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難中成長 從磨難中奮起
——一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湖南日報評論員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堅定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提供了根本遵循。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個「最」疊加一處,印證著疫情的兇悍。但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危難之時、大考之下,世界再度見證了「中國精神」所蘊含的堅不可摧、愈挫愈勇的力量,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防控重大疫情,既是實力的對壘,更是信心與意志的較量。面對疫情,中華民族迸發出了驚人的能量。神州大地一盤棋、舉國上下齊奮起,從「過節模式」快速切換為「戰時狀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白衣戰士勇敢逆行;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短時間拔地而起,到眾多「方艙醫院」快速投入運營;從聯防聯控到群防群治……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中,從黨員幹部到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作出努力。
「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98大洪水、03非典、08冰災、汶川強震……不到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刻度上,中華民族在一場場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奮起,一代代中國人在磨難中成長。「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如此評價中國戰「疫」的組織力、執行力、行動力。回望歷史,每次大考之後,是力量的拔節生長,是精神的淬火成鋼。
但是,全勝尚未來臨,戰鬥仍將繼續。艱苦鏖戰一個多月,一些參戰人員難免出現疲勞狀態、產生厭戰情緒;作為這場較量的「副產品」,有的人談病毒色變,總覺得身邊危機四伏;有的對能否徹底戰勝病毒信心不足;有的擔心周邊國家日趨加重的疫情會對我們形成「倒灌」;更多的人對經濟社會發展前景憂心忡忡……這樣的情緒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對此,不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我們每一個人也要堅定信心,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
如此嚴重的疫情,長時間如此嚴格的管控,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一定衝擊,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堅決落實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八條措施,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一定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從湖南來說,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確診病例「新增數」連續多日保持在個位數的低位,23日還出現了「無新增」,治癒率明顯提升,全省已無高風險地區,78個縣市區為低風險地區。謀劃早、措施實,企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社會活力正逐漸復甦。當然,我們決不可麻痺大意、鬆勁鬆懈,要一鼓作氣,務求完勝。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經磨歷劫,百鍊成鋼。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徹底戰勝這場疫情;儘管有疫情的幹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一定能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決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遲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