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5hmC的液體活檢技術或有望實現胰腺癌早期檢測

2020-11-12 測序中國

近日,史丹福大學Stephen Quake教授參與創立的液體活檢公司Bluestar Genomics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其基於5-羥甲基胞嘧啶(5hmC)的液體活檢分析可追蹤與基因調控相關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有望實現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早期檢測。據悉,Bluestar計劃利用該技術在CLIA認證實驗室中推出一種早期、泛癌種、基於DNA甲基化的LDT檢測方法。

Stephen Quake教授

近年來,Quake教授一直關注研究新型液體活檢標誌物——cfDNA的5-羥甲基胞嘧啶(5hmC)。其研究團隊開發的5hmC檢測工作流程可從癌症患的者血液樣本中提取cfDNA,通過將生物素標籤附著到鹼基上來修飾胞嘧啶上的羥甲基。隨後,利用鏈黴親和素塗層磁珠(streptavidin-coated magnetic beads)擴增生物素化的DNA片段。該磁珠可以進行「下拉」分析,將具有5hmC的DNA分子與沒有生物標記的DNA分子分離。通過對目標片段進行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最終獲得表觀遺傳標記。研究發現,該檢測方法可以識別cfDNA中5hmC積累的區域或峰值,並建立癌症檢測的生物標誌物,例如直接提供胰臟中癌症相關的基因變化。這項研究成果已在2018年發表。點擊查看此前報導

事實上,在該成果發表之前的2017年,Quake教授就與人合作創立了液體活檢公司Bluestar公司,並擔任公司科學顧問,進行cfDNA中5hmC檢測相關的開發研究工作。據介紹,自2018年首次發布概念驗證研究以來,該5hmC液體活檢方法目前已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並顯著改善了其中多個步驟的化學反應。此外,該公司還優化了其中的生物信息學部分,以開發一種算法,以將其納入商業檢測中。目前,該5hmC分析需要三天時間產生診斷結果。

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日,該公司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Quake教授及其同事從41例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和38例非癌症對照個體中收集並分離了血漿樣本。然後,研究團隊利用上述5hmC液體活檢方法對血液樣本的cfDNA進行了5 hmC富集和測序。

對測序數據應用回歸模型之後,研究團隊在樣本中發現了數千個羥甲基化基因,並且與健康對照相比,PDAC中5hmC峰有顯著性差異。通過比較分析,研究確定了37個在劃分PDAC患者和健康對照中「最有價值」的基因,發現僅利用這些基因的5hmC情況就能將PDAC與非癌個體區分開來。最終,研究團隊利用這37個基因建立了一個基於cfDNA 5hmC檢測的胰腺癌預測模型。

在訓練集中,研究發現該預測模型的臨床敏感性為98%,特異性為63%,曲線下面積(AUC)為0.92。隨後,研究人員將該預測模型應用於兩個驗證隊列,包括來自30名PDAC患者和215名對照組的樣本。結果顯示,5hmC檢測在兩個隊列之間的AUC範圍為0.92至0.94。表明cfDNA中檢測到的羥甲基化改變可以反映已知的不同癌症的發展,如早期PDAC。

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對更多胰腺癌患者進行了5hmC檢測,並計劃於明年初發表相關研究成果。結果顯示該方法的特異性為98%,靈敏度為75%。研究團隊表示:「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了解這些基因變化,發現可用於識別胰腺癌cfDNA的特異性生物標誌物,從而在無症狀個體中進行疾病檢測。這是我們實現該檢測方法商業化的目的。」

此外,在非蛋白編碼區域的數千種基因改變中使用該檢測方法進行分析,也可能發現重要的生物標記物。羥甲基變化不僅可以用於追蹤基因,還能追蹤包括基因調控和轉錄的組合生物學特徵。

此外,該團隊還開始探索將5hmC檢測技術應用於其他癌症的診斷。在1月份發表在Medrxiv預印本的文章中(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研究評估了是否可以使用5hmC分析來檢測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生物標記物。據報導,通過對48名乳腺癌患者、55名肺癌患者、32名前列腺癌患者、53名PDAC癌症患者和180名非癌症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基於甲基化的檢測對不同癌症的AUC分別為0.89、0.84、0.95和0.83。

文章發表在Medrxiv上

Bluestar最終的目標是開發一種針對未知腫瘤分期的泛癌診斷分析方法,完成不同癌症類型的個體檢測,並作為一種篩查工具。除了PDAC之外,Bluestar公司目前還在確定該方法可用於哪些癌症類型,並正在與美國FDA進行討論,以確定申請510(k)許可所需的驗證數據。

雖然已有多個公司和研究機構都在開發或提供基於甲基化的液體活檢檢測方法,以在早期階段檢測多種癌症。研究團隊認為,Bluestar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與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區分,因為它可以檢測癌症生物學和基因組中的動態脫甲基化區域,並相信基於5hmC的方法可以為不同的癌症亞型建立非常具體的生物標記。此外,與其他基於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方法相比,該方法更便宜。

