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被親舅舅大罵冷血動物,這樣的原生家庭讓人真的很窒息

2020-12-05 歐尼說成長

熱播劇《以家之名》凌霄從小就是一個不愛言笑的孩子,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負擔,把家庭上的種種問題攬在自己身上,成為父母婚姻的背鍋者。

與他相反的李尖尖,媽媽的意外去世使她成為單親孩子,爸爸李海潮又當爹又當媽,用自己的愛來感化她,讓她不會受到單親家庭的傷害。

01

兩個原生家庭的區別導致兩個孩子的性格差異

(1)表達的方式不同

同樣是講「死亡」,李海潮跟小尖尖說的是:是媽媽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當仙女了,很多年以後我們也會和媽媽見面。小尖尖每次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

而小凌霄媽媽對待自己女兒的意外耿耿於懷,一直在小凌霄面前提起,甚至是指責小凌霄,把責任推給他,讓孩子成為婚姻問題的背鍋者。使得小凌霄一直被這件事困擾,不敢和任何人提起。

(2)父母的教育不同

小尖尖雖然是單親家庭,但是李海潮的教育一直是健康樂觀的,所以小尖尖無論何時都是帶有發自內心的微笑。

當她第一次和小凌霄家見面,那笑容是很有感染力的,以及她送山貨給小凌霄遭到拒絕打翻,她都沒有生氣,而是重新建議爸爸下次應該送糖。

她的這種樂觀心態離不開李海潮正面的教育,即使是單親家庭,也不讓孩子缺少愛。

而小凌霄家,爸爸工作繁忙,媽媽因為妹妹的意外情緒不穩定,經常吵架,再加上自己對妹妹的自責,讓他敏感,對人際關係不信任,在外人面前從不主動也不回應。

02

為什麼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創傷是不可逆轉的

作者沈家宏說過:一個人的早年經歷會影響或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狀態。

這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3歲到7歲的成長環境決定他長大後的成長環境

也就是說我們經歷事件的影響與我們的年齡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所經歷事件的影響力就越大。

在未成年之前經歷的惡劣事件,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大於成年後。

正如《以家之名》的凌霄長大後依舊會在雷暴雨的晚上想起妹妹出意外的那一夜,這些記憶一直在折磨著他。

知乎上曾經有個很火的話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底下評論區都是各種痛訴:

1.從小就被父母否定,極其不自信,長大後拼命逃離父母;

2.試圖在別人面前裝作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小心翼翼地給自己的自卑戴上面具;

3.父母不停地吵架,給自己帶來心理陰影,長大後不敢談戀愛更不敢結婚;

4.敏感多疑,面對別人對自己的欺壓卻不敢反抗;

5.發誓不要像父母那樣,但是變得越來越容易指責,把自己的經歷複製給孩子......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最大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將我們不認同不喜歡的習慣或生活方式刻在我們的大腦裡。

日後,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做出與父母一樣的動作或說出一樣的言語,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曾在我們面前這樣做過。

《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有一個觀點很深刻: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天賦。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塊情感電池,只有這電池裡充滿愛的電量,我們才能對他人輸出愛和滋養。

反之,如果這電池中充滿了生活的傷痛,那麼我們能給予別人的,必然也只是怨憤和痛苦。

凌霄和李尖尖的兩個原生家庭的區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倆天差地遠的性格。

小凌霄敏感不愛說話,對待人際關係是抗拒的,而小尖尖卻是陽光活潑非常熱心,即使小凌霄拒絕她,她也不會因為這個而怨恨,反而更加熱情地邀請小凌霄來家裡吃飯。

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導致利用子女修復自我

作者在書裡還提到:父母內心的情感電池中儲存的無法紓解的創傷電量,通過親子教養的方式輸出創傷給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創傷的代際傳遞。

陳婷的原生家庭也是看得讓人恨,她的媽媽雖然鏡頭不多,但是卻用了短短的幾分鐘,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的不幸福。

這個老太太市儈又自私,控制欲特強,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凌霄都快成年了,她還當著大家的面對他打打罵罵。

