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億年前銀河系的最大星球消失:被殘忍吞噬

2020-11-25 驅動之家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數十億年前銀河系可能有3個「同伴」,除了大、小麥哲倫星系之外,還有一個「發光星系」,它可能在30-50億年前被大麥哲倫星系吞併。

他們指出,被「吞併」的恆星以不同方式旋轉,從而暴露出了它們的起源。大麥哲倫星系中的多數恆星周圍星系中心順時針旋轉。但是不同尋常的是,有些恆星卻是逆時針旋轉。研究報告作者、西澳大學國際空間研究中心(ICRAR)碩士生班傑明·阿姆斯特朗說:「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認為這些恆星可能來自其同伴星系。我們的觀點是,這些恆星可能來自遠古時期與另一個星系合併的殘骸。」

阿姆斯特朗在西澳大學使用計算機模型模擬了星系合併,從而揭曉銀河系鄰近第三個星系的神秘面紗。他說:「我們發現在這種星系合併情況下,合併發生之後實際上出現相當強的反向旋轉,這符合我們所觀察到的星系。」

夜空中麥哲倫星系可用肉眼觀看到,古代文明中對其觀測已有數千年歷史。大麥哲倫星系與地球的距離相對較小,距離160000光年,小麥哲倫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00000光年。

阿姆斯特朗表示,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解釋困擾天文學家多年以來的問題——為什麼大麥哲倫星系中的恆星通常要麼古老,要麼較年輕。在星系概念中,這種較大恆星系統稱為星團。

恆星中包含很多的恆星,它們年齡非常接近,都是在相似的環境中形成。在銀河系中,星團已變得非常古老。但在大麥哲倫星系中,我們既有非常古老的星團,也有非常年輕的星團,位沒有介乎兩者之間的。這就是所謂的「年齡差距」問題。

他說:「因為在大麥哲倫星系中,我們看到恆星形成再次出現,這一發現暗示著曾經存在著星系合併。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大麥哲倫星系似乎有一個較厚的盤狀結構。」

阿姆斯特朗表示,我們的工作仍處於初級階段,但是該過程發現大麥哲星系是一個較厚盤狀結構。該研究是關於詢問天文學家開始研究的相關問題,這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想法,一種看待古老問題的新方式。