參考資料:

1.Bluestar Genomics Eyes Pan-Cancer Early Detection With Epigenetic Assay Technology

https://www.genomeweb.com/cancer/bluestar-genomics-eyes-pan-cancer-early-detection-epigenetic-assay-technology#.X6KgxDOBr2d

2.Guler, G.D., Ning, Y., Ku, C. et al. Detection of early stage pancreatic cancer using 5-hydroxymethylcytosine signatures in 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 Nat Commun 11, 5270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8965-w

相關焦點

  • 新型表觀基因組平臺或有望實現對早期胰腺癌的準確診斷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藍星基因公司(Bluestar Genomics)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證實了其所開發的新型平臺在檢測早期胰腺癌方面的強大潛力,這或有望幫助解決目前僅在美國每年都有超過6萬名被診斷為胰腺癌患者未得到及時診斷的需求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二)液體活檢有望實現腫瘤早期檢測,市場容量巨大,但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待提高研究表明,在影像檢驗顯示出明顯的腫瘤發病跡象前,早期患者血液中可能已經出現CTC、ctDNA,也就是說通過CTC檢測和ctDNA檢測可能實現腫瘤早篩。
  • 液體活檢急速升溫,檢測新秀不可忽視!
    (原文: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Rapid Plasma Genotyp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EGFR and KRAS Mutations in Advanced Lung Cancer)2.Nature子刊:液體活檢技術的新進步循環腫瘤DNA(ctDNA)的高通量測序有望實現個性化的癌症治療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儘管這些結果還有待更多獨立樣本的驗證,但他們認為這有望催生非侵入性的新型癌症篩查檢測。研究人員在上周的《Nature》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實驗方案,能夠分析少量循環遊離DNA的甲基化組,從而檢測不同類型癌症所對應的大規模 DNA 甲基化變化,包括早期胰腺腫瘤。
  • 洞察| 液體活檢在癌症檢測中應用
    上遊產品技術壁壘高,涉足企業少目前液體活檢尤其是CTC檢測技術受上遊捕獲方式的局限較大,是限制液體活檢應用的最大難點,器械主要包括CTC分析儀、數字PCR儀、二代測序儀等,試劑盒的關鍵原材料是抗體和晶片。這些技術、儀器和原材料的生產技術壁壘很高,專利保護嚴格,國外公司(賽默飛世爾、奧林巴斯等)形成了高度市場壟斷。
  • 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目前,肺癌的推薦檢測方法是CT掃描,但做CT不僅昂貴,而且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因此,科研人員轉向研究更加精準而簡單方便的篩查手段,比如通過液體活檢技術來「驗血測癌」。ctDNA檢測是液體活檢技術其中的一種,通過檢測循環腫瘤DNA(釋放到血液中的腫瘤DNA片段)就能了解腫瘤細胞內的基因突變情況。目前主要方法有:數字PCR、BEAMing 技術、標記擴增深度測序(TAM-Seq)、癌症個體化深度測序(CAPP-Seq)。然而,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動態發展的過程,大部分惡性腫瘤都是在中晚期才被發現。
  • 基於ctDNA的液體活檢技術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題為「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liquid biopsy in oncology」的綜述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深入分析了循環腫瘤DNA和腫瘤液體活檢的研究進展;如今利用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來檢測及監測癌症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 《細胞》:液體活檢再獲突破 全新生物標誌物可早期診斷多種癌症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有關液體活檢的新研究,為癌症早期診斷帶來了潛在的全新方法。很多研究癌症的科學家希望能夠在癌症患者的早期階段就做出準確的診斷,幫助患者贏得治療時間。同時,這樣的檢查方法還要簡單方便,避免讓患者感到痛苦。「液體活檢」技術應運而生。顧名思義,這類技術想要通過檢查各種體液,來檢測癌症和監測疾病進展。其中,最常見的液體活檢形式是檢測和分析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DNA。利用這類技術進行癌症早篩目前還在開發和臨床驗證階段。
  • 腫瘤液體活檢技術:CTC和ctDNA孰優孰劣?
    在臨床實踐中,獲得腫瘤患者組織樣本只有手術活檢和穿刺活檢兩種。相比於傳統的活檢方法,液體活檢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簡單、能重複取樣等有點。液體活檢的發展歷程液體活檢包含了 CTC 與 ctDNA 技術 。2、液體活檢可以實現對患者的早期診斷及高頻監測腫瘤細胞在藥物作用下會自我進化從而產生抗藥性。腫瘤細胞的基因變化是導致抗 藥性的根本原因,臨床上需要對患者體內腫瘤基因變化進行高頻監測才能做到及時 準確用藥。
  • 真正讀懂液體活檢 你離精準醫療再近一步
