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搜狐「人人都有佛性」博客
八木天線是由一受激單元,一反射單元和一個或多個引向單元構成的端射陣(實際上反射單元可以由一些單元或一反射面組成)。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日本東北大學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兩人發明了這種天線,被稱為「八木宇田天線」,簡稱「八木天線」,英文:Yagi-Uda antenna或Yagi antenna。
圖為拿著八木天線的八木博士,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但你知道這種天線的故事嗎?
昭和17(1942)年4月,侵略新加坡的日本軍隊在戰場上佔領了英軍的一個雷達陣地。從燃燒的焚燒爐中偶然獲得了一本筆記。首頁寫著雷達技師紐曼下士的籤名。裡面記有詳細的筆記。這沒準兒是雷達方面的手冊?筆記本馬上被技術班翻譯後秘密地運到日本國內,兵器本部的技師長官們都期待著從這本小冊子裡獲取敵人的無線電武器方面的資料,瞪大眼睛貪婪地翻閱著。
但是, 紐曼的筆記中頻繁地出現YAGI一詞的含義,誰都不明白。比如:發信天線YAGI的空中排列決定著受信4個YAGI的方向。到底是指天線以什麼形式設置?單詞YAGI到底怎樣發音?
之後,從新加坡的戰俘營裡,日軍終於找出了紐曼下士。當問到YAGI是什麼意思時, 紐曼一臉茫然。"你們真的不知道那個詞的意思嗎? YAGI是發明這種天線的日本人的名字"。發問的日軍技術將校張口結舌。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詞,居然是當時日本電氣通信工程第一人,時任東京工業大學校長的著名八木博士的姓!
八木天線是1925年由當時在日本東北大學擔任部長的八木秀次時年40歲時候發明的。當時,主要利用長、中波進行大陸間的無線電通訊剛剛顯露頭腳,還沒有短波廣播。利用超短波和極超短波還是人們的夢想。八木正率領著東北大學電子工學系挑戰夢想。一天,八木研究室裡,人們將發信和受信的天線前放一個略短於半個波長的導體後,其指向性增加,即確認了導波現象。這個現象引起了八木的關注,他利用各種條件進行反覆實驗,終於把超短波的送受信方法進行了理論闡明。根據該理論,指向性天線申請了專利,並在《電氣學會雜誌》上發表。但是,沒有引起任何反響,學術界視而不見。
3年後,八木在紐約召開的IRE(美國無線電技術協會)年會上發表了指向性天線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日本學術界難以置信的高度評價。當時八木的演講稿刊登在<IRE會刊>1928年6月號上,給世界電氣通信者留下了終於迎來夢幻般超短波時代的深刻印象。
於是正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發達國家,運用八木的指向性天線原理,很快開發出了雷達。但是,那時的日本政府卻根本不能理解其重要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敵人面前發射電波無異於在黑夜裡提燈告訴敵人自己的位置。偷襲珍珠港後,把奇襲作為我們特長的日本軍隊不需要它!"從而根本不去研究。甚至在昭和16年,對八木提出的延長指向性天線專利有效時間的申請,給出答覆居然是:難以證明是重要的發明,專利無效。
翌年,在新加坡發現了紐曼的筆記。事後,痛感雷達重要性的日軍頭目立即著手開發雷達。但是,為時已晚。發現筆記的4個月後,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莫名其妙地被打敗,日軍大勢已去。當時炸毀日本四艘航空母艦的美軍杜雷斯的轟炸機上搭載的就是八木天線,這是戰後日本人才得知的。
八木秀次發明的超短波指向性天線,由英美軍隊雷達手命名為「八木天線」。最初是由11根導體棒組成的,後來經過簡化,在主導體棒前後設置2-3根反射器和導波器而形成今天的樣子。
圖片來源:搜狐博客「人人都佛性」
上圖為用兩個八木天線進行目標定位的示意圖。埋伏在礁島的美軍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發現了正在調動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立即出動轟炸機將山本五十六的四艘航空母艦全部擊沉,使日本海軍元氣大傷。
戰後,利用超短波進行電視廣播的時代到來了。八木天線再度登上世界舞臺。1952年,八木天線株式會社成立,八木秀次就任首屆社長。翌年2月和9月,NHK東京電視臺、日本電視臺先後成立並開始播出,日本國民便開始沉浸在力道山、鐵臂阿童木的世界中。
經過戰後恢復,迎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日本,豎在各家屋頂,進而林立在世界各地街道上的八木天線成為了20世紀日本的發明象徵。
-END-
可能你還想看以下內容
本公眾號文章均由「北緯21度收音機」收集整理、配圖,轉載請註明。
2016年第84期,總第160期
一個精緻主義者的情懷——讓網際網路延續收音機情懷。
請搜索公眾號:北緯21度收音機,或添加:L21-radio,或長按下圖的二維碼關注。
新浪微博、博客|豆瓣|知乎|LOFTER
@北緯21度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