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2020-12-03 沐木李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剛上小學就能用純正的英文講數學題;

王中磊的兒子威廉,網球馬術樣樣在行,活生生地被培養成了貴族王子;

可你看看「殺魚弟」,他九歲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在家裡的魚攤上既賣魚又殺魚,甚至還一度成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

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的人家徒四壁,也有的人不但得不到照顧,還必須承受上一代的「拖累」。

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太公平,還真的一點都不冤枉。

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

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

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

此書的作者金尚,心理學碩士,「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虛擬愛之療法」提出者和倡導者。已出版心理學類暢銷書《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滾蛋吧抑鬱君》,深受讀者喜愛和歡迎。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其列舉的各種療法,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是受創傷者直接可以使用的乾貨,其中很多方法都是經過作者實踐檢驗過的確實有效的療愈之法。

尤其是在療法方面,分別從一般步驟、內在小孩、身心靈、內在關係模式四個方面進行了全息式論述。

1、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什麼叫代際創傷?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創傷會通過下一代遺傳到下下一代。也就是說,這些創傷會像遺傳病一樣,遺傳到下一代當中,影響子孫,其做法與上一輩的人極其相似。

代際創傷的特點:對下一代造成深遠的,懷有破壞性的影響,與下一代形成了一種強迫性重複。

有人說:原生家庭之傷,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環境的餘孽。人們往往會用製造更多痛苦的辦法來應對自身的痛苦。因此,傷害與失調便會像家族魔咒一般,代代相傳。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一個鄰居說: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大人,大人的做法、教育、觀點,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有研究表明:

每4個成年人,就有一個童年遭受身體虐待。

每5個女性中、每13個男性中,就有一個童年遭受過性虐待。

每年有4.1萬名兒童被照料者殺害(這一數字遠低於實際數字)情感虐待是最廣泛的兒童虐待形式。在中國,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高曉松在綜藝節目《奇葩大會》裡首次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說:從小到大他沒有問過父親任何問題,這句話被重複了三遍。

在我們廣大吃瓜群眾看來,高曉松的家世堪稱顯赫,從祖父母到親生父母,個個不僅學識超凡,而且都是行業的翹楚、手握大權。

但是,透過這句被反覆重複的話,我們似乎也能感知到藏在他生命深處的某種傷痕及陰影和他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直到40歲後,他才慢慢地,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歌手張靚穎,結婚後又離婚,與母親相依為命卻在結婚之前,遭到她的母親在報紙上公開發文反對她和馮柯結婚。

和高曉松相比,她的原生家庭是明顯的破碎不堪。

小學一年級時,父母就離婚。每個月小小的靚穎就要騎著車去向父親討100元的生活費,低三下四地忍受著父親的臉色和羞辱。15歲的時候,她便去酒吧唱歌彌補家用……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早期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個人的生活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個人的一生幸福。

原生態家庭對人造成的性格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相同和相反。比如,如果父母是沉默寡言的人,子女要麼一樣很少說話,要麼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父母暴力傾向嚴重,子女要麼有更多暴力,要麼懦弱無能。

這些影響,都是深深紮根於潛意識中的,有時並不會直接顯露出來,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暴露無遺。

各式各樣的童年傷害加在一起,要想順順利利地度過童年,說我童年沒有過任何傷害,我童年過得特別健康。這種人有,在全社會只佔到25%,也就是說75%的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童年逆境。

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從童年的創傷當中走出來,而且你要能夠看到那個挫折所帶來的禮物,那個挫折怎麼樣讓你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變得更強,成為更好的人。

2、坦誠面對創傷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中,不僅列出了原生家庭創傷的分類,比如說軀體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情感虐待又分為情感忽視、情感控制、情感勒索。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有所成就的人,很多人都無法完全對原生家庭的創傷釋懷。

