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癌中之王」?——關於胰腺癌您需要知道的10件事

2020-12-09 騰訊網

專家簡介:鍾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肝膽外科主任。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擅長肝膽胰疾病的綜合診療,尤其是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1、什麼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預後極差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不足1%,因此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90%胰腺癌位於胰腺頭部,主要起源於導管上皮,好發於40歲以上人群。胰腺癌起病隱匿,通常早期症狀不明顯,多以上腹部不適或腹痛為首發表現,早期診斷困難。

2、為什麼會得胰腺癌?

胰腺癌的發病原因目前沒有明確定論,與多種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異常及遺傳因素已被證實與胰腺癌的發病有關。長期吸菸是公認的危險因素,此外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長期飲酒都與胰腺癌的發生有關。一些累及胰腺的慢性疾病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3、胰腺癌有哪些臨床表現?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部位、疾病分期以及是否遠處轉移有關。腹部不適或腹痛往往是胰腺癌最先出現的症狀,多數僅表現為隱痛、鈍痛。中晚期腫瘤累及腹腔神經時可出現劇烈疼痛,此外還可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黃疸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黃疸也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之一,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小便深黃,可伴皮膚瘙癢。此外,疾病早期即可出現明顯體重下降,晚期出現惡病質,患者極度消瘦甚至完全臥床

4、哪些情況懷疑胰腺癌?

對於40歲以上,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持續上腹不適、食欲不振、腹瀉,進行性的消瘦、乏力,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菸、慢性胰腺炎者,或無家族遺傳史的突發糖尿病,應視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診時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5、懷疑胰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對疑有胰腺癌的患者,需要完善血液檢查、影像學、介入檢查等方面。一般情況下腹部B超、腫瘤標誌物包括CA19-9、CEA可作為初篩檢查,其中CA19-9明顯升高對胰腺癌有提示意義。一旦上述檢查出現異常結果,則需要進一步行腹部增強CT或MRI及MRCP檢查。PET-CT有助於發現胰腺外轉移及評價全身腫瘤負荷,超聲內鏡則可以發現較為早期的胰腺癌。

6、如何確診胰腺癌?確診胰腺癌後應該怎麼辦?

病理檢查是確診胰腺癌的「金標準」,可以通過超聲內鏡、CT引導下穿刺、腹水細胞學、腹腔鏡探查等獲取病理標本。胰腺癌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此一旦確診胰腺癌,無論有無症狀,均應積極治療。目前根本的治療原則仍然是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化療等全身綜合治療。

7、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胰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介入治療、免疫治療和對症支持治療。根據胰腺癌和周圍血管的關係及遠處轉移的情況,將胰腺癌分為三種:對於可切除的胰腺癌,應儘早行根治手術;交界性可能切除胰腺癌,可以在術前先給予化療,如腫瘤降期可再切除;對於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可以採取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的綜合療法,以及營養支持和止痛等支持治療。

8、手術治療的優缺點是什麼?

手術切除是胰腺癌患者治癒和長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需要完整切除腫瘤及旁邊至少1cm的正常胰腺。如果腫瘤位於胰頭,需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即Whipple術,切除的範圍包括:膽囊、膽管下段、胰腺頭部、全部十二指腸、部分胃及部分空腸,並清掃相應區域淋巴結。待腫瘤切除後,再將胰腺、肝管、胃殘端,分別與空腸吻合,以重建消化道(如下圖)。胰十二指腸術是外科中最大、最難的手術之一。手術時間長、切除部位多、手術費用高,出現出血、感染、胰漏等術後併發症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技術也逐步應用於胰腺癌的治療當中。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相對於傳統Whipple術而言,總體併發症並無明顯差異,但具有腹腔鏡手術固有的視野清晰、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輕、恢復快等優勢。本中心通過長期的病例累積,LPD例數快速增長提示其技術日趨成熟,且安全可靠。

9、胰腺癌治療的新進展?

