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之中邪惡的蜈蚣,怎料在中醫的手裡,卻成為了肝癌的救命良藥

2020-11-22 尋醫問藥

蜈蚣,這一毒蟲之物,一直以來都被人類定義成邪惡的角色。小時候看倩女幽魂時,金袍法師化身成千年蜈蚣的恐怖場景讓如今的自己依然歷歷在目。

蜈蚣,百足之蟲,樣貌醜陋,其邪惡身份很早就定型了。早在秦朝之前的巫蠱之術中,蜈蚣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而這裡的」蠱」其實就是一種毒蟲,所說的巫蠱之術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因為古時候缺乏醫學知識,所以人們才將這一現象和巫術聯繫到一起。而這裡的蠱中,最常見的毒物就包括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

製作巫蠱就是將這些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中,密封十天,開封後存活下來的那隻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蠱的首選,然後經過飼養最終就是蠱,把它的糞便放在別人家的水井或糧食裡吃了的人肚子裡就會長蟲,慢慢身體虛弱而死。

蜈蚣,在制蠱時勝出並最終成為蠱的概率是極高的。

蜈蚣,除了它邪惡的一面以外,幾千年來,在中醫上它扮演著「以毒攻毒」的作用,被中醫用來治療大量的疑難雜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蜈蚣的「邪惡的毒」。

中醫對蜈蚣的認識

關於蜈蚣的藥用信息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屬於治病且有毒的藥物,

《神農本草經》載其"味辛溫,生川谷。主鬼注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虐,去三蟲"。此外,歷代本草如《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諸多藥學著作均有蜈蚣" 有毒" 的記載。

中醫認為,蜈蚣味微辛,性微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

臨床上常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用於痙攣抽搐

由於蜈蚣辛溫,性善走竄,通達內外,有比全蠍更強的息內風及搜風通絡作用,二者常相須為用,治多種原因引起的痙攣搐,如止痙散。經適當配伍,亦可用於急慢驚風、破傷風、風中經絡、口眼斜等證。

2.用於瘡痛腫毒、瘰、結核

蜈蚣能以毒攻毒且味辛散結。以本品同雄黃、豬膽汁配伍制膏,外敷惡瘡腫毒頗佳,如不二散;用蜈蚣與茶葉共為細末,敷治瘰癧潰爛。治毒蛇咬傷,可以本品焙黃,研細末,開水送服,或與黃連、大黃、生甘草等同用。

3.用於風溼頑痺

蜈蚣亦有與全蠍相似的搜風通絡止痛作用,治療頑痺疼痛可與風、獨活、威靈仙等祛風、除溼、通絡藥物同用。

4.用於頑固性頭痛

蜈蚣能搜風通絡止痛。治久治不愈的頑固性頭痛或偏正頭痛,常常配伍天麻、川芎、白附子等。

二 蜈蚣「邪惡的毒」

蜈蚣的毒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的毒液,二是蜈蚣蟲體本身。

作為藥用的蜈蚣,常常為其乾燥的蟲體,所以說,中醫對蜈蚣毒的認識更多的是屬於對蜈蚣蟲體本身的毒性的認識。

1.蜈蚣的毒液

蜈蚣毒液是蜈蚣頭部顎足毒腺分泌的液體,蜈蚣毒液的毒力屬於高毒範圍。蜈蚣的溶血活性物質主要集中在毒液之中。

蜈蚣的毒性成分主要是兩種類似蜂毒的物質:即組織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質,能引起過敏性體克和心肌麻痺, 並可抑制呼吸中樞。 蜈蚣在捕捉食物或自衛時, 用鋒利的毒顎刺入捕獵對象的身體,分泌毒液使獵物麻痺,然後咬食。

*被蜈蚣咬傷後,會引起傷口周圍紅腫、疼痛等,並持續數小時, 甚至可波及附近淋巴結腫大。

蜈蚣咬傷的中毒症狀包括:

