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中計算變量全距的方法

2021-01-08 翔宇亭IT樂園

關於全距

全距是統計學中離散指標的測度之一。

全距就是變量的最大值(Xmax)與最小值(Xmin)之差,也叫極差,表明變量的最大變動範圍或絕對幅度。全距通常用R表示,即:

R = Xmax - Xmin

全距一般只根據未分組數據或單項式數列計算。

全距是測定變量分布離中趨勢最簡單的方法,在實際中有較多的應用。如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溫差;股票市場中某股票每天的最高成交價與最低成交價之間的價差等。

全距只考慮了兩個極端變量值之間的差距,沒有利用全距變量值的信息,沒有考慮變量中間分布的情況,所以不能充分反映全部變量值之間的實際差異程度,因此在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R中計算全距的方法

在R中有兩種計算全距的方法

(1)使用max函數和min函數

(2)使用range函數

range函數返回一個向量,包含給定 參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R計算全距的例子

設從某班某門課程中隨機抽取了20個學生的成績,具體如下:

51,99,65,100,68,84,72,85,78,64,69,95,90,75,66,50,63,55,64,70.

求這20個成績的全距。

編寫R程序如下:

grade <- c(51,99,65,100,68,84,72,85,78,64,69,95,90,75,66,50,63,55,64,70)R1 <- max(grade) - min(grade)print(R1)tmpR <- range(grade)R2 <- tmpR[2] - tmpR[1]print(R2)

在R中運行結果如下圖所示:

R中計算全距的例子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我會定期更新有關R、Python、Excel、SPSS等數據分析的方法。

