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athol:追蹤腫瘤疤痕組織有望徹底根治胰腺癌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人類胰腺癌疤痕組織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疤痕組織或有望幫助臨床醫生預測哪些患者會對特殊療法的反應最佳,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Pathology上,本文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個體化療法(包括免疫療法),通過靶向作用患者機體保護癌症的疤痕組織從而有效治療癌症。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研究者Hemant Kocher教授說道,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找到治療胰腺癌患者的新型潛在靶點,疤痕組織(Scar tissues)是治療胰腺癌的巨大屏障,其佔到了高達90%的腫瘤量,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形成的分子機制。研究者想通過研究完全理解疤痕組織如何影響癌症的行為,以便開發出有效治療胰腺癌患者的新型療法。

每年英國大約會有9800人被診斷為胰腺癌,疤痕組織是胰腺癌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其會形成癌症的保護層,抑制多種療法有效發揮作用,比如化療、放療等,同時疤痕組織的存在還會促進癌症惡化,降低癌症患者的存活率,這類癌症患者中僅有5%的患者能夠存活5年或更長時間。通過對來自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16名患者機體的胰腺癌樣本以及來自法國50名患者機體切除的樣本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四種不同類型的疤痕組織,每一種都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影響癌症的行為。

研究者Anguraj Sadanandam博士說道,我們利用複雜的計算機分析技術對讓胰腺癌難以治療的緻密疤痕組織進行了研究,鑑別出四種疤痕組織或能幫助我們深入分析疤痕組織如何與胰腺癌中的腫瘤細胞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胰腺癌的新型療法。本文研究結果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新型個體化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胰腺癌患者或許也能因這種新型療法而獲益。

研究者指出,四種疤痕組織中有一種或許對於免疫細胞特別有吸引力,因此後期研究人員就能基於此深入研究來確定攜帶這類疤痕組織的患者是否能因免疫療法的治療而獲益;在患者機體中闡明哪一類疤痕組織處於優勢地位對於科學家們選擇適當療法以及鑑別出不同類型的患者至關重要,後期研究人員還將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治療胰腺癌患者的新型個體化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Cindy Neuzillet,Annemilaï Tijeras‐Raball,Chanthirika Ragulan,et al.  Inter- and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n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of huma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The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8). DOI:10.1002/path.5224

