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密胰腺癌:「癌中之王」並非不可戰勝

2020-12-02 健康界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人人聞「癌」色變;而胰腺癌,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多兇殘?

有人說,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知名如蘋果前CEO賈伯斯、歌王帕瓦羅蒂、香港知名藝人沈殿霞,也都被胰腺癌擊倒。

面對胰腺癌,我們該怎麼防範,如何及時應對爭取最大的生存希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孫勇偉主任帶我們正視胰腺癌!

孫勇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 仁濟醫院

從事胰腺良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及基礎研究二十餘年,治療效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對於膽管和膽囊腫瘤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胰腺癌,兇殘的「癌中之王」

1、胰腺癌為什麼那麼恐怖?

胰腺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胰液具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

胰腺癌指的是胰腺外分泌腺癌,可發於胰腺的任何部位,其中胰頭癌佔60%,胰體尾癌佔20%,瀰漫性癌佔10%。

胰腺癌並不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它依然被稱為「癌中之王」。主要原因還在於胰腺癌惡性程度太高,具有「難發現、易轉移、難治療」三大特點。

胰腺癌早期症狀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人們往往很難發現,等到典型症狀出現,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死率極高,預後極差。據流行病學調查:胰腺癌一年的生存率為19%、5年生存率僅4%。如果不治療,90%會在一年內死亡。

2、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胰腺癌?

對比難以提升的生存率,胰腺癌發病率卻不斷上升,並且呈現出一個年輕化的趨勢。以往胰腺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但近年來中年患者越來越多,甚至二三十歲的青年患者也不再罕見。

這與我們的生活飲食等不無關係:

1. 吸菸:吸菸者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是非吸菸者的2倍,吸菸量越大、吸菸年限越長,危險性越高。男性患者中,25%的胰腺癌病例可歸因於吸菸。

2. 飲酒:長期過量飲酒會顯著增加胰腺癌發生的危險性,尤其是與菸草共同作用的情況下。

3. 糖尿病:研究表明,胰島素在體外或體內能夠促使胰腺癌細胞生長,高濃度胰島素能夠促進細胞周期。所以,糖尿病可能既是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又是一個病因因素。

4. 慢性胰腺炎:胰腺的慢性炎症會逐漸破壞胰腺的正常生物屏障,長期刺激可誘發胰腺癌。

5. 咖啡:研究顯示,過量飲用咖啡比不飲咖啡的人患胰腺癌可能性大2-3倍。

6. 非甾體類抗炎藥。

7. 遺傳:胰腺癌與基因有關,但並不是說父母的胰腺癌一定會遺傳給子女,只是子女的風險比普通人更大一點。

3、胰腺癌有什麼症狀可以提醒我們?

胰腺的位置特殊,在中腹部,胃下面,肝臟左側,脾胃右側,所以它出現症狀,常常是消化道症狀,很容易和胃病混淆,從而被忽視。如果出現明顯症狀,則往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所以我們需要足夠警覺,一旦懷疑,立即前往醫院進行專業檢查。

總體而言,胰腺癌多存在以下症狀:

1. 腹痛:多數患者會以腹痛為首發症狀,早期腹痛多是範圍較廣、疼痛部位不清的飽脹不適感或者鈍痛感,臥床時會比較明顯。

2. 體重減輕:短期內體重可減輕15公斤以上,並且食欲不振,日漸衰弱、乏力。

3. 黃疸: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

4. 腹部腫塊:腹塊多數屬於晚期體徵,腫塊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致,質地堅硬,有壓痛。

5. 其他消化道症狀:包括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甚至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6. 症狀性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性腹痛,糖尿病突然發生或突然加重,則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7. 精神症狀:部分胰腺癌患者會出現焦慮、急躁、憂鬱、個性改變等精神症狀。

8. 其他併發症出現:發現血管血栓性疾病、急性膽囊炎或膽管炎、腹部血管雜音等。

治療不停,把握奇蹟

面對號稱「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人們的反應往往過於極端,要麼認為「死路一條,不治也罷」,要麼期待可以一下治癒。這都是不現實的。