相關焦點

  • spss計算變量:不用記公式,一鍵輕鬆得到新變量!
    計算和轉化變量是數據處理分析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針對一些分析方法,原變量可能並不適合分析,此時就需要對原變量進行轉化,以利於後續分析。針對這一需求,SPSSAU提供多種計算變量的方法,三步即可生成變量,不需要再單獨輸入函數。
  • 多元回歸中常見的變量選擇方法及其在R中實現
    對於這個過程,可以根據回歸中各預測變量的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手動判斷選擇。也有一些機器自動選擇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例如逐步回歸法(stepwise method),全子集回歸(all-subsets regression)等。下文以多元線性回歸為例,簡介這些變量選擇方法在R語言中的實現過程。
  • R語言SQL管理資料庫的方法
    #使用SQL語句操作數據框,需要加載的程序包sqldf,tcltk,使用iris數據集以及演示library(sqldf)library(tcltk)head(iris)#了解數據集由5各變量組成#取出前幾行a1r <- head(iris,10)#一般方法
  • 使用R計算方差與標準差
    概述描述樣本值的離散程度,最常用的指標是方差和標準差,它們與前面所說的全距(極差)只使用了兩個極值情況不同,它們利用了樣本的全部信息去描述數據取值的分散性。計算方差的公式方差是各樣本相對均值的偏差平方和的平均。
  • 【方法】相關係數的計算與顯著性檢驗
    我們需要在論文中呈現描述性統計的結果,即,需要呈現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相關矩陣。樣本相關係數可以用來對論文中建立的統計模型進行驗證,也可以用來進行元分析。相關係數的計算和顯著性檢驗是一個很輕鬆的工作——通常情況下,研究者會使用SPSS計算SPSS中各變量的相關,SPSS也直接提供了對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驗,研究者需要做的就是點點滑鼠,然後將結果抄寫在論文中。
  • 和值、全距、間距算計「3D」(圖)
    點擊進入>>>   筆者已陸續向愛好福彩「3D」包和值的彩民朋友們詳細介紹過「和值加減法」與「和值全距加減法」,相信彩民朋友們一定記憶憂新。這兩種計算方法雖然具有計算簡單,投資小,適合翻倍和遞增投注等特點,但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命中率不高。為了幫助彩民朋友解決這一難題,筆者研究開發了和值計算系列方法之三,即:和值全距間距加減乘法。
  • R中計算樣本值分位數的方法
    統計上,分位數亦稱分位點,是指將一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範圍分為幾個等份的數值點,常用的有中位數(即二分位數)、四分位數、百分位數等。在統計學中,p分位數的計算使用如下公式計算:p分位數R中使用quantile()計算分位數,其形式如下:quantile(x, probs = seq(0, 1, 0.25), na.rm = FALSE,
  • 市場研究中的「多變量分析」法
    變量分析為統計方法的一種,起源於醫學和心理學,統計資料中有多個變量(或稱因素、指標)同時存在時的統計分析。 多變量分析探討一個結果變量(也稱作因變量)與一個或多個預測變量(也稱作自變量)之間的關係,是統計學的重要分支,是單變量統計的發展。
  • 和值絕殺招:和值全距加減法
    筆者在7月8日《信息時報》「行家論彩」裡向大家詳細介紹過用和值加減法計算福彩3D和值的簡單方法。筆者通過研究發現,計算和值的方法有很多種類。現在,向彩民朋友推出福彩3D和值計算系列方法之二:和值全距加減法。
  • 職場SPSS:計算變量數字表達式及操作演示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創造新的變量,或者說是衍生變量,這個時候用到SPSS軟體的【計算變量】功能。整個菜單的主界面還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左上角輸出新衍生變量的名稱,「=」符號的右側則輸入的是衍生變量的具體計算表達式,很明顯新變量的計算是基於原有變量。比如轉化率=目標訂單數/總訂單數。
  • 不用任何數學方法,如何計算圓面積
    詢問任何人圓的面積是多少,他們都會告訴你不就是��r⊃2;嗎。但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很可能並不知道。這是因為圓的面積公式的證明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麼不直觀,不令人滿意,要麼充斥著積分等高級數學概念。借鑑統計學習和機器學習的核心原理,我們可以使用蒙特卡羅模擬和多項式/二次回歸來創建基於計算的方法,以找到圓的面積公式。
  • 考研數學:淺談極坐標在二重積分計算中的應用
    二重積分不僅是考研中的「常客」,而且是計算三重積分,曲面積分的重要基礎,在二重積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知道計算二重積分的兩種方法:直角坐標和極坐標,對於本節,我們主要研究極坐標的計算和應用。一、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下極坐標是如何定義的:已知平面上一點P,在直角坐標系下坐標為(x,y),極坐標系下的坐標為二、如何用極坐標計算二重積分:1)從原點出發畫一條射線,觀察這條射線與積分區域相交的部分,其中與原點距離最近的點所在的極坐標方程即為
  • r語言卡方檢驗和似然比檢驗_r語言似然比檢驗代碼 - CSDN
    出現任意一種情況時,等式右邊的變量都與其他每個變量相關,此時我們無法清晰地劃分它們對因變量的影響。例如,對於雙因素方差分析,若不同處理方式中的觀測數不同,那麼模型y ~ A * B與模型y ~ B * A的結果不同R默認類型1(序貫型)方法計算ANOVA效應。
  • 隨機變量(含向量)函數的期望和方差的計算方法
    隨機變量(含向量)函數的期望和方差的計算方法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06-11-08  大 中 小
  • R教程:如何通過cox回歸模型計算RD(危險差)和NNT?
    那麼,怎麼計算生存數據中的 RD 和 NNT/H 呢? 在生存數據中, 為此我們先回顧一下生存分析中各個函數之間的關係: 假設T是一個大於0的隨機變量,表示從隨訪開始到結局事件發生的時間,T的概率密度函數(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為
  • R中計算樣本均值的方法
    ., Xn是總體X中的一個樣本,則統計量樣本均值的計算方法如下:樣本均值計算公式R中計算樣本均值的函數在R中,mean()函數用於計算樣本的均值,其使用格式為:mean(x, trim=0, na.rm = FALSE, ...)
  • R語言:用R計算各種統計值
    計算極差(range)duration <- faithful$eruptions # the eruption durationsmax(duration)-min(duration) # apply the max and min functions## [1] 3.5range(duration)
  • 常用的相似度和距離計算方法
    公式定義如下:適用場景主要用於計算符號度量或布爾值度量的集合間的相似度,因為特徵屬性都是由符號度量或者布爾值標識,因此無法衡量差異具體值的大小,只能獲得「是否相同」這個結果。所以Jaccard係數適合只關心集合中特徵存不存在,不關心具體值大小。
  •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跨步電壓計算方法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物理知識點:跨步電壓計算方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