相關焦點

  • 一種用於器官組織疤痕的藥物或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2020年3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最早用來處理器官組織疤痕而開發的藥物或能幫助明顯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研人員首次成功地從正常組織中培養出乳腺癌幹細胞。有關專家表示,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並找到根治癌症的新方法。
  • 胰腺癌重磅級研究盤點(第3期)
    1.Cell:通過構建胰腺癌幹細胞分子依賴性圖譜,揭示胰腺癌治療新策略doi:10.1016/j.cell.2019.03.01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RNA測序(RNA-seq)、染色質免疫沉澱測序(ChIP-seq)和全基因組CRISPR分析來繪製胰腺癌幹細胞的分子依賴性圖譜,其中胰腺癌幹細胞是優先驅動腫瘤發生和進展的高度治療抵抗性
  • 胰腺癌治療新靶點,有望讓癌細胞「斷糧」!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 胰腺腫瘤通過劫持從周圍環境吸收營養的過程,來為癌細胞提供給養。眾所周知,RAS基因會導致90%的胰腺癌患者出現腫瘤異常生長,也促進了提供這種生長所需基礎的過程。 這種過程稱為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它吞噬蛋白質和脂肪,並可分解為胺基酸和代謝產物,用於構建新的蛋白質、DNA鏈和細胞膜。沒有這些給養,癌細胞就無法繁殖。
  •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上皮組織來源的腫瘤是人類最常見的腫瘤。病理組織學上具有上皮特徵的高分化腫瘤,一般不需要免疫標記即可明確其上皮性質。但對本質上為上皮組織來源而病理組織學上為低分化的腫瘤,僅靠病理組織學特徵有時難以明確其起源,此時即有必要進行免疫標記。
  • 新型表觀基因組平臺或有望實現對早期胰腺癌的準確診斷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藍星基因公司(Bluestar Genomics)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證實了其所開發的新型平臺在檢測早期胰腺癌方面的強大潛力,這或有望幫助解決目前僅在美國每年都有超過6萬名被診斷為胰腺癌患者未得到及時診斷的需求
  • 【盤點】「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發病機理研究與療法開發現狀
    【9】Cancer Cell:抑制纖維組織增生並不能阻斷胰腺癌生長發表在Cancer Cell期刊上的一則新的研究揭示了治療胰腺癌的一個潛在新策略。不像其他類型的癌症,胰腺癌產生大量瘢痕組織和炎症。多年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疤痕組織(稱為纖維組織增生)有助於腫瘤的生長,而且他們被設計用來治療胰腺癌。但是由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Andrew D.
  • 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有望治療KRAS突變型胰腺癌
    文 |小辛巴胰腺癌(PaCa)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2018年美國約有55,440例新確診病例和44,330例死亡病例。由於該疾病的無症狀性和缺乏用於檢測的特定生物標誌物,大多數病例確診時已為晚期,此時患者已無法進行根治性切除治療。因此,PaCa患者的預後非常差,五年的相對生存率僅為8%。
  • 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癌中之王」?——關於胰腺癌您需要知道的10件事
    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擅長肝膽胰疾病的綜合診療,尤其是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1、什麼是胰腺癌?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胰腺癌的「免疫藍圖」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題為「Multimodal mapping of the tumor and peripheral blood immune landscape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製出了胰腺癌的免疫藍圖,或有望幫助指導並開發新型癌症免疫療法;胰腺癌常常會對免疫療法產生耐受性
  • 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細胞特徵
    由中科院院士趙玉沛、周琪擔任科學顧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韓大力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吳文銘團隊在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支持下,為探究PDA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以及腫瘤微環境的調控作用,通過合作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鑑定並分析了PDAC病人和對照胰腺樣本細胞類型,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高度異質性特徵,揭示了腫瘤亞群細胞與浸潤免疫細胞間相互關係,提出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 胰腺癌免疫治療進展
    Hiyama等報導,95%(41/43)的胰腺癌組織中端粒酶活性呈陽性,可以作為胰腺癌疫苗治療的靶點。Bernhardt等將48例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分為高、中、低劑量3組,實施端粒酶靶向疫苗GV1001和GM-CSF聯合治療。
  • 基於5hmC的液體活檢技術或有望實現胰腺癌早期檢測
    ,有望實現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早期檢測。最終,研究團隊利用這37個基因建立了一個基於cfDNA 5hmC檢測的胰腺癌預測模型。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對更多胰腺癌患者進行了5hmC檢測,並計劃於明年初發表相關研究成果。
  • 「人機互聯」有疤痕?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聚合物塗層:不再因截斷組織而「斷電」
    德拉瓦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於機器人」(Cyborg-Like)的技術,可以在將特定的人體設備嵌入體內時更安全,從而更好地監控人的健康狀況並追蹤腫瘤的任何徵兆。研究人員說,將電子設備或機器連接到組織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常用的材料——金和矽會在組織中造成疤痕,從而中斷數據流。
  • 賈伯斯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非胰腺癌
    賈伯斯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非胰腺癌(TechWeb配圖)TechWeb編輯推薦:近日,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賈伯斯去世的原因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不少媒體都宣稱賈伯斯因患胰腺癌去世。
  • Cell Metab:胰腺癌為什麼耐藥?可能是巨噬細胞在搗鬼!
    胰腺癌中的腫瘤相關免疫細胞會釋放相似的代謝物質,這些物質會抑制吉西他濱殺傷癌細胞的能力。這些結果將幫助預測哪些病人可能對吉西他濱治療產生反應,也為揭示其他種類的腫瘤中免疫細胞在化療耐藥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參考,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
  • 中大發明「香港耳瓣手術」 徹底根治膽脂瘤
    中大發明「香港耳瓣手術」 徹底根治膽脂瘤 2008年01月25日 12: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一項研究發現,六成接受傳統治療膽脂瘤手術病人繼續出現病徵,但中大發明的「香港耳瓣手術」卻能徹底根治病情。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專家稱,膽脂瘤是一種常見但有潛在危險的慢性中耳病。
  • POLO:轉移性胰腺癌腫瘤中的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
    結果表明,根據分析腫瘤組織的患者亞組,篩選的POLO人群的基因圖譜能夠反映其他胰腺癌人群的基因圖譜;BRCA2、BRCA2和ATM突變最常見並且通常相互排斥;超過2%的組織樣本攜帶體細胞BRCA突變,相當於在腫瘤中檢測到的所有有害BRCA突變的四分之一以上。 以下為壁報的具體內容。
  • 《柳葉刀》子刊: 徵服胰腺癌 未來5-10年有望獲得重大突破
    KRAS基因不出現突變的胰腺癌患者雖然不多,但是在這些患者中,靶向其它致癌突變的藥物療效顯著提高。例如,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一項2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EGFR抑制劑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與吉西他濱聯用,與吉西他濱相比,將患者總生存期從5.6個月提高到11.6個月。目前,這一組合療法在中國進行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有望在近期公布。
  • 一種基質分子被確定為胰腺癌轉移「關鍵」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腫瘤之一。侵襲和轉移是胰腺癌的重要生物學特性, 也是導致胰腺癌預後不良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多種分子、基因和蛋白參與調控胰腺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最近,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再次刷新了人們對胰腺癌侵襲和轉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