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他們隨後通過體外細胞系研究證實,基於人體內廣泛存在的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HIV感染者體內的HIV-1反轉錄酶,新冠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目前,新冠病毒的這種特性對人體有何影響仍未可知。不過這個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康復後患者復陽的現象。 Rudolf Jaenisch教授既然新冠病毒整合遺傳物質到人類基因組有理論依據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不過,研究人員還是補充指出,這並不代表新冠病毒可以治療癌症,畢竟這樣的案例十分少見。 但是這裡要強調的是,癌症患者可千萬不要故意感染新冠病毒。 全球已經有很多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但這是目前報導的第一例腫瘤消失,獲益是極個例。感染新冠會給癌症患者帶來更大的身體負擔,也會帶來危及生命的風險。
-
Nature:12個腫瘤類型的基因組「景觀」
作為「癌症基因組圖譜」之Pan-Cancer項目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發表了對來自超過3000個腫瘤、代表他們的發現包括127個顯著突變的基因,它們來自與癌症有已經確定的聯繫和新發現聯繫的細胞過程。他們還發現,腫瘤形成所需的驅動突變的數量是相對較小的。進一步的分析還識別出了對存活有顯著影響的基因以及腫瘤發生過程中的突變事件的可能時間順序。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檢測12種主要的癌症類型,鑑別出了127個似乎驅動了機體眾多腫瘤發生與發展的多次突變基因。
-
...兒中心與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運用cis-X新算法對單個腫瘤基因...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合作在Nature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iscovery of regulatory noncoding variants inindividual cancer genomes using cis-X」,針對人類基因組中具有轉錄調控功能的基因組變異開發了新的計算方法,可應用於單個腫瘤基因組的個體化分析,
-
顛覆性發現!同卵雙胞胎的遺傳物質並不完全相同……
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理論上遺傳物質是一致的,性別當然也必然一致;而異卵雙生的雙胞胎,是由不同的精子和卵子分別發育而來,跟普通的兄弟姐妹並無區別。對於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他們的遺傳物質相同,或者是他們的遺傳學差異極小,但是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同卵雙生的雙胞胎的生理或行為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之前一直認為這種差異是由環境因素導致的。
-
NSMB:科學家發現調節基因組複製的代碼信號
,當時研究者發現,DNA複製的關鍵基因組區域充滿著特殊蛋白的修飾,即為小分子泛素樣修飾蛋白(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SUMO)的修飾(SUMOylations),而在其它區域中卻是泛素化作用,研究者並不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
被刷屏的染色體外DNA,這個腫瘤幫兇早在1962年就被發現了……
(Spriggs發現破裂腫瘤細胞所含染色體遠多於正常數目,說明其中有一部分染色體外DNA)ecDNA不僅僅和腫瘤有關,它其實是真核細胞內的一種應對危機的基因擴增機制。在腫瘤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挪用了這一擴增機制來快速擴增原癌基因,從而使腫瘤細胞獲得競爭優勢。此外,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所有腫瘤細胞都會挪用這一擴增機制。從上世紀60年代發現染色體外DNA,到今天揭示染色體外DNA含有原癌基因且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源於以高通量測序為代表的生物科學研究技術的突破。
-
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基因組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腫瘤
UPF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聯合中心進化生物學研究所(IBE)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令人驚訝的是,人類腫瘤中突變的分布與黑猩猩和黑猩猩的分布更為相似。大猩猩比人類其他類型的遺傳突變要大。
-
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據《科學》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幾種常見藻類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完整的巨型病毒基因組。這一發現表明,這種奇怪的病毒群比科學家想像的更多產,也更具有潛在的影響力。「這些病毒為宿主貢獻的DNA數量和基因多樣性令人震驚。」
-
核酸作為遺傳物質的發現歷程
1868年,24歲的瑞士醫生米歇爾(Friedrich Miescher,霍佩-賽勒的學生)從白細胞核中首次發現核酸,稱之為「核素」。他還發現生殖細胞富含核酸,核酸在各種細胞中廣泛存在,細胞分裂前核酸含量會顯著增加。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本次生物谷有幸採訪到高維強院長,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腫瘤治療領域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生物谷:您在前列腺癌、腫瘤幹細胞以及腫瘤發病機制等領域有著許多重要的發現,發表了許多高水平的文章。您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談一下當前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熱點嗎?
-
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副主席盧煜明:cfDNA研究新突破,可用於...
癌症患者的血漿DNA或可作為腫瘤診斷的生物標誌物許多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血漿中含有攜帶腫瘤的基因突變和腫瘤負荷信息的無細胞腫瘤DNA,如果能通過鑑定血漿中DNA的突變,那麼就可以利用液體活檢來無創診斷癌症了。近年來,血漿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中國科學院
研究人員稱,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的問世,將幫助解決龐大的小麥泛基因組這一巨大難題,並為小麥發現和育種開闢一個新時代。預計全球小麥界的科學團體將使用新資源來鑑定與需求性狀相關的基因,這將使人們能夠更精確地控制育種,提高小麥改良的速度,從而使農民和消費者受益,並滿足未來的糧食需求。
-
CNS三大雜誌解讀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Cell:非吸菸肺腺癌的基因組重排早在癌症確診前30年就已存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KAIST)和首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早在童年和青春期發生的災難性基因組重排可導致非吸菸者在晚年患上肺癌。這一發現發有助於解釋一些與非吸菸有關的肺癌是如何產生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 發現致命水母毒液解藥
據德新社5月1日報導,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新解毒劑是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發現的,若在受害者被蜇後15分鐘內使用,可遏止症狀。澳大利亞箱形水母約有60根觸鬚,每根觸鬚上都有數以百萬計充滿毒液的微型鉤子,觸鬚長度可達3米。每隻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攜帶的毒液足以殺死60多人。研究表明,這種解毒劑對體外人類細胞有效,對受試活鼠也有效。
-
科學家發現像DNA一樣的遺傳物質
也就是說,除了DNA外,還有數百萬個類似的遺傳物質!這一發現將動搖「DNA」的龍頭時代!除一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朊病毒的遺傳物質是蛋白質外,其餘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細胞結構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也就是說DNA幾乎「壟斷」了遺傳界。
-
微衛星序列與腫瘤發生的關係
而這些具有編碼功能的小片段稱為外顯子(exon),外顯子被非編碼的內含子(intron)序列所隔幵。分子遺傳學的早期,學者們對生物體的複雜性和其DNA含量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人發現單倍體細胞的DNA含量超過了 80 000個鹼基,而有些更簡單的生物體的基因組卻更大。
-
最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使最致命的癌症取得良好療效
基因編輯入場癌症治療,可使癌細胞永久失活最近,一項名為「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使用靶向脂質納米顆粒治療癌症」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作者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懷斯生命科學學院。70%的基因編輯,導致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50%,提高生存率30%。
-
科學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準確打擊
這種組合拳式或分步式(「One-two punch」)治療,可避免患者接受化療,因嚴重毒副作用而受苦的現狀。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覃文新告訴記者,肝癌精準治療策略有望為包括肝癌在內的腫瘤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3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合作研究成果。