胰腺癌的治療應以外科手術為主,多學科綜合治療,增加患者生存率。

外科手術

不同病情不同手術

胰腺癌手術的目的是實施根治性切除,但多數患者確診已為晚期,手術切除的機會較少,需要針對不同病期和腫瘤病灶局部侵犯的範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腫瘤位於胰頭、無肝門、腹腔動脈幹周圍、腸繫膜根部及遠處的淋巴結轉移;無肝動脈、腸繫膜上動脈或下腔靜脈的侵犯;未侵及或只是局部侵及門靜脈,無臟器的轉移。

二、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病變尚未侵犯幽門及十二指腸球部;無幽門淋巴結轉移;惡性程度低的胰頭部腫瘤。

三、合併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手術

腫瘤侵犯了臨近的血管;無遠處轉移。

四、胰體尾部切除術

適應於無遠處轉移的胰體尾部癌。

五、全胰切除術

胰頭癌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手術探查顯示病灶屬於第Ⅰ/Ⅱ期(無淋巴轉移)。

六、不能做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他手術方式

1. 膽道引流術:適用於年老體弱、低蛋白血症、膽道感染者,或伴有肝腎功能不良者。

2. 胃空腸吻合術:適用於有十二指腸梗阻的症狀或體質;檢查顯示十二指腸有狹窄、僵硬、腫瘤浸潤;術中見十二指腸有狹窄、受壓。

3. 膽腸、胃腸吻合術:適用於胰腺癌合併梗阻性黃疸,同時有十二指腸梗阻者。

放化療、中藥 不可小覷的輔助

放、化療:

對於無法直接手術切除胰腺癌的患者,可進行新輔助治療。也就是在術前做全身性的放化療,使腫瘤縮小,及早殺滅肉眼無法甄別的腫瘤細胞,降低癌細胞的轉移率,以利於後續手術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新輔助放化療治療方案包括放療、化療、聯合放化療、化療後聯合放化療。其中化療方案又包括吉西他濱單藥、吉西他濱為主的聯合用藥、氟尿嘧啶和亞葉酸鈣。以吉西他濱為主的方案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輔助放化療實施前需要獲得組織學診斷,活檢結果陽性者,或活檢結果為陰性但部分邊緣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臨床表現和影像學均提示為胰腺癌)可進行治療。治療前,患者需進行完善的臨床檢查,評估身體狀況、預測可耐受性,確保患者可進行輔助放化療。

中藥:

胰腺癌在中醫臨床多屬於「積聚」、「黃疸」範疇。因為胰腺癌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手術切除機會少,放化療副作用大,則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療效。

專家觀點

胰腺癌是高度惡性的腫瘤,想要戰勝它,無非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如果能預防它的發生,那當然是最好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預防胰腺癌,我們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少吃重口、過熱、過冷、變質、被汙染的食物;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除此之外,腫瘤標誌物的化驗可以早期發現腫瘤跡象,如腫瘤標誌物尤其是CA199等常見標誌物動態檢測結果持續升高,則提示可能存在異常甚至腫瘤,即可結合病史、症狀、其他檢查等予以確認,早診早治,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建議在日常體檢時查一下常見的腫瘤標誌物。

