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液體活檢技術:CTC和ctDNA孰優孰劣?

2020-11-27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液態活檢這一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Sorrells等提出,檢測對象包括: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以及腫瘤外泌體(exosome),它們來源於腫瘤組織,存在於血液,可以提示腫瘤發展進程及抗藥性等信息,指導個體化精準治療。

液體活檢是什麼?

腫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環腫瘤細胞以及由壞死癌細胞釋放的少量循環腫瘤 DNA。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cycle tumor cell)和循環腫瘤DNA(ctDNA,cycle tumor 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被稱為液體活檢。在臨床實踐中,獲得腫瘤患者組織樣本只有手術活檢和穿刺活檢兩種。相比於傳統的活檢方法,液體活檢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簡單、能重複取樣等有點。

液體活檢的發展歷程

液體活檢包含了 CTC 與 ctDNA 技術 。

1、CTC技術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在 1896 年,澳大利亞學者 Ashworth 在一例轉移性腫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觀察到從實體腫瘤中脫離並進入血液循環的腫瘤細胞,並率先提出了 CTCs 的概念。不過長時間以來 CTCs 的檢測並未在腫瘤病人的防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檢測技術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從上世紀末以來 CTCs 檢測技術得到了不斷的改進,隨 之帶來的是 CTCs 檢測在臨床的應用。

1)第一代 CTC技術:CellSearch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 CTC 技術採用的是磁珠捕獲法。能夠捕獲 CTC 的磁珠早在 1983 被 Immunicon 公司發明。其後 Immunicon 不斷完善該技術並發展出了特定 CTC 染色技術。公司在 1993-2003 年完成一系列的臨床實驗後,其 CTC 檢測系統 Cellsearch 於 2004年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臨床檢測。強生(Johnson&Johnson)下屬子公司 Veridex 在 2008 年收購了 Immunicon 的 CTC 業務,並將其發展至今。CellSearch 系統是美國 FDA 批准的唯一臨床用的 CTC 檢測系統。該系統於 2012 年獲得我國 CFDA 進口器械註冊,從而成為國內唯一用於臨床的 CTC 檢測系統。由於其在臨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 系統是目前 CTC 檢測的金標準。

 

在臨床檢測中,標準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過 Cellsearch 系統檢測其中含有的CTC數量。臨床數據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極少,而轉移期患者根據其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數量的 CTC。通過檢測 CTC 的數量能夠幫助醫院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並為此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2)第二代:CTC檢測技術前沿

為了提高 CTC 檢測的靈敏度和發展對捕獲CTC細胞進行後續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 CTC 檢測採用了多種技術路線。與一代技術不同的是,二代CTC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方面均處於早期階段。技術方面尚沒有統一的標準,許多公司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實現對CTC的捕獲。目前還很難判斷哪一種技術路線將成為行業標準。

2、ctDNA技術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1948年首次在人體血液中發現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則發現於 1977年。1994年發現腫瘤患者的 ctDNA 與其體內腫瘤細胞基因突變類似。直到 2000年以後,分子生物學與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 ctDNA 的突變檢測技術不斷成熟,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

從當前研究角度將,ctDNA 在臨床應用潛力非常廣泛,主要涉及到腫瘤早期篩查、 腫瘤動態監測、耐藥基因突變檢測、評估腫瘤異質性及復發風險等作用。從已有的臨床實驗來看,ctDNA 的檢測平臺一般為二代基因測序與數位化PCR,適應症集中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皮膚癌等常見腫瘤。 目前在國內市場,ctDNA已經開始應用於臨床,索真基因在ctDNA檢測技術的靈敏度上有較大的優勢。

臨床意義

1、液體活檢可以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

臨床上獲取患者腫瘤組織樣本只有手術活檢及穿刺活檢兩種方法。轉移期腫瘤患者體內可能有多個腫瘤病灶,具體到從哪個病灶獲取腫瘤組織樣本是一大問題。

臨床研究表明,患者體內腫瘤細胞呈現很強的異質性,即腫瘤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腫瘤細胞,不同腫瘤細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在臨床診斷上,獲取患者體內腫瘤細胞的綜合信息是精準醫療的基礎。假設腎癌患者體內有3個腫瘤病灶,不同位點之間的腫瘤細胞基因型是不同的。無論穿刺活檢獲得哪個病灶的腫瘤組織,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個病灶的腫瘤細胞或者腫瘤 DNA 都可能進入血液循環,通過液體活檢收集 CTC 或者 ctDNA 能夠獲得患者體內腫瘤基因或者蛋白表達的全面信息,能夠更加精準的指導個性化用藥。

2、液體活檢可以實現對患者的早期診斷及高頻監測

腫瘤細胞在藥物作用下會自我進化從而產生抗藥性。腫瘤細胞的基因變化是導致抗 藥性的根本原因,臨床上需要對患者體內腫瘤基因變化進行高頻監測才能做到及時 準確用藥。手術和穿刺活檢一年內最多只能做 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還不能進行手術或者穿刺。因此現有的臨床採樣技術不能滿足高頻檢測的需求。但 CTC 和 ctDNA 通過簡單的靜脈抽血即可獲得患者體內腫瘤細胞及 DNA 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滿足高頻監測的需求。

