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晚報訊 編者按:12月26日至29日,聊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如期舉行,本次考試10門課程全部開考。其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外語科目聽力成績(取成績最好的一次)單獨記入考生電子檔案。
高考改革,從英語開始。從2014年起,外語考試科目中的聽力考試暫不納入夏季高考統一考試內容;從2015年起,北京高考英語分值也將有所降低……
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最令社會關注的一項變化是:探索外語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是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
那麼,英語的地位究竟會不會發生改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回首學著英語走過的那些年,反思當前的英語教育現狀,教育改革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敬請關注本報系列報導。
英語,是走向世界的橋梁。同樣,英語也是讓不少學生最為頭疼的科目。
而高考英語改革的動向,並沒有左右高校學生對英語考級的選擇。2013年下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聊城市共有20770人參考,較上半年增加3308人,創歷史新高。
為了學習英語,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幾乎要用一半的時間來學英語。學英語比學專業課用的時間還多,英語甚至還沒學好。
聊城大學教育專家坦言,國家雖然從未要求英語四級與畢業掛鈎,但省內高校幾乎都將兩者聯繫在了一起。
現狀:非英語專業學生 過級前半數時間學英語
張欣(化名)是聊城某高校大一學生。中文專業,現在有口語、試聽說、讀寫譯三門英語課程。
按照她大一上學期課程表安排,讀寫譯每周一節課,口語和試聽說均為每兩周一節課。 英語課程,大約佔總課程的五分之一。
「大二上學期就開始考四級,所以學英語是大一學生的重要功課。」對張欣來說,英語雖然不是她的專業課程,但畢業時必須拿到大學英語四級證。大一的專業課,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現在,她的主要精力還是學英語。
如果不出國,一般的工作很少用到英語。張欣坦言,她和同學都有這樣一個共識:英語用不用得上無所謂,關鍵是證書很重要。
英語四級的第一次考試是在大二,只有過了四級才能報考六級。
而且,一個擺在所有學生面前的現實是,過不了英語四級,畢業會受到影響。
在剛過去不久的英語等級考試中,聊城有20770名考生,其中大學英語四級考生13424人,六級考生7346人。
「過了四級,如果不想考了,就不用再報六級。」中文系大三學生王穎(化名)說,儘管如此,報考六級的人並不少。
尷尬:有英語等級證書 口語不過關
在最難就業季,走進了象牙塔的學子並不輕鬆。面對就業的壓力,如何增加自己擇業時的底氣?
很多大學生認為考證書是一條捷徑,因此考證熱成了校園中的一道風景。
「宿舍的學姐,前些日子剛考過了會計證。屬於從業資格證書,多做幾套題考試就能過。」王穎告訴記者,學文學的同學,很多都考會計證、人力資源證等。考的證書,和所學專業有的也沒什麼關係,就是為以後找工作時多一條出路。
在每年的高校招聘會上,用人單位都會收到相當多的簡歷。而各種證書的複印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簡歷的厚度。
總之,在大學,考各種證書的學生很多。計算機和英語等級證書,屬於最基本的,大家都會考。
大學英語四級,是怎樣一個水平?王穎表示,高三學生考大學英語四級,學習比較好的很容易過。也確實有的高校讓學生在大一時就報考英語四級。
英語四級,通過率有多高?現實給出了怎樣的答案,大家不妨來看一看。
王穎說,當年大一軍訓完,他們就進行了一次考試。按照英語成績的高低,學生被分成A、B、C班。英語成績等級不同的學生,學習的內容不一樣。A班的學生,英語教材比B、C班要多兩本。
考英語四級,A班的學生基本一次性全過,B班通過率在一半以上,C班要少一些。
「高中英語學不好,到大學也是很難的。」王穎說,一般的單位,工作時用不到英語。但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英語好肯定機會多。
記者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聊城的外貿公司、做軸承和鋼管生意的企業,因有出口業務,招聘外語人才的比較多。但有英語四六級證書的,口語水平未必能過關。
無奈:英語雖不差 主要看美劇
作為80後,如今在外地工作的劉晴文(化名)學過14年英語,手中握著英語六級的證書,但她的工作和英語沒關係。
除了和外國網友用英語聊天外,她的英語優勢就只能體現在看美國大片上。
現在,從小學三年級孩子們就開始學英語。但劉晴文的英語啟蒙,是從初一開始。
