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光源專題系列五:合肥光源在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進展

2021-01-16 現代物理知識雜誌

張李東 王佔東 楊玖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合肥光源專題系列五


合肥光源在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進展


反應動力學研究化學反應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包括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是反應動力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主要利用光譜和質譜技術探測化學反應組分隨時間的演化過程,來得到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信息。從學科發展歷程來看,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的進步離不開先進光源技術的支撐,尤其是具有寬能譜、高亮度、良好偏振性、高準直性和波長連續可調等優點的同步輻射光源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這些領域的研究。


合肥光源建有原子與分子物理、燃燒和質譜三條反應動力學專用光束線,所發展的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SVUV-PIMS)方法已應用於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的多個研究方向。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光子能量可調諧的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作為電離源,對化學過程中的分子或自由基進行鑑別和定量檢測。與傳統的電子轟擊電離和雷射光電離相比,同步輻射光電離避免了電子轟擊電離容易產生大量幹擾碎片的問題,並克服了雷射光電離光子能量難以調諧的缺點。由於同步輻射波長連續可調,通過測量在不同光子能量下的光電離效率譜,可以實現對同分異構體的鑑別。通過與超聲分子束取樣技術相結合,利用超聲膨脹冷卻效應可實現對包括自由基在內的大量活潑中間產物的探測。除了光電離質譜技術,原子與分子物理光束線站還可以開展吸收譜、螢光譜、閾值光電子譜、閾值光電子-光離子符合譜、光電子-光離子成像、閾值光電子-光離子符合譜成像等實驗,用於原子分子和反應動力學領域的研究。



分子反應動態學是從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化學反應過程的基本規律及本質。分子反應中的過渡態是速率常數的決定因素,也是微觀反應動力學的內在基本特性,對過渡態的實驗觀測和研究極具挑戰性。交叉分子束實驗技術的發展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突破,李遠哲、D. R.Herschbach J. C. Polanyi 因為交叉分子束實驗技術在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應用,獲得了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隨著交叉分子束實驗技術的發展,可以獲得更多化學基元反應的微觀信息。


20世紀初,Born和Oppenheimer提出了世界著名的「玻恩—奧本海默(BO)近似」,BO近似又稱絕熱近似,由於原子核的質量比電子質量大3~4個數量級,因而在同樣的相互作用下,電子運動遠快於原子核運動,可以實現原子核坐標與電子坐標的近似變量分離,由此求解整個體系波函數的複雜過程,可以分解為求解電子波函數和原子核波函數的過程,從而簡化計算,用於建立簡單化學和物理系統的分子反應動力學模型。楊學明等人利用交叉分子束-裡德堡氫原子飛行時間譜儀,並結合合肥光源同步輻射裝置和高精度的量子化學動力學計算,對F+H2教科書式的典型反應體系進行了全量子態分辨的反應動力學研究。研究工作發現「在低碰撞能下玻恩-奧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應中完全失效」,是非絕熱過程動力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的突破,解決了反應動力學領域中長期以來的難題,這一發現入選了200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研究利用合肥光源光電離質譜技術,獲得了氟原子束中激發態氟原子和基態氟原子的濃度比例,如圖1所示。


圖1 基態和激發態氟原子的實驗測量值(點為實驗值,線為擬合值)



化石燃料的燃燒提供了全球80%以上的一次能源供應,在能源、交通、國防、工業等核心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大氣汙染物排放問題。如何實現高效清潔的燃燒已經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燃燒反應動力學是了解和認識燃燒本質的重要學科,其研究目標是認識燃燒中的複雜化學反應網絡,即燃燒反應網絡(圖2)。燃燒反應動力學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出兼具適用性和精確性的燃燒反應動力學模型。燃燒反應動力學模型由動力學、熱力學和輸運資料庫組成,既可以用於認識燃料分解氧化和汙染物生成中的反應機理,也為發動機數位化設計提供關鍵的化學反應模型,其發展是建立在對燃燒中間產物(燃燒網絡中的關鍵節點)的充分認識和全面實驗驗證的基礎上,因此迫切需要燃燒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深入到原子、分子層級對中間產物的深入探測。