正是陳婷媽媽控制欲強,導致他爸爸在家裡沒有地位,經常打擊他們來獲取優越感。

她媽媽還重男輕女,估計是把所有的愛都用在了陳婷哥哥身上,在這種家庭裡從小就沒有安全感。

因而結婚後因為自尊受損引發了自我毀滅行為,並且遷怒到了孩子和丈夫的身上。

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塊沼澤地,我們越是想要掙脫逃離,卻因為掙扎而越陷越深。

雖然我們會厭惡這樣的自己,不想成為這種人,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刻意地朝著和父母完全相反的方向奔跑著前進,但是有時候我們又會做出和父母一模一樣的選擇。

小時候的陳婷無法抵抗媽媽帶來的創傷,只能夠順從她的媽媽,在潛意識中吸收了媽媽一部分性格特徵、思維模式。

長大後的她成家後,模仿媽媽的言行舉止,偏愛女兒,對自己的兒子刻意傷害,在心理學上稱為「心力內投」。

第三、遭遇到原生家庭創傷後該如何做

創傷心理專家彼得A.萊文(Peter A. Levine)在他的創傷研究著作中說過:人類天生具有克服創傷的天賦。

也就是說創傷是可以治癒的,我們對於所有糟糕的過往,都希望在自己這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不要代代相傳,拒絕不可言說的無奈循環。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原生家庭是好多人的縮影:父親的偏執,對信念的狂熱以及在家庭中唯我獨尊,導致塔拉16年間的生活是灰暗扭曲的。

即使在接受教育後,在真理與自我認知之間她一次次質疑,苦苦掙扎。身心,肉體受到最親的親人的傷害。

正是因為被原生家庭傷害到懷疑人生,她選擇了重塑自我,極力擺脫原生家庭,走出她所在的貧困地區,最終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並且寫下了這本書。

1.四步自問法:從自己是受害者心理抽離

李宗厚說過:在那個舒適的受害者天堂,你陷入了無盡的情感黑洞,暗無天日。

在受害者的心態裡,所有的過錯都是別人的錯。

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隱秘的角落》的周春紅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她認為前夫拋棄她了,就認為自己得不到關愛,不幸福,進而把這些不幸福的感受施壓給自己的兒子。

陳婷也是同樣的心理,因為媽媽的欺壓,因為女兒的意外身亡,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正如北京心理博士徐凱文說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選擇用過去的創傷來解釋現在一切的不順利,也可以選擇不再把自己放到弱者的位置上,選擇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愛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

四步自問法指的是自我詢問:

第一步:問問自己受害者心理給自己帶來最壞的可能性是什麼?

第二步:我可以做些什麼讓這「最壞的可能性」不會出現,或者使之減輕到可以承受的水平?(想三個解決方法)

第三步:我可以做些怎樣的安排,以至於就算最壞的可能性出現,我也能承受?

第四步:接著上面三步的自問結果,做一個行動計劃,然後馬上展開行動。

2.學會和父母溝通

首先,了解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在父母面前,我們的感受很多種,比如:不安或者踏實、痛苦或者愉悅……

這些都建立在父母兩人的相處方式,如果他們經常吵架,我們就會感到不安全,害怕;如果他們相處得很融洽,我們就會很幸福。

明確他們的相處方式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和需求後,接著用「我的表達式」清楚明了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然後,主動了解父母的感受與需求,比如通過面部表情來確定父母的感受。

接下來,積極尋找平衡雙方需求的方式,做出適當妥協,如果父母一直在吵架,告訴他們吵架不僅傷害彼此,還傷害到我們。

最後,強調自己的邊界不可動搖,不讓他們侵犯我們的邊界。

3.不要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也成為歇斯底裡的你

原生家庭的不幸,也是因為父母各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很多人並不想成為父母的樣子,卻活成了他們的翻版。如果不想下一代重蹈覆轍,那就必須改變自己,你保護不了從前的自己,但是你可以保護你現在的孩子。