在標準診療流程中,醫生會在手術及藥物治療前通過穿刺活檢對患者腫瘤診斷與分型,在藥物治療之間依靠 CT、MRI 等影像學檢測來判斷患者是否應答。但是穿刺活檢在檢測頻次上有較大的局限性,影像學檢測判斷藥物有效性有較強的滯後性。液體活檢有望改變未來的診療流程,通過不斷的高頻監測隨時發現患者體內腫瘤的變化,提高醫生用藥的精準度。

3、液體活檢可以減低醫療成本

根據美國 Medicare對肺癌穿刺活檢開支分析,普通穿刺的開支為$8,869。約 20% 的穿刺活檢會導致併發症,穿刺活檢與併發症治療的開支將達到$37,745。對醫療保險來說,平均每次穿刺活檢的成本為$14,634。但一代 CTC 技術 Medicare報銷額度為$369 ,二代 CTC 與 ctDNA 技術開支約在$800-1000。由於是抽血檢測,一般不會產生併發症。從成本的角度,醫療保險有較大的動力推動液體活檢的 CTC 與 ctDNA 技術對穿刺活檢技術的替代。

評價

美國著名的腫瘤中心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醫師兼首席醫療官約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稱:「這(液體活檢)可能永久改變活檢方式,包括對治療方案的響應、抗藥性的出現,將來甚至還能用於早期診斷。」 MIT Technology Review 雜誌將」液體活檢「列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術。美國《臨床癌症進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報告中也認為液體活檢技術在今後十年有望得到廣泛應用。

