」是什麼?人類可以藉助實現超光速飛行嗎?
    而粉絲提問的曲速引擎(Warp drive)也被翻譯為曲率引擎,其實也是一種超光速旅行假想,最早出現於著名科幻影片《星際迷航》中,首先曲速引擎並不能在兩點之間瞬時旅行,而是利用扭曲時空,讓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後方的空間膨脹,也就是製造出一個認為的「時空氣泡」,讓飛船在氣泡內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飛行。
  • 超光速旅行之曲率飛船的飛行原理,讓空間推你前進
    今天和大家了一個還未實現的東西,曲率飛船——超光速旅行的必備工具。在我們看過的許多科幻電影裡比如說《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超光速旅行用的辦法一般都是被曲率飛船。顧名思義,曲率飛船就是一種讓時空彎曲的的飛船。之前我們講過,愛因斯坦認為,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是可以彎曲的,就好比一張桌布一樣,而引力也是因為空間的扭曲而產生的。曲率飛船就是一種通過讓時空彎曲獲得動力的交通工具。
  • 超光速飛行不是夢:人類藉助蟲洞和曲率引擎技術可實現星際旅行!
    愛因斯坦說:「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它是不可超越的。」愛因斯坦預言光速不可超越我們先來看看質能方程式的公式E=mc,這道簡單的公式竟然蘊含巨大信息,從公式我們知道,公式中的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取30萬公裡每秒),根據質量方程式分析,如果一個物體速度越快,質量越大,那麼它做加速時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而當物質的質量達到光速的之後,這個物體的質量將會變成無窮大
  • 如何才能製造一臺《三體》中的曲率引擎?
    在劉慈欣的科幻巨作《三體:死神永生》中,雲天明用童話像人類傳遞信息,試圖拯救人類文明,其中有一種叫做曲率驅動的技術,能使飛船超光速飛行。如何才能實現曲率驅動,製造一臺曲率驅動飛船?曲率引擎是基於推動曲率飛船需要相當於地球質量318倍的 「負質量(負能量)」,這是一種擁有特殊質量的物質,其質量與正常質量正負相反(1kg物質對應的暗物質質量為-1kg)。這種物質目前僅僅是在微觀層面證實了其的存在。
  • 曲率引擎可以超越光速嗎?
    科幻小說我們經常能聽到曲率引擎這個名詞,曲率引擎是什麼,能說清楚的沒有幾個人。今天我們來探索一下曲率引擎的來龍去脈!而1994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年首次提出曲率引擎的概念;後來連在小說《三體》、電影《星際迷航》都有進行描述。
  • 曲率驅動可以「超光速」前進,網友:後果可怕
    超前的曲率驅動如果把宇宙的整體想像成一張薄膜,雖然膜的局部看似平整,但空間曲率還是無處不在。關於宇宙航行的設想,其中之一是空間摺疊:把大範圍空間的曲率無限增大,像一張紙一樣對摺,把「紙面」上相距千萬年的遙遠的兩點貼在一起。
  • 曲率引擎技術來實現十倍光速飛行
    超光速的曲率引擎當然沒有在狹義相對論中,物體運動的最高速度是光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空間是平直的,但是,當空間變得不在平直,空間可以變形,可以在能量的作用下收縮、膨脹、彎曲的時候,會發生什麼?這種超光速的理論被墨西哥理論物理學家阿庫別瑞首次提出,通過空間的變形來推動超光速飛船前進,首先,讓飛船被一個空間包裹,這個包裹的空間被稱作曲率泡,通過曲率引擎技術讓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後方的空間膨脹,從而推動飛船前進,由於空間的膨脹速度沒有限制,那麼,飛船就實現了超光速,理論最高速度可達十倍光速。
  • 科幻與現實,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對於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甚至是超光速飛船,我們絕對不陌生。除了三體中的「星環號」,想必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更加為人所知。在《星際迷航》中,「企業號」通過「曲率引擎」實現了超光速旅行,得以在宇宙中盡情馳騁。
  • 曲率引擎打破光速極限,負質量物質注入蟲洞,漫步到宇宙盡頭!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在光速極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推測的,一直以來光速都似乎被認定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即沒有任何的速度能夠超越光速!而事實上,光速並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首先我們要明確愛因斯坦的光速極限理論是在時空不存在扭曲的情況才成立的,但宇宙中的時空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而且有些特殊地方的扭曲程度極為嚴重。
  • 科幻與現實之間,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在「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了「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飛船」這一重大線索。正是基於此,人類研發出了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光速飛船「星環號」。但最終還是然並卵,因為大劉說了「死神永生」!
  • 曲率引擎科學嘛?為什麼在科幻作品中經常出現?