1)皮膚表現:疼痛、燒灼感、癢、紅斑、充血、皮下出血、水腫、表皮壞死、脫皮。

2)非皮膚表現:嚴重者有頭暈、噁心、嘔吐, 甚至因劇痛而引起心率和呼吸不規則。

但讓人慶幸的是蜈蚣每次咬人時排毒量很小, 故一般不致於致人於命。

2.蜈蚣蟲體的毒性

蜈蚣蟲體的毒性相較於蜈蚣毒液而言就低了很多了,但是其毒性的產生也離不開氣毒液中同樣具有的成分如組織胺樣物質、溶血性蛋白質及多肽毒素等。

這些成分,是食用蜈蚣產生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神經毒、肝腎毒性、過敏性休克和心肌麻痺,並可抑制呼吸中樞的物質基礎。

例如:組織胺是機體自身的一種傳導物質,與系統性炎症、變態反應有關。長期大量服用蜈蚣藥材可能導致過量攝入組織胺,引發過敏性中毒。

此外,蜈蚣毒液中含有蛋白水解酶、磷酸酯酶等溶血性物質,具有多種水解酶活性,這些水解酶均能不同程度破壞內臟組織和血液循環系統,迅速造成組織損傷和溶血。

三 食用蜈蚣的安全劑量

總體而言,蜈蚣蟲體的毒性劑量較大,用其乾粉進行急性毒性試驗不能測出LD50。

蜈蚣研粉口服的最大耐受量(MTD)為9.96g/ kg 生藥。服藥後實驗動物未有明顯行為異常,無動物死亡,此量相當於推薦成人臨床用量的140倍(按臨床生藥用量5g /d成*質量 70 kg 計算)。

以推薦臨床成人日用5倍的劑量,給小鼠連續服用少棘蜈蚣1個月, 動物體質量、血色素、內臟器官均無異常變化。此劑量相當於50kg體質量的成人日用少棘蜈蚣量25~50g(相當於34.2~68.4條)。

口服蜈蚣粉50g/kg(相當於50kg *臨床用量5條蜈蚣的7~13倍),動物服未出現死亡。

研究還證實,以相當於成人日用25條的劑量(超過推薦成人日用量劑量10倍)給動物用藥30天,觀察骨髓細胞染色體與對照組無差異,由此認為藥材蜈蚣無致突變作用。

上述的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口服蜈蚣具有較大的安全劑量,但其臨床的常用量為3~5g,蜈蚣粉的臨床常用量為1~3g。所以在應用中仍需謹慎對待。

四 以毒攻毒,蜈蚣常用於腫瘤的治療

現代研究表明,蜈蚣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增值、促使細胞凋亡、幹擾細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以及調節免疫等多途徑來發揮抗腫瘤作用。蜈蚣多種提取物以及從中分離得到的多種化學成分及蛋白質與多肽對肝癌,胰腺癌,舌癌,喉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多種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蜈蚣入肝經,具有通絡散結,以毒攻毒的功效,在治療肝癌方面的臨床研究報導較多。

比如鄔曉東用鱉甲蜈蚣湯治療原發性肝癌[1]。蔣士卿選用陽和湯加蜈蚣作為基礎方治療骨癌有較好療效[2]。周仲瑛教授用蜈蚣與僵蠶、制白附子、全蠍等相伍而成牽正散,治療腦瘤,既可以祛伏風,又能透邪毒,散頑痰,直中病機要害[3];

在用於治療腫瘤的臨床應用上常與解毒消癰藥配伍,且用之不可過量,時間不宜過長,中病即止,抗腫瘤療效要優於單藥的使用。如:

蜈蚣配全蠍可治療腦瘤、中晚期腫瘤以及腫瘤疼痛的患者;

蜈蚣配土貝母兩藥相伍用於治療惡性淋巴瘤;

蜈蚣配僵蠶治療腦瘤病等;

蜈蚣配莪朮可緩解慢性白血病肝脾腫大等;

蜈蚣配鱉甲治療原發性肝癌;

蜈蚣配陽和湯治療骨癌;

