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孩子未來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個人因素,俗話說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好口才一定是人才,那麼有的孩子說話時,拼音發音不準怎麼辦呢?不及時糾正是不是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和自我成長呢?其實,正常語言發育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個別拼音發音不準的現象。兒童的語言發育體現在主發音上本來就是從不準到準確的過程;
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的發音器官結構或功能性的障礙:如顎裂、聽力、舌系帶等原因造成的構音不準,都會長期伴隨孩子的語言發音過程,這些都會對孩子今後的語言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試問,誰不希望自己能有一口悅耳動聽的語音,口吐蓮花的口才呢?
1、排除在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找出發音不準的其他原因,一般可以通過語音矯正訓練,都可以完全解決發音的問題。
2、還要考慮方言、家庭語言環境異常或不明原因引起的因素。小提示:一般正常兒童5歲以後就完成了語言發育,因此,如果孩子超過5歲了,還有明顯的說話不清楚,就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了,另外,如果孩子的發音情況明顯落後於同齡的兒童,同樣需要家長重視起來。
下面推薦幾個單因素構音障礙的矯正實例,以供孩子的父母進行參考。
參與發音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精密的系統,這裡面包括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聽覺系統、發聲系統和調音系統。一個音素想發出來,一些音素的組合——句子想發得流暢,這都需要調音系統非常精密的調節,以及長期的練習,各部分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都要恰到好處,才能得到正確的發音。發音部分組成:舌尖 上顎 嘴唇 牙齒 氣流 聲帶 面頰等。 注意各個發音部分的正確協調關係。
舉個慄子:
比如t、k 不分,g、d 不分
某些孩子會把「苦瓜」念成「tǔ duā」,「大姨父」念成「da yi hu"。並且不是個別詞語會讀錯,而是把所有的k、g、f都分別替換為了t、d、h。K音是送氣音 舌根音,即發音部位在舌根,需要舌後半部分與上顎接觸,並有氣流送出。具體的方法與t音一樣,先從矯正發音方式開始,再與韻母結合發音,最後是結合詞語進行發音練習。「ke」無論是「k」還是「ke」都要強調舌頭的位置一定不能超過牙齒。依舊多次練習來形成機械記憶,無論是「t」還是「ta」,一定要明顯的強調舌頭伸出的位置要超出牙齒。連續多次來強化這個記憶。
一般父母在家庭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矯正時,一定要尋求專業的矯正師的幫助,因為他們對發音的病理結構非常了解,會有針對性的做一些功能恢復和強化訓練。比如口肌,舌肌的針對訓練,這些都是非專業的父母所無法掌握的。比如有的語音矯正師,在對k音進行發音糾正時,需要藉助相關的工具,糾正舌部的一些發音位置,練習舌部的某些肌肉力量,通過氣流、氣壓的配合訓練上顎,唇等協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