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逐漸受到關注。靶向藥物如抑制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西妥昔單抗對胰腺癌有一定療效。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的一種治療手段,包括特異及非特異性免疫治療、腫瘤疫苗、過繼性免疫細胞療法以及腫瘤因子治療等。對一線化療後胰腺癌病情進展的患者,可以考慮選用免疫治療藥物如PD-1抗體。

10、胰腺癌能治好嗎?能活多長時間?

胰腺癌是高度惡性的腫瘤,預後極差。由於在胰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患者被診斷出胰腺癌時,一般已經到了晚期。手術很難達到根治性切除,治療效果差。未接受治療的胰腺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期約為4個月,切除手術後病人一般能生存16個月。但通過綜合、有效的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治療,部分患者生存期可達到五年以上甚至更久。

專家介紹

鍾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肝膽外科主任。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癌學組委員,國際肝膽胰肝血管瘤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免疫學會移植免疫專業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終末期肝病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胰腺小腸移植學組委員,中國醫學促進會器官移植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委,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編委,國際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等期刊審稿專家。

專業擅長

擅長肝移植,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及其腹腔鏡微創根治

科研項目

負責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戰略計劃)、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委生藥處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計劃

學術成果

1. 肝移植手術方面,肝移植團隊累計完成肝移植上千例,肝移植術後10年膽管併發症發生率僅為4.6%,感染死亡率為7.2%,顯著低於ELTR和UNOS報告。肝移植良性終末期肝病1年、3年、5年生存率為91.9%、89.4%、75.2%;符合Milan標準肝癌1年、3年、5年生存率為88.3%、70.1%、65.4%。各指標均優於歐洲ELTR和美國UNOS,達國際先進水平。聯合臟器移植達國際先進水平。開展上海市首例肝腎聯合移植,迄今共完成25例肝腎聯合移植,肝腎聯合移植1年、5年、10年生存率為90.5、81.0%、81.0%。此外,國內首次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行活體肝移植術,全國包括東方衛視等25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在權威雜誌Liver Transpltation封面發表並述評。

2. 肝膽胰腫瘤手術方面,在科技部研發計劃的支撐下,率先利用三維成像及術中螢光影像等技術導航精準規範性肝切除手術;率先開展肝癌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腹腔鏡尾狀葉切除、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複雜微創手術;對胰腺癌並門靜脈系統侵犯進行分型,及其切除重建提出5種方法;開展PD+SMV人工血管置換新技術治療原來不能手術的胰腺癌,率先開展裸眼3D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

3. 轉化研究方面,在移植感染、器官保存、肝癌發生發展等領域開展大量研究,發表中文及SCI論文100餘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00分,包括Hepatology、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Journal of Infection等國際專業權威期刊,共被引>300次。200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治醫師。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社會兼職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專業擅長

肝膽胰疾病的微創治療。

科研項目

主持校級課題2項,並參與「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計劃。

學術成果

在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發展、藉助微流控系統實現腫瘤早診與預後判斷等領域展開研究,發表中文及SCI論文1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授權1項。

