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的科研人員們確信,他們可以將科幻世界中的技術變成現實,並證明曲率飛行是真正可能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們將必須要打破,或者至少要扭曲愛因斯坦理論中的時空。
哈羅德·懷特(Harold G. White)博士和他的研究組已經開始利用極小的光子開展實驗,從而為未來的太空旅行奠定基礎。今年43歲的懷特博士正試圖操縱、或者說「扭曲」一個光子的運行路徑。簡單來說,懷特博士正試圖搞清楚,他是否可以將光子周圍的時空扭曲,從而使其在不改變速度的情況下運行更遠的距離。
懷特博士表示:「宇宙從137億年前的大爆炸之後便一直在膨脹。而當你觀察一些宇宙學模型時,你會注意到有一部分模型指出在宇宙極早期曾經存在一個暴漲時期,當時宇宙經歷急劇膨脹,當時宇宙中任意兩點之間都會以極高的速度相互遠離。」他說:「大自然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問題是:我們可以做到嗎?」
儘管愛因斯坦的理論限制了光速值,但是懷特博士深受墨西哥物理學家米戈爾·阿爾庫貝利(Miguel Alcubierre)的影響,後者倡導的一項理論可以允許超光速旅行,並且不會違背愛因斯坦的理論。他的理論是在1994年首次發表的,其中包含有大量旨在擴張或收縮空間的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創設出一個「扭曲空間」的「氣泡」,飛船便在這一「氣泡」空間內部運行。
通過對時空的扭曲來實現飛船飛行,懷特博士這樣向《紐約時報》的記者解釋:這就有點像是在機場常常可以看到的移動「人行道」,你站著不動也會隨著傳送帶向前走。
儘管阿爾庫貝利表示他的這項理論僅僅是一種猜想,但是懷特博士認為這種想法已經接近於將曲率旅行變成現實的邊緣。不過懷特博士也承認他的研究仍然只是小規模的,距離像《星際迷航》中企業號安裝的那種曲率引擎技術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對於此項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持審慎的支持態度。該局詹森航天中心引擎部門主管史蒂夫·西赫(Steve Sich)表示:「你必須永遠面向未來。40年前這就是星際迷航中的情節,柯克船長隨時隨地可以呼叫超時空傳輸。但是今天我們已經接近將它變為現實,那是因為我們發展了先進的電池技術,我們發展了軟體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有觸控螢幕技術。」
曲率推進技術一旦變成現實,人類的星際旅行,我們抵達其它遙遠星系的時間,將由原來是幾千幾萬年一下子縮短為只需要幾個月。
理察·奧伯塞(Richard Obousy)是伊卡魯斯星際航行協會的主席,也是懷特教授工作的支持者。他認為政府應當為懷特博士的研究投入更多資金。他說:「我們往往會傾向於高估我們在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工作,但是我認為我們也時常會大大低估我們在更長的時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
曲率推進技術原理演示
墨西哥物理學家米戈爾·阿爾庫貝利有關曲率推進的理論啟發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專家開展這方面的技術研究
坐落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正是在這裡,懷特教授的小組正致力於對曲率驅動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