相關焦點

  • 聚焦「癌中之王」,這項研究將為胰腺癌可視化診療提供新策略
    胰腺癌因早期很難被發現,多數患者被發現時已是晚期,加之擴散極快、病死率極高,被稱為「癌中之王」。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分子影像中心李暘研究員團隊項目《變性膠原基質的分子可視化在胰腺癌早期病灶檢測中的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項目將聚焦腫瘤演進與診療的分子功能可視化研究,有望為胰腺癌的可視化診療提供新策略,為創建原創性的腫瘤可視化技術奠定基礎。
  • 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癌中之王」?——關於胰腺癌您需要知道的10件事
    1、什麼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預後極差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不足1%,因此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90%胰腺癌位於胰腺頭部,主要起源於導管上皮,好發於40歲以上人群。胰腺癌起病隱匿,通常早期症狀不明顯,多以上腹部不適或腹痛為首發表現,早期診斷困難。
  •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症之王」?看完你就明白了,胰腺癌不能輕視
    曾經在臨床看來,肝癌就是「癌症之王」,它早期發現難度大、預後效果差,我國肝癌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才不過是12.%而已。到了晚期後的肝癌患者,甚至在一年內就死亡了!但是,現如今,肝癌已經「跌落神壇」,有一種癌症取代它癌王的地位,它就是:胰腺癌!
  • 61歲阿姨胃不舒服以為胃疼 卻意外遭遇「癌王」胰腺癌 醫生說手術...
    曹教授發起了邵逸夫醫院胰腺惡性腫瘤多學科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按照李華目前的情況,腫瘤完全包繞了大血管,屬於外科手術中「不可切除狀態」,但可以通過新輔助治療方式,讓腫瘤先縮小,等待時機成熟,再行外科手術將腫瘤切除。曹教授為李華制訂了新輔助治療方案,先通過5個周期的AG方案化療,複查腹部CT,發現腫瘤較以前明顯縮小,血管侵犯也有很大改善,達到了降期手術指徵。
  • 三大頂級期刊「圍攻」萬癌之王,網紅藥物氯喹+PD-1赫然在列
    隔壁的肺癌5年生存率已經走上了5G發展快線,而胰腺癌還在2G慢爬...... 好在,我們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妥協。 這個四月,國際最頂尖的3家科研期刊——《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細胞》(Cell)連續發文,攻克癌王,科學家是認真的。
  • 為啥稱胰腺癌為「癌王」?從確診到死亡用時五個月,它有多可怕?
    今年40多歲的老王,平時身體看起來挺健康,一些小病都沒有得過,不過2月份感覺自己肚子有點疼,去醫院檢查身體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是胰腺癌晚期,7月份就已經不幸離開人世,從確診到死亡用時五個月。對於我們來說,胰腺癌確實容易被大家給忽視掉,不過對人體的危害可是「實打實」,它被稱為「癌王」也有一定的說法。那麼胰腺癌對我們來說有多可怕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本來癌症對我們的身體危害就嚴重,那麼所謂的「癌王」胰腺癌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 【盤點】「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發病機理研究與療法開發現狀
    胰腺癌被醫學界譽為「癌症之王」,是所有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差的癌症,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肥肥」沈殿霞以及蘋果之父賈伯斯都因胰腺癌去世。【3】中國科學家研製全球首個胰腺癌納米載體藥物 榮登時代廣場日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醫師郝繼輝帶領課題組,設計出新型多層混合型納米載體,填補了該領域空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胰腺癌是臨床上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5年生存率低於5%,堪稱「癌中之王」。
  • 胰腺癌,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比如,早些年的香港著名藝人沈殿霞、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羅蒂、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均因罹患胰腺癌離世。為什麼胰腺癌「出鏡率」這麼高?讓我們隨北京四惠中醫醫院劉魯明教授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癌症之王」。胰腺,在人體臟腑中的位置相對較深,且周圍又與肝、胃、小腸等器官相近,因此有很強的隱蔽性。胰腺有很多功能,主要包括內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
  • 癌王手術一年後,他來了
    癌王手術一年後,他來了 2020-05-08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癌症之王是胰腺癌還是肝癌?哪種癌症死亡率最高?醫生告訴你答案
    胰腺癌和肝癌都是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如果從總的生存率上面來說,胰腺癌比肝癌更差,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至10%,而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5%左右。如果從生存率上來說,胰腺癌是真正的癌症之王,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裡面,5年生存率最差的腫瘤,癌中之王當之無愧。 為什麼胰腺癌的生存率這麼低!
