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疤痕患者來說,疤痕不僅難看,而且經常會出現疼痛、瘙癢的症狀,非常影響個人形象和生活、工作。那麼,疤痕為何會出現種種異常?為何形態各異呢?對此整理了下列的專業解答。
問題一:疤痕的「疼痛之謎」
疤痕在增生過程中會有疼痛,疼痛往往和瘙癢一起發生,程度明顯者,會影響患者休息,徹夜難眠。但疤痕成熟後大多數患者沒有疼痛感,只有少數疤痕有疼痛,如深的凹陷性疤痕累及神經幹可產生放射性疼痛。
傷口癒合過程中及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患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瘙癢和疼痛症狀。瘙癢、疼痛感覺往往是疤痕增生的表現,並且症狀越重,預示著疤痕增生越快,臨床上通常將其作為疤痕增生與消退的判斷指標之一。
問題二:疤痕為什麼發紅?
創傷後第三天,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共同組成肉芽組織,肉芽組織不斷充填創口。由於肉芽組織內肥大細胞產生過量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促進血管的生成,導致毛細血管增生,從而使疤痕組織呈現紅色或紫紅色。血管增生導致的發紅可持續半年至數年。
另外,由於異物、病菌的存在,皮膚血管內的組織細胞、肥大細胞,會產生免疫反應,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發紅現象。單純的炎性造成的發紅會在炎性消失後一周左右恢復正常。
問題三:疤痕為什麼質地堅硬?
增生性疤痕在增生期,往往質地非常堅硬,摸起來像是橡皮樣、塑料樣的手感,在臨床治療中,注射針頭經常出現難以插入、甚至折彎的現象。
從病理上看,這是由於疤痕組織內,膠原纖維無序、緊密的排列,形成緻密的結締組織,缺乏彈性纖維。同時,血管擴張,毛細血管極度充血。
問題四:疤痕為何會形成色脫、色沉?
瘢痕色澤改變包括色素脫失、色素沉著及二者混雜存在。瘢痕色素脫失也稱脫色素性瘢痕,表現為疤痕局部血管少,顏色呈白色,表皮薄,不易耐受摩擦和負重,在關節或張力較大的部位易引起破潰,破潰後常形成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發生於面頸部及四肢者影響尤為明顯。色素沉著表現為瘢痕色澤較深。
問題五:疤痕的瘙癢與天氣變化
當一個人受傷、手術或燙傷、燒傷,傷口開始癒合,出現疤痕時,疼痛會明顯減輕,但是刺癢的感覺卻接踵而來,尤其是出汗或天氣炎熱時更會感到奇癢。
原因有四:
首先,天氣炎熱、心情激動、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時,會導致血流加快,血管擴張,從而運送更多的組胺、神經肽、蛋白酶等瘙癢介質,造成瘙癢感;
其次,汗液的刺激,炎熱時會分泌較多的汗液,流到疤痕表面,汗液中的氧化鈉、氧化鉀、尿素等化學物質,可導致皮膚瘙癢;
另外,大面積疤痕患者,由於汗腺、皮脂腺等皮膚附屬器的缺失,可造成皮膚中的廢物無法通過流汗排出體外,也會導致瘙癢難捺;
疤痕中神經的混亂、發育不全等因素,也是造成疤痕瘙癢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