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美國數據顯示,胰腺癌死亡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且很快就要上升為第二名了。怎樣才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的死亡率呢?普及篩查、早期發現是不是能有點幫助?
並不是!近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重申其反對針對無胰腺癌家族史的無症狀成年人進行胰腺癌篩查的立場,相關綜述發表於《JAMA》雜誌。
胰腺癌究竟有多可怕?
雖然學界關於「癌症之王」這一稱號的歸屬時有爭議,但將胰腺癌稱作癌王,想必大家都沒什麼意見。美國癌症學會(ACS)估計,2019年全美將有大約56770人被確診為胰腺癌,同時約有45750人會死於這一疾病。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早期進行手術,但中位生存期也不過36個月左右。
更慘的是,由於胰腺癌早期幾乎沒有明確的報警徵象或特異症狀,現實中,超過80%的病例是晚期才發現和確診的,想做手術已經太遲了。胰腺癌整體的5年生存率是8.5%,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就算很低了,但晚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5%。
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數據(GLOBOCAN)顯示,胰腺癌在世界範圍內是第13位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西方國家腫瘤相關死亡中排名第4,死亡率高達99%。我國的數據也不容樂觀。胰腺癌在我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排名第十,每年新發患者約9.5萬人,每年死於胰腺癌的患者則高達8.5萬人,排名第六。
USPSTF:胰腺癌篩查,然並卵!
USPSTF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對胰腺癌進行篩查或對篩查中發現的胰腺癌進行手術能夠改善其疾病特異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工作組成員、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副教授Chyke Doubeni博士表示:「胰腺癌是一種不太常見但生存率極低的致死性疾病,即使早期發現,預後也不理想。不幸的是,目前看來,對沒有任何症狀和體徵的人群進行胰腺癌篩查,造成的損害可能比獲益更大,因而不應進行篩查。」
因此,此次USPSTF針對胰腺癌篩查的立場與2004年時的推薦保持一致,即對無症狀體徵、無胰腺癌家族史的非胰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的推薦等級為D,也就是不推薦。
不僅USPSTF一家認為篩查對胰腺癌沒什麼用,之前也有文獻顯示,尚未發現用於早期胰腺癌篩查的合適手段。儘管目前許多國際性研究項目都有嘗試在研究中使用標準化的篩查方法,但其均將超聲內鏡(EUS)當做首要影像學方法來明確癌前病變。這些中心也會嘗試篩查KRAS、MIC-1、p53和p16等標記物突變,然而這些標記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未達到臨床常規應用的要求。
為什麼說胰腺癌篩查弊大於利?
先來看看USPSTF是怎樣得出結論的:
USPSTF對13項研究進行分析,囊括1317名接受胰腺癌篩查的人士,其中57位做了手術。這57位手術患者中,14人確診胰腺癌,其餘屬於癌前病變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良性腫瘤。另外還有4人查出晚期胰腺癌,已無法做手術。
最關鍵的發現是:涵蓋675名患者的8項研究都報告了篩查過程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其中一項研究顯示,216名接受EUS檢查的患者裡55人都在檢查過程中感受到輕度疼痛,13人出現麻醉相關不良事件。
另外有兩項研究對胰腺癌篩查造成的社會心理性損傷進行評估發現,篩查對大多數患者都會造成心理壓力或焦慮。
研究者還認為,胰腺癌篩查存在假陽性率,即使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能達到99%(實際上是很難達到的),每10萬名患者中也會有1000例假陽性。對於這些被誤診為胰腺癌的人,他們會經受較大壓力、承擔大量後續檢查費用,這些弊端已超過了篩查可能帶來的潛在獲益。
高危人群,該查還是得查!
需要明確的是,USPSTF聲明中不推薦進行胰腺癌篩查針對的是低危人群,而胰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還是有必要的。高危人群包括40歲以上,伴隨下列任意一項者:有胰腺癌家族史或糖尿病史,攜帶ATM、BRCA1/2、CDKN2A、PALB2、PRSS1、STK11、TP53等基因突變,攜帶林奇症候群錯配修復基因,新診斷糖尿病(胰腺癌風險為常人8倍),長期吸菸或飲酒,肥胖等。還有研究建議,40歲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也應進行胰腺癌食管超聲檢查的評估。
胰腺癌可以說是個老年病,年輕人相對安全一些。美國數據顯示,全美胰腺癌患者中年齡45歲以下的不足3%,診斷時中位年齡為71歲。文獻提示,全球胰腺癌更多見於老年患者,超過80%的病例確診年齡超過60歲。即使是胰腺癌多發的家族中,平均確診年齡也有68歲。因此,老年人群需要更加警惕。
這部分高危人群,USPSTF建議通過CT、MRI、EUS等手段來進行篩查。特別是有家族史或已有胰腺病變者,應每年篩查一次。
當前尚無經證實準確可靠的生物標誌物可用於早期胰腺癌篩查。CA19-9雖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血清標記物,但其升高缺乏特異性。研究顯示CA19-9作為篩查標記物陽性預測值很低(0.5%~0.9%),因此不具備作為篩查標記物的應用價值。不過,臨床上可將CA19-9水平作為基線來監測疾病進展和指導治療,或將其結合CT、MRI等影像學檢查結果來實現胰腺癌篩查。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