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個高考大省,這一點應該沒人會否認。山東省內的大學整體實力不強,尤其缺乏高層次大學,這一點大家也有共識。與以上兩點相比,經常被人忽略的事實是:山東省內高等教育資源不均衡,綜合實力處於中遊的大學,地位略顯尷尬。
在山東省內,較高層次的大學(在山東省實行新高考之前,只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主要集中在濟南和青島兩座城市(前者是省會、後者是經濟強市),其他城市的多數大學,層次不高,發展受阻。
最近,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和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名單」,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濰坊醫學院、山東交通學院、濱州醫學院等本科學院入選,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學校規模並不大,開設學科也不多,但是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實力非常突出。
名單中並沒有出現一些傳統的地方性綜合類院校,如濰坊學院、德州學院、濟寧學院、菏澤學院、棗莊學院、濱州學院、泰山學院,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辦學規模比較大,但是缺乏「拳頭」學科。
面對困境和挑戰,這7所大學紛紛表態,要建設應用型大學。下面繆老師就圍繞著「城市」、「師範」、「綜合」和「應用」這四個關鍵詞,聊一聊這些大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城市
濰坊學院、德州學院、濟寧學院、菏澤學院、棗莊學院、濱州學院、泰山學院,這七所高校,除了泰山學院(位於泰安)名稱不是以城市名字直接命名,其他六所都是以所在城市的名稱來直接命名的。
這幾所大學都在2012年完成了市屬高校到省屬高校的性質變化,都屬於地方性綜合類大學,它們的辦學規模很大,但缺乏碩博點,學科開設很廣,但缺乏特別有說服力的學科和專業(沒有任何一所高校的任何一個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拿到C級或C級以上的評估結果)。也就是說,它們都屬於山東省教育廳在2020年10月份發布的《關於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推進建設應用型本科建設高校的範圍。
最近7所大學紛紛表態,計劃建設應用型的大學(應用型大學的性質,繆老師放在第四部分來介紹),也算是審時度勢,在當前情況下的最優選擇。
說起這7所大學,還不得不提到它們所在的城市,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就是所在城市的「高等教育名片」。上圖是山東省各所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所在城市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對於城市來說,這一張「高等教育名片」既是城市形象的體現,也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地方性院校的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很高,也就是說地方性院校的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城市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
在未來,這7所院校的學科開設方向、師資引進方向、資源投入方向都會更多與城市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生關聯。生於斯,長於斯,專心為所在城市培養人才。
二、師範
在上個世紀,我們興建了大量的地方師範專科學校,隨著時間推移,它們也慢慢成長為本科院校,以上所提到的7所大學,就全部都有師範的背景。
濰坊學院源自1951年建立的青島教師進修學院;德州學院源自1971年建立的德州師範專科學校;濟寧學院源自1951年建立的藤縣專區幹部文化補習學校;菏澤學院源自1949年建立的冀魯豫區第二師範學校;棗莊學院源自1971年建立的棗莊市教師進修學校;濱州學院源自1954年建立的北鎮師範學校;泰山學院源自1958 年建立的泰安師範專科學校。
三、綜合
這7所大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都已經是標準的綜合類大學了。如果用山東省內的大學來類比,你可以把它們理解成小了幾號的山東大學,共同點是學科門類齊全、招生人數眾多,不同點是院校層次相差比較遠。
濰坊學院,設22個院系,開辦68個本科專業,涵蓋10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25000人。
德州學院,設24個學院,開辦72個本科專業,涵蓋10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約20000人。
濟寧學院,設20個院系,開辦50個本科專業和23個專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20000人。
菏澤學院,設21個院系,開辦63個本科專業和30個專科專業,涵蓋10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21000人。
棗莊學院,設22個院系,開辦57個本科專業和38個專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19000人。
濱州學院,設19個院系,開辦60個本科專業和29個專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過18000人。
泰山學院,設15個二級學院,開辦65個本科專業和14個專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超過20000人。
四、應用
這7所院校的建設目標是應用型大學,那麼應用型大學是什麼呢?用通俗的語言來說,應用型大學以本科教育為主,而不會花很大的精力在研究生培養上;應用型大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而不是培養科學研究人才,學校本身的科研屬性也不強。
在這7所院校中,還有一所準備更名,它是濱州學院。據山東電視臺報導,這所大學更名「山東航空學院」已通過省級專家組評審,相關材料已上報教育部。
我認為,濰坊學院、德州學院、濟寧學院、菏澤學院、棗莊學院、濱州學院、泰山學院,未來將以服務所在的城市為中心,培養城市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辦學規模不會縮減,辦學方針會更加聚焦。如果非要用四個字來總結,那就是「更接地氣」。
對於這7所高校的未來,你怎麼看?你認為它們應該注重發展哪些學科,培養哪類人才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我是繆登峰,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