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對原生家庭的解釋: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瑪莎,她的媽媽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那種人,她媽媽跟她爸爸離婚,她爸爸很有錢,然後媽媽沒有錢,但是媽媽把她當作了向爸爸要錢的一個籌碼,就是永遠通過她,不斷地向她的爸爸要錢。

她媽媽跟她灌輸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是你什麼都不用幹,你也不用上學,你將來不需要成功。

你爸死了,錢都是你的,所以你只要繼承你爸的錢就好了,然後媽媽在家裡邊,打她的情況下倒不多,但是經常進行精神上的虐待,就是不斷地罵她,不斷地指責她,天天批評她。

每次一出門的時候,她的媽媽就要求跟她說一句話,說我想讓別人知道我很好相處。因為她媽媽還要談戀愛,還要去社交,所以她永遠出門的時候都扮演她媽媽的快樂搭檔。就永遠在她媽跟前都是姐妹花一樣得很開心,我跟我女兒這樣。

但是回到家就罵她,就侮辱她,就說她穿得真難看,你這什麼髮型,就天天這麼折磨她。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這種精神上的虐待有時候會比肉體上的虐待產生的傷痕時間更長,會延續更長的時間,後來,瑪莎慢慢的學會了一個自我保護的工具,就是面具,開始坦然面對現實,接受母親帶給她的傷害。

直到她開始自己內心當中有一絲覺醒,她說:「我不能夠成為像我媽媽那樣的人。」

所以她很努力地擺脫這一切,努力地上大學,她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好人,到紐約去工作,找到了一份白領的工作,她內心知道她跟蜘蛛俠一樣強大。

懂得接納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學會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也就學會了創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愛,那就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愛;

如果原生家庭沒有給自己太多的錢,那就自己努力賺錢;

如果原生家庭讓自己變得自卑,那就一點點學著變得自信。

所謂成長,本來就是用自己的好,彌補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愛,去彌補那些缺失的愛。

不管發給你什麼牌,努力打好它,就等於做對了人生大部分事情。

3、擺脫原生家庭最好的方法是,療愈自己

對於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最好的方法還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自己找回來。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世界。

當你學會和父母和解,與自己內心的小孩和解的時候,你就已經成為一個真正有愛有擔當的人。

作者提五個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康復第一階段: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

康復第二階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

康復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

康復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

康復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童年的某些經歷,有時候會讓孩子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會滋生羞恥感。

要通過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關愛、自我鼓勵等方式,儘快擺脫羞恥感,走出童年陰影。

不論是什麼樣的傷害,都要勇敢面對,許多人不願承認原生家庭的存在的問題,不願承認自己生活的家庭不幸福,不願承認自己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其實,承認原生家庭的不足和缺陷,正是將負面影響降低的有效途徑之一。

療愈的基礎只有接納,內心接納才能真正做到和解,接納是一種對現實的積極承認,承認我們的創傷,承認原生家庭的局限,承認我們對父母的複雜情感,不拘泥於過去,也不擔憂未來,而是專注地活在此時此刻。

就像蘇明玉做的那樣,她生在那樣的原生家庭,但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通過努力在職場上創造自己的價值。

她接受母親的偏見,在母親去世時,拿出40萬為母親辦了一場風光的喪禮。

她接受父親的懦弱自私,但還是帶著他逛商場,還邀請父親與自己同住,告誡父親保護好自己的錢包。

當遇到真愛時,她坦陳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傷害、委屈、羞愧和挫敗,也理解父母的局限性。

接納的唯一途徑是心中有愛,心理大師弗洛姆曾說:痛苦和傷害只存在於過去,當你用愛與尊嚴對待他人時,上帝都會治癒你。

不被愛不是你的錯,但你要學會愛自己。

沉溺於過去的苦痛,叫創傷;學會與過去和解,讓自己活在當下,才叫成長。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中講,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天賦。

