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增強型液體活檢:ddPCR可準確監測成人腦瘤基因突變

2020-12-04 騰訊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增強的液體活檢形式,可以檢測血液中最常見類型的成人腦腫瘤生長的基因突變。通過對比神經膠質瘤患者的血液樣本與腫瘤活檢組織,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開創的新型數字液滴聚合酶鏈式反應(ddPCR)血液測試可以準確地檢測和實時監測TERT中C228T和C250T兩個基因突變。

液體活檢即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它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cfDNA中TERT基因啟動子突變(C228T,C250T)的檢測已成功用於某些系統性癌症,但尚未在膠質瘤中得到證實,儘管這些突變在膠質瘤組織中普遍存在(佔所有腫瘤的60%以上)。

最近有項新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穎的數字液滴PCR(ddPCR)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具有提高靈敏度的功能,並能同時檢測神經膠質瘤患者血漿中cfDNA的兩個TERT基因啟動子突變(C228T和C250T)。

這項研究由麻省總醫院研究人員組織,最近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題為「TERT promoter mutation analysis for blood-based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gliomas」。

文章發表截圖 來源:《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增強的液體活檢,可以檢測最常見成人腦腫瘤中血液樣本的基因突變。

通過對神經膠質瘤患者的血液樣本與同疾病患者的腫瘤活檢組織進行比較,MGH神經外科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開創的新型數字液滴聚合酶鏈式反應(ddPCR)血液測試可以準確檢測到TERT基因啟動子突變(C228T,C250T)

研究人員指出:「液體活檢提供了一種微創診療,可監測腫瘤的基因突變。」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也稱為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佔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一半,廣義是指所有神經上皮來源的腫瘤,狹義是指源於各類膠質細胞的腫瘤。這些細胞支持腦細胞(神經元)的功能。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見於小腦。它們也會影響腦幹,控制呼吸、血壓和心跳、視神經和小腦等功能。

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作為神經膠質瘤的預後和預測標記,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

MGH神經外科講師Leonora Balaj博士解釋說:「液體活檢在腦部腫瘤中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突變的DNA進入血液的水平要低於其他類型的腫瘤。」

她補充說:「通過對ddPCR檢測方法進行改進,我們首次證明可以在血液中檢測到惡性神經膠質瘤中最普遍的突變,從而為檢測和監測腫瘤開闢了新診療方法。」

為此,研究人員測試了ddPCR測定法在腫瘤組織中的性能,並觀察到該結果與獨立進行的腫瘤標本中TERT突變臨床實驗室評估的結果一致

然後,他們觀察了與患者腫瘤的血漿樣品,發現ddPCR測定法可以檢測MGH樣品以及其他機構合作者的匹配血漿和腫瘤樣品中的TERT突變。

與基於組織的TERT突變檢測標準相比,ddPCR測定法能夠檢測到62.5%的神經膠質瘤,這比以前的腦腫瘤血液中TERT突變檢測法有大大改進。

MGH腦腫瘤中心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Bob S. Carter醫學博士說:「我們會將這種測試方法運用到臨床腦腫瘤患者檢測與護理中。例如:如果患者在MRI掃描中疑有腫塊,我們可以在手術前採集血樣並評估血液中腫瘤特徵的存在,然後以該特徵為基線,以便在以後監測患者並為其治療。」

研究人員期待更好地推廣他們的檢測方法,以便能夠區分各種類型的腦腫瘤。他們的預測這種可以用改善神經膠質瘤診斷和監測的檢測方法,會深深影響腦腫瘤未來的診斷髮展。

參考資料:

【1】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blood-test-potentially-improves-glioma-diagnosis-and-monitoring/

【2】 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10/13/1078-0432.CCR-20-3083