在茌平縣一所鄉鎮中學上學,初次接觸英語的劉晴文並不覺得這門外語有多難。
「開始老師聽寫單詞,每次會錯一兩個。」可是後來,她很快找到了學習方法。單詞跟著老師讀幾遍,基本上就記住了。初二以後,記單詞沒再很費勁過,英語課文也背得很熟。
劉晴文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記憶力比較好,她並不覺得學英語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初中的單元測試,英語考滿分時居多。到了高中,劉晴文也不覺得英語難,語法學得不錯。
專科三年、專升本兩年,劉晴文的大學生活中,英語不是主角。為過四級,身邊有的同學買了好多書。她沒下過狠功夫,只是看大學的英語課本,英語四級高分過關。
因為讀研,劉晴文又報考了英語六級,也一次性通過。
在劉晴文的QQ好友中有外國網友,她和他們用英語進行基本的交流沒有問題。現在,她經常在網上看英文美劇。
平常工作中雖然還沒用到過英語,但她偶爾還會看看英語「大字典」。畢竟學了10多年,不想徹底放棄。
雖然英語成績還可以,劉晴文仍認為,那麼多人都在英語上耗費相當大的精力,真的不需要。
糾結:評職稱考英語 凌晨起床去備考
老家在聊城的張麗君(化名),現在在省內一所民辦高校任教。
因為明年要評副高,她正在抓緊時間充電。「只要精力允許,就凌晨三四點鐘起來學職稱英語A。」張麗君說,平時備課、上課,還要照顧孩子,真正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並不多。
可令人苦惱的是,張麗君的英語底子並不好。
「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試,英語只考了50多分。」張麗君說,初一結束,肯定句、否定句還沒分清。她把這種糊塗,歸結於自己的語文沒學好。
她英語最好成績是,百分的試卷,考七八十分。現在,高考時有關英語的一切都沒有印象了,只記得高考那年,在考點附近一家餐館吃過一次牛肉水餃。
去年夏天,同事在網上找了份翻譯課件的活,邀張麗君同做。課程是自己熟悉的,課件語句不長,漢譯英,張麗君欣然接受。
張麗君工作的第一步,是藉助網絡,利用「英語在線翻譯」。可結果很糟,「高手」看過後基本上沒一句能用的。這份活只好轉手他人。
職稱英語也不好學,通過率不高。考職稱英語A,她的單詞量不夠,每天背一個小時的單詞,轉身就忘了很多。
還有一件令張麗君尷尬的事兒是,2007年考職稱英語時,辦公室的一位同事事先沒大準備考了90多分。可她天天學,才考了78分。
「後來在單位學英語,我都是包上書皮偷偷地看。」張麗君說,她對語言不是太敏感,英語更不是能融入她血液中的東西。
正在備考職稱英語的張麗君,最近做了這樣一個夢:考試進行中,別的考生卷子上都寫得滿滿的。她的卷子仍是空白,大腦也是一片空白,一個單詞也想不起來。緊張地東張西望之際,交卷鈴聲響了……被噩夢驚醒後,就很難再睡著。其實,和張麗君相似的夢境,不少人的記憶中都有。
觀點:英語都過四級水平沒有必要
對於大學英語考四六級,社會上持反對意見的比較多。事實上,國家並沒強調大學英語必須過四六級。
「不過,很多高校將英語四級當做必過科目。四級不過,不給學位證書。」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浪費的時間太多,有的學生學外語比學專業課用的時間還多,而且也沒有學好。
社會上,有人說乾脆取消考英語四級,有的是不提倡。聊城大學該負責人說,山東省內高校,英語四級基本都與學生的畢業掛鈎。有英語等級證書,就業時情況會好一點兒。
據該負責人介紹,有的高校還存在另一種情況,學校沒明確規定英語四級和畢業掛鈎,但卻把平時英語考試的考核標準和四級設的一樣。
也就是說,平常英語考試能過關的學生,就能過四級。實際上,高校還是變相地要求學生必須過四級。
「很多高校是面向全國招生,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英語水平有差距。」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學生,在大學學了四年,英語還是過不了四級。
在高校中,英語等級通過率的高低,往往作為學校排名的一個依據,是影響學校發展的一個因素。也正因為這一點,高校普遍對英語等級過關情況比較重視。
該負責人認為,當前,國際合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學英語不行,但是否都得達到同一個標準,值得商榷。
「對於職稱評定,考不考英語也不一定。」該負責人坦言,評職稱考英語,不分情況一刀切不合理。但是,如果有著高級職稱的一些人才,不會英語那也是一種缺陷。記者 劉敏
註:不管我們是否願意相信,英語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國際通用語言,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近一百個。英語既然是重要的,我們的學習過程對多數人來說又是痛苦的,那麼,英語教育該何去何從?近日,在陽穀召開的一個教育部重點課題總結會上,專家給出了一個答案。請關注「英語那些年」系列報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