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農曆八月十六的夜,有著近600年歷史的北京古觀象臺響起悠然琴聲,古臺之外,是繁華都市的車水馬龍;古臺之上,是8架數百歲「高齡」的古老天文儀器……人們登臨古臺,共賞明月,感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境。
已經存在快600年的古觀象臺,是世界上持續觀測時間最長的天文臺。古臺之上,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天體儀、地平經緯儀、璣衡撫辰儀靜默無言,除璣衡撫辰儀由乾隆皇帝敕造以外,其餘7架儀器都是清康熙朝產物。
「老師,這些清代的天文儀器現在還能使用嗎?」一個好奇的男孩問。「能用!」北京古觀象臺專家楊帆說,比如天體儀,是用來進行黃道、赤道和地平三個坐標系統的相互換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視位置的。如果仔細看,會看見它上面鑲嵌著1888顆星星,它們有大有小。當時的天文學家將星星標誌為大小六等和一種形狀為梅花的「氣」,「氣」也就是星團。「它其實是結合當時西方最先進、最精準的星表製成的儀器。如果熟悉使用方法,也可以模擬古代天官操作觀測!」楊帆說。
明月升起,伴隨著悠揚的《月滿西樓》和《彩雲追月》的琴聲,觀眾們在天文望遠鏡前排起了隊伍,等候著觀測八月十六的圓月。「今天的月亮雖然『圓滿』,但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就顯得不夠『有層次』。初六、初七時,環形山和月海的陰影是最『立體』的。」北京古觀象臺專家告訴觀眾們,雖然中秋月最圓的時候在10月2日凌晨,不過晚上看月亮,月面依舊被照亮99.5%以上,還是很圓潤的。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