圖2 燃燒反應網絡示意圖


自2003年起,齊飛等人在合肥光源建立了同步輻射燃燒線站,發展了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方法,並應用於燃燒中間產物的探測。在合肥光源的燃燒光束線站上,國內外用戶開展了流動管熱解、射流攪拌反應器低溫氧化、層流預混火焰等實驗,研究了一系列鏈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含氮燃料和含氧燃料的熱解、氧化和層流預混火焰等燃燒體系,獲得了大量燃燒中間產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構建了相應的燃燒反應動力學模型,揭示了燃料分子結構對燃料分解、氧化和碳煙生成的影響。


2.1 燃燒中烯醇的發現


德國學者E. Erlenmeyer 早在1880年便猜測烯醇可能是一類重要燃燒中間產物。然而由於烯醇分子非常活潑,極易通過異構化反應轉變為穩定的醛酮類中間產物,導致其實驗檢測極為困難。因此,雖然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但直到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結合分子束取樣技術應用於燃燒研究,才使得火焰中活潑的烯醇的探測成為現實,解開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一大謎團。利用SVUV-PIMS燃燒診斷技術(3),齊飛教授與美國、德國科學家合作,首次在碳氫燃料的燃燒過程中觀測到了烯醇。研究中不僅探測到了乙烯醇這一最簡單的烯醇,同時還發現了更大的烯醇——丙烯醇和丁烯醇,證明了烯醇這類中間產物廣泛存在於燃燒過程,在實驗上證實了E. Erlenmeyer 的猜想,並揭示了烯醇的異構化反應是燃燒中醛酮類汙染物的重要來源。該研究成果於2005年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已廣泛應用於碳氫燃料的燃燒反應動力學模型的發展,為燃燒汙染物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策略。


圖3 合肥光源層流預混火焰裝置示意圖


2.2 點火過程中過氧化物的發現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沒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熱或積熱所產生的自發燃燒現象,是一種受低溫氧化機理控制的著火過程。自燃是柴油發動機和採用低溫燃燒技術的新型內燃機的主要點火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威脅石化安全的罪魁禍首。認識碳氫燃料低溫氧化機理,有助於揚長避短地利用自燃現象和控制火災的發生,在內燃機設計和石化安全等工業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碳氫化合物低溫氧化過程還會出現「冷火焰」(550K左右出現的溫度跳動,量級在數十K,伴隨著甲醛發出的藍光,形似火焰)和「負溫度係數區」(650K左右出現的反應活性隨溫度上升而下降的區域)等奇妙特性,這些都與碳氫燃料的低溫氧化機理直接有關。


圖4展示了碳氫燃料的低溫氧化機理。在低溫條件下,燃料自由基R通過一次加氧反應生成ROO,ROO可以通過異構化反應生成QOOH,QOOH可以通過O-O鍵斷裂生成OH,也可以通過二次加氧機理經過OOQOOH和醛酮過氧化物生成2個OH(即低溫鏈分支機理)。同時ROO也可以與HO2或燃料分子反應生成ROOH,後者通過進一步的O-O鍵斷裂反應生成OH(圖4)。然而由於這些ROOH過氧化物在燃燒條件下相當不穩定,因此上述低溫氧化機理長期無法獲得直接的實驗證據。2010年,齊飛教授與法國科學家合作,在合肥光源將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方法應用於射流攪拌反應器(圖5),研究碳氫燃料的低溫氧化過程。射流攪拌反應器可以模擬自燃溫度前後的工況,是研究碳氫燃料低溫氧化機理的理想實驗平臺之一。中法研究團隊在丁烷的射流攪拌反應器低溫氧化過程中首次探測到了一系列的過氧化物,如過氧甲烷、過氧乙烷、過氧丁烷和C4 醛酮過氧化物等,在實驗上證實了低溫氧化機理,揭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秘密。此外還獲得了上述過氧化物隨溫度的變化趨勢,為碳氫燃料低溫氧化動力學模型的驗證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專題報導,並在標題中以「No smoke without fire, and no fire withouthydroperoxides」形象地評價了過氧化物探測的重要意義。


