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大幕的拉起,中國向世界敞開了胸懷,人們的視野豁然開朗,強烈的求知慾和睜眼看世界的願望,驅使人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英語,英語熱成為當時全民學習熱的一個典型縮影。
1982年初,我國第一部原版引進的英國BBC情景會話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FOLLOWME》),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跟我學》以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的方式,顛覆了中國人以往的「語法英語」和「啞巴英語」,一開播便紅遍全國,引發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波學習英語的熱潮。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跟我學》播出多次,但仍有許多觀眾要求重播。
上圖:1982年,主持人凱薩琳(右)和胡仲文在《跟我學》節目的錄製現場;下圖:1982年,在《跟我學》節目錄製前,主持人和導演、編導一起商量腳本(合成圖片)。
1986年3月22日《北京日報》2版,《<跟我學>再次播出》
在經歷了《跟我學》一枝獨秀後,出現了各種英語教材百花齊放的局面,《走遍美國》、《新概念英語》、許國璋《英語》、《瘋狂英語》等知名教材,伴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以及職稱英語考試開始等契機,讓「英語熱」持續升溫。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專門的外文圖書大樓在王府井大街開業了,成為當時北京最大的一家外文書店。這個外文圖書大樓共有三層。在這裡可以買到許國璋主編的各冊英語及《新概念英語》等緊俏的學習用書。二樓則出售英語教學磁帶。《許國璋英語》、《跟我學》等熱門英語教學磁帶這裡都有。
1987年2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外文圖書大樓有什麼書》
2007年9月16日,2007「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語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落下帷幕。本次比賽在全國範圍內吸引了10餘萬人報名參加,選手年齡從6歲至50多歲。
那時的大學校園中,經常能聽到有人正在「瘋狂」喊著英語。「瘋狂英語」一時間成為人們學習英語的法寶,讓很多平時羞於開口的人終於有了說英語的勇氣。大聲嘶喊英語在當時也成了令人側目的一景。
2000年10月20日,萬人瘋狂英語夜在首都體育館上演。
當晚,近兩萬名觀眾為英語而瘋狂。現場的北京市民在「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帶領下,連喊帶叫加比劃,震耳欲聾地講英語,火爆氣氛展現了北京市民講英語的熱情。
其實,當時北京人是最有條件講英語的。難怪李陽在演講中說:「北京人其實最幸運,只要敢開口講英語,大聲講英語,就一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在長城、在故宮,那些外國遊客就是最好的口語老師。」
2001年10月18日《北京日報》5版,《萬人首體學英語》
2001年10月22日《北京日報》5版,《首體英語瘋狂夜 熱情過後冷思考》
那時,還有很多學習英語的輔助工具。學英語的孩子幾乎人手一臺「文曲星」,既能英譯漢,又能漢譯英。還有些人擁有「複讀機」。
文曲星
這是九十年代高中生學生學習英語用的複讀機。董西德/攝
而以新東方為代表的一批英語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是讓英語發展成一個可以淘金的教育產業。如今,北京的大街小巷裡,經常都能見到各種英語培訓機構,英語在中國已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成為了人們開闊眼界、融入世界的工具,英語已完完全全地嵌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不斷為人們注入長盛不衰的學習熱情。
新東方培訓中心的招牌
2005年10月15日,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的外語遊園會上,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展臺前圍滿了期盼學習英語的人群。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北晚新視覺、新華社、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