我的原生家庭和小凌霄差不多,記憶裡父母愛吵架,他們經常會對對方歇斯底裡地吼叫,而我只能在一旁乾哭。

深知在這種環境下帶來的危害,有了孩子後,我和另一半都會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彼此約定好不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也正是這樣,兩個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後記

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擺脫原生家庭,正確的方法是正視原生家庭,強大自己,主動和父母溝通,直視原生家庭的問題。

過去的缺失或者創傷,如果不能一笑泯恩仇,那就跟隨眼前的生活,把眼下過出有趣又有愛的人生。

最後以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語:上帝愛只願做自己,不願做他人的人,因此他創造了孩子,也因此,他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個小孩。

請跟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孩說聲:勇敢地去做自己吧,你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相關焦點

  • 凌霄笑了,舅舅罵他是冷血動物,網友:陳婷一家都有毒
    由譚松韻、宋威龍和張新成主演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為了照顧病重的媽媽,凌霄的18歲生日是在醫院過的,李尖尖、李爸、子秋和親爸都給他發了生日祝福簡訊,尤其是當看到李尖尖的祝福後,他嘴角不由自主往上揚,一掃多日積壓的鬱悶。
  • 凌霄被舅舅罵冷血動物,親情的道德綁架,大人世界裡的身不由己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主演《以家人之名》今晚,李尖尖生日祝福樂壞了凌霄哥哥,但舅舅指責凌霄是個冷血動物! 李尖尖給哥哥發來了生日祝福簡訊,雖然語言貧乏,用詞俗套,但是凌霄哥哥看樂了:「我最最最親愛的哥哥,生日快樂!感謝十八年前你來到這個世界上變成了我的哥哥!
  • 李尖尖凌霄發糖,考拉抱心動了,李爸樓上瞥見直皺眉
    凌霄外婆突發心梗,現在還在醫院搶救,凌和平讓凌霄趕緊和自己去醫院,凌霄舅舅和舅媽已經到醫院了,陳婷遠在新加坡,沒有買上機票,最快也得到明天上午才能到。晚上,醫生已經給凌霄外婆下了四次病危通知書了,凌霄和凌和平都在醫院留守。凌霄突然接到陳婷的電話,把這邊的情況簡單說了說。
  • 凌霄花開.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誰的花房姑娘」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跟花早安一樣,對凌霄的最初印象來自於舒婷的《致橡樹》: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以凌霄反襯「樹的形象」,讚美木棉和橡樹的堅實挺拔。
  • 《以家人之名》有這三個特點的男人慎嫁,趙華光佔一個,凌霄佔倆
    的確,人之根本,需要德行正直,品質純良,才能行事端正,福澤家庭。一個人品都不怎麼樣的人,愛自己都尚且來不及,又如何能無私地專注地去愛自己的另一半?因為自己打麻將,把小凌霄和妹妹鎖在家裡,由於妹妹吃了凌霄給的核桃而被卡住窒息去世,為此,她沒有檢討自責自己的看護不力,而是把責任都歸咎於小凌霄身上。不僅如此,精神不好,怪失女之痛,,生活壓抑,怪凌爸太忙不顧家,心情不好,怪家庭。反正是處處都是別人的錯,自己就是一憋屈受傷害的可憐人。
  • 《家人》:凌霄、子秋互動太甜蜜,苑冉一句道破賀梅秘密
    這樣的設定雖然更吸引眼球,但是也難免讓《以家人之名》的劇情略顯狗血。畢竟,之前的故事裡,兄妹三人一直強調是比親人還親的一家人,但是突然畫風一變,就變成了愛情偶像劇,觀眾不一定能夠接受這種轉變。2019年電視劇《都挺好》大爆,其實也反映出觀眾特別需要一些反應真實親情狀態的作品。
  • 原生家庭的痛苦會伴隨一生?這幾個例子告訴你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句話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原生家庭,這個詞目前異常火爆,市面上大量情感類,綜藝節目包括心理類公眾號,都拿各種各樣的原生家庭出來說事。仿佛在說你之所以沒有個如意的人生,都是因為原生家庭,它就是個罪魁禍首。據研究80%的人從小家庭不完整不幸福,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的人家徒四壁,也有的人不但得不到照顧,還必須承受上一代的「拖累」。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太公平,還真的一點都不冤枉。1、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什麼叫代際創傷?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創傷會通過下一代遺傳到下下一代。也就是說,這些創傷會像遺傳病一樣,遺傳到下一代當中,影響子孫,其做法與上一輩的人極其相似。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你真的懂「原生家庭」嗎? 原諒父母,不代表他們過去做的就是對的,而是不追究,把關注點放在今天的幸福快樂上。這是身為兒女的情義。