圖4 碳氫燃料的低溫氧化機理



圖5 合肥光源射流攪拌反應器低溫氧化實驗


除了探測到烯醇和過氧化物活潑中間產物外,研究人員在合肥光源燃燒線站還利用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方法和不同的燃燒實驗裝置,探測到了一系列的自由基(如CH3、C3H3、C5H3、C5H5、C7H7、C9H7 等)、活潑分子(乙烯酮、富烯基丙二烯等)、同分異構體和多環芳烴等,推動了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的進步,為工程燃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在合肥光源原子與分子物理、燃燒和質譜線站,研究人員基於同步輻射光源的優勢,開展了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尤其是在氟原子基態和激發態、燃燒活潑中間產物的探測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動了國際反應動力學研究的進步。未來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步輻射光源在真空紫外波段的光通量,例如採用第四代的衍射極限環,從而實現對更加活潑、濃度更低的大分子自由基、高氧產物等新穎燃燒中間產物的探測,以提高燃燒反應動力學模型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強對於燃燒反應本質的認識,從而滿足我國國防、能源、交通、工業等核心領域的戰略需求。同時,高的光通量對於分子反應動態學研究也大有裨益,有望在原子分子科學前沿研究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相關焦點

  • 合肥光源:中國人自己的先進光源
    它的亮度很高,頻譜寬闊、連續、平滑,利用單色器可從中選取所需的任何波長的光,被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醫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技術等領域。合肥光源的真空紫外波段可用於許多研究,例如讓人們認識超導等先進材料以及蛋白質的性質和功能;X射線波段可用於蛋白質、凝聚態物質的晶體結構研究。」陸亞林告訴記者,「隨著科技成果的轉化,一些同步輻射技術已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 合肥光源將領先世界低能區光源
    昨日,我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試驗室發布音訊,經十一月三日安徽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建議。  合肥先進光源(HALS)是世界低能區最搶先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規劃締造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中心內容,將完善我國光源能區的合理布局、引領同步輻射及光子科學技術的翻開。      九月七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一同印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施行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合肥先進光源及相應先進光源集群規劃締造。
  • 探訪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內的「合肥光源」
    作為中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裝置,早在1989年4月,「合肥光源」就發出了第一束「神奇之光」。  而同步輻射作為一種先進的光源,其應用具有很高的現代科技融合性和集成性,為幾乎所有的前沿科技研究提供了一個先進的、不可替代的實驗平臺。
  • 我校在合肥先進光源快校正磁鐵電源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加速器磁鐵電源課題組在束流軌道快速校正磁鐵電源的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發表於電力電子領域著名期刊《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 合肥啟動先進光源預研項目 將建世界低能區最領先的光源
    (資料照片)   11月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發布消息,經11月3日安徽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合肥先進光源(HALS)是世界低能區最領先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規劃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內容,將完善我國光源能區的合理布局、引領同步輻射及光子科學技術的發展。
  •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任務部署會召開2018-07-26
    7月25日下午,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負責人陸亞林教授主持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任務部署會議。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項目自2017年12月29日正式啟動以來,陸續完成了項目總體計劃的優化,確定了合肥先進光源物理方案,各項關鍵技術完成了方案設計及系列專家研討和論證工作。目前,各項關鍵技術樣機的總體指標、研製方案及各元器件的分項指標要求已確定,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首次監理會召開2018-06-28
    近年來,合肥光源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科研技術進展顯著,為建設合肥先進光源積累了良好的基礎。合肥先進光源的規劃和建設,對於完善我國同步輻射光源布局、搶佔未來科學和產業的制高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先進光源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不僅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建設內容,中科院和省市政府還共同支持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這對爭取「十四五」期間合肥先進光源正式立項和順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校對該項目高度重視,認真做好組織實施保障工作,目前預研工程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 首屆合肥先進光源科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羅喜勝指出,「無光不亮」,同步輻射光源一直是科學前沿的重要存在,也是科技前沿的必爭之地。光源在各個科學領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政策的需求,中科大提出在國家「十四五」計劃中建設合肥先進光源。羅喜勝對於安徽省、合肥市一直以來對合肥先進光源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目前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已經開始驗收準備工作,合肥先進光源的申報立項得到了領域內各位專家的支持。