相關焦點

  • 全面解密胰腺癌:「癌中之王」並非不可戰勝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人人聞「癌」色變;而胰腺癌,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多兇殘?有人說,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知名如蘋果前CEO賈伯斯、歌王帕瓦羅蒂、香港知名藝人沈殿霞,也都被胰腺癌擊倒。面對胰腺癌,我們該怎麼防範,如何及時應對爭取最大的生存希望?
  •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症之王」?看完你就明白了,胰腺癌不能輕視
    曾經在臨床看來,肝癌就是「癌症之王」,它早期發現難度大、預後效果差,我國肝癌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才不過是12.%而已。到了晚期後的肝癌患者,甚至在一年內就死亡了!但是,現如今,肝癌已經「跌落神壇」,有一種癌症取代它癌王的地位,它就是:胰腺癌!
  • 「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醫生詳細告訴您!
    身邊的真實案例,一個親戚,印象中一直很瘦很瘦,在她五十來歲的時候,腹部總是疼痛,但她以為是小毛病忍著一直沒去醫院,等到醫院確診,已經是胰腺癌晚期了,就不到半年的時間,該進行的治療都做了,人還是去了。
  • 聚焦「癌中之王」,這項研究將為胰腺癌可視化診療提供新策略
    胰腺癌因早期很難被發現,多數患者被發現時已是晚期,加之擴散極快、病死率極高,被稱為「癌中之王」。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分子影像中心李暘研究員團隊項目《變性膠原基質的分子可視化在胰腺癌早期病灶檢測中的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項目將聚焦腫瘤演進與診療的分子功能可視化研究,有望為胰腺癌的可視化診療提供新策略,為創建原創性的腫瘤可視化技術奠定基礎。
  • 為啥稱胰腺癌為「癌王」?從確診到死亡用時五個月,它有多可怕?
    對於我們來說,胰腺癌確實容易被大家給忽視掉,不過對人體的危害可是「實打實」,它被稱為「癌王」也有一定的說法。那麼胰腺癌對我們來說有多可怕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本來癌症對我們的身體危害就嚴重,那麼所謂的「癌王」胰腺癌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 【盤點】「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發病機理研究與療法開發現狀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張莉娜張弘在漢斯《世界腫瘤研究》2013年5月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miR-21與胰腺癌的文章。文中解釋,miR-21基因是最早在人類基因組中檢測到的miRNA基因之一,又可稱為bsa-mir-21、MIR-21、miR-21、MIRN21等。miR-21基因位於第17號染色體的TMEM49(轉膜蛋白-49、空泡膜蛋白-1)基因第10號內含子上。
  • 61歲阿姨胃不舒服以為胃疼 卻意外遭遇「癌王」胰腺癌 醫生說手術...
    老婆退休後確診胰腺癌那時我連胰腺癌是什麼都不知道沈毅比妻子李華大2歲,退休後,夫妻二人平時管管外孫,偶爾出去旅遊,日子過得平淡幸福。 去年10月,沈毅和李華剛從外地旅遊回來,李華突然覺得胃隱隱約約疼,以為是胃病犯了,吃了點藥。之後,疼痛還是斷斷續續,不吃飯就不痛,一吃飯就痛得厲害,並且小便的顏色由之前的淡黃色變成深黃色。
  • 癌症之王是胰腺癌還是肝癌?哪種癌症死亡率最高?醫生告訴你答案
    胰腺癌和肝癌都是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如果從總的生存率上面來說,胰腺癌比肝癌更差,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至10%,而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5%左右。如果從生存率上來說,胰腺癌是真正的癌症之王,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裡面,5年生存率最差的腫瘤,癌中之王當之無愧。 為什麼胰腺癌的生存率這麼低!
  • 狐大醫 | 這個癌開始「青睞」女性和年輕人?胰腺癌常見的八大病因...
    編輯 | 胡鑫 症狀隱匿、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 它就是胰腺癌。在我們認知中,胰腺癌患者多為男性和老年人。但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10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女性和中青年更是明顯。這個五年生存率不到10%的癌症,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 全國胰腺癌醫院排名
    全國胰腺癌醫院哪家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吧。胰腺癌是高度惡性的癌症。由於它位於腹部的中央,很容易引起膽道梗阻和腸梗阻的症狀,並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和很高的死亡率。即使手術是切除胰臟和十二指腸,長期生存率也相對較低,除非早期腫瘤的生活質量較差,放療和化療對胰腺癌的作用非常有限   胰腺癌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你需要了解它的原因和後果來治療它。
  • 「Nature子刊」迄今最強大、最詳細的胰腺癌免疫圖譜,將指導免疫療法攻克癌中之王
