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中國人學習漢字無法避開的工具,和古代需要通假字來學習漢字不同,現代漢語已經可以通過拼音來學習。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通過音節和音調的配合,讓孩子更準確的發聲,如果和古代一樣,那就有可能是一個老師一個發音了。
學習拼音除了能夠準確的發音認字,還可以統一規範語言,畢竟中國地大物博,全國各地的方言數不勝數,別說南北方之間的差異巨大,就是南方地區之間各種方言也是互有不通的地方。據說在福建廣東地區一個村子和一個村子的方言都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拼音的出現和使用就非常有必要了。
事實上,現代漢語拼音從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這麼長時間走來,拼音的使用也更加專業、規範化。這其中最專業的的那些人應該就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了,他們字正腔圓,說話一點也不拖泥帶水,讓人很喜歡這種說話的語調。
但是,拼音發不準會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1.方言環境影響
正因為我國方言眾多,而且南北方差異懸殊,這也就導致了兒童在學習拼音時很容易受到某一方方言的影響。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南方人NL不分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的直接原因就是南方方言中對於鼻音和邊音的不清楚認識。發音不準同樣也是如此,方言環境的影響讓孩子對某些字音辨識不清,但是長時間處於方言地區他們又很難注意到這一點。
2.發聲器官發育不完全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發生過程非常精密,缺少哪一環都會導致說話發聲受到影響。如果是發聲器官沒有發育完全,那麼我們說話的時候,在某些需要「咬文嚼字」的字音上也會出現發音不準的現象。
拼音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重點,不應該將他忽視掉,在孩子適齡入學的時間也要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否則孩子的語言能力相比較於其他孩子落後的不是一星半點。
對於孩子的拼音學習,家長雖然不能忽視,但也不用如臨大敵,語言的發育應該正常的發展,讓孩子的拼音學習也在適合他的年齡進行,不要過早學習,但也不能太晚學習。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拼音不準的現象,最好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看孩子是由於語言環境的影響導致,還是由於發聲器官沒有發育完全的影響,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後期的語言矯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