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大師疼痛康復專題課程系列 1.0》
第十講 神經治療
Neural therapy
1. Scars 疤痕
Changes of bioelectrical state of skin = inflammation
皮膚生物電狀態改變(疤痕、激痛點、緊繃帶)=炎症
Decrease adaptation 適應性降低
Decrease blood flow 血流下降
Inhibition 運動抑制(沿運動神經)
6-8w 術後
2. The importance of scars 瘢痕的重要性
疤痕有一個與正常皮膚改變的生物電狀態。 疤痕本身是由炎症細胞(纖維組織)組成的,因為任何炎症的先決條件是細胞膜的電位改變。由於生物電狀態變化改變了分子擴散方式,周圍組織不會接受修復性營養物質,因而疤痕成為有害刺激,由於它損害了自然癒合或穩態。
現在,一系列事情發生或可能發生,導致疼痛增加,或由於疤痕存在而損害周圍組織癒合:
首先,疤痕會導致皮膚及其所在部位周圍軟組織的營養變化(因為它不會接受營養,由於生物電狀態變化,由於擴散變化)。要有營養改變,一些炎症細胞需要存在,因為身體認識到這是一個異常的情況,需要修復。這可能會成為對神經系統的有害性刺激,雖然它本身可能不表現為局部疼痛(儘管它可能),但它可以補充傷害性感覺,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通過移走身體的適應潛能。
第二,如果在一個已經損傷但是繼發性損傷(例如,膝)的區域內存在一個疤痕,疤痕本身可以通過上述段落中所述的機制來減弱癒合,但也可以通過關節源性軟弱和神經肌肉抑制周圍組織等機制,這些機制是由於有害性刺激以及周圍組織的力學障礙/損害所致。
第三,觀察到的生理變化見於電阻異常區域(疤痕區)。紅外診斷(Schwamm,Rost)顯示血液供應受到幹擾,波形圖(S.D.Gross測量的血管振蕩運動)顯示異常生物電區域血管運動不對稱。
在使用針刺治療方面,似乎通過穿針針刺這些疤痕可以恢復損傷組織中的正常生物電狀態-從而恢復適當的離子流。Schwamm和Rost顯示(使用紅外線)針刺恢復了疤痕區域先前紊亂的血液供應。Samuel Gross顯示,這種治療後血管舒縮張力也得到了恢復。這些影響持續時間的長短還不明確。在一篇標誌性期刊文章中,Lewit描述了「針效應」,它說明用利多卡因和不用利多卡因注射疼痛性疤痕/結構,產生同樣的反應-疼痛被去除!據推測,這是針具有鎮痛作用,而非利多卡因。
3. Paratendon 腱周組織
Achilles 跟腱
Paratendon 腱周組織
Microcirculation 微循環
Thread needle 穿針
正常開始,兩端疤痕組織下方
BEP bioelectrical potential 改變生物電勢能
4. High Freq Tx 高頻治療110-150Hz 生骨節
Increase enkephalins 增加腦啡肽, GABA
Decrease sensitivity:降低敏感性 (12-15min,逐漸增加強度)
Decrease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降低神經源性炎症
不用於肌肉,用於骨、關節、韌帶。
生骨節是一種致痛組織
生骨節組織是手法醫學中最少治療的組織,因為沒人知道如何治療。
5. 演示
(1)跟腱
150mm+75mm
150Hz
(絕地大師神經調控(10)-神經治療術後疤痕)
(2)AC 肩鎖關節
常用於外上髁、AC、SI
針至關節兩側骨
改善盂肱關節力學,早期康復訓練。
(絕地大師神經調控(11)-高頻治療生骨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