走向癒合創傷之路,不單單是為了我們自己擁有幸福健康的人生,也是為了家庭中下一代子女的健康成長。

每一次坦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每一次感悟真我的引領,我們都在努力做出釋放負能量,為大家庭的發展積攢愛與能量,推動著新家庭朝著幸福美滿的方向去靠近。

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更好的人。

所謂成長,就是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不是被其所捆綁。這是一生課題,也是一生宿命。

相信你的愛與努力,終會讓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近幾年特別流行一個說法:原生家庭影響人的一生。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年後的心理,行為都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一句話,成年不幸福,是因為童年不幸福。心理學上確實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初步理解是在原生家庭裡建立的。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成年後的認知和行為。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她是不幸的,家庭帶給她的傷害,恐怕要用一生來彌補了。為什麼家會傷人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中提到:因為父母自身的人格不正常,經濟狀況不好,文化程度低,厭惡上癮等原因,父母會把自己的憤怒、厭世、不滿、自我厭棄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軟弱可欺,不會還手,也無處可逃。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治癒
    也就是說我們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註定了我們的性格是什麼樣。本書是由作者金尚所著,她是心理學碩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更是高校心理教師,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而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教我們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這也是我國的首部專門寫代際創傷的著作,裡面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模式的各種實用方法。而在這本書中,作者更加重視操作,也就是在書中會給我們分享具體的辦法,我們只需要對照去做就好。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最難面對的便是原生家庭。
  • 拒絕「原生家庭決定論」,你可以選擇更好的人生!
    爆紅《歡樂頌》中,樊勝美說:「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像樊勝美一樣被原生家庭所累的女孩,大多渴望藉助男人的力量來脫離苦海。但這樣做的本質,只是找一個人來分擔原生家庭的重壓,矛盾不過是換了個形式存在著。 然而這一生的所有經歷都是自己的,沒有誰能始終為你負重前行。擺脫原生家庭陰影這件事,最終也只能靠自己。
  • 凌霄被親舅舅大罵冷血動物,這樣的原生家庭讓人真的很窒息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最大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將我們不認同不喜歡的習慣或生活方式刻在我們的大腦裡。日後,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做出與父母一樣的動作或說出一樣的言語,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曾在我們面前這樣做過。《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有一個觀點很深刻: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天賦。
  • 每日七個步驟,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庭,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近兩年來流行的原生家庭影響,更多的是講,我們現在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是由小時候父母的教育影響所導致的。長大成人後童年的陰影使我們重複小時候的思維模式,你是否覺察到了呢?
  • 原生家庭的痛苦會伴隨一生?這幾個例子告訴你原生家庭的影響
    仿佛說你就該認命,原生家庭怎麼樣,不管你再努力,就是逃不過那個宿命,然而我們還聽過一句話,那就是「30歲之前,你的樣子是父母給的,30歲以後你的樣子是自己塑造的。」「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原生家庭就像一座名叫肖申克的監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大多數囚犯起初都不適應那樣的環境,拼命想著要出去獲得保釋,後來竟然像王小波筆下,緩緩受捶的老牛一樣,習慣了體制內的生活,放棄了想掙扎的念頭。同樣如果你認為自己原生家庭太過糟糕,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能也逃出那個牢籠。感覺不到價值感,覺得自己根本不重要,不值得被愛,充滿了無力感,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 《原生家庭》: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在於成為自己
    但是,為了生活能夠繼續,為了自己能夠變得更好,我們依舊要努力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徹底做回自己。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從原生家庭的泥潭中走出來,成為真正的自己呢?圖片來自網絡所以,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傷害,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出發,接納自己,改變自己,靠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痛苦深淵,重獲自由。