相關焦點

  • CTC和ctDNA對乳腺癌預後的判斷孰優孰劣?
    轉移性乳腺癌的監控需要通過對腫瘤發展情況的檢查來反映治療的效果,因此用於觀察腫瘤發展情況的生物標記的改進就顯得重要。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癌症都會攜帶體細胞DNA突變,與遺傳突變會出現在身體的每個細胞不同的是,體細胞突變只在腫瘤細胞中出現,因此可以成為能夠被檢測和追蹤的特異生物標記。
  • 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孰優孰劣,哪個更加優秀?
    一直以來,它們就被各種比較,那這四大衛星定位系統中,孰優孰劣,到底哪個更加優秀呢?根據統計,現在正在運行的在軌衛星中 ,有138顆衛星是屬於導航衛星,而在這138顆衛星裡,北鬥的衛星數是佔比最大的,其次GPS,最後是格洛納斯和伽利略,從衛星數量看,是北鬥更好。
  • 孰優孰劣?惰性氣體滅火劑&化學氣體滅火劑!
    孰優孰劣?請看本文分解:參考專題:潔淨氣體滅火劑,現狀與未來!1230滅火劑-任重道遠,未來可期!一、潔淨氣體滅火劑的分類:目前的潔淨氣體滅火劑,可分為五大類:注1:按相關規範定義,二氧化碳滅火劑並沒有歸類於潔淨氣體滅火劑,但其具備潔淨氣體滅火劑的特徵,也符合其定義要求,因此一併列入本表。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剛剛,12月1日23時許,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即月球上的風暴洋地區,此地區和美國人工探月,以及前蘇聯的探月相比,是另一個從來沒有人類去過的地區,至此,嫦娥5號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剛剛,12月1日23時許,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即月球上的風暴洋地區,此地區和美國人工探月,以及前蘇聯的探月相比,是另一個從來沒有人類去過的地區,至此,嫦娥5號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用魚皮治療燒燙傷與常規療法相比,孰優孰劣?
    《用魚皮治療燒燙傷與常規療法相比,孰優孰劣?》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一物一紋,「芯」級防偽,兆日科技顛覆性黑科技防偽技術—— 「紙晶片」AI技術賦能包裝容器什麼是一物一紋「紙晶片」防偽技術?
  • Liquid Biopsy液體活檢點名:CTC 循環腫瘤細胞,ctDNA 循環腫瘤DNA...
    隨著檢測技術的升級,CTC在癌症診療過程中的價值,也越發被人們所重視,發表文獻逐年增多(上圖左),臨床研究的數量覆蓋的癌症種類也日趨擴大(上圖右)。ctDNA——蛛絲馬跡說道CTC,在液體活檢中還有一個ct開頭的,ct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循環腫瘤DNA)。
  • 車載系統華山論劍:Ali OS、Android、QNX孰優孰劣
    Ali OS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與巨頭分庭抗禮,我們將從三個維度全面了解Ali OS、Android、QNX三大系統孰優孰劣。生態層面Ali OS車載作業系統生態依託於整個阿里系。用戶體驗層面Ali OS的用戶體驗較優,但也稍有不足。首先,Ali OS是阿里巴巴專門針對汽車這個特殊的使用場景量身定做的作業系統,主要以語音交互為主,觸屏交互為輔,其交互邏輯更加符合汽車駕駛者的使用習慣。其次,Ali OS更加適應「萬物互聯」的時代步伐。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生和死是勇敢的兩種最高貴的表現。——紀伯倫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不間斷的5000年文明歷史。中國的博物館當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文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地下出土而來。土葬與火葬這兩種形式,孰優孰劣呢?雖然在主流價值觀看來火葬顯然是要優於土葬,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上來看,恐怕還是需要爭論一番。一、從土葬到火葬土葬就是在人死之後將人的屍體埋入地下,如果追溯到遠古時期,這樣一種行為的動機,應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液體活檢薪火相傳 從ctDNA到CTC---美吉生物推出CTC檢測一站式服務
    在這個基礎上,美吉生物從2007年成立至今,完成了從一代到三代測序的技術積累;從微生物檢測到醫學檢測的跨越;如今又開始積極開展液體活檢技術。因為液體活檢的對象ctDNA和CTC也正好契合了美吉精神,萬事萬物都是從毫末中慢慢成長起來的,由量變引起質變。ctDNA和CTC是痕量存在於血液中,其細微的含量,數量的變動,突變狀態無一不是無創的反應人體健康的一種方法。
  • 液態氮衝洗研磨法vs調理機研磨法孰優孰劣?
    液態氮衝洗研磨法vs調理機研磨法孰優孰劣?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由於臨床上極大的未滿足需求以及液體活檢技術的優越性,液體活檢在腫瘤早篩領域有望帶來一個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在2015年底的時候,JP摩根和高盛對液體活檢市場就做了相應預測,其中早篩的佔比是最大的。圖1 不同腫瘤患者的篩查和診斷手段(四)液體活檢存在技術局限性,其分析效度和臨床有效性有待確雖然液體活檢在腫瘤早篩中的應用非常有前景
  • 諾瀚康醫學實驗室 腫瘤早篩,液體活檢—ctDNA
    ctDNA作為液體活檢發展最為迅猛的標誌物之一,將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後檢測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基於ctDNA的液體活檢技術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題為「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liquid biopsy in oncology」的綜述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深入分析了循環腫瘤DNA和腫瘤液體活檢的研究進展;如今利用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來檢測及監測癌症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IvyGene檢測產品,該產品基於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將在今年向公眾全面推出。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成為癌症早篩領域的發展方向IvyGene檢測所使用的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由中美頂尖科學家-UCSD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張康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研究成果2017年10月發表於《自然》子刊,西京醫院和華西醫院也參與了研究。
  • 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因為早一天發現和治療,就多一份治癒希望和生存機會。日前,《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藉助人工智慧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識別出早期肺癌患者。肺癌是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200多萬人死於肺癌。雖然隨著臨床診治技術的提高,肺癌的生存率有所提升。
  • 「見微知著,以稀為貴」CTC液體活檢未來之路探索
    以納奧生物為代表的第三代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技術臨床應用發展迅速,為了讓每一位癌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治療追蹤的過程中都能獲得質量穩定、準確可靠的CTC檢驗結果,納奧生物邀請到了眾多在腫瘤臨床檢測與靶向治療研究領域的業內大咖,共同探討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的標準制定、臨床科研、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鬥羅大陸:七組上下位武魂,龍類同屬性壓制,都是天使孰優孰劣?
    後來二明被唐三復活、達到神級,和人類女性結合後建立了原恩家庭,從此泰坦巨猿武魂被傳承下來,孕育出了準半神原恩夜輝等。而大力猩猩武魂的持有者是昊天宗麾下力之一族(後來加入唐門)。力之一族都姓「泰」,且族長本人就叫泰坦,因此拾溜推測該族和泰坦巨猿可能也有一些血脈關聯。大力猩猩武魂的擁有者們的肉體與武魂都具備極端的力量,肉體防禦力也不低,但還是比泰坦巨猿差一點。
  • 【JAMA子刊】印第安納大學新研究:ctDNA與CTC聯合可更精確預測乳腺...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測量循環腫瘤DNA(cfDNA)和循環腫瘤細胞(CTC)的聯合方法可以檢測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在新輔助化療後殘留的疾病,並預測乳腺癌的復發。基於血液的基因組檢測,或液體活檢,在TNBC和其他癌症患者中迅速流行起來,以確定哪些患者可能存在殘留癌,哪些患者的預後可能會因新的或現有的治療而得到改善。
  • 泛生子生物晶片閱讀儀獲批上市 助力腫瘤液體活檢
    該儀器目前已被國內多家醫院、科研機構採購,配套應用於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的開發和科學研究。泛生子正在註冊申報的人EGFR基因T790M突變檢測試劑盒,以及正在開發的同類檢測試劑盒,均可以配套使用該儀器,廣泛應用於醫療機構、臨檢中心和科研院所等,有效提高檢測範圍、質量和速度。腫瘤液體活檢新戰力眾所周知,液體活檢技術被認為是癌症診斷領域裡激動人心的突破,在2015年MIT將其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