蜈蚣配全蠍、土鱉、水蛭等蟲類藥治療結腸癌等

等等,以上的配伍都是可供參考的配伍。此外,在用量上一般為 2 條,不超過5 條,應以患者的實際情況以見效適度為準。

相關焦點

  • 世間「五毒」,指的是哪五毒?
    說到「五毒」,人界的一般指「吃、喝、嫖、賭、抽」或「坑、蒙、拐、騙、偷」;動物界指「蛇、蜴、蜈蚣、蜘蛛、蟾蜍」;礦物界指「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人界的是人自己搞出來的,動物界的是常見的幾種動物,礦物界是自然界經過億萬年形成的。古代至今把動物和礦物界的有毒動物和礦產藥材合稱「五毒」,其實都是可以入藥利用的。
  • 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
    那可就要屬咱們民間流傳千百年的「五毒」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看到這五種動物,可能大家的腦海中第一浮現的都會是比較負面的印象。「毒數」:★☆☆☆☆寓意ID:百折不回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岐尾。」就是說蜈蚣身體很長,並且有許多對步足,所以又叫做百腳蟲。
  • 為什麼說壁虎是五毒之一?它有什麼毒?
    在很多故事和傳說中,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被合稱為「五毒」。在以前的端午時節,北方部分地區有一種習俗,把這五種動物的形象剪成圖紙,貼在門、窗上,為了防止病蟲害對人們的傷害。大人們還會在小孩子的衣服上縫製出五種毒物的圖案,防止蛇蟲咬傷孩童,意味著五毒不侵,也蘊含了驅兇納吉的美好願望。
  • 天下第一美味,竟然是五毒之首!
    不一刻,蜈蚣將青蛇咬死,在青蛇和蟾蜍身上吸毒,然後遊行一周,昂然自得。這就是五聖相鬥其中一次的戰鬥情景,!能讓觀看者毛骨悚然,蜈蚣最終成為贏家。當然每次決鬥的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洪七公道:「天下大言不慚自稱英雄好漢之人甚多,敢吃蜈蚣的卻找不出幾個。」楊過心想:「除死無大事。」將那條蜈蚣放在口中一嚼。只一嚼將下去,但覺滿嘴鮮美,又脆又香,清甜甘濃,一生之中從未嘗過如此異味,再嚼了幾口,一骨碌吞了下去,又去挾第二條來吃,連贊:「妙極,妙極。」洪七公見他吃得香甜,心中大喜。
  • 為什麼說壁虎是五毒之一?它究竟有多毒?
    在很多故事和傳說中,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被合稱為「五毒」。在以前的端午時節,北方部分地區有一種習俗,把這五種動物的形象剪成圖紙,貼在門、窗上,為了防止病蟲害對人們的傷害。大人們還會在小孩子的衣服上縫製出五種毒物的圖案,防止蛇蟲咬傷孩童,意味著五毒不侵,也蘊含了驅兇納吉的美好願望。
  • 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公雞蜈蚣:求你查一下公雞是什麼段位
    我們談論的是被稱為五毒的「蜈蚣」。無論是在什麼時候,人們都對蜈蚣都有一種恐懼感。就連大俠金庸小說中描述的蜈蚣也很邪惡。蜈蚣身上帶著致命的毒液。 我們經常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公雞和蜈蚣打架的場景。公雞可以輕易地吞食蜈蚣,而不用擔心蜈蚣的毒性。
  • 文玩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與蟾蜍
    五毒都是什麼,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中國人認為這五種動物身上都有毒,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對於中國人來說五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可以說它是我們人與世界交流的密碼。 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國古人認為它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根本。
  • 好奇心日報 | 壁虎是五毒之一,它究竟有什麼毒?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  穀雨節流行禁殺五毒的習俗。,手遲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說明,用以「震懾五毒」。  中醫裡有一種說法,說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
  • 百蟲宴中瘮人的蟲子佳餚,怎料個個上榜美食排行,吃過的都是狠人
    今天小編就來介百蟲宴中滲人的蟲子佳餚,怎料個個上榜美食排行,吃過的都是狠人。性平味甘,稍加調味品即可成為美味。 油炸蠶蛹 第五名:油炸知了。
  • 品嘗「五毒菜」,學習「五毒」知識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先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1、在您大腦的知識圖譜中,首先想到的「五毒」是什麼?2、「五毒菜」您品嘗過嗎?3、民間流產的動物中的「五毒」裡有蜘蛛嗎?4、「五毒水果」是針對哪一類人來說的?5、佛教「五毒」您了解嗎?6、礦物界「五毒」都是什麼?7、對於男女來說,「人生五毒」各指什麼?8、中醫理論中,「人體五毒」知道是什麼嗎?9、裝修領域的「新老五毒」有什麼說道呢?