相關焦點

  • 液體活檢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之後研究發現,CTC或ctDNA 攜帶與原發腫瘤組織中相同的分子異常,為實體腫瘤的監測提供了很好的腫瘤標記物。但長期以來受微量CTC細胞分離和低比例ctDNA基因突變檢測技術的限制,實體腫瘤的研究仍主要依賴於組織活檢和影像學檢查。
  • 液體活檢急速升溫,檢測新秀不可忽視!
    液體活檢的優勢在於能解決精準醫療的痛點,通過非侵入性取樣降低活檢危害,而且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具有高性價比。液體活檢技術主要包括CTC 和ctDNA,以及外泌體檢測。下面讓我們看一看關於液體活檢的行業動態及研究進展。
  • 腦科學日報:交感神經遞質分泌新機理;可參與人類談判的虛擬代理
    對應基因位點的突變降低配體和GPCR的親和力,抑制P2Y12的激活程度,從而增加了單個囊泡分泌腎上腺素的分子個數 ,從而調節下遊靶器官心血管系統的生理功能。這項發現將膜電壓調控分泌從教科書中的一條通路(離子通道)擴展到二條通路(離子通道和分泌小孔)。該研究提出GPCR對電壓敏感的新功能及其分子機理,拓展了領域對GPCR功能的認知。
  • 真正讀懂液體活檢 你離精準醫療再近一步
    此外,郭瑋教授在會上總結道,ctDNA檢測的標準操作程度和指導原則需要統一,要找到準確並且可重複地檢測到基因突變的方法。史穎弘教授表示,ctDNA有助於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診斷,療效監測、耐藥評估及提前預測腫瘤的轉移復發。「ctDNA與轉移性腫瘤突變匹配度高達88%,可替代轉移性腫瘤活檢,」史穎弘教授解釋道,通過連續監測ctDNA可比影像學提前一年確定腫瘤復發患者,通過檢測ctDNA可以判斷腫瘤患者是否耐藥。
  • 腦科學日報:交感神經遞質分泌新機理;可參與人類談判的虛擬代理
    對應基因位點的突變降低配體和GPCR的親和力,抑制P2Y12的激活程度,從而增加了單個囊泡分泌腎上腺素的分子個數 ,從而調節下遊靶器官心血管系統的生理功能。閱讀連結:3,增強型液體活檢:ddPCR可準確監測成人腦瘤基因突變
  • 腫瘤液體活檢技術:CTC和ctDNA孰優孰劣?
    液體活檢是什麼?腫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環腫瘤細胞以及由壞死癌細胞釋放的少量循環腫瘤 DNA。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cycle tumor cell)和循環腫瘤DNA(ctDNA,cycle tumor 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被稱為液體活檢。
  • 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原標題: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癌症專家報告一種新發現的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 經緯關注 | 癌症早檢新銳領軍企業高美基因宣布重大應用發現
    的研究團隊聯合美國貝勒醫學院等單位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對腫瘤組織和CSF-cfDNA的甲基化測序鑑定出了一批可用於MB分型診斷、治療反應監測、復發早期預警和預後評估的可靠CpGs標記。類似的策略可以擴展到典型的針對血液的液體活檢,以確定早期癌症的器官起源。
  • 惡性膠質腦瘤關鍵基因的突變
    核心提示:研究人員發現,IDH1和IDH2基因突變只出現在惡性膠質瘤中,在病人正常的組織細胞中則沒有,這是這項研究最關鍵的發現之一,因為這樣靶向治療才有意義,也才可能實現。
  • 洞察| 液體活檢在癌症檢測中應用
    一、液體活檢產業鏈分布從產業鏈來看,液體活檢可分為6個子領域,即上遊的捕獲、基因擴增、試劑以及儀器市場;中遊檢測服務市場以及下遊數據市場。ctDNA的檢測平臺目前有二代基因測序和數位化PCR,可分別對ctDNA的序列信息和序列數量做檢測,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皮膚癌等常見腫瘤,檢測的目標基因目前多以KRAS、PTEN、EGFR、BRAF等熱門基因為主。ctDNA的片段捕獲需要提前知道和準備待檢測突變,突變文庫的製備過程繁瑣且高成本。
  • 獨立實驗室巨頭LabCorp將測試基於NGS的液體活檢,已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證明
    Resolution Biosciene 公司專注於開發可以推進癌症診斷和監測的非侵入式液體活檢平臺,該平臺包括靶向捕獲技術和第二代測序,並緊密結合基於雲端的生物信息學。其開發的 ctDx Lung 是一項快速、準確的液體活檢技術,該測試是在標準血液樣本上進行,可檢測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相關的基因突變,從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患者選擇最有效的靶向治療。
  • 《自然》和《NEJM》雙重磅:液體活檢確實是監測肺癌的利器 | 臨床大發現
    由於Swanton教授團隊在做液體活檢的同時也給患者做了影像學檢測,於是他們把二者的數據做了個比較。驚喜地發現,ctDNA檢測發現腫瘤復發的時間要早於CT,提前的時間從10天到346天不等,中位時間是70天。這還不算完,Swanton教授團隊還分析了ctDNA對化療耐藥性的判斷價值。
