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重大磨難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心理學家:這可怕,但是很真實

2020-12-05 話印心理

文丨話印主筆團

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在聽者的心中留下印記

在這裡引用一個心理學家卡德勒的話:「其實生命當中有一個最為不幸的事實,就是我們遭受過的重大磨難大多數都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磨難是有可能遺傳的,這很可怕,但是很真實。」

原生家庭的烙印

其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背負其原生家庭帶來的烙印,這種烙印是不可或缺的。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烙印並非完全是壞的。

有些人可能從小就會在家庭當中收穫足夠的溫馨和依戀,收穫自己的愛與依靠。不過有些人則會在自己的成長當中收穫足夠的缺憾和糾纏,變得過度的迷茫。

而在這一切當中,我們就在這一切的陽光與陰影當中成長過來,一步一步勾勒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人生行事方向。可以說,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永遠是生命裡完全無法或缺的一部分。

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似乎我們在這些影響當中,很多人都為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找到了足夠的解釋。不過其實有些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當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滿。但是他們仍然釋懷了曾經的過去,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因此無論如何,其實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烙印只是一種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式去強大自己的心理,那麼我們一樣可以活出真正的人生,得到真正的快樂。

大家一定要知道,好的人生其實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而並不是一個狀態。大家都在朝美好的人生去努力,這只是一個方向,但絕對不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終點。無論曾經的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都不會影響我們在各種過程當中找尋自己的快樂,接近自己的人生的真正目標。因此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原因,當成自己迴避失敗的一個藉口,這只是一個我們需要為之改變的目標。

如何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走出來

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產生一定的自卑,甚至埋怨的心理。其實這種想法還是有一些錯誤的,人生當中固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用一種開放性的態度去解決,而不是用一種怨恨的態度。今天筆者將會以三種方式來幫助大家解決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壞烙印,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第一,以比較開放的方式去看待過去

其實原生家庭和你的人生雖然非常的息息相關,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可以說,原生家庭的問題發生在你身上的影響只是30%,不過對你造成影響的70%,則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你以一個正確的方式是看待它的話,也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很多童年遭受了重大變故的孩子都會變得特別的敏感。他們對一些情緒會更加具有觀察力,而且在成長當中也會更加的坎坷。在無盡的失望當中,他們會成為一個共情的人。不過其實他們完全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人生,比如說他們可以以一個更加開放的方式去面對這世間的一切,不需要去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的話,也許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快樂,而你也會活得更加簡單而真實。

不過童年的逆境也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一些父母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從小就會缺乏足夠安全的依戀。從小就會面對一些不可測而不可改變的事實的他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往往會變得適應性更高。這樣也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有利的影響,像這種孩子往往會肯於吃苦,善於面對逆境,而在逆境過程中,他們總會找到自己真正的成長方向。

第二,表達關於創傷和不滿之間的委屈,不要憋著

由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很多人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被動地建立起了一層自我保護的體制。他們的情感往往會被壓制,而且一切都將禁錮在自己的身體當中。久而久之,這種壓制就變成了抑鬱,焦慮與強迫,這肯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情感,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改變。

我們可以給父母寫一封信來訴說自己的壓抑和委屈,將自己曾經的不滿全部化為書信來書寫出來。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將這些信不寄出去,這只是寫給自己看的一封信,訴說了曾經壓抑的人生和光明的將來,這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切。

如果不想把悲傷留在自己身邊的話,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曾經的委屈寫在紙上,折成小星星放在漂流瓶當中扔到大海或河裡,讓它逐漸的遠去。之所以要做這些儀式化的事情,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只是為了更加儀式化的和自己曾經的過去告別,而儀式化的時期總會讓人記憶猶深,這樣也許會在心裡的暗示中逐漸的讓你放下一些執念。

第三,放下自己的期待

我們從不否認曾經的那個時代的人永遠不善於表達自己,而且還很好面子,有著很多的「惡行「。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問題,只不過是因為在他們成長的環境當中,社會情況會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正確的。你要記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受困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開放的面對世界的,其實是你自己也許也有著自己的局限性,只是自己尚不知而已。

大家要知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從接納父母的局限性開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明白幸福美滿也許並不是人生標配,這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而這一切和我們的父母似乎沒有什麼的關係,都在於你自己。

總結

自我的救贖與平和寧靜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將目光焦距於自己如何變好總比沉溺於過去要強,很多負面的情緒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不再自信,其實我們真的可以放下這一切,走出半生,回望過往的一切那都是過眼雲煙,這就是心理學的奇妙——換種情況思考。