  • 五毒再現 《屠龍戰神》消滅百足之蟲
    與此同時,有一股邪惡的力量在蠢蠢欲動。魔物也在成長著,發展著,甚至他們開始製作種種工具來對付人類。在動網先鋒旗下遊戲《屠龍戰神》中,人類即將與獸類展開大戰。  瑪法大陸上的獸類不計其數,千萬年之外,獸類與人類展開一場爭奪戰爭。由於實力較弱,並且自身力量不足,獸類在這場戰爭中一敗塗地。然而失敗後,他們並沒有放棄修煉自身。被人類殺死的獸類,多年來,一直在吸收邪惡力量。
  •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22 16:05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
  • 五毒之首的蜈蚣,為何毒不死大公雞,網友:真是一物降一物
    五毒之首的蜈蚣,為何毒不死大公雞,網友:真是一物降一物在一些深山之中,經常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些動物是有毒性的,我們熟知的蜈蚣就是生存在深山中的生物,而且蜈蚣被稱為五毒之首,因此有著非常強大的毒性,那為何毒不死大公雞
  •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為什麼五毒之一的蜈蚣,毒不死大公雞,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動物們為了保護自己,很多都帶有一定的毒性,蜈蚣作為五毒之一其中的一種,最大的特點就是,腿特別多,並且有毒,被它咬過的人,無一例外都要進醫院立即處理
  • 為何五毒王蜈蚣,卻毒不死大公雞,看完總算明白了
    一提起蜈蚣相信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害怕,因為蜈蚣中含有劇毒的,一旦被它咬到那麼輕者會出現頭暈,嘔吐,動物被咬直接就死亡了。蜈蚣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的動物,蜈蚣,毒蛇,蠍子,壁虎以及蟾蜍被人們稱為五毒,此可以看出它的毒性有多麼的強。
  • 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這段位真不差
    在我國民間有許多的民俗,比如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端午時午讀便開始孽生,於是就衍生了避五毒的習俗,那麼你們知道這五毒是哪五毒嗎,其實就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五種動物,而蜈蚣便是我們所說的五毒之首,它的毒性非常強,但縱然如此,在大自然中蜈蚣還是有天敵,蜈蚣雖毒卻毒不死大公雞
  • 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這是怎麼回事呢?
    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這是怎麼回事呢?在農村裡,有著很多在城市中看不到的動物,就比如大公雞和蜈蚣,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見過這兩種動物。蜈蚣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的動物,它被人們稱為是五毒之一,大公雞在農村則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而它們在面對蜈蚣的時候,會把蜈蚣當做零食吃下去。那麼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五毒中的蟾蜍跟蜈蚣中最厲害的種類,曾導致生態失衡
    蟾蜍也是五毒之一,更有人把三足金蟾作為招財的象徵。這個最常被忽略也被低估的五毒角色蟾蜍,可能是因為它看起來比其它五毒角色要溫順的多,也不太會攻擊人類,所以常常被許多人忽略這個生物的實力。蜈蚣被稱為五毒之首,但是其實呢,在古代並沒有將五毒做出排名,這也是現代人自己加上的名稱。蜈蚣之所以會獲得這個稱號呢,是有很大的原因。因為蜈蚣在很多人為安排的五毒生物大戰中,獲得較多的勝利。即使面對毒蛇或者毒蠍,蜈蚣都是常勝將軍,可見這種生物的兇猛程度。
  • 五毒之首的蜈蚣為什麼對公雞不起作用?蜈蚣:公雞的段位才是重點
    眾所周知,在我們古代民間已經流傳了幾種有毒的動物因此被稱之為五毒。它們分別為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因為這幾種毒物可以有效的毒死一個人,而且非常的輕鬆,從古至今了解他們的人都會非常的擔心受怕就連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也會把這5種毒物寫得天花亂墜,讓大家毛骨悚然。
  • 作為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呢?看完解開心頭疑惑
    作為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會害怕大公雞呢?大家都知道,蜈蚣是一種擁有劇毒的昆蟲,人類看見它都會感到害怕,如果不小被蜈蚣咬傷,被咬傷的部位會迅速紅腫且伴有陣痛感。並出現一圈紅線,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還會引發頭暈噁心等症狀。甚至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