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人人聞「癌」色變;而胰腺癌,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多兇殘?
有人說,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知名如蘋果前CEO賈伯斯、歌王帕瓦羅蒂、香港知名藝人沈殿霞,也都被胰腺癌擊倒。
面對胰腺癌,我們該怎麼防範,如何及時應對爭取最大的生存希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孫勇偉主任帶我們正視胰腺癌!
孫勇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 仁濟醫院
從事胰腺良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及基礎研究二十餘年,治療效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對於膽管和膽囊腫瘤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胰腺癌,兇殘的「癌中之王」
1、胰腺癌為什麼那麼恐怖?
胰腺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胰液具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
胰腺癌指的是胰腺外分泌腺癌,可發於胰腺的任何部位,其中胰頭癌佔60%,胰體尾癌佔20%,瀰漫性癌佔10%。
胰腺癌並不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它依然被稱為「癌中之王」。主要原因還在於胰腺癌惡性程度太高,具有「難發現、易轉移、難治療」三大特點。
胰腺癌早期症狀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人們往往很難發現,等到典型症狀出現,往往為時已晚,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死率極高,預後極差。據流行病學調查:胰腺癌一年的生存率為19%、5年生存率僅4%。如果不治療,90%會在一年內死亡。
2、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胰腺癌?
對比難以提升的生存率,胰腺癌發病率卻不斷上升,並且呈現出一個年輕化的趨勢。以往胰腺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但近年來中年患者越來越多,甚至二三十歲的青年患者也不再罕見。
這與我們的生活飲食等不無關係:
1. 吸菸:吸菸者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是非吸菸者的2倍,吸菸量越大、吸菸年限越長,危險性越高。男性患者中,25%的胰腺癌病例可歸因於吸菸。
2. 飲酒:長期過量飲酒會顯著增加胰腺癌發生的危險性,尤其是與菸草共同作用的情況下。
3. 糖尿病:研究表明,胰島素在體外或體內能夠促使胰腺癌細胞生長,高濃度胰島素能夠促進細胞周期。所以,糖尿病可能既是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又是一個病因因素。
4. 慢性胰腺炎:胰腺的慢性炎症會逐漸破壞胰腺的正常生物屏障,長期刺激可誘發胰腺癌。
5. 咖啡:研究顯示,過量飲用咖啡比不飲咖啡的人患胰腺癌可能性大2-3倍。
6. 非甾體類抗炎藥。
7. 遺傳:胰腺癌與基因有關,但並不是說父母的胰腺癌一定會遺傳給子女,只是子女的風險比普通人更大一點。
3、胰腺癌有什麼症狀可以提醒我們?
胰腺的位置特殊,在中腹部,胃下面,肝臟左側,脾胃右側,所以它出現症狀,常常是消化道症狀,很容易和胃病混淆,從而被忽視。如果出現明顯症狀,則往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所以我們需要足夠警覺,一旦懷疑,立即前往醫院進行專業檢查。
總體而言,胰腺癌多存在以下症狀:
1. 腹痛:多數患者會以腹痛為首發症狀,早期腹痛多是範圍較廣、疼痛部位不清的飽脹不適感或者鈍痛感,臥床時會比較明顯。
2. 體重減輕:短期內體重可減輕15公斤以上,並且食欲不振,日漸衰弱、乏力。
3. 黃疸: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
4. 腹部腫塊:腹塊多數屬於晚期體徵,腫塊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致,質地堅硬,有壓痛。
5. 其他消化道症狀:包括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甚至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6. 症狀性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性腹痛,糖尿病突然發生或突然加重,則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7. 精神症狀:部分胰腺癌患者會出現焦慮、急躁、憂鬱、個性改變等精神症狀。
8. 其他併發症出現:發現血管血栓性疾病、急性膽囊炎或膽管炎、腹部血管雜音等。
治療不停,把握奇蹟
面對號稱「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人們的反應往往過於極端,要麼認為「死路一條,不治也罷」,要麼期待可以一下治癒。這都是不現實的。
胰腺癌的治療應以外科手術為主,多學科綜合治療,增加患者生存率。
外科手術
不同病情不同手術
胰腺癌手術的目的是實施根治性切除,但多數患者確診已為晚期,手術切除的機會較少,需要針對不同病期和腫瘤病灶局部侵犯的範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腫瘤位於胰頭、無肝門、腹腔動脈幹周圍、腸繫膜根部及遠處的淋巴結轉移;無肝動脈、腸繫膜上動脈或下腔靜脈的侵犯;未侵及或只是局部侵及門靜脈,無臟器的轉移。
二、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病變尚未侵犯幽門及十二指腸球部;無幽門淋巴結轉移;惡性程度低的胰頭部腫瘤。
三、合併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手術
腫瘤侵犯了臨近的血管;無遠處轉移。
四、胰體尾部切除術
適應於無遠處轉移的胰體尾部癌。
五、全胰切除術
胰頭癌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下;手術探查顯示病灶屬於第Ⅰ/Ⅱ期(無淋巴轉移)。
六、不能做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他手術方式
1. 膽道引流術:適用於年老體弱、低蛋白血症、膽道感染者,或伴有肝腎功能不良者。
2. 胃空腸吻合術:適用於有十二指腸梗阻的症狀或體質;檢查顯示十二指腸有狹窄、僵硬、腫瘤浸潤;術中見十二指腸有狹窄、受壓。
3. 膽腸、胃腸吻合術:適用於胰腺癌合併梗阻性黃疸,同時有十二指腸梗阻者。
放化療、中藥 不可小覷的輔助
放、化療:
對於無法直接手術切除胰腺癌的患者,可進行新輔助治療。也就是在術前做全身性的放化療,使腫瘤縮小,及早殺滅肉眼無法甄別的腫瘤細胞,降低癌細胞的轉移率,以利於後續手術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新輔助放化療治療方案包括放療、化療、聯合放化療、化療後聯合放化療。其中化療方案又包括吉西他濱單藥、吉西他濱為主的聯合用藥、氟尿嘧啶和亞葉酸鈣。以吉西他濱為主的方案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輔助放化療實施前需要獲得組織學診斷,活檢結果陽性者,或活檢結果為陰性但部分邊緣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臨床表現和影像學均提示為胰腺癌)可進行治療。治療前,患者需進行完善的臨床檢查,評估身體狀況、預測可耐受性,確保患者可進行輔助放化療。
中藥:
胰腺癌在中醫臨床多屬於「積聚」、「黃疸」範疇。因為胰腺癌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手術切除機會少,放化療副作用大,則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療效。
專家觀點
胰腺癌是高度惡性的腫瘤,想要戰勝它,無非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如果能預防它的發生,那當然是最好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預防胰腺癌,我們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少吃重口、過熱、過冷、變質、被汙染的食物;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除此之外,腫瘤標誌物的化驗可以早期發現腫瘤跡象,如腫瘤標誌物尤其是CA199等常見標誌物動態檢測結果持續升高,則提示可能存在異常甚至腫瘤,即可結合病史、症狀、其他檢查等予以確認,早診早治,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建議在日常體檢時查一下常見的腫瘤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