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狐》的劇情發展,一些角色的人設發生反轉和錯位,讓觀眾感到意外。於小卉沒有看錯,郝小強確實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青年;傻妹妹楊建秋再三飛蛾撲火,好哥哥楊建群為保護妹妹,突破底線監守自盜,自立自強、正面勵志、兄妹情深的良好形象崩塌,一旦掉入泥潭就難以自拔。

必須承認,《獵狐》敢於揭露一些社會真相,比如股票內幕交易、行業潛規則、人對金錢的追逐和貪婪等等。而傅晶飾演的楊建秋,她承載了編導很多想要揭露的東西,雖然她在劇中不討喜,但人設卻真實豐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主線,她的轉變也值得研究討論。

楊建秋不傻,只是金錢讓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自尊心,她要用金錢打造她所希望的好日子。
楊建秋最初給人的感覺是傻白甜,被趙海青蠱惑欺騙,落入趙的圈套讓人惋惜。開始覺得她只是涉世未深,才會傻乎乎地被騙,直到後來她不顧哥哥的多次警告,從趙海青處拿股票、借巨款,租大房、買新房,給外甥買高檔玩具、請嫂子在高檔餐廳吃飯、送高檔美容卡,才明白楊建秋的所作所為都是有計劃的主動行為,她並不是一個被人欺騙的「傻妹妹」。

過慣苦日子的楊建秋,不會不知道金錢的重要性,父母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不及趙海青一頓飯,這樣的對比很殘酷卻很現實,足以撕碎楊建秋的戒拒之心。以後他對趙海青的金錢是持歡迎態度的,不勞而獲給她帶來的滿足感,遠比違規違法給她的不安強大的多。能有一個城市戶口和安穩的工作,能和嫂子對等對話並偶爾幫上她,能接父母來城裡享福,這就是楊建秋的最大願望、最好日子,趙海青洞穿她的心理,幫她實現了願望!

透過楊建秋的欲望,應該看到的是城鄉間的巨大差距,有些農村人為了融於城市生活,他們付出了很大代價、很長時間。
劇中給了楊建秋作為農村人進入城市艱難生活的花絮,四處碰壁的求職路、狹小骯髒的出租屋、過苦日子的舊習慣、被同事的冷嘲熱諷、被城裡親戚看不起。其實,我們生活的真實遠比這更現實、冷漠、痛苦!一個農村人在城市有尊嚴地享受生活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受苦受罪、克制隱忍都是必修課。不光是楊建秋,就連哥哥楊建群,打拼多年、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也沒能完全融入老婆小俐一家的生活,小俐也始終沒能接納他的家人。

楊建秋在城市一無所有,為實現融入城市這個願望,她會抓住一切機會,一旦機會來臨,她飛蛾撲火不計後果,也要儘快逃離生活的現實,這似乎代表著一個大多數的選擇。楊建秋的自殺,與其說是悔恨和贖罪,不如說是一種對逃離失敗的痛苦和絕望,或許她那一刻在想,與其這樣沒有尊嚴地活著,不如死去!

因為有同樣的感受,楊建群雖然不認同妹妹的做法,但理解她的選擇和艱難,更因為兄妹情深,他不可能狠心看著妹妹陷入泥潭,就像他不可能狠心把妹妹留在農村一樣。楊建群經歷艱難的打拼,融入城市甚至當上副局長,這在他們村是光耀門楣的大事,歷盡艱難擁有的,誰都不肯輕易放棄。這為楊建群突破底線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楊建群用一次僥倖,幫妹妹贏得了人生的一次豪賭,但一旦掉入泥潭就會難以自拔。
楊建秋用六年完成了華麗的轉變,從初來乍到月薪四千,到還清三百萬巨款,真正成了有車有房有好工作的城裡人,父母、哥哥和她擁有了讓所有村裡人羨慕的生活。她不再是原來的楊建秋了,按照哥哥的要求,她竭力忘掉過去,努力和趙海青撇清關係。生活似乎會這樣平靜地幸福下去!但她不知道,換來這一切美好的是自己的好哥哥楊建群。

楊建群這六年並不平靜,雖然他升任副局長,但那一次違背誓言、突破底線的僥倖,始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惡夢醒來他繼續打探消息、影響辦案,他害怕王柏林被抓。實際上,第一次後,楊建群就徹底出賣了靈魂,越陷越深,也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淪為王柏林的棋子。

苟且來的六年富貴終究是一場夢,一段電話錄音就輕易打破了一切平靜。楊建秋為曾經毀了哥哥而懊悔,為了保護哥哥又再次上了賊船。雖然六年的成長讓她更加成熟、更有經驗規避風險,到面對一群趙海青等一群財狼,她不能自拔、自拔,也把楊建群送到了毀滅的邊緣。
楊建群的悲哀,既讓人同情,又讓人痛恨,她只是一個渴望美好生活的農村女孩,但被貪婪和欲望綁架後,她不但毀滅了自己的人生,也毀滅了親哥哥的人生!

對於楊建秋這個人物,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認識,希望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