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以稀為貴」CTC液體活檢未來之路探索
2018-09-28
2018年9月21日,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第二十一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上,納奧生物FOXGENE「第三代循環腫瘤活細胞捕獲儀NextCTC臨床研究進展」主題衛星會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我國大腸癌學科研究奠基人、原浙江醫科大學校長、現任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由中日友好醫院肺癌中心常務主任朱廣迎教授和火箭軍總醫院病理科主任孫鎖柱教授共同主持,會議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副主任蔡國響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慄波研究員,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副院長王琪教授,解放軍總醫院肝膽科楊磊博士作主題報告,現場高朋滿座,精彩紛呈,共同探討NextCTC臨床研究意義及未來發展方向。
納奧生物/峰盛醫療董事長亓立峰博士開場致辭中表達了舉辦此次衛星會的初衷,「循環腫瘤細胞正在逐漸成為一個熱門研究項目,其臨床研究價值正在不斷地被發掘。以納奧生物為代表的第三代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技術臨床應用發展迅速,為了讓每一位癌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治療追蹤的過程中都能獲得質量穩定、準確可靠的CTC檢驗結果,納奧生物邀請到了眾多在腫瘤臨床檢測與靶向治療研究領域的業內大咖,共同探討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的標準制定、臨床科研、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大會主席鄭樹教授首先致開幕詞,作為腫瘤檢測與臨床治療研究領域權威專家,同時也是NextCTC多中心臨床實驗PI鄭樹教授就CTC臨床檢測技術現狀、第三代CTC活細胞捕獲技術的臨床意義及發展空間作了發言,與CTC液體活檢研究領域臨床工作人員交流真知灼見。
學術主題演講
蔡國響教授
首先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國響教授作了題為「腸癌循環腫瘤細胞臨床檢測研究」的主題演講。蔡國響教授是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分會委員等協會的委員,在腸癌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研究經歷,是資深的腸癌專家。蔡教授首先揭示了NextCTC捕獲儀腸癌檢測臨床研究數據,研究結果表明,NextCTC捕獲儀在腸癌檢測中展現出優異性能,對於不同臨床分期腸癌綜合檢出率靈敏度為98%,其中臨床I-II期病例樣本數量佔總檢測樣本57.8%,而儀器對於腫瘤細胞添加回收率達到87.7%,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右半結腸癌的CTC數量顯著高於左半結腸/直腸癌。
粟波教授
隨後,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慄波教授的報告「肺癌循環腫瘤活細胞臨床檢測與伴隨診斷研究」。肺癌以發病率最高和死亡率最高著稱,常用的ctDNA檢測手段特異性較低,對肺癌的檢出率不足。而NextCTC捕獲技術經過不同臨床分期肺癌CTC的大量臨床樣本檢測後,其檢出率高於85%,結果正好與ctDNA的檢測相互補充和相互照應;NextCTC在捕獲肺癌CTC後,由於其保持了CTC完整的細胞活性,可以通過FISH/數字PCR檢測/單細胞測序對應伴隨診斷基因如EGFR/ALK/ROS/Kras 等靶向用藥位點,更好指導腫瘤靶向用藥,同時對於目前廣譜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抗體腫瘤標記物篩選,NextCTC聯合PD-L1檢測試劑盒能夠顯著提高PD-L1檢出效率,有效擴大PD-1抗體獲益群體。粟教授指出,CTC在未來臨床應用中與ctDNA檢測優勢互補,為提高肺癌靶向治療效率助力。
鄭樹教授點評
兩位教授作了分別關於NextCTC在腸癌、肺癌循環腫瘤檢測方面研究報告後,大會主席鄭樹教授進行了精彩點評。鄭樹主席認為:作為一個長期活躍在循環腫瘤細胞領域的工作者,今天在衛星會聽了來自各個醫院在第一線的臨床研究人員,以及企業的報告;表示對未來循環腫瘤細胞的發展充滿信心。蔡國響教授的報告中有大量的臨床診斷數據和完善的研究流程,讓我們了解到NextCTC能廣泛捕捉各種實體瘤的循環腫瘤細胞,為臨床實驗提供堅實的 支持。
慄波教授的報告讓我們了解到NextCTC提供的活性細胞,為藥敏實驗、基因測序等的各種下遊實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作為最近新興的關於第三代微流控CTC捕獲技術的研究者,我們非常期待循環腫瘤細胞的研究項目走向規範化,能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起到發揮更大臨床作用;通過各方合作與努力推動循環腫瘤細胞研究的發展。
王琪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報告主題《微流控技術在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檢測方面的應用研究》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王琪副院長詳細講解了微流體晶片以「晶片實驗室」之名在現代生物技術中的地位以及從主持的863微流控捕獲技術研究項目,微流體技術功能之齊全,就如一個完整的實驗室,具有溶液混合、成分分離等功能。在與現有其他捕獲技術相比,純依靠微流體原理的NextCTC捕獲技術具有更廣泛的捕獲能力,在細胞活性的保持上也有出色的表現。除此之外,經過納米材料處理後的納米微流控晶片,在捕獲腫瘤細胞也有更大的優勢。
《NextCTC循環腫瘤活細胞捕獲儀與Cell Search對比臨床檢測研究》
解放軍總醫院肝膽科楊磊博士介紹了採用NextCTC納米微流控技術對於檢測臨床早期肝癌、膽管癌、胰腺癌方面研究進展,研究結果表明,NextCTC納米微流控技術對於早期腫瘤檢出率分別達到61%,57.1%,55%,顯著高於Cell Search檢測的9.8%、4.8%、5%。NextCTC納米微流控技術是腫瘤早期診斷的良好方式。
新產品發布
NextCTC100全自動CTC活細胞捕獲儀
在四位臨床腫瘤研究專家做主題報告後,納奧生物董事長亓立峰博士作了大會發言,首先闡述了公司產品開發戰略與定位。闡述了納奧生物圍繞無創腫瘤液體活檢實現腫瘤精準診療一體化解決方案戰略定位,公布了公司在研產品系列。同時在大會上發布了納奧生物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循環腫瘤活細胞捕獲儀NextCTC100以及國內第一家CTC全自動FISH掃描儀兩款最新全自動化醫療器械。在保證現有NextCTC半自動捕獲儀的8通道的高效分離效率的前提下,將從全血樣本、胸腹水、尿液等體液樣本開始全自動化分離,同時實現了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的CTC FISH探針自動化掃描檢測,納奧生物CTC全自動化富集和掃描檢測系統的問世,不僅將臨床研究和檢測降低了人為操作的誤差,還將為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標準化、規範化做出應有貢獻。
NextCTC全自動FISH螢光掃描系統
未來展望
在最後討論環節,大會主持嘉賓朱廣迎教授、孫鎖柱教授、粟波教授、王琪教授、譚愛國教授上臺與在座臨床科研工作者進行了互動問答,就CTC臨床應用場景、CTC所具備的其他液體活檢不可替代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作了探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CTC活細胞檢測具有其他液體活檢方式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NextCTC第三代CTC活細胞捕獲技術憑藉其完整細胞活性、優異捕獲效率、非抗體依賴微流控無偏倚捕獲獨特優勢,在腫瘤早期診斷、預後評估、伴隨診斷以及復發監測方面具有巨大臨床價值和發展潛力,CTC檢測行業標準應將細胞活性、捕獲率以及下遊應用作為重要評判標準,發揮腫瘤檢驗、病理、腫瘤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優勢,制定CTC鑑定標準規範,建立室間質評評測體系,對於幫助臨床工作者和腫瘤患者選擇CTC精準液體活檢技術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