  • 《都挺好》大結局:再爛的原生家庭,也擋不住想要破繭重生的心
    但其實蘇明玉根本就不是樊勝美,比起樊勝美面對原生家庭的恐懼和無力,蘇明玉靠自己戰勝了原生家庭,一手創造了自己的生活,活成了逆襲女王!再爛的原生家庭,也擋不住想要改變的心很多人都為劇中的蘇明玉鳴不平,就因為是個女孩,所以從來不被家裡人待見。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一書,是基於嘗試把系統動力學用於對家庭系統的探討與研究。心理學意義上的家庭是由代際串聯起來的傳承系統,通常包含三代以上家庭成員所構成的系統;家庭也是一個傳承的、文化的、生命的、周期性的、動力的和耗散的系統。本書從系統動力學的視角出發,整合心理治療不同流派的重要理論,帶領讀者對家庭系統以及家庭系統動力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 大多數重大磨難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心理學家:這可怕,但是很真實
    原生家庭的烙印其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背負其原生家庭帶來的烙印,這種烙印是不可或缺的。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烙印並非完全是壞的。有些人可能從小就會在家庭當中收穫足夠的溫馨和依戀,收穫自己的愛與依靠。不過有些人則會在自己的成長當中收穫足夠的缺憾和糾纏,變得過度的迷茫。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近年來,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在中國廣為流傳。 網絡上,無數專業、非專業人士撰寫的文章,都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原生家庭是如何塑造人的情緒、人格、行為模式的。 於是,許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和重視為自己的行為尋找過去的根源。
  • 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罪與罰之一錯在家庭
    很多人通過心理諮詢,發現自身所存在問題的根源來自其原生家庭。原來,他們的父母竟然是那麼的三觀不正,他們的童年原來是那樣的不堪回首!他們現在的問題,竟然都是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決定論」起源於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
  • 讀懂自己的原生家庭結構圖:你原來可以很幸福
    原生家庭一詞被越來越多地拿出來討論,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健康的原生家庭,往往伴隨溫暖、親切、歡樂、和諧、幸福、自由、獨立等元素。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先來說一說原生家庭和新家庭有什麼不同。 原生家庭就是我所在的家庭,我和父母所在的家庭就是我的原生家庭。 接下來我跟先生結婚,有了兩個孩子,這個家庭對我而言是個新家庭,而對我的兩個孩子而言是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電視劇《安家》播出的過程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帶來影響」這個話題也上了熱搜。不管是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還是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都因為在自己生長的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影響,有過委屈、崩潰的瞬間,這些都是環境不好的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那麼何為原生家庭呢?
  • 33歲啃老10年: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你有責任挽救自己的人生
    讀過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書,很多都是系統講解了原生家庭是怎樣影響子女一生的,對於已然成年的我們沒多大作用,而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的難得之處就在於,它不僅將「父母失敗教育」的案例歸類,還教給了身受原生家庭的傷害的我們如何走出內心陰霾,修補性格缺陷,走向健康人生。
  • 《半生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儘管她活得很通透,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她是我為數不多喜歡作者中的一個,從《傾城之戀》到《金鎖記》,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半生緣》。她筆下的生命或多或少都帶有她的印記。林心如版的《半生緣》看的是最揪心的。
  • 潛意識心理學:你的自卑與自信,往往都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原生家庭對於個體而言,影響是終身存在的。雖然很多人想要奮力逃離令自己痛苦的原生家庭,但他們逃離的過程中會發現,越掙扎越深陷於原生家庭的桎梏中無法自拔。你是一個自信的人還是一個自卑的人,其實都來自家庭帶給你的童年記憶,這種記憶在你的內心深處紮根生長,最後形成不可逆的潛意識,伴隨你終身。
  •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先學會面對,才能自我癒合
    一長久以來,我都很愛回答關於原生家庭類的問答,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我個人的原生家庭非常差。缺失父愛、父親出軌、夫妻不睦、婆媳矛盾,在我18歲之前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著這些負能量,而我作為孩子,只能蜷縮在一旁冷眼觀戰,偶爾躲得遠遠的,以免自己捲入爭吵的漩渦。家庭的矛盾,可以躲一時,但躲不了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