  • 俗語:姑表親輩輩親,什麼意思?為何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幾乎每個家庭的背後都有龐大的親戚體系。無論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這三個看起來親疏遠近都差不多的親戚關係,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 從王熙鳳的性格特點,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以上,是鳳姐的原生家庭的概況。所謂原生家庭,是指的一個人在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時期,乃至結婚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下面我們看看鳳姐的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一些影響。一、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驕傲和底氣,足以伴隨他一生。顯而易見,王熙鳳是以自己的原生家庭為傲的。
  • 黑熊因與人過親被安樂死 這是什麼令人窒息的操作……
    黑熊因與人過親被安樂死 這是什麼令人窒息的操作……時間:2019-06-21 02:27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熊因與人過親被安樂死 這是什麼令人窒息的操作 據外媒,美國俄勒岡州一隻黑熊經常出現在州立公園附近,還對人很友好,因此附近居民會給它餵食,甚至有人和它自拍。
  • 宇宙最強舅舅,8個孩子16人吃飯,網友:一個月吃舅舅家一年口糧
    宇宙最強舅舅,8個孩子16人吃飯,網友:一個月吃舅舅家一年口糧經常在網上衝浪的人,一定看過這樣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中年男子家裡有好多孩子,擠得滿滿當當的,不過看起來氛圍卻是非常的好。各自成家的眾姐妹,結婚後,也開始孕育下一代,等到他們長大的時候,每到暑假就會到舅舅家裡長住,這些孩子們,加起來總共是八個。一般的家庭有兩三個孩子就已經吵鬧的不行了,想想這八個是什麼概念,可舅舅,舅媽卻是樂在其中。
  • 三個孩子只有凌霄看透了一切
    賀子秋也是經歷了原生家庭的傷痛的孩子,但他從不抱怨自己被捉弄的人生,也不喜歡別人的同情和可憐。他做任何事都是酷酷的樣子,心地善良又重感情,內心還住著個羞澀的少女。表面上看起來賀子秋是隨遇而安的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所謂,但其實他心思很重,認定的事一定要做到,認定的人一定要守護好。賀子秋和李尖尖的感情很深,他發誓要守護李尖尖,所以一直要求自己要好好對待這個妹妹。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罪與罰之一錯在家庭
    很多人通過心理諮詢,發現自身所存在問題的根源來自其原生家庭。原來,他們的父母竟然是那麼的三觀不正,他們的童年原來是那樣的不堪回首!他們現在的問題,竟然都是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決定論」起源於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
  • 佛教人生觀之「不存在原生家庭」
    如果沒有前世今生,那麼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純粹靠運氣了。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因為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導致命運千差萬別,有的活得如同天人一般的日子,有的人活著如同身處地獄,大多數普通人也是人生煩惱問題一大堆。按照一神教的觀點和目前大多數人對於人生的認知,這樣的命運安排公平嗎?
  • 《都挺好》:泛濫的原生家庭決定論,加固了階層的刻板印象
    《都挺好》的熱播掀起了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討論。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安迪,到《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蘇明成,這幾年關於家庭的劇,總能牽出「原生家庭決定論」,家庭決定性格乃至命運的觀點,深深烙印在人物的身上,也成為自媒體熱衷的噱頭。家庭固然重要,可它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所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