  •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總體工藝測試會順利召開
    中科院一直在積極推動合肥先進光源的立項,省、市也給予了極大支持。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針對合肥先進光源的關鍵技術和整體方案進行預研工作,為項目十四五立項做好充分準備。她指出,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的第一個項目,為合肥大科學裝置集群和集中區的建設建立了很好的開端。她並表示希望通過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提升地方相關產業的現有技術水平。
  • 科學網—「合肥先進光源」設計方案獲國際專家組肯定
    新華社電 同步輻射光源被稱作「前沿科研的眼睛」,「合肥先進光源」是我國籌劃建設的國際最先進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 合肥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何以稱為國際最先進?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我們主要的特點是在低能端(小於2Gev),北京上海將主要覆蓋中高能端。之所以如此,一言以蔽之:合肥沒有北京上海有錢。當然這也是個玩笑,雖然也確實有事實成分。 一般來說同步輻射光源都是近似這個樣子。
  • 合肥先進光源:探索微觀世界的最亮「慧眼」
    作為我國籌劃建設的國際最先進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的設計方案和性能指標近日受到國際評審會專家組的高度評價。正在籌劃建設的「合肥先進光源」波譜覆蓋中紅外至中軟X射線波段,是擁有最高亮度的全輻射譜段空間相干性衍射極限光源。
  • 新光源預研科研用房最快下月開建 將助力合肥先進光源項目順利開展
    合肥先進光源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核心大科學裝置項目,其預研項目為其中關鍵環節之一。7月10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獲悉,新光源預研科研用房項目最快下月開建。該項目是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的重要部分。
  • 謝治:合肥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被稱為一代光源,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被稱為二代光源,上海光源被稱為三代光源。現在要建的就是四代光源。其中一個主要升級的性能就是亮度,就是更快看清微觀世界。 不僅合肥要建,北京,上海等地也都要建。一言以蔽之:科技進步了,也有更進一步的需求了,而且各自要建的也是各有專長。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
    實驗室主任、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總經理陸亞林教授致辭歡迎各位專家的到來。與會專家們從各系統研製目標、進展、與目標差距、關鍵技術難點與解決方案四個方面,與工程技術骨幹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經過認真檢查與評估,與會專家認為,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總體進展基本順利,各系統在完成技術方案優化和深化的基礎上啟動了設備研製,技術風險可控。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籌建國際最先進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
    新華社合肥11月10日電(記者 徐海濤)記者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悉,在成功建設運行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上,該中心正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日前,該光源預研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並正式啟動。
  • 我委支持建設的合肥光源在同步輻射多譜學聯用解析電化學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合肥光源探索了在電化學析氧反應(OER)過程中功能納米催化劑的結構演化過程。相關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能源與環境科學》等國際著名期刊上。  該研究團隊巧妙設計一種硫化鈷基催化劑(Co9S8-SWCNT),結合同步輻射Operando在線探測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了電催化劑在中性和鹼性電解質中的類「變色龍」結構自重構行為。在實際工作條件(pH梯度、電位等)的驅動下,不同的催化位點可以被顯著地激活。
  • 合肥先進光源用戶需求與線站規劃(視頻)研討會圓滿舉行
    2020年合肥先進光源用戶需求與線站規劃(視頻)研討會於2月27日至3月4日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辦,分為九個分會,圍繞譜學、成像、散射等先進實驗方法與技術,探討合肥先進光源(英文名稱Hefei Advanced Light Facility,簡稱HALF)在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地質、環境、生命、健康以及工業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 合肥先進光源園區規劃及預研項目推進會在合肥市高新區召開
    9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副局長鄭曉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朱長飛、副校長王曉平等一行,與合肥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宋道軍及建發局、科技局、經貿局主要負責人,圍繞合肥先進光源園區規劃及推進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等有關事宜
  • 大連光源: 給分子原子「拍電影」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戴東旭舉例說,比如臭氧層空洞的形成涉及到大氣上層臭氧分子(O3)的淬滅機制,霧霾的形成涉及到汙染物分子(SO2、CO等)聚集過程,燃燒過程涉及到氧原子或氧分子與其他分子的反應等一系列過程。要控制或利用這些物理和化學過程,我們就需要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過程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的反應機制,因此就需要精確並且高靈敏度地探測所涉及到的原子和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