  • 且看液體活檢如何在腫瘤異質性研究上顯伸手?
    液體活檢作為腫瘤非侵入性早期診斷方法, 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目前國內外均有產品獲批上市。 這種方法也為腫瘤異質性的監測提供可能。 在今年8月發表在Mol Cancer Ther.(IF 16.833)上的研究論文表明 ctDNA血檢可以動態監測腫瘤異質性, 並與胃腸間質瘤的腫瘤負荷相關。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液體活檢對檢出極微量的腫瘤來源核酸等標誌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應用於腫瘤早期乃至超早期篩查,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一、我國腫瘤防治現狀根據2018年《柳葉刀》上的全球腫瘤生存趨勢監測報告顯示,我國整體腫瘤5年生存率為36.0%,遠低於美國的64.0%。
  • 從三種檢測對象,看液態活檢助力反映腫瘤基因圖譜
    首先得說,「CancerSEEK」作為液體活檢領域的一項新技術,針對5種目前還沒有早期篩查手段的癌症,它的敏感性在69%-98%,特異性更是超過99%,且價格只要500美元。這的確是很大的突破。但這一優秀的表現是在晚期癌症患者身上得到的,對於早期尚無症狀的癌症患者,「CancerSEEK」就「無計可施」了,而這正是液體活檢技術面臨的艱巨挑戰之一。
  • 多篇文章直擊腦瘤重要研究成果!
    一直以來,腦瘤都是讓研究人員非常棘手的癌症難題,如果癌症發生轉移,更是能夠威脅患者的生命,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腦瘤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相關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在Cancer Cell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位於TERT基因啟動子上的基因突變如何賦予腫瘤細胞「長生不老」特性的秘密。這一發現可能提供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長生不老」是癌症細胞的關鍵特徵之一。健康細胞通常只能進行有限次數的細胞分裂,而腫瘤細胞則能夠無限制地不斷分裂增生。
  • 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日前,《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藉助人工智慧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識別出早期肺癌患者。肺癌是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200多萬人死於肺癌。雖然隨著臨床診治技術的提高,肺癌的生存率有所提升。但還有不少患者確診時就是中晚期,大大降低了生存機會。
  •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領域七大最新進展
    GeneNews和LifeX™合作,推進「液體活檢」早期癌症診斷技術臨床應用 8月15日,液體活檢領域的創新公司GeneNews Limited宣布與總部位於匹茲堡的LifeX™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合作推進多種專有的早期癌症診斷醫療應用,以提高患者對癌症篩查的依從性,並彌補當前癌症篩查中的診斷差距。
  • CAR-T新應用可治療復發性腦瘤,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
    近日,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方法,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把針對性靶細胞直接注入腫瘤周圍的腦脊液組織,以治療腦瘤。相比於成人癌症,患有復發性小兒實體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患者幾乎沒有治療選擇,通常死於該疾病。(來源:pixabay)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是最為常見的兒童惡性腦腫瘤,兩種瘤對腦瘤患者的影響極大,並且在復發時基本無法治癒。
  • 液體活檢再進階 通過「微衛星」高效預測不限癌種療效 樣本一致性...
    但因為組織活檢侵入性和可及性的問題,這一方法無法成為篩查的有效工具。研究人員採用Guardant360液體活檢對1145個癌症患者的血液ctDNA樣本進行了MSI狀態檢測, 並與已有的標準組織活檢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MSI狀態在Guardant360液體活檢與組織活檢中獲得了98.4%一致性。此外,在16名液體活檢發現MSI-H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達到63%的客觀緩解率和81%的疾病控制率。這與通過標準組織檢測方法的結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