相關焦點

  • 數十億年前銀河系的 「第三同伴星系」被殘忍吞噬
    ▲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的同伴星系中,除了大、小麥哲倫星系之外,還有一個「發光星系」,它可能在30-50億年前被大麥哲倫星系吞併。圖中是大麥哲倫星系。北京時間9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數十億年前銀河系可能有3個「同伴」,除了大、小麥哲倫星系之外,還有一個「發光星系」,它可能在30-50億年前被大麥哲倫星系吞併。他們指出,被「吞併」的恆星以不同方式旋轉,從而暴露出了它們的起源。大麥哲倫星系中的多數恆星周圍星系中心順時針旋轉。但是不同尋常的是,有些恆星卻是逆時針旋轉。
  • 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專家警告稱,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隨著黑洞的年齡超過數十億年,它們的質量隨著它們吞噬周圍的行星和恆星而增長。對於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射手座來說,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黑洞如此之大,其質量是我們太陽的410萬倍。
  • 數十億年後發生的宇宙碰撞可能會使地球從銀河系中消失
    據外媒CNET報導,目前太空中對地球構成最大威脅的可能是一些未被發現的小行星。
  • 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應該還有其他文明,只不過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 宇宙中也存在著「戰爭」,銀河系也參與其中,目前勝負未知
    ,在參與了這場「吞噬」的戰爭中研究人員觀察了96個圍繞銀河系中心的巨大球狀星團,並測量了其中發現的恆星的年齡和金屬量,金屬量指的是在恆星物質中發現的重元素豐度。他們發現,銀河系自120億年前就一直在形成富含金屬的星系,這意味著它一定與大星系發生過碰撞。
  • 如果銀河系少了一個星球會不會對整個銀河系造成影響?
    【每日科技網】  其實,銀河系是有一些細微結構的,比如說懸臂,我們的太陽系就是在被稱為獵戶座懸臂的一條懸臂上。如果銀河系少了一個星球,首先手影響的將會是其所在的懸臂,其周圍的其他星球將會受到其擾動。但這一擾動對整個懸臂來說是可以忽略的。
  • 模擬視頻顯示:黑洞可能吞噬整個太陽系,把地球變成塵埃
    一個模擬視頻顯示,一個黑洞會在它的軌跡中完全吞噬一切,就好像我們的宇宙鄰居從未存在過一樣。一位專家警告說,在銀河系中遊蕩的黑洞有一天可能最終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模擬視頻顯示,黑洞進入太陽系,一個接一個地吞噬行星,導致它們相互碰撞,更糟糕的是,這可能真的會發生,不要認為這是什麼遙遠的現象,黑洞就在我們自己的宇宙鄰居附近。
  • 數十億年後銀河系將出現行星大亂鬥,地球會被「擠出」太陽系嗎?
    其中就包括了太陽系和銀河系。銀河系在科學領域中又被稱為天河。這是一個巨大的星系系統。其包括了很多的行星以及數千億顆恆星還有一些宇宙間的物質,其中就包括了星團、氣體等物質。而且各個天體的體積非常龐大。可以說銀河系是一個相當龐雜的系統,地球只是銀河系中微不足道的存在,人類在宇宙中也只能算是一顆渺小的塵埃。
  • 仙女座已經吞噬了好幾個星系,40億年後就要吃我們銀河系了!
    天文學家們拼湊出了我們鄰近的大型星系仙女座(Andromeda)同類相食的過去,它現在把目光投向了銀河系,將其作為下一道主菜。銀河系探測工作發現,在大的星流中發現了剩餘物,很可能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仙女座星系已經吞噬了幾個較小的星系。ANU研究員杜格爾·麥基博士與雪梨大學的傑拉特·劉易斯教授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
  • 仙女座已經吞噬了好幾個星系,40億年後就要吃我們銀河系了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們拼湊出了我們鄰近的大型星系仙女座(Andromeda)同類相食的過去,它現在把目光投向了銀河系,將其作為下一道主菜。銀河系探測工作發現,在大的星流中發現了剩餘物,很可能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仙女座星系已經吞噬了幾個較小的星系。
  • 當銀河系死亡,太陽依舊明亮
    今天我們將揭開這個神秘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太陽活的會比銀河系更長?但是發生這種情況時星系並不會消失,我們的星系將繼續以不活躍的狀態存在,而我們的太陽將繼續作為紅巨星存在。最終它將再次塌縮成白矮星,然後理論上再變成黑矮星。我們從未見過黑矮星,因為人們認為白矮星具有的壽命比宇宙存在的時間更長。
  • 太陽變成紅巨星後,太陽系內的星球會被不斷吞噬,人類該如何是好
    文/行走天涯 太陽變成紅巨星後,太陽系內的星球會被不斷吞噬,人類該如何是好 太陽是一顆恆星,雖然無時無刻不都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給地球上的生命萬物帶來了光和熱,是賦予了地球生命意義的恆星,但往往能夠帶給地球最大傷害的很可能也會是太陽
  • 克拉肯星系事件是已知最大規模的碰撞,對銀河系的形成,至關重要
    克拉肯星系碰撞是已知最大規模的碰撞近日,研究人員們使用人工智慧來匹配不同的星團的年齡、運動和化學成分,試圖解開有關銀河系發生碰撞過程中的謎題。他們研究了歷史上的五次大型星系碰撞(每次涉及1億顆恆星或更多),其中還包括一次發生在100多億年前碰撞,而100多億年前的這次碰撞也是銀河系歷史上最大的星系碰撞,這個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
  • 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爆炸?
    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的爆炸?黑洞在宇宙中是霸主一樣的存在,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就存在一個超級黑洞人馬座A*,黑洞會慢慢蠶食周圍的恆星,如果一個巨大的引力怪物慢慢蠶食銀河系不夠可怕,那麼在它的周圍還潛伏著另一個性質不一樣的宇宙怪物呢?這個在銀河系中潛伏的怪物是一顆超級恆星爆照坍縮剩餘的殘骸,它雖然僅剩殘骸,但它卻是一個密度極高,磁場極強的坍縮恆星的核心。
  • 地球會被黑洞吞噬嗎?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宇宙中的神秘天體很多,但要說最神秘的要屬黑洞了,黑洞最大的特發就是吞噬靠近它的一切物質,黑洞是無法直接被觀察到的,想要確定一個地方有沒有黑洞,就要觀察這個地方是不是一片虛元,尤其是光經過這裡的時候是不是發生彎曲消失,如果有這種現象,那這個地方就有可能具有黑洞的存在。
  • 近期,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吞噬了一個較小的星團,天文學家肯定
    銀河系的核心有兩個巨大物質團,即最大的黑洞和圍繞著黑洞的數千萬個恆星團。它們比銀河系中的任何其它恆星團都更密集,質量更大。恆星團中的大多數恆星在距銀河系中心僅20光年內發光。它們的總重約為太陽的2500萬倍。
  • 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圖)
    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圖)  人馬座矮星系一點一點地被拉長,直到整個被吞噬掉  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怎麼樣的?我們根本無法用可見光來看見銀河系的中心,因為,那裡被一層厚厚的塵埃遮住了。儘管這樣,但如果有人透過天文望遠鏡向著銀河系的中心看過去,那大概就是人馬座矮星系的所在。  本報綜合報導 華盛頓當地時間24日,美國天文學家提供的記錄顯示,偌大的宇宙空間正在上演一幕「鬧劇」,人類所在的銀河系正在吞噬它最近的鄰居——人馬座矮星系。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不斷成長的銀河系是如何瓦解、吞噬其周圍矮星系的?怎樣分辨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原住民」還是「外來移民」?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大黑洞,是太陽的180億倍,能吞噬整個銀河系
    我們知道,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之一,其不僅能過吞噬任何宇宙天體,就連光等輻射,一經過它的附近,都會立馬被黑洞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