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個領域,深耕一個專業,一直到深耕一個題目,一個人……你得堅信,時光必將償報這樣的專注。
羅傑·彭羅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成為獲獎者之一。而彭羅斯的四部主要著作《皇帝新腦》《宇宙的輪迴》《時空本性》《通向實在之路》的簡體中文版的背後,離不開湖南科技出版社吳煒和她的同事們辛勤的勞動。
2005年,吳煒第一次接觸到彭羅斯的著作,內心起先是猶豫的,「他的《通向實在之路》是一部集數學物理學大成的神作,充滿了老彭的個人風格,但內容很多都是公式,太小眾了。」當時吳煒也擔心過這本書賣不動。但她的幾個譯者朋友都鼓勵她去接:科學的價值永遠無法和科普的價值畫上等號,出版的價值也永遠無法和市場的價值畫上等號。
作為霍金的朋友,彭羅斯在中國的地位起先並不引人注目,引進彭羅斯的書,最開始還有人會認為是來蹭霍金熱度的。儘管他們在學術上後來分道揚鑣,甚至互相爭執,但他們內心從未放下對對手的敬重,也從未放棄過在爭執中保持合作,而且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霍金說:「羅傑為研究奇性和黑洞引進了關鍵技巧,我也來助他一臂之力。這就是時空大尺度因果性結構的學問。」
彭羅斯與霍金,一對偉大的夥伴與對手
「我認為彭羅斯和我在經典工作方面的觀點相當一致,然而,我們在量子引力,或者毋寧說量子理論本身的研究上分道揚鑣。雖然我因為提出過量子相干性喪失的可能性,而被粒子物理學家們認定為危險的激進主義者,但和羅傑相比,我只能算作保守主義者。我採取實證的觀點。物理理論只不過是一種數學模型,詢問它是否和實在對應是毫無意義的,人們所追求的應該是預言應該與觀察一致,我認為羅傑內心是一位柏拉圖主義者,這要他自己承認才算。」這是霍金對這位偉大的夥伴兼任對手的評價,而他們之間的辯論,形成了另外一本彭羅斯著作《時空本性》。
《時空本性》與《通向實在之路》是命運大致相同的圖書,它們美麗的特質並無二致。一位譯者這樣說:「對於會欣賞科學之美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圖書就是頭頂的星空,你一定會久久不能自拔,驚嘆造物的神奇,追隨時間的箭頭,抵達那偉大澄明的境界。」正是這些譯者給了吳煒信心,他們的價值判斷裡不是市場的短視,而是科學的遠大前程。吳煒說:「他們都是我在出版道路上的燈塔,指引方向並給予最切實的後盾支持。」《通向實在之路》後來並沒有虧損,雖然印數不多,但總算有重印。吳煒還記得臺灣還有佛教團體來郵購,這證明了科學作為信仰的普遍性,「看來宇宙法則的完全指南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自從1995年加入李永平前輩的「第一推動叢書」團隊後,吳煒擔任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很多大型叢書的編輯,第一推動叢書、費曼叢書、愛因斯坦全集……這些工作異常艱辛,以前的效益也不好,直到最近幾年科普熱的興起,她才變得引人注目。副社長凌偉說:「我們多次要她出來當編輯室主任,總被她拒絕,她說她就喜歡做普通編輯,編她喜歡的書。」
任何事情都不能取代她在編輯崗位上的樂趣,她也有自己的信仰,心中有自己的神,黑洞也是信仰,彭羅斯也是值得追隨的神,在彭羅斯身上也能找到命運共通之處:「是個科普編輯都會做黑洞的書,這一點都不奇怪,它滿足了大眾對科學的想像好奇。它又關乎宇宙的起源,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科學前沿,不斷有新的進展。之所以出老彭的書,主要是他是霍金的學術好友,我社囊括了霍金的主要著作,他的朋友圈也是我們搜羅的對象。而且彭羅斯是個大神級人物,數學物理跨界,永遠保持自己的判斷,不隨大流,擁有很多活躍的原創思想。但他寫的書都洋洋灑灑,最要命的是一點也不避諱數學,跟霍金比天壤之別,以前一點也不好賣。」
關於彭羅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要成就,BBC經典紀錄片《時間之箭》裡早已有過描述:1965年,霍金和彭羅斯在一次長談之後,有了各自的頓悟,霍金從宇宙膨脹的這個事實當中,倒推如果宇宙是不停地收縮那會怎樣?那必定會有一個奇點,那就是宇宙的起源!而彭羅斯則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他們的長談:如果恆星也不斷地坍縮那會怎樣?那也會形成一個質量和引力都無窮大的奇點,那樣的後果是什麼?由此,彭羅斯開始了他的黑洞探索之路。
這個經典的故事在今天聽起來是如此令人激動,吳煒評價說:「彭羅斯獲獎是基於他1965年做出的發現,1970年他又和霍金一道進一步發展了奇點定理。得獎有點晚,照理霍金也可以得,我很遺憾諾貝爾獎沒有早兩年一起發給他們兩個。我們最近也會推出《黑洞之影》,講如何給黑洞拍照。說回彭羅斯,他這種寫法是對那些有心想在這方面有所收穫的讀者是非常友好的。對大眾而言,可能有點太瑣碎,數學太難。但對於看得懂的人卻十分有用,因為他不會用蹩腳的比喻來給你不正確的概念。費曼其實也主張這種寫法,不避諱數學,關鍵是要清晰明了。他們二人都是圖形思考能力強的那一類,彭羅斯的幾何非常好,有天賦。他的書有個特點,手繪科學插圖好看,形象又直觀。」
擅長於跨界研究的彭羅斯本身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他正式的身份乃是數學教授而不是物理教授。數度再版的《皇帝新腦》就是他這種能力的最佳證明。該書試圖解答人類三大奧秘之最,大腦和心智的奧秘,橫跨了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學、宇宙學、神經和精神科學及哲學等很多學科,成為了風靡世界的暢銷書。它裡面描述的圖靈機和圖靈測試,正是當前人工智慧領域裡面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吳煒說:「《皇帝新腦》是彭羅斯1989年寫的,初版是李永平老師引進的。針對那時候的IT產業發展背景,他依據圖靈機原理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否認了強人工智慧——當然現在我們對強人工智慧的信心要大一些了。這部著作是綜合數學物理和人腦科學基礎上討論人工智慧的開創性經典著作,到今天看也不過時。第一推動叢書於2014年出版他的《宇宙的輪迴》,討論的是他對於宇宙起源的新理論;共性循環宇宙學,意思是我們宇宙的終結就是下一個宇宙的誕生的起點,他在數學上證明這一點是可行的。」
這就是科學的樂趣,也只有像吳煒這樣能真誠享受到科學樂趣的人,才能夠盡情享受科技出版帶來的樂趣:「熱愛自己的工作,相信你做的書有價值,值得流傳就會幸福,儘管這些書的內容我也不能全看懂。」
(羅傑·彭羅斯新著《新物理狂想曲》中文版即將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