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崑岡·德潤源凱 歷代和田玉精品展」盛大開幕!

2021-01-09 新疆娛樂資訊

6月29日12:00,在社會各界玉器愛好者的矚目期待中,「玉出崑岡·德潤源凱 歷代和田玉精品展」開展儀式在源凱第一城展示中心隆重舉行!

本次玉展由新疆收藏家協會玉石收藏專業委員會主辦,新疆王家梁實業有限公司——源凱第一城、烏魯木齊市南湖北路東社區工作委員會具體承辦。展覽匯集了多達九十餘件歷代珍貴玉器,由四十餘位收藏家協會資深會員無償提供展出。諸如「唐玉胡人樂舞組合玉雕」、「文殊菩薩坐像」等精品,再現了歷代和田玉的神韻和風採。

「聖人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乃通

「聖人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乃通靈之物,天地厚養之致。緣者, 賞之、藏之、久而久之,玉因人而潤澤;人因玉而厚德,天人合一相得益彰。所以,玉能載德,德可潤玉。玉和玉文化,代表著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禮序精神和仁德文化。我們應當予以繼承和發展,努力開創玉文化新的燦爛篇章。」新疆王家梁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新疆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新疆收藏家協會玉石專業委員會主任葉梓青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

新疆房地產商會秘書長吳麗娟女士在講話中表達了對本次玉展盛大開展的熱烈祝賀。同時指出本次玉展是新疆地產界努力深耕特色運營,追求房地產項目精神文化內涵塑造的突出表現,源凱第一城作為旗幟鮮明的文化藝術樓盤,值得大家共同借鑑學習。

開展儀式上,新疆收藏家協會玉石收藏專業委員會為常務委員及以上級別會員發放了聘書。

新疆王家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烏魯木齊義烏商會會長傅根高先生、新疆軍區美術創作員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美術協會主席李志天先生、新疆房地產商會秘書長吳麗娟女士等領導嘉賓共同參與了開展剪彩儀式。