  • 狐大醫 | 這個癌開始「青睞」女性和年輕人?胰腺癌常見的八大病因...
    編輯 | 胡鑫 症狀隱匿、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 它就是胰腺癌。在我們認知中,胰腺癌患者多為男性和老年人。但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10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女性和中青年更是明顯。這個五年生存率不到10%的癌症,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 「癌症之王」胰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醫生詳細告訴您!
    身邊的真實案例,一個親戚,印象中一直很瘦很瘦,在她五十來歲的時候,腹部總是疼痛,但她以為是小毛病忍著一直沒去醫院,等到醫院確診,已經是胰腺癌晚期了,就不到半年的時間,該進行的治療都做了,人還是去了。
  • 男子皮膚發黃,竟是被「癌中之王」盯上,5大器官就這麼沒了……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主治醫師發現這可不是什麼一般的皮膚問題啊,這是「癌中之王」——胰頭癌。通過這一病例,醫生提醒:胰頭癌早期症狀十分隱匿,不少患者往往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胰頭癌的症狀早期會出現,皮膚黃、胃口不佳、體重減輕以及消化道不適等症狀。和很多病症都會混淆。患者一旦發現類似症狀,切莫掉以輕心,要儘早就醫。
  • 攻堅「癌中之王」 大數據臨床科研方案成新趨勢
    胰腺癌是讓人聞風色變的「癌中之王」,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企,5年生存率僅5%左右,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臨床與基礎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點和重點,但由於胰腺癌死亡率較高,且生存期普遍較短,這對進行臨床研究時收集病例數據的時效性和完整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依靠傳統的手段進行臨床病例數據的收集、處理,來開展科研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這一現狀正在被改變。
  • 腫瘤專家因癌離世!臨終感悟:如果當初慢下來,結局也許不一樣……
    治癌多年 也未能逃過癌症厄運 2018年3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副院長王磊,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這一年,他49歲。
  • 癌症之王:胰腺癌藥物全球臨床進展
    據報導在美國胰腺癌已上升至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超過了乳腺癌。胰腺癌早期階段僅有一般的消化道症狀如胃痛、腹痛,缺乏特異性,腫瘤侵襲和轉移較早,約80%患者被診斷時已處於晚期,不可手術切除。即使是那些接受了治療性手術的早期疾病患者,復發的可能性也非常高,這使得全身性治療成為胰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 2030年胰腺癌將成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症,突發糖尿病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被稱為「癌中之王」。全球範圍內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列惡性腫瘤的第12位和第7位。其發病率高、病情進展快,且患者發病時大多已處於晚期,病死率極高。在我國,胰腺癌呈快速上升趨勢,農村地區尤為突出。如何進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成為大眾的關注熱點。
  • 「Nature子刊」迄今最強大、最詳細的胰腺癌免疫圖譜,將指導免疫療法攻克癌中之王
    ,絕大部分患者在診斷胰腺癌半年內死亡,是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所以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更令人沮喪的是,胰腺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腫瘤微環境,在免疫療法成功治療了許多其他癌症的情況下,它對胰腺癌仍然無能為力。而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結合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質譜流式細胞技術和多重免疫組化技術,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強大、最詳盡的胰腺癌免疫圖譜。
  • 癌中之王:基質微環境塑造胰腺癌瘤內結構|Cell
    結合單細胞轉錄組和蛋白組學研究間質癌相關成纖維細胞(CAFs)在調節胰腺癌(胰腺導管腺癌[PDAC])模型系統異質性中的作用,作者發現了明顯的細胞群體之間的轉化,包括:侵襲性上皮-間質的轉化(EMT)和增殖(PRO)與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和信號轉導轉錄激活子3 (STAT3)信號通路有關。
  • FASEB J:發現治療胰腺癌的新靶標!癌症之王瑟瑟發抖!
    圖片來源:FASEB J為了進行這項實驗,研究人員首先從胰腺癌細胞系中產生了耐藥和非耐藥細胞的蛋白修飾譜。通過比較這些圖譜,他們發現了與耐藥細胞相關的特定蛋白修飾的改變。耐藥細胞中有PML,因其參與一種侵襲性白血病而聞名。利用培養的細胞,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稱為類泛素化的PML修飾的改變也參與了胰腺癌細胞對化療治療的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