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話印主筆團
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在聽者的心中留下印記
在這裡引用一個心理學家卡德勒的話:「其實生命當中有一個最為不幸的事實,就是我們遭受過的重大磨難大多數都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磨難是有可能遺傳的,這很可怕,但是很真實。」
原生家庭的烙印
其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背負其原生家庭帶來的烙印,這種烙印是不可或缺的。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烙印並非完全是壞的。
有些人可能從小就會在家庭當中收穫足夠的溫馨和依戀,收穫自己的愛與依靠。不過有些人則會在自己的成長當中收穫足夠的缺憾和糾纏,變得過度的迷茫。
而在這一切當中,我們就在這一切的陽光與陰影當中成長過來,一步一步勾勒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人生行事方向。可以說,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永遠是生命裡完全無法或缺的一部分。
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似乎我們在這些影響當中,很多人都為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找到了足夠的解釋。不過其實有些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當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滿。但是他們仍然釋懷了曾經的過去,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因此無論如何,其實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只是一種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式去強大自己的心理,那麼我們一樣可以活出真正的人生,得到真正的快樂。
大家一定要知道,好的人生其實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而並不是一個狀態。大家都在朝美好的人生去努力,這只是一個方向,但絕對不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終點。無論曾經的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都不會影響我們在各種過程當中找尋自己的快樂,接近自己的人生的真正目標。因此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原因,當成自己迴避失敗的一個藉口,這只是一個我們需要為之改變的目標。
如何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走出來
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產生一定的自卑,甚至埋怨的心理。其實這種想法還是有一些錯誤的,人生當中固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用一種開放性的態度去解決,而不是用一種怨恨的態度。今天筆者將會以三種方式來幫助大家解決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壞烙印,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第一,以比較開放的方式去看待過去
其實原生家庭和你的人生雖然非常的息息相關,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可以說,原生家庭的問題發生在你身上的影響只是30%,不過對你造成影響的70%,則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你以一個正確的方式是看待它的話,也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很多童年遭受了重大變故的孩子都會變得特別的敏感。他們對一些情緒會更加具有觀察力,而且在成長當中也會更加的坎坷。在無盡的失望當中,他們會成為一個共情的人。不過其實他們完全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人生,比如說他們可以以一個更加開放的方式去面對這世間的一切,不需要去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的話,也許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快樂,而你也會活得更加簡單而真實。
不過童年的逆境也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一些父母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從小就會缺乏足夠安全的依戀。從小就會面對一些不可測而不可改變的事實的他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往往會變得適應性更高。這樣也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有利的影響,像這種孩子往往會肯於吃苦,善於面對逆境,而在逆境過程中,他們總會找到自己真正的成長方向。
第二,表達關於創傷和不滿之間的委屈,不要憋著
由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很多人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被動地建立起了一層自我保護的體制。他們的情感往往會被壓制,而且一切都將禁錮在自己的身體當中。久而久之,這種壓制就變成了抑鬱,焦慮與強迫,這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情感,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改變。
我們可以給父母寫一封信來訴說自己的壓抑和委屈,將自己曾經的不滿全部化為書信來書寫出來。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將這些信不寄出去,這只是寫給自己看的一封信,訴說了曾經壓抑的人生和光明的將來,這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切。
如果不想把悲傷留在自己身邊的話,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曾經的委屈寫在紙上,折成小星星放在漂流瓶當中扔到大海或河裡,讓它逐漸的遠去。之所以要做這些儀式化的事情,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只是為了更加儀式化的和自己曾經的過去告別,而儀式化的時期總會讓人記憶猶深,這樣也許會在心裡的暗示中逐漸的讓你放下一些執念。
第三,放下自己的期待
我們從不否認曾經的那個時代的人永遠不善於表達自己,而且還很好面子,有著很多的「惡行「。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問題,只不過是因為在他們成長的環境當中,社會情況會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正確的。你要記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受困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開放的面對世界的,其實是你自己也許也有著自己的局限性,只是自己尚不知而已。
大家要知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從接納父母的局限性開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明白幸福美滿也許並不是人生標配,這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而這一切和我們的父母似乎沒有什麼的關係,都在於你自己。
總結
自我的救贖與平和寧靜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將目光焦距於自己如何變好總比沉溺於過去要強,很多負面的情緒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不再自信,其實我們真的可以放下這一切,走出半生,回望過往的一切那都是過眼雲煙,這就是心理學的奇妙——換種情況思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