相關焦點

  • 玉出崑岡 型定玉恆
    和田玉吸取崑崙天地之靈氣,是崑山之靈。自古有言「玉出崑岡」,可見崑崙山在古代就是著名的採玉中心。崑崙玉自古以來有多種稱呼:崑山之靈、崑山之玉、昆玉、崑崙鈺、于闐玉,清光緒九年設立和闐直隸州時,它又被命名為「和闐玉」。也就是後來的簡體字「和田玉」!7月6日上午,新裝修的西寧玉恆文化會所旗艦店將在海湖新區唐道5號寫字樓18A、18B盛大開業。
  • 玉出崑岡,如圭如璋……你好,小崑山
    玉出崑岡,如圭如璋……你好,小崑山 2020-05-04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崑崙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崑崙玉,又稱青海玉,產自崑崙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與和田玉同處於一個成礦帶上。崑崙山以東稱之為崑崙玉,山以北稱之為和田玉,兩者直線距離約三百千米。崑崙玉質地細潤、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帶綠、糖包白等。以晶瑩圓潤、純潔無瑕、無裂紋、無雜質者為上品。
  •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是什麼意思?一方水土一方人,自然給人的恩惠
    而關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探索和發現,由來已久,並在古代就形成了對某一區域的能源礦產的認定,於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成書的《千字文》中,也就有了「金生麗水,玉出崑岡」的說法。這兩句話直接翻譯成白話就是「金子生在麗水裡,美玉出在崑崙山」,關於這一說法,至今仍是準確的。「金生麗水」,這個麗水不是浙江的麗水市,而是指河流的名稱,具體位置應該是「雲南麗江」一帶,現在也就是「金沙江」河流。
  • 每天帶著孩子學知識: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賞析】雲氣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結為霜。金子生於金沙江底,玉石出自崑崙山崗。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果子中最珍貴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 「玉出崑岡」中的「玉」代指昆石
    昆石歷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他們都以得石為榮,甚至不惜以重金求取。得石後給石取名,吟詩作賦,讚譽不絕。如宋代大詩人陸遊在他的「七律」詩中有「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之句。元代詩人張雨在《得崑山石》一詩中有「昆邱尺璧驚人眼,眼底都無蒿華蒼,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等。
  • 什麼是和田羊脂玉?如何鑑別和田玉?和田玉的基礎知識
    之前的文章講過和田玉的知識,但似乎屬於進階版的,現在作者就從多方面來介紹一下我國的國寶和田玉,其中也會講到大家十分關心的羊脂玉,以及和田玉與翡翠之間的關係。首先和田玉不一定是新疆和田生產的玉石,這一點大家必須要記住,和田玉只是一個等級,夠了這個等級標準的都可以在證書上標註上和田玉,如果想要收藏到新疆的和田玉,我們還需要看的就是產地是否是新疆和田。
  • 屈原投江的所在地,端午旅行您不容錯過,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仙都有黃龍,縉雲多麗人。這就是古人對黃龍山美景最真實的寫照。遊人來到了江西修縣,必然要去那裡的修水布甲溶洞去看一看。布甲鄉位於贛地的西北部,它與湖北比鄰交接。布甲鄉是一個有著山巒翠疊,風景秀美的恬靜小山村。修水布甲溶洞內,兩側存在著熔巖畫廊,其間更有姿態各異的鐘乳石琳琅滿目。
  • 《京都國際動漫節 2019》開幕!大量出展精品欣賞
    《京都國際動漫節 2019》開幕!大量出展精品欣賞 時間:2019-09-22 10:10:23
  • 和田玉功效與作用,和田玉有什麼作用?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自古就有「玉養人,人養玉」的說法,其實這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麼和田玉是養人的呢?和田玉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下面,就和玉雕名家一起來看看吧。1.闢邪古籍記載,和田玉具有闢邪去災,護身保平安的作用。
  • 聊一聊和田玉中的墨玉
    著書於南北朝時期的《千字文》中有一句話這樣寫道:「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和田玉的品種自古以來是按顏色進行劃分的,《山海經》中寫道:「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和田玉大體上分為白、青、黑、黃、綠這五種顏色。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黑如漆的墨玉。
  • 《千字文》課堂講義之(6):金生麗水,玉出昆崗
    【玉出昆崗】1 玉玉,三橫表示三塊玉石,然後用繩子串起來的樣子。玉這個字和王幾乎一樣,所不一樣的是玉的這三橫很平均,王的中間這一橫比較高一點,後來為了區別它們,就把玉多加了一點。那麼玉和王有沒有關係呢?有!王這個字之所以這樣寫,三橫是表示天地人,一豎表示能代表人來溝通天地的叫王。
  • 不是所有和田玉都值錢,這5種和田玉,才是真正的市場「霸主」!
    現在的和田玉市場,雖然是非常火爆,各種和田玉的價格都是一直處於上漲的階段,但是不知道收藏和田玉的玩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收藏的大型的和田玉雕刻作品,非常不容易出手,而往往一些小件,出手很容易,那些不容易出手的和田玉雕刻作品,再值錢,賣不出去,那根不值錢沒什麼區別,在和田玉的市場,只有這5
  • 和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有什麼不一樣?
    新疆和田玉一直都是玉石中最受歡迎的品種,但是近年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青海玉和俄羅斯玉出現,讓和田玉市場變得難以琢磨。 一些不法商人用價值低廉的青海玉和俄羅斯玉冒充和田玉,很多新手紛紛上當受騙,那麼這三種玉石又該怎麼去鑑別呢?
  • 金生麗水,玉出昆崗
    「金生麗水,玉出昆崗」,我國有四大名玉(和田玉、藍田玉、岫玉、獨山玉)。我國玉文化是中華做優秀的物資基石,在中國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史上書寫了為燦爛輝煌的篇章,和田玉用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還常當作情人間愛慕的信物。不僅作為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新疆和田玉最為出名。
  • 古玉出崑崙——新疆和田玉在中華歷史上的發展故事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中,玉是有著極其特殊地位與文化特色的一種物資,玉自古有著豐富的精神內容與文化內涵,它象徵著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和平、美麗等諸多的寓意。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新疆的和田玉,則是我們中華玉石中的佼佼者,在中華原始社會的傳說中,就有了新疆玉器流傳到中原的記載。
  •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現場(供圖)11月17日上午,由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拉開帷幕,向市民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樣性
  • 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
    我國的玉文化歷史悠久,新疆的和田玉更是所有玉石中的佼佼者,自古便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的說法。據《新疆圖志》載,和田玉有「紺、黃、青、碧、玄、白數色」,和田玉中又以白玉最負盛名。玉痴皇帝乾隆在《和闐玉》中,寫道:「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素玉亦是偏愛有佳。
  • 和田玉與石英巖玉和獨山玉應當怎麼鑑別?
    隨著和田玉的市場熱度越來越高,很多不良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就用別的玉種來冒充和田玉,比如說石英巖玉和獨山玉就是經常拿來使用的,那麼對於這兩種玉石應當怎樣鑑別呢?繼續往下看1、和田玉與石英巖玉石英巖玉是市場上非常常見的玉石,而且分布的範圍非常廣,俗稱「京白玉」「水石玉」,因為在水裡面顯出玉質美膩,所以才經常用來仿製和田白玉。在兩者鑑別上有這幾種方法,第一種是密度,和田玉的密度要比石英巖玉高,所以同體積的兩者拿在手上和田玉會明顯感覺壓手。第二種就是光澤,和田玉的光澤是溫潤的油脂光澤而石英巖玉屬於玻璃光澤。
  • 青海崑崙玉調查
    大美青海 玉出崑崙  數千年來,綿延千裡的崑崙山脈,被尊為萬山之祖,神聖、神奇、神秘,滋養了溫潤的和田玉,也哺育了青海崑崙玉。數千年來,玉始終與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水乳交融,沉澱出厚重豐富的文化精神財富,至今,玉文化仍是社會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大量的考察顯示,那些價值連城的寶玉大多來自遙遠的崑崙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