    精準醫學時代,液體活檢成為腫瘤與檢驗領域的重要分支。經歷過烈火烹油,如今的液體活檢已然進入冷靜發展期。隨著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受捧對象,液體活檢這一檢測技術備受關注。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憑藉其無創性、敏感性、動態性等特質,被寄予厚望。
  • 泛生子基於NGS技術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美國FDA「突破性...
    泛生子成為中國首家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2020年9月30日,中國北京 美國阿馬裡蘭訊】美國FDA授予泛生子(納斯達克代... 「泛生子成為中國首家早篩液體活檢產品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2020年9月30日,中國北京 美國阿馬裡蘭訊】美國FDA授予泛生子(納斯達克代碼:GTH)基於高通量測序(NGS)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HCCscreenTM「突破性醫療器械
  • 中國液體活檢產業圖譜,涉及6個子領域、64家企業全景掃描
    液體活檢的出現則有望顛覆傳統的癌症早期診斷和復發監控技術,為精準的用藥指導和治療方案提供實時有效的技術支持。 經過幾年發展,這項受到MIT好評的新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全球性的產業,成為炙手可熱並且持續發酵升溫的市場。銀河證券報告指出,預計未來 10 年液體活檢市場將維持 21.7%的複合增長率,全球市場容量可達 286 億美元。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IvyGene檢測產品,該產品基於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將在今年向公眾全面推出。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成為癌症早篩領域的發展方向IvyGene檢測所使用的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由中美頂尖科學家-UCSD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張康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研究成果2017年10月發表於《自然》子刊,西京醫院和華西醫院也參與了研究。
  • 「見微知著,以稀為貴」CTC液體活檢未來之路探索
    在與現有其他捕獲技術相比,純依靠微流體原理的NextCTC捕獲技術具有更廣泛的捕獲能力,在細胞活性的保持上也有出色的表現。除此之外,經過納米材料處理後的納米微流控晶片,在捕獲腫瘤細胞也有更大的優勢。《NextCTC循環腫瘤活細胞捕獲儀與Cell Search對比臨床檢測研究》 解放軍總醫院肝膽科楊磊博士介紹了採用NextCTC納米微流控技術對於檢測臨床早期肝癌、膽管癌、胰腺癌方面研究進展,研究結果表明,NextCTC
  • 液體活檢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通過檢測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ctDNA)或其他標記物(如外泌體)對疾病進行診斷和評價的技術稱為液體活檢。二、液體活檢的實現基礎和應用現狀液體活檢是近年來實體腫瘤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的重要技術進展。早期研究發現,腫瘤患者中平均CTC或ctDNA 的水平高於健康對照,尤其在轉移性腫瘤患者中更高。
  • 全球「液體活檢」公司大匯集,你要的都在這裡!hsmap系列
    ):簡介: Natera公司目前提供一系列基因檢測服務,主要通過檢測孕婦的外周血液來診斷胎兒的異常,公司也在開發一種新型的腫瘤診斷方式--基於癌症患者的ctDNA檢驗。>該分子診斷公司成立於2008年,主要開發外泌體相關技術,利用外泌體的天然濃縮特性,實現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癌症和其他疾病相關的基因轉錄分析。
  • 獨立實驗室巨頭LabCorp將測試基於NGS的液體活檢,已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證明
    Resolution Biosciene 公司專注於開發可以推進癌症診斷和監測的非侵入式液體活檢平臺,該平臺包括靶向捕獲技術和第二代測序,並緊密結合基於雲端的生物信息學。其開發的 ctDx Lung 是一項快速、準確的液體活檢技術,該測試是在標準血液樣本上進行,可檢測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相關的基因突變,從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患者選擇最有效的靶向治療。
  • Nature:機器學習再立功,斯坦福大牛團隊實現無創早期肺癌篩查
    根據 Nature 雜誌今天發表的一項研究,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方法,能夠實現早期肺癌患者的鑑別篩查。這一方法基於檢測血樣中的腫瘤源性 DNA(即液體活檢),也就意味著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做到了早期且無創。傳統的肺癌篩查,一般推薦高危群體做 CT 掃描,這種模式已被證明能減少肺癌相關死亡。
  • 見解 | "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是個什麼鬼?
    下一代測序技術的到來讓使用液體活檢來分析游離腫瘤DNA成為可能,因為它能夠區分腫瘤DNA序列與正常DNA序列。而且,數字PCR(Digital PCR,dPCR)能夠讓研究人員量化檢測一段特定的腫瘤DNA序列,即使腫瘤DNA的水平只佔血液中游離DNA總量的千分之一。  「這些檢測的靈敏度非常高,」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皮膚病學家David Polsky博士說。
  • 液體活檢丨新型碳納米管CTC晶片在乳腺癌患者中檢測靈敏度可
    液體活檢的概念一直受到腫瘤界的廣泛關注,相比傳統的組織活檢,液體活檢主要具有非侵入性 做CTC的公司自然能說出CTC的一大堆優勢,比如實時活檢,分期診斷,動態監測,預後判斷,用藥指導,早期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