-The End-

相關焦點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有人說:原生家庭之傷,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環境的餘孽。人們往往會用製造更多痛苦的辦法來應對自身的痛苦。因此,傷害與失調便會像家族魔咒一般,代代相傳。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近年來,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在中國廣為流傳。 網絡上,無數專業、非專業人士撰寫的文章,都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原生家庭是如何塑造人的情緒、人格、行為模式的。 於是,許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和重視為自己的行為尋找過去的根源。
  • 佛教人生觀之「不存在原生家庭」
    最近幾年因為網紅心理學家的「推波助瀾」,「原生家庭」這個名詞突然一下子紅了起來,好多人寫網文寫微博甚至發牢騷都在大量使用這個詞,感覺好像困擾我們多年的無法擺脫人生各種煩惱的這個難題,一下子找到了答案、突破口。但是好像又有哪裡不對勁。
  • 潛意識心理學:你的自卑與自信,往往都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原生家庭對於個體而言,影響是終身存在的。雖然很多人想要奮力逃離令自己痛苦的原生家庭,但他們逃離的過程中會發現,越掙扎越深陷於原生家庭的桎梏中無法自拔。你是一個自信的人還是一個自卑的人,其實都來自家庭帶給你的童年記憶,這種記憶在你的內心深處紮根生長,最後形成不可逆的潛意識,伴隨你終身。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所以,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勢必會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這樣的家,註定會傷人,傷得最重的就是孩子。這也是我們時常提及的一個話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02 原生家庭的傷害,超過想像很多人是幸運的,父母雖不完美,但至少是心智健康的父母,對孩子總體而言是充滿愛意和尊重的。
  • 《原生家庭》: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在於成為自己
    但是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無處不在。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看似毫無波瀾,但是站在成長的長河中,你會發現,它就像雨滴一樣,一滴一滴落在我們身上,開始時總是難以發覺,發現時早已溼了衣裳。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婚姻狀況,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傷疤。
  • 《都挺好》:泛濫的原生家庭決定論,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
    《都挺好》的熱播掀起了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討論。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安迪,到《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蘇明成,這幾年關於家庭的劇,總能牽出「原生家庭決定論」,家庭決定性格乃至命運的觀點,深深烙印在人物的身上,也成為自媒體熱衷的噱頭。家庭固然重要,可它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所有嗎?
  • 原生家庭的痛苦會伴隨一生?這幾個例子告訴你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這個詞目前異常火爆,市面上大量情感類,綜藝節目包括心理類公眾號,都拿各種各樣的原生家庭出來說事。仿佛在說你之所以沒有個如意的人生,都是因為原生家庭,它就是個罪魁禍首。據研究80%的人從小家庭不完整不幸福,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該認命繼而成為跟父母一樣生活不幸的可憐人嘛?
  • 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罪與罰之一錯在家庭
    很多人通過心理諮詢,發現自身所存在問題的根源來自其原生家庭。原來,他們的父母竟然是那麼的三觀不正,他們的童年原來是那樣的不堪回首!他們現在的問題,竟然都是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決定論」起源於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
  • 拒絕「原生家庭決定論」,你可以選擇更好的人生!
    像樊勝美一樣被原生家庭所累的女孩,大多渴望藉助男人的力量來脫離苦海。但這樣做的本質,只是找一個人來分擔原生家庭的重壓,矛盾不過是換了個形式存在著。 然而這一生的所有經歷都是自己的,沒有誰能始終為你負重前行。擺脫原生家庭陰影這件事,最終也只能靠自己。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近幾年特別流行一個說法:原生家庭影響人的一生。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年後的心理,行為都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一句話,成年不幸福,是因為童年不幸福。心理學上確實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初步理解是在原生家庭裡建立的。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成年後的認知和行為。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很多人都被劇中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氣得咬牙切齒,那是因為房似錦的母親對待她的行為,讓觀眾覺得憤憤不平,房似錦也對自己的家庭很失望。究其原因,這就是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影響。
  • 淺析《都挺好》,子女是原生家庭的折射,沒有感情的婚姻好不了
    看上去很平常的一部生活劇,但是很多人都在裡面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縮影,認同感都比較高。隨著電視劇的進展,觀眾們後來得知什麼造就了這樣緊張的家庭關係,因為在一開始,家庭的組成就是因為利用,而不是感情。其實在我看來,他們只是不夠完美,這樣的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多,很多男人根本就無法做到電視劇裡的那樣,他們不是渣,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性格缺陷。蘇明成打了自己老婆一巴掌,在電視劇中被扣上了家暴的帽子,脾氣易怒易暴躁,因為從小被母親慣著,只要和自己妹妹一發生爭執打架吵架,母親都是站在他這邊,久而久之,他便認為,武力是可以直接解決問題的方式。
  • 心理學家:你與父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命」有多好
    如果說有一段關係,能對一個人的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那麼不用想,我們也知道,這是與父母的關係。部分心理學家有這麼一個觀點: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一個人的表層性格,但一個人與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更深入,更本質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命運。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爸爸怎麼死的人 暗黑人格背後是扭曲的原生家庭
    朱永平和王瑤一起去找王力,但是卻被隱藏在那裡的張東升給伏擊了,他打暈了朱永平和王瑤,將朱永平綁了起來。後來朱永平自己割開了繩子,但是他沒有跑,而是和張東升展開了搏鬥。只是張東升手裡是拿著刀的,朱永平則是赤手空拳,於是朱永平被張東升用刀捅死了。在電視劇版本中,朱永平的死和朱朝陽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張東升做的,朱朝陽沒有設局。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在原生家庭系統裡,還有哪些因素是影響我們成長的系統動力呢?《原生家庭》一書裡為我們展開了十二種家庭動力:1.基因和受精卵動力(每個個體都源於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子的結合,我們的生命基因一半來源於父親的基因,一半來源於母親的基因);2.出生動力(包括出生方式、出生地點、出生時父母的狀態);3.性別動力(父母的性別期待、重男輕女);4.排行動力(性別排行組合、年齡排行組合);5
  •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那怎麼培養性格健全的孩子呢?分享個真實故事,大家來感受下。參加同學孩子百日宴,她老公上臺致謝,眼泛淚花對著她說:「能娶到你是我一輩子最幸福的事,是你給我們家裡帶來太多溫暖和甜蜜。」公公婆婆更是帶頭鼓掌,確認過眼神,的確是和諧幸福的一家人。
  • 《半生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看過張愛玲作品的人,對她都應該很了解。從小的出生環境和後來的遭遇,都在她的作品裡有所體現。儘管她活得很通透,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她是我為數不多喜歡作者中的一個,從《傾城之戀》到《金鎖記》,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半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