    非常有意思,曲率引擎,曲率航行之類的概念,其實就是為了避開現有的物理定律。科幻作品中引用這樣一個概念,來實現讓物體從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到達幾光年以外遙遠的地方。如果科幻作品中直接描述飛船是不斷加速,然後超越光速,以光速幾倍幾倍的速度行駛,那麼這部科幻作品肯定會被噴的體無完膚。為什麼被噴呢?科學就這麼沒有包容性嗎?質疑都不可以嗎?可以質疑,目前看來只有類似粒子加速器之類的高能實驗室裡的物理科學家才能有資格質疑,假如他們發現比光更快的粒子的話。
  • 如果將地球所有物質轉化為能量,可以製造蟲洞或者用於曲率引擎嗎
    在科幻小說或者電影中,我們總能見到曲率引擎和製造蟲洞,這些是人類的幻想,但在未來某個時段也可能實現。曲率引擎是怎樣操作的?一艘處於太空中的飛船,用巨大的負能量在周圍形成一個空間曲率泡,同時把後方的空間曲率熨平,減小其曲率,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飛船超空間運動,速度不受光速的限制,可以像穿越蟲洞那樣快速抵達看似極遙遠的地方。至於飛船本身,將停留在由平滑時空組成的泡內,它本身的運動速度並非超光速,因而並不違反相對論,這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 美國科學家研製「曲速引擎」?可超光速飛行,實際上卻不被看好
    其實在歷史上人們並沒有停止對超光速飛行的研究。而就在2014年,美國科學家宣布研製「曲速引擎」,這是一種科學家們認為可以使宇宙飛船的飛行速度超越光速的裝置,但是在經過可大量科學家們長期關注之後,這種裝置並沒有被科學家們看好。
  • 曲速引擎是科幻?還是現實?
    曲速引擎(英文:Warp drive),也譯為曲率引擎。
  • 曲速引擎能讓飛船實現超光速飛行,讓人類實現自由探索宇宙
    可是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我們知道,物體的速度極限是光速,超越光速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就表示宇宙飛船無法實現超光速飛行呢?當然不是,雖然物體的速度極限的光速,但在宇宙中確有超光速現象存在,空間是可以實現超光速飛行的,如果能夠研究出一種通過空間來飛行的引擎,那超光速也就變為了可能。
  • 超光速旅行有可能實現嗎
    他知道什麼是超光速旅行的秘密理論嗎?他確實一點也不懂,阿西莫夫使用了一項偉大的科幻界傳統:當在寫小說時寫到一個情節不符合現實中已存在的理論時,無視理論隨便瞎編點啥用羅曼糊弄過去吧。但這也太不浪漫了,為了避開宇宙速度極限的限制,科幻界創造了「曲速引擎」「高維空間」「子空間」以及其他的如今已經廣為人知的詞語,當看到這些詞語時,標準的科幻迷肯定不會把它們想成別的涵義。宇宙速度極限是由光決定的我們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超過光速呢?
  • 曲速引擎未來可期,人類真的可以實現嗎?
    曲率驅動的概念最早由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在1994年提出,目前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科幻作品中。「曲速引擎」現在還是很科幻的,可以讓人類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甚至超過光速,並且不違反愛因斯坦相對論「不可超光速」限制,可以說利用了物理學理論上的漏洞給人類未來離開太陽系、銀河系留下一絲機會。在大劉的《三體》中就有出現了曲率驅動的飛船,在結局程心乘坐的飛船就是曲率飛船速度可以達到光速。而在《星際迷航》影視劇中飛船的飛行也是以此為基礎。
  • 在小說中,人類為了達到光速,發明了曲率飛船,有可能出現嗎?
    曲率飛行就是採用曲速引擎為動力的飛行,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移動不能叫做飛行,而是時空跳躍。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是一個可變形的結構,可以在某種能量的作用下膨脹,彎曲以及壓縮;這給我們保留了無限的希望,而曲率飛行正是利用了彎曲空間的彈性推動飛船高速前行。
  • 三體人利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航行,結果被滅了
    在20世紀60年代的科幻系列劇《星際迷航》中,超光速飛船的推進裝置叫做「曲速引擎」。影片中,只見星艦艦長一聲令下,機器運轉,飛船前方的星星都被拉成細線。片刻之後,星艦出現在遙遠的目的地,速度比光速還快……曲率驅動的原理要理解空間曲率(或曲速)驅動的原理,不妨設想這樣一幅場景:你和一隻貓坐在一張地毯的兩端,貓以速度c(這也是它在地毯上奔跑能達到的最高速度)向你跑來,這時你以速度z猛然拽動地毯,把地毯和在地毯上跑動的貓一併拽到跟前。
  • 曲率引擎超光速飛船IXS進取號公布高清概念圖
    圖片來源:馬克·雷德馬克2012年,物理學家哈羅德·懷特(Harold White)透露了一個堪稱驚天動地的消息:他和他的團隊正在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研製超光速引擎。駕駛裝備著這種引擎的飛船,從地球飛到電影《阿凡達》(Avatar)中的潘多拉星球,僅需要幾個星期而已。近日他和藝術家馬克·雷德馬克(Mark Rademaker)一起公布了該項目的最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