    ,絕大部分患者在診斷胰腺癌半年內死亡,是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所以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外科及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教授Marina Pasca di Magliano博士說:「胰腺癌只是對免疫療法不敏感,而我們這一領域的人正試圖找出為什麼這種癌症會如此不同的原因
  • JAMA最新聲明:胰腺癌篩查對一般人群沒什麼用,不如不查!
    近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重申其反對針對無胰腺癌家族史的無症狀成年人進行胰腺癌篩查的立場,相關綜述發表於《JAMA》雜誌。  胰腺癌究竟有多可怕?  雖然學界關於「癌症之王」這一稱號的歸屬時有爭議,但將胰腺癌稱作癌王,想必大家都沒什麼意見。
  • 胰腺癌,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比如,早些年的香港著名藝人沈殿霞、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羅蒂、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均因罹患胰腺癌離世。為什麼胰腺癌「出鏡率」這麼高?讓我們隨北京四惠中醫醫院劉魯明教授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癌症之王」。胰腺,在人體臟腑中的位置相對較深,且周圍又與肝、胃、小腸等器官相近,因此有很強的隱蔽性。胰腺有很多功能,主要包括內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
  • WJCR:miR-21與胰腺癌的研究進展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張莉娜張弘在漢斯《世界腫瘤研究》2013年5月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miR-21與胰腺癌的文章。文中解釋,miR-21基因是最早在人類基因組中檢測到的miRNA基因之一,又可稱為bsa-mir-21、MIR-21、miR-21、MIRN21等。miR-21基因位於第17號染色體的TMEM49(轉膜蛋白-49、空泡膜蛋白-1)基因第10號內含子上。
  • 震驚Science | 冷泉港發現CA19-9才是胰腺癌的「幕後玩家」
    DOI: 10.1126/science.aaw3145癌中之王胰腺炎是一種胰腺炎症,患有胰腺炎的患者發生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風險升高2.7至16.5倍,患有遺傳性胰腺炎的患者患胰腺癌的終生風險為40-55%。而胰腺癌素來被稱為「癌中之王」,因其惡性程度高、病程短、發展和惡化速度快,發現時多為晚期,而且治療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極高而得名。
  • 癌症之王:胰腺癌藥物全球臨床進展
    胰腺癌藥物從Ⅲ期臨床到批准上市的比率約為27%。 胰腺癌與許多遺傳症候群相關,目前認為胰腺癌藥物研發應關注種系測試和分子分層,這樣有助於發現臨床有療效的藥物。基於從臨床試驗中獲得的積極結果,NCCN指南建議對所有患者進行種系檢測,並考慮對出現轉移的患者進行腫瘤分子分析。
  • 2030年胰腺癌將成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症,突發糖尿病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被稱為「癌中之王」。全球範圍內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列惡性腫瘤的第12位和第7位。其發病率高、病情進展快,且患者發病時大多已處於晚期,病死率極高。在我國,胰腺癌呈快速上升趨勢,農村地區尤為突出。如何進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成為大眾的關注熱點。
  • FASEB J:發現治療胰腺癌的新靶標!癌症之王瑟瑟發抖!
    2019年10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FASEB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胰腺腫瘤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新機制。其機制包括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蛋白(PML)功能的喪失,其作用類似於腫瘤抑制因子。
  • 人參皂苷rh2對胰腺癌作用
    人參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滋補品,人參皂苷是其中的核心成分,目前已經提取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產品,也能夠為某些癌症患者提供幫助,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方面的信息,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人參皂苷rh2對胰腺癌作用。
  • 《柳葉刀》子刊: 徵服胰腺癌 未來5-10年有望獲得重大突破
    它同時是所有實體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讓它也得到了「癌症之王」的稱號。隨著世界上胰腺癌發病率的不斷升高,開發治療這一致命疾病創新手段的需求變得更為緊急。近日,《柳葉刀》子刊Lancet Oncology上發表了一篇綜述,對治療胰腺癌的現有和未來療法進行了盤點。作者表示,在全球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們對胰腺癌的疾病發生和進展,以及腫